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

劉仁軌說道:“並且臣給殿下留了一個重要的後手。”

“請說,”事實上有了薛仁貴與黑齒常之、裴行儉三人同行,李威已經壯了膽子。又是在南詔作戰,不上高原,如果兵力充足,甚至都可以與論欽陵對碰一下。當然,想是那麼想的,真要是論欽陵出馬,就是三人合力,也未必能十成十的戰勝。畢竟三人作戰風格皆不相同。也沒有李威想得那麼簡單,三人不協助好,也未必是一加一加一等於三,甚至加到最後比一還xiǎo。

但李威已經抱定了一個想法,自己千萬不要chā言,讓這三人人商議着怎麼辦,反正都是牛人,比自己強上百倍千倍的牛人那怕是分兵作戰,自己也要死活抱定一個人的大tuǐ不放。

很沒有出息的想法,也是很有自知之明的想法。不怕不懂,但要用好人。就怕不懂裝懂,外行luànchā手,即使手下名將如雲,有可能反而luàn壞了事情。心中也計算好了,這一趟,大約已經勝利在握。權當到雲貴旅遊一趟,看看洱海是不是象後世的洱海。至於那個野人山,還是免談的。

聽了劉仁軌還有後手,立即高興地說。

“就是樑積壽。”

“何解?”

“陛下也聽了臣的建議,讓殿下前去問罪,但臣說過,畢竟樑積壽深入到了安西城,對南詔地形熟悉,可以借鑑。問斬誠爲可惜。但殿下別當真,去問罪。此人不但對南詔地形熟悉,與méng舍詔各部共過很長時間,有了感情,軍事也是不弱,從那個大山澤裡走出來,依是數次勝利。殿下前去不但不能問罪,反而好言相慰。這也是給了樑積壽一個機會,如果立下戰功,會減輕他的罪責……”

戴罪立功,更加會爆發潛力,這點李威是懂的,慎重地點頭。

也明白劉仁軌還沒有說出來的話,樑積壽不僅是活嚮導,也可以作爲一名勇將,還可以作爲拉攏南詔一些部族的紐帶,作用不亞於是薛仁貴的作用。但劉仁軌不知道薛仁貴在李威心中的地位,看到太子已經會意,沒有再解釋了。心中很欣慰的,至少心中斗膽誇了一句孺子可教,又說道:“可是其他人,殿下不可xiǎo視,雖薛將軍戰敗了,可從遼東到突厥,這些戰功是真正打出來的。”

“孤知道,此三人,孤幾乎沒有jiāo往,可聽聞了一些,他們讓孤十分欣賞。”

“那就好,”劉仁軌也擔心,害怕李威自作主張,太子有主張是必然的,這些將領的建議也要適當地聽聽。他根本沒有想到,李威信不但準備聽,還準備一言不發。

又繼續說道:“這是爲朝廷。可不止爲了朝廷,也是爲了殿下。有殿下的智謀,這些將領的支持,此戰必勝。可是陛下心中卻有些忐忑不安。這段時間,不知什麼原因,陛下對殿下不滿,殿下深入前線,還是蠻荒不máo之地,陛下也會牽掛,甚至會愧疚,多少會改善對殿下的態度。再說,殿下還沒有出征,陛下就有了不捨。”

所以劉仁軌只打了包票,沒有做詳細的解說,甚至連樑積壽的安排,都沒有告訴李治。當然,太子態度很淡定,讓他很高興的。可他也沒有想到,太子之所以淡定,是寄託在這三員名將身上。李治同樣不知,裴行儉的光輝沒有放shè出來,黑齒常之對現在的唐朝來說,是一匹黑馬,無人重視。薛仁貴尚可,已經大敗……皇上擔心是必然的。

李威心中也有些感慨,便宜父親的再三阻攔,稍稍讓他心暖了一下。不然這個家,讓他太心寒了,連老2沾上了皇權,都有些改變,刻薄……這也再次驗證他所記下爲數不多的歷史知識,李治雖然不是一個仁愛君子,也不是一個毒辣之人。倒是母親惹惱了,下手很乾脆。只是自己倒底做了什麼,讓父親不滿?

劉仁軌已經說到了這件事:“反之,殿下留在京城,又猜不出陛下不滿的原因,矛盾只會jī化。殿下終是弱了……殿下遠征,陛下心情好轉,臣等也能找到機會詢問,究竟是何原因導致陛下如此的。找到原因,就能解決。還不止如此,殿下,可曾想過太宗皇帝?”

