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天下

李威也不急,歷史已經在改變,母親對自己,肯定不象歷史上的母子關係,應當相處還算是不錯的,有時候母親甚至對自己多少有些袒護。就到但也不能不防一手,可還是不急。

樑6二人派了人航海去了,早起的雀兒有食吃,準備比其他商人充分得多。很早就派人到泉州下了訂單,皆是最大的船舶,對船的載重噸位,李威一直狐疑。比如象鄭和下西洋的船隻,有人說能載重兩三萬噸,大約不可能的,有人又說唐朝的船隻只能載重一百來噸,更是瞎說的。自己下訂單才知道,依泉州現在的能力,能造近兩萬石船,也就是將近一千噸。還是原始的三帆船,一個主帆,兩個能活動的側帆,主帆十分巨大,能張四十多塊帆布。

然後又派人通知胡應的侄子,讓他做嚮導。但主要不是針對大食,而是南海諸島,南海諸島也有一些國家與部族,馬六甲航道因爲船因船往,文明尚可。但呂宋羣島依然十分落後,目標就放在哪裡,這些島嶼盛產香料,象在唐朝賣成天價的黑胡椒、肉豆蔻、松香、畢澄茄、丁香等等,在哪裡有很多,甚至產黃金、寶石與珊瑚。有可能這些珍貴的香料,在這些島嶼上會當作草來燒。

還有,就是一塊地盤,放得有些深了,一下子放在棉蘭老島上。這就是爲了以後做最壞打算的,就是父親怎的,頂多將自己流放,一流放自己就離開唐朝,到海外做一個逍遙王去。

當然,這些地方極其不開化,說服爲主,交易爲主,也要以征服爲輔,因此,讓樑6二人安派了許多精壯勇士,或者買來一些悍勇的部曲上船,備上大量武器。其他的人也沒有全部到大食,有的只打算到羅越國、個羅國,有的打算到佛逝國,有的打算到驃國,或者到天竺,或者到師子國,甚至有人打算到日本與新羅,甚至有人拿着李威印刷的海圖,準備到琉求島上轉一轉。兩京的大部分商人出了錢後,居然動都不動。不是他們麻木不仁,對航海不懂,船舶也要錢的,象一艘兩萬石大海船,造價得上千緡錢。於是先觀望再說。還有,又不知道帶什麼貨物過去,有的帶着瓷器,有的帶着藥材,有的帶着布匹絲綢,有的帶着紙張。【】【】總之蓬蓬一團。

只有一樣,都沒有少帶,武器,天知道到了海外,會有什麼遭遇。但對所謂的島主,幾乎沒有人產生興趣,甚至認爲腦子壞掉了,又不是官又不是爵,有錢在中原不知道享受,跑到海外當什麼島主?

所以想法不一樣,這一次李威種種,並不是所有都讓世人認可的,因此募款纔不多。但對於李威來說,有了錢有了人,又了一塊海外飛地,可進可退。

於是平靜地冷眼相看。

五月漸漸來臨,因爲河鄯等州去年就有防備,吐蕃入侵也沒有討多少好,於是視線一轉,從積石山以南,突然入侵唐朝扶州臨河鎮,鎮將杜孝升登樓以拒賊,身遭六創,因爲敵衆我寡被擒。吐蕃人脅迫杜孝升寫信給鬆州都督武居寂,勸武居寂投降,杜孝升不從。又看到鬆州開始防備,於是撤軍,不過吐蕃見杜孝升是一條漢子,居然沒有殺害,將杜孝升釋放。杜孝升將餘衆收攏,再次拒守。於是詔升杜孝升爲遊擊將軍。但因爲創重去職,詔令給祿終身。

數次侵略,並沒有傷筋動骨,可讓人很惱火。

不但如此,李威又接到沒祿氏寫來的一封信,信上說到,我尊爲吐蕃王妃,不遠萬里,跋山涉水,遠赴汝朝長安,一赴汝之約也,二乃誠意請和兩國,使兩國免遭生靈塗炭。然汝國君臣自視其大,視我吐蕃蠻荒之所,愚昧之民。我吐蕃豈真乃蠻荒小夷?東臨洱海,南下泥婆羅,西控西域,北達祁連,控虎賁之士四十萬。汝朝以客待我,我回以客禮,汝朝以傲侮我,我當回以甲弦。

李威哈哈一樂,信上是寫得很清楚,受委屈了,我要報仇了。實際不是的,如果真開戰,不會象眼前這樣小股軍隊擾,而且吐蕃也不想動大規模的戰爭。打不起!這是這個王妃氣她當時低三下四央請自己作說客,自己沒有同意,故意寫這封信的。

於是也回了一封信:

我朝北望小海,南控林邑,西抵波斯,東達海浦。疆域遼闊,古今第一。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瓊州海珠綴纓,兩淮精米食哺。飾崑崙欲佩,乘天山血馬,蒙南犀器爲好玩,巴蜀丹青爲採署。文明源三皇五帝,道德流傳萬年千古。坐有億兆百姓,控有百萬雄股。張袂成蔭,沒臧犛之地。揮汗如雨,掩羌羊旱所。爾本小國,地實寒微。鬆州一戰,八臣自戕,東羌失據,鬆贊驚怵。太宗垂憐,允爾生機存國,公主下嫁,賦爾百工開化。然狼子野心,不知悔改。要戰便戰,試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天下!

