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抱銅仙(二)

狄蕙出面了,不能讓裴雨荷再說下去,越說越糟。

有了身孕,還不明顯,伏下去說道:“天后,殿下也知道,所以才託天后想法解決。去年朝廷動用了十幾萬軍隊,可有許多將士水土不服,吐蕃卻隨時又象大非川一樣,能調動三四十萬大軍。指揮作戰的人又是吐蕃的論欽陵。殿下只好分而化之。但原來朝廷對党項人失過信。自從貞觀元年起,太宗陛下先後對党項進行過招撫,到了貞觀五年,拓跋赤辭等帥党項人皆降,內附者達三十四萬人(實際党項人肯定不止,因此老午說有四十幾萬百姓)。可是朝廷一直輕視,並沒有真正劃入版圖,導致貞觀八年我朝大舉征服吐谷渾時,赤水道總管道彥與左驍衛將軍樊興從南道經鬆州入黨項境,進入吐谷渾,發生變故。赤辭派人見道彥,說,往日隋朝攻吐谷渾,借我道,我部甚至供應其糧草資助行軍,然而隋朝在我部,多有擄掠。今將軍借道,我必助將軍,並且還資助你們糧草。若還繼續擄掠,傷害百姓,我必固其道,扼其歸路。然而兩將到了闊水(今松潘西)時,見党項人不設備,立即擄獲牛羊數千。於是赤辭屯兵野狐峽狙擊我朝大軍,導致數萬軍隊潰敗。然而,赤辭亦不敢負隅頑抗,轉向資助吐谷渾。多少也是衛國公順利平滅吐谷渾原因之一。”

當然了,話調過來說,是赤辭識相,不然李靖大軍一返,党項也會土骨瓦解。與李靖相比,論欽陵什麼神也不是,一個小鬼而已!

不過這件事,唐朝做得很缺理,後來道彥與樊興二人,皆被李世民重處,一個減死流邊,一個減死免職。但也種下了惡因,五年後,松贊干布從烏海越過大積山西麓,也就是李威逃亡的那種路線,入侵白蘭與黨項,唐朝也沒有援助。實際上以唐朝當時的實力,不用在鬆州,在積石山就能給吐蕃人一個當頭棒喝。

總之,党項人再次內附,一是前幾年,党項接受了李威之議,再度拉攏,二是吐蕃沒有將他們當作人來看待(注)。但心中有些猶豫不決的。

“嗯,接着說,”武則天眼睛亮了亮,這個狄蕙雖然出身很賤,畢竟經過不少事,倒很有眼力,這一番說法,頗有幾分道理。

“臣妾也無其他可說,只說結果。天后也看到了,之所以如此大捷,包括去年殿下逃出生天,党項人皆出了重力。不但現在,將來還能繼續用到這些党項人。反觀東女羌,論欽陵侵犯劍南三州,本土軍隊並不多,卻是用好了東女羌,給朝廷帶來了損失。”

“就算如此,也不必用婚姻做承諾,能答應的很多,比如官職,比如居住地,比如財帛。婚姻,失措啊,”武則天搖了搖頭。倒不是她不想幫忙,雖然有理,可朝廷有多少衛道士?這是血統,是皇室的尊嚴。皇室的尊嚴,又代表着中原所有人的尊嚴。

這些衛道士可不管你是勝是敗,勝的是青海,敗的是青海,頂多開柘一片疆域,與中原關係不大。牽及到這等大事,無論戰績多少輝煌,該是反對的,還會必然反對。

狄好急切地說道:“天后啊,可是前面幾位太皇太后,多有鮮卑血脈,党項人也是鮮卑人的後代,有何不可?”

“那不同,那時候唐宗室還沒有一統天下,無論幾位太皇太后出自何族,也無人注意。現在唐宗室入主天下,看一看陛下的後宮妃嬪,有沒有人是胡人、羌人或者蕃人?不僅是太子,當年許敬宗嫁女,薛仁貴娶婦,朝中是何等議論?”

“難道連天后也沒有辦法嗎?”上官婉兒疑惑地問道。

“爲什麼有此說法?”

“臣妾常聽殿下說天后是這世上最聰明的人。”

“弘兒有此說?”