不知道劉仁軌說的是何方面,李威沒有回答。

劉仁軌壓低了聲音,道:“當時高祖大權在握,隱太子又圖謀不詭,心狠手辣,之所以太宗最終繼承大統,正是因爲手下有一羣文臣武將。太子今天只有狄仁傑等數人,力量很是單薄,再說又是文臣。去了軍中,以太子魅力,薛老將軍對陛下忠心耿耿,可是裴shì郎,黑齒常之,有可能爲殿下所用。依殿下的眼光,說不定又會發掘一些人才。未必能與當年太宗相比,可殿下是太子,又勝了一籌。這纔是力量,讓殿下以後可以自保。”

矛頭不是對着李治的,是對着武則天的。

皇上的身體板兒,由着蹦達,也蹦不了多少年。即使不會駕崩,也會倒掉。就怕皇上倒下來權利的分佈,bī到萬不得己的時候,手中要有人有將有兵。這一次行軍作戰,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並且一切幾乎佈置妥當,都不象李世民那樣,冒着槍林彈雨的危險廝殺。

劉仁軌這一句說得又直接又含蓄,支持李威的大臣不少,將朝堂上的重臣數一數,一大半會支持他。也是李治nòng出來的,只要是重臣,有用的大臣,皆遙領東宮的職位。可不能真正算是李威的人,包括戴至德、李敬玄,只能算是名義上的東宮體系。相反,狄仁傑沒有遙領東宮的職位,卻纔是真正李威的親信。也包括劉仁軌,這樣的安排,這樣的話,掏心窩了。

“孤前去就是,”劉仁軌敢說,李威不敢聽了,難怪劉仁軌只是喝茶,喝得只留下碧兒,纔開始說話。但不答應也得答應。之所以劉仁軌有些膽大妄爲,是將他看作了神馬,不是什麼拒絕可以的,父親在劉仁軌臨行前說了那句話,讓他明白聖旨爲什麼那麼古怪了。

什麼姚州道行軍元帥,什麼十二行軍總管。當真是將劉仁軌戴至德一起nòng上前線?那麼只顧打仗了,朝堂怎麼辦?正是這樣的聖旨,可以行,也可以不行,行是實職,不行是遙領。就是自己行軍,所謂的十二總管,還是遙領。

但不能拒絕。劉仁軌將自己看到了神馬,朱敬則將自己看到了仁太子,都是一個意思,看到自己仁愛,有作爲。劉仁軌都做下如此佈置,自己還懦弱不行,這些大臣心中定下來冷了一大半。以後支持自己的大臣,會越來越少。

別以爲嫌名聲過重,可以自污,但也看怎麼樣自污,象現在沒有事,跑到驪山打獵,也屬於玩樂,屬於自污,可這種自污,大臣能接受。但定了一個懦弱的名聲,這種自污卻是萬萬要不得的。大臣全部支持不是好現象,如果全部不支持,則更不是好現象。

既然決定要出征,李威立即命人收拾行李回長安。

雪漸漸停了,寒氣卻更加侵人。

騎在馬上,李威問道:“劉將軍,還有什麼要說的?”

“說什麼?”

“孤前去南方,需要注意什麼?”

“殿下已經說過,攻城爲下,攻心爲上,分而化之,臣還能說什麼?”

“……”

當沒有問。

但剛一到東宮,還沒有從馬上下來,就讓太監喊進大明宮。反正太極宮,因爲母親厭惡,自回來後,就沒有看到父母親入住過一回。來到大明宮,父親坐在一起,李威沒有施禮,武則天已經哭泣起來,說道:“弘兒,可不能聽劉仁軌那個老匹夫的話,你身體不大好,怎麼領兵作戰?朝中養那麼多武將,難道全是白養活了不成?”

大約是因爲氣憤,居然都罵劉仁軌是老匹夫。

不過武則天的哭泣是一個慈母的眼淚,還是鱷魚的眼淚,真讓李威很糊塗。

李威上前伏倒在地,說道:“父皇,母后,兒臣看到你們爲國事日夜cào勞,兒臣內心不安。兒臣長大了,也到了替父皇母后分擔的時候。再說劉將軍已經安排好了,此行萬無一失,父皇,母后,勿要擔心。”

“弘兒,你懂什麼,劉仁軌這是在捧殺,你長那麼大,連屠夫如何宰jī都沒有看到,會打什麼仗?陛下,你爲什麼也糊塗了,妾身在簾後拉你胳膊肘兒,你還是下旨。爲什麼你不親自掛帥?”