最後一句引用了駱賓討母親檄文裡的一段話。但這是打口水仗,沒有多大意思。想要吐蕃老實,還得要打服吐蕃。不過這似乎不大容易。

信送走了,比較好送的,送到鄯州,讓鄯州官員,派士卒送給吐蕃的官員,就能立即帶到邏些城。

其實李威誤會了沒祿氏的意思,也想錯了。唐朝再度輕視,自從請和不成,吐蕃國內請戰呼聲增強,去年冬天,在董之虎苑議盟,以徵調後備軍事,徵集青壯戶丁,今年net天,又在拉克之布窮集會議盟,點驗紅冊(士兵名冊),讓論贊聶領兵赴突厥,這是平定西域反抗的突厥勢力,以讓西域穩定,安心與唐朝來次大會戰,又讓董卜建立青海大行軍衙。

吐蕃人並不是李威所想的,打不起,已經準備再度大戰一場了。

但沒祿氏不贊成的。

用乞力徐的話來說,噶爾家族以舉國之力,壯一家之威。敗了吐蕃全國倒黴,勝了,成就噶爾一家名聲。有可能這一戰噶爾家族再度勝利,會成爲吐蕃的無冕看}書就來手打*之王,而贊普淪落成法半克的懶王地步。

所以沒祿氏以及忠於贊普的一些大臣依然不想打這一仗,可在信中這些軍事計劃又不大好說。很隱晦地說了一句,汝朝以客待我,我回之以客禮。還希望繼續議和的。

李威也沒有隱瞞,將信遞到了三省,可連裴行儉都疏忽了沒祿氏的話外之音,說到底,還是低估了吐蕃國內政治鬥爭的殘酷,沒有看出來沒祿氏的“好心”。不過裴行儉卻從信中看出一些,知道吐蕃有可能真要動手了,於是李治再次寫了一篇令舉猛士敕:朕君臨宇宙,司牧黎元,普天之下,罔不率服。蕞爾吐蕃,僻居遐裔,吐渾是其鄰國,遂乃奪其土宇……今欲分命將帥,窮其巢穴,克清荒服,必寄英奇。但秦雍之部,俗稱勁勇,汾晉之壤,人擅驍雄。宜令關內河東諸州,廣求猛士。在京者令中書門下於廟堂選試,外州委使人與州縣相知揀練。有膂力雄果弓馬灼然者,咸宜甄採,即以猛士爲名。

加快募兵度。

然後又下詔,升鄯州爲下都督府,又在鄯州境內設河源軍,由中郎將李乙夫管兵一萬四千人,馬六百五十匹。廓州境內設積石軍,管兵七千,馬一百匹。洮州境內設莫門軍,管兵五千五百人,馬兩百匹。涼州境內設赤水軍,管兵兩萬人,馬八千匹。這個赤水軍大多數就是大將契苾何力所率契苾部組成的,可是契苾何力年數已高,於是讓其子契苾明掌管。

總體來說,還是以防禦爲主。畢竟新羅需要解決,唐朝現在的兵制是府兵制,一時半會抽不出來大部軍隊,需要時間。只好先做一個消積防備。

此事天下譁然,可李威沒有怎麼關心,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五月已末,讓武則天喊到大明宮。

除了武則天外,還有一個青年人,長相不及賀蘭敏之俊美,也可,氣度沉穩。武家子女嘛,論長相就沒有一個差的,但也沒有一個好貨色。

武承嗣躬身說道:“臣見過殿下。”

很客氣,李威也不想掃母親的興,同樣客氣地答道:“見過周王。”

武則天在一旁說道:“你們都坐下來。”

然後武則天看着武承嗣說道:“你已回到京城,襲爵周王,作爲大唐的臣子,自當忠君體國,切不可學習你的父親。”

對這個姑母與自己幾個叔伯父的恩怨,武承嗣心裡面清楚,同樣這些年在嶺南吃了很多苦,爲了榮華富貴,父親只好賣掉了,恭聲說道:“是。”

態度很溫順,這讓武則天十分滿意,讓賀蘭敏之的悖逆也嚇怕了。繼續說道:“還有,這是太子,以後見到需要尊重。切不可學習賀蘭敏之那個不肖之徒。”

武承嗣立即答道:“是。”

不用武則天提醒的,他也清楚賀蘭敏之的下場與起因。

武則天這才轉過頭,對李威說道:“弘兒,本宮家族單薄凋零,你的表親不多。賀蘭敏之不提,可是承嗣與你血脈濃厚,以後你也要多加關拂。”

李威心裡說道,有你老人家關照足夠了,除非武承嗣象賀蘭敏之那樣喪心病狂,不然誰敢動你老人家的禁臠?但嘴中答道:“母后請放心。”

又說了一會兒話,看到兩人態度都十分溫和,武則天臉上才露出一絲開心的笑容。不算太壞的,至少召回這個侄子,多少也考慮了一下兒子的感受,又說道:“本宮聽說碧兒已有了身孕?”