“是,殿下經常提到,”幾個女子齊口同聲答道。

馬屁,人人皆喜歡的,自然兒子說自己聰明,總歸要想一個辦法。再說,也是又賣了一個人情。想了半天,結果無法可想,說道:“只有一個辦法,乘消息還沒有傳揚開來,將此女立即召入東宮。”

無輒了,只好用粗暴的手段,直接讓生米做成熟飯。

也覺得手段不是很好,坐不下去,返回大明宮。但在路上想到了一件事,這個長子,與次子,做事倒是與自己有幾分相似,爲了成功,不擇手段。次子心黑了些,長子心軟了一些。區別就在於此。

但作爲一個帝王,不這樣是不行的。

不過讓她產生了疑慮,既然不擇手段,一旦長子登基,會不會承諾他的許諾,讓自己繼續執掌後宮。畢竟長子歲數已經很大了,完全主政,也不是不可以。而且青海一戰過後,迅速進入建設時期,這對將來長子處理內政,會有很大的幫助。朝堂上的事錯綜複雜,可是青海並不好。只是地方小,百姓少,然而多個民族,遷民,羌人,防俘,將士,戰爭,並不簡單的。

一旦長子即位,不擇手段地對付自己,怎麼辦?

還是自己的好啊,出了大明宮,對李首成說道:“你去召裴炎,本宮要見他。”

王德真肯定完了,自己想保也保不住。

最希望的還是王德真爲相,此人心思單純,對自己無二心。可是正因爲太單純,犯下許多不必要的錯誤。

因此,得重新找一個替代者。薛元超做老好人,讓自己很失望,以後尋機會,要敲打一番。崔知溫也想做老好人,這個人同樣不適合。那麼只剩下裴炎了。

此人心胸不小,也發覺出來。不過兒子不敢用,自己敢用。

裴炎到來,武則天讓他坐下,說道:“這段時間,本宮看過你許多批閱的奏本,處理恰當,做得很不錯。也不枉本宮在陛下面前進言,讓你爲相。”

“天后過獎,這是臣的本職。”

“不是本職,戴相與張相年齡已高,時常患病,處理政事的能力有限,帝國將來,需要重臣挑起帝國的重擔。”

“臣一定不負天后重託。”

“還有,弘兒對你一直很誤會,但只要做好自己本份的事,我相信弘兒最終會賞識你。至於有什麼矛盾,本宮也可以替你調解。”

“謝過天后。”

“本宮派內侍李首成前去青海,與弘兒做過細緻的交流。弘兒稟性你也知,雖然良善,有些時候會不顧小節,喜歡衝動用事。但青海一戰,使弘兒成長很快。因此與李首成說過一番話,帝國將來,還是眼下的格局。”

不好將李威承諾的,武則天繼續執堂部分朝政說出來,畢竟丈夫還活着,最少還能活上好幾年。可話說到這份上,以裴炎的智商,必然聽出。說完後,從簾後看着裴炎的臉色。

知道,不然會爲什麼會派李首成前往?

其實還有內幕,是小公主鬧得李治無份安分,無奈了,只好答應,李首成前去,是起一個擋箭牌的作用。但這個內幕,太過兒戲,李治是不會說出的。

聽了後,臉上還是驚訝。

以皇后的能力,太子的威望,這二人一旦聯手,現在就能掀翻皇上。這簡直太可怕了,想到這裡,立即不顧身份伏下去,說道:“臣將對天后感恩塗地。”

要的就是這份表決。武則天揮了揮手說道:“退吧。”

裴炎退下,走在路上沉思。肯定不能站在太子的立場,那麼只好與皇后一抹走到黑了。可是拜於一個女人的石榴裙下,是徹底地拜下去,他又不甘心。

苦思了半天,只好下了一個決定。先拜伏再說,不能拜得象王德真那樣,授人話柄。以後再見機行事。

大捷報來,已經張貼出去,長安城歡天喜地。

這一年多戰爭下來,終於意識到以前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認識。原來吐谷渾人也不全是盟友,分成兩派的,居住在赤嶺以西的全部是唐朝的死敵,不亞於吐蕃人。只有諾曷鉢那一羣吐谷渾人才是親唐的。

可這一戰,不但大敗吐蕃人,而且幾乎使吐谷渾僞政權差點滅國。不亡國,也剩不了多少人。

至於之所以能戰勝,是吐蕃人打不下去,被迫撤出主力部隊,卻是無人理會的。那也是敗,敗給了唐朝的國力。

雍王府死氣沉沉。

使陰謀好,陽謀罷,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什麼技巧也是等於零的。

張大安說道:“李先生,你的計策似乎成效,過幾天王德真有可能會被罷相。只是……”

段夫慶此時正在傻眼,一個很聰明的人,就沒有想到青海這麼快潰敗。

不但青海一敗,百姓大量遷移,他的家人還在吐谷渾王城,不知道會不會唐軍攻克下來。心亂如麻,不由自主地問了一句:“怎麼太子與黨項人聯手?”