還有這一節?但也不是武則天說得如此不堪,宰jī想一想,慚愧,真沒有看過。可看到過殺人的,自己還狩獵,還割過賀蘭敏之的xiǎ。至於父親的身體,不要掛帥,估計到了洱海,多半因爲水土氣候,就要掛掉了。

李治嘆了一口氣,道:“弘兒,沒有把握,你就不要前去。朕不怪你……”

現在放這個馬後炮管什麼用,劉仁軌已經將自己推到刑架上了,不上也得上。這使他想起了一個故事,澶淵之盟前,有許多大臣建議宋真宗撤到江南。寇準不同意,看到宋真宗猶豫不決,於是將他xiǎo龍椅一推,直接推到澶州城。宋真宗讓寇準推得頭皮發麻。自己與宋真宗很相似的。

於是說道:“父皇,真不用擔心的。再說,還有薛仁貴將軍。只是兒臣擔心,百姓對父皇的誤會。”

說得很孝順,至於父親信不信,不管了,又說道:“不過兒臣還要向父皇討要一人隨行。”

“何人?”

“薛訥。”只記得薛訥,後來的薛丁山,這是美化了。薛訥的軍事能力與薛仁貴相差甚遠,不過後來上了一奏,說胡蠻不服,是因爲武氏不是正統,在武則天將江山jiāo還李氏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李隆基認爲他忠心,兩次大敗依然重用,正好吐蕃沒有什麼名將,於是拉開唐朝反擊吐蕃第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相比於薛訥,現在唐朝有潛力的大將還有很多,比如唐休璟、郭元振、張仁願、王方翼、張虔勖、程務tǐng等人,軍事天賦與潛力,並不比薛訥弱。

只是李威歷史記得不清楚,有可能其中極個別人提到名字時會想起來,例如黑齒常之,但不提起名字,肯定疏忽了。還算是好的,至少詢問他張虔勖是何人,他一點都不清楚。

也記得很多人的,象郭子儀、哥舒翰、李光弼,可上哪裡找?

總的來說,唐朝名將一直沒有斷過,可是一代不如一代,現在將唐朝翻遍,金手指隨意開,也找不出李靖候君集這樣的神將。

李治也沒有想到其他,認爲兒子經常與薛訥廝hún,提撥一下,也在情理,況且前往南方,主要會倚靠薛仁貴,這是賣薛仁貴一個人情,於是答道:“準了。”

“準什麼準?你真讓弘兒去前線?”武則天再次阻攔。

李威大腦有些當機,這個武則天似乎很象母親了,可還是武則天麼?

PS:五更了,xiǎo爆爆,晚上繼續。

第147章 兩聖震怒 對鸝迴歸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150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下)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28章 輕翻柳陌(一)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444章 簾影動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136章 春雷(八)第240章 立志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55章 進宮(下)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343章 數十年載(三)第141章 定(三)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170章 探(八)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252章 決心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110章 會殺人第20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上)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419章 簫聲斷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243章 祥瑞第74章 火耗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379章 陌刀橫崖(二)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215章 烏龜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243章 祥瑞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173章 合(一)第111章 馮太后第53章 黑山之戰(下)第129章 春雷(一)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260章 大婚(中)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149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上)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106章 奇兵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163章 探(一)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146章 定(八)第244章 問罪第416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三)
第147章 兩聖震怒 對鸝迴歸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86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下)第376章 勇臨寒磧(三)第205章 黑齒驚豔 兩個小豬第372章 香車血斾(二)第150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下)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28章 輕翻柳陌(一)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181章 吐蕃傲貢 楊敏觀燕第237章 我們是兄弟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444章 簾影動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404章 竿旗過市(三)第196章 劉公妙計 太子領兵(中)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136章 春雷(八)第240章 立志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480章 天上人間夢裡(四)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141章 門閥利弊 兇手始現(上)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192章 人爲財死 鳥爲食亡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55章 進宮(下)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116章 有策可對 春藥補身第343章 數十年載(三)第141章 定(三)第112章 天外飛來的可憐人兒第152章 大案落幕 蕙好小母第170章 探(八)第210章 仁,是吹笛子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252章 決心第207章 妃兒吹笛 甸子指路第427章 甚輦路(二)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273章 十二言(下)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110章 會殺人第20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上)第327章 一線青如發第419章 簫聲斷第156章 李治無語 洛水敘情第243章 祥瑞第74章 火耗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379章 陌刀橫崖(二)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13章 宮中立威 將軍指點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215章 烏龜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243章 祥瑞第320章 正涼風新發第173章 合(一)第111章 馮太后第53章 黑山之戰(下)第129章 春雷(一)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260章 大婚(中)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84章 迴文詩 連環計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149章 廢地爲寶 立體養殖(上)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457章 空見說(二)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22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上)第106章 奇兵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18章 葬楚宮傾國(一)第399章 夜寒月白(四)第321章 鏡裡朱顏都變盡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14章 爲問花何在(二)第71章 狄公大義 洛陽品鑑第163章 探(一)第298章 算蛟龍(三)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146章 定(八)第244章 問罪第416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