“這是早幾年的事,很早時候,太子就曾提出,拉攏吐蕃的一部分部落,比如党項,或者蘇毗、多彌、羊同、象雄。未必會成功,可能使他們產生二心,吐蕃人就沒有了凝聚力。然後到了青海,秘密找到党項人,成功地策反。去年秋天,太子奪下九曲軍城、洪濟橋,實際上出動的兵力不多,皆是暗中從党項各部抽出來的。”

“原來如此,”段夫慶低聲道。

唐朝大約走的道路,論欽陵計算出來,可十分佩服,是如何瞞過党項人,或者自己的人,這很有本事的。後來產生一個想法,認爲給了党項人好處,於是党項人打了掩護,這時候不能計較的,撕破了臉皮,有可能徹底將幾十萬党項人拱手送給唐朝,於是隱忍不提。可這還是很有本事的。絕沒有想到,自去年起,党項人就這麼快“變節”。

張大安不知道他身份,太子越得勢,雍王位置越危險,還指望這個奇人再想什麼高招呢。因此一五一十地將知道的說出來,問道:“難道李先生對軍事謀略也善長?”

知道自己失了態,說道:“不長,不長,不過了解越多,我的策略會越完善。相公,接着說。”

“後來太子與論欽陵一晤,也是迷惑了這個吐蕃大論。真實企圖是移民,以及利用党項人內外夾攻。吐蕃大論沒有想到。實際上去年太子突圍時,他的屬下就帶來了一張太子畫的藍圖。”

“什麼藍圖?”

“這是一張草圖,是機密,放在兵部。上面是太子的三步設想,第一步是奪下九曲,第二步是奪下党項,以大積石山爲長城,構築關卡,這樣黃河以西青海之地,盡歸我朝囊下。又可以得到党項數萬精兵,這些士兵不怕高寒,原來鬆散,吐蕃鄙視,所以一直沒有形成戰鬥力。實際上原來我朝的做法,以及吐蕃的做法,皆是錯誤的。”

“是,”段夫秀心中苦瑟之極,又問道:“第三步呢?”

“第三步是奪下白蘭羌。”

“白蘭羌?爲什麼,不要青海嗎?”

“當時我也不懂,雖然太子礙了殿下的將來,可不得不承認他的眼光很長遠,”張大爲了對付太子,他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皆向眼前這個奇人透露出來。

喝了一口茶,還將思緒整理了一下,才說的:“雖然這一次太子大獲全勝,可沒有辦法,將所有吐谷渾的百姓遷到靈州。”

“是,”這個原因不用張大安解釋,段夫慶也能知道。時間不能長,一長了,兵力一分散,大論一旦返回頭來,悄悄率領一部大軍,這一支唐軍散在青海四面八方,那可就兇險了。所以唐太子說了一月之限。不給大論找機會的。

但一個月,就是大非川與海北,唐朝也休想清空。百姓願意,可各個貴族願意麼?到靈州送死去啊!

“因爲這仇恨,青海餘部更加對我朝仇視。再說,對諾曷鉢仁至義盡,真將所有吐谷渾百姓移到靈州,怎麼安置,僅是供給,朝廷也付不起。所以還有大批的百姓留在原境。一旦入駐,內有內爭,疆域又廣,高地作戰,對我朝又不利。所以先將青海丟一丟。”

“那麼爲什麼攻打白蘭羌?”

“李先生,還沒有想明白?道理很簡單,白蘭羌不如原來,我朝又築關城,可進可退,一些不怕高寒的將士,以及党項將士,可拉可壓,數年後,小小的白蘭羌要麼誠服,要麼滅亡。那麼再築關城,築到紫山口。阻住吐蕃大軍去路,將戰役放在紫山東麓的羌地上作戰,地勢低,我朝將士適應,又有許多高山險嶺,我們唐朝守城武器遠遠超過吐蕃人的器械。攻是攻不下來,不攻,吐蕃人一阻,吐谷渾的殘部在諾曷鉢率領族人迴歸時,只好投降。青海徹底屬於我朝。而且窮困之下,可以再次拉攏多彌、蘇毗等部獨立。十幾年或者二十幾年,吐蕃人自己會自動瓦解。”

這廝不但說了,還怕段夫秀聽不明白,做了詳細的講解!

ps:看到有人說松贊干布兼併党項,更名弭藥,使兩族更加親近。鬆贊五位五妃中有一位就是當時弭藥王之女茹雍妃潔莫尊。這篇論文我沒有下載,畢竟這些專業性論文很冷門,下載大多數要花費人民幣的。但是老午很是不解,党項各部組織很鬆散,何來一個藥弭王?就是當時拓跋赤辭爲党項所有人當中的翹首,也不敢自稱爲党項王。再看後來,原來吐谷渾境內有大量的党項人,不然不可能有三萬党項人入侵涼州,難道從積石山越過九曲越過河湟入侵,有這個戰鬥力與長途跋涉的能力麼?後來因爲境況悽慘,全部遷移到積石山一帶。然後再一逼,幾乎舉族遷到了靈州夏州與六胡州一帶。這就是所謂的親密?

再有一件事,許多人說吐蕃抵抗了大食東上。我看的專業性書籍不少,雖然是囫圇吞棗似地閱讀,可只看到吐蕃大多數時間與大食默契性地抵消唐朝在西域的震懾力,即使磨擦,只是雞皮蒜皮。倒是高仙芝真刀實槍地來了一戰。再說,大食有這個能力,從高原陸地,經過一萬多裡,將實力投放到安西,或者青海?爲什麼這麼多奇怪的說法,不懂。

第91章 先聲奪人(下)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49章 攤牌(一)第74章 火耗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82章 曙光(上)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254章 陳事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295章 乾坤乃大(二)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342章 數十年載(二)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47章 我的國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252章 決心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52章 問鼎(四)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129章 春雷(一)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248章 親事(下)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99章 圍城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33章 任重道遠 虛鸞真鳳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156章 啓航(二)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第60章 風向第468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三)第257章 論菊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46章 輕重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86章 前夕(三)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275章 小重山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83章 曙光(下)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54章 進宮(上)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97章 等(上)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87章 前夕(五)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100章 會戰(一)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137章 春雷(九)
第91章 先聲奪人(下)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49章 攤牌(一)第74章 火耗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第82章 曙光(上)第368章 長槍縵纓萬里(五)第105章 兵臨城下第119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上)第254章 陳事第449章 看往來神仙才子(二)第392章 憶往難寐(二)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5章 世態炎涼 美人如花(上)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295章 乾坤乃大(二)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342章 數十年載(二)第216章 姚州之戰(一)第47章 我的國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143章 英冀鬥雞 老花之死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252章 決心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51章 黑山之戰(上)第360章 射日墜(二)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479章 天上人間夢裡(三)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10章 一去無跡(一)第109章 高梁冷落 楊敏自救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396章 夜寒月白(一)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414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一)第152章 問鼎(四)第476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三)第116章 天外的人駕到貼子管理第185章 裴炎擔過 太子離家第111章 太子檔箭 曬鹽大害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334章 遙憶當年第129章 春雷(一)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58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中)第248章 親事(下)第322章 只有丹心難滅(一)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99章 圍城第294章 乾坤乃大(一)第33章 任重道遠 虛鸞真鳳第290章 月上柳梢頭第224章 以神爲名 西南始治第156章 啓航(二)第96章 火燒大江(上)第21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一)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16章 尾巴生成 觸目驚心第24章 公主進學 板磚無敵(上)第60章 風向第468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三)第257章 論菊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331章 孤城絕域畫角(二)第474章 便當日親見霓裳(一)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46章 輕重第22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上)第86章 前夕(三)第391章 憶往難寐(一)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3章 悵客裡光陰虛擲(一)第275章 小重山第455章 腸斷竹馬兒童(三)第83章 曙光(下)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407章 望不盡(一)第43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六)第296章 算蛟龍(一)第54章 進宮(上)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92章 和尚吃肉 狄公歸來第97章 等(上)第131章 空還空 懼更懼第312章 江流如此(三)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87章 前夕(五)第129章 朱魏來投 拭鏡神秀第52章 黑山之戰(中)第100章 會戰(一)第151章 坊間謠傳 再讓大義第137章 春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