“嗯,已有了近四個月。”對此,李威也沒有太歡喜,主要碧兒歲數小了一些。雖然說對於現在的人,十七歲有子很正常,但觀念還沒有扭轉過來。

“這是本宮向法藏法師求來的平安符,你帶回去,給碧兒繫上。”

一個很有名氣的大和尚,青少年時跟唐僧後面翻譯,唐僧不滿意他的譯文,於是到義善寺跟智儼後面傳修《華嚴經》。幾年後,對《華嚴經》造詣很深,一招鮮,卻吃遍天下。經常讓李治喊來,升座替李治講解《華嚴經》,武則天對這個大和尚同樣十分看重。

“兒臣謝過母后。”李威接了過來。

第一次與武承嗣會面,不算太惡劣。

到了六月,吐蕃再度進攻河湟地區。雖然朝廷下了聖旨,設立四軍,可除了契苾部本來就安置在涼州外,其他各軍必須慢慢從關中等地抽調,就是赤水軍有了契苾部,想成型還有一段時間。因此讓吐蕃大破洮州密恭縣,與芳州丹嶺縣,擄獲牲口上萬頭,百姓近千人。

沒有傷筋動骨,可是囂張到了極點。

這也逼得朝廷最後下了一道聖旨……

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243章 祥瑞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120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中)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183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下)第149章 問鼎(一)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32章 歷史真相 海上利弊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98章 第二次聲東擊西第274章 無人聽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63章 和親(下)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179章 合(七)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249章 亮劍第172章 探(十)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446章 散紅光成綺(二)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242章 高度第151章 問鼎(三)第87章 前夕(四)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76章 報應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287章 西風烈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249章 亮劍第5章 願春暫留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13章 高人鬥法 仁杰略輸第249章 亮劍第243章 祥瑞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261章 大婚(下)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212章 渡(中)第415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二)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270章 大手筆第243章 祥瑞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124章 東都黃昏(四)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67章 殺殺殺!流流流!第255章 殖民第252章 決心第189章 一年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176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下)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54章 進宮(上)第468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三)第156章 啓航(二)
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255章 尚飯心不老(二)第243章 祥瑞第146章 東宮陰盛 武候不赦第4章 雷霆懿旨 中古絕症第385章 曰今朝流年(二)第120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中)第15章 爲問花何在(三)第453章 腸斷竹馬兒童(一)第184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書第106章 明儼可怕 婉兒胡話(一)第120章 報憂不報喜第183章 卜者和山 父之福畤(下)第149章 問鼎(一)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60章 許家僵持 太子昏之(上)第194章 父子對答 驪山怪旨第425章 未怕金吾呵醉(三)第32章 歷史真相 海上利弊第412章 樓臺歌舞(一)第98章 第二次聲東擊西第274章 無人聽第328章 故人應念第6章 願春暫留(二)第63章 和親(下)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179章 合(七)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99章 婉兒初啼 齋月漸滿第138章 再論大非川第249章 亮劍第172章 探(十)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394章 一聲羌笛(一)第446章 散紅光成綺(二)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78章 韋月省親 許氏求歸第39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二)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242章 高度第151章 問鼎(三)第87章 前夕(四)第382章 氣開山崴(二)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76章 報應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287章 西風烈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249章 亮劍第5章 願春暫留第223章 指點迷津 會盟洱海第94章 聲東擊西(下)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13章 高人鬥法 仁杰略輸第249章 亮劍第243章 祥瑞第409章 望不盡(三)第261章 大婚(下)第28章 曲轅犁出 國老心折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212章 渡(中)第415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二)第121章 太子出行 左擁右抱(下)第435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三)第270章 大手筆第243章 祥瑞第370章 龍出海(三)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33章 時叩窗隔(一)第38章 太乙終南 八方雲動(一)第472章 暗滴蛟珠淚(四)第124章 東都黃昏(四)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29章 輕翻柳陌(二)第67章 殺殺殺!流流流!第255章 殖民第252章 決心第189章 一年第417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四)第130章 白馬說法 楊府借人第203章 首功蕭何 再喻王弟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230章 號角已吹 舟水新解第411章 望不盡(五)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332章 金戈鐵馬英雄淚(一)第432章 聽得念奴歌聲(三)第176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下)第40章 靜繞珍叢底(一)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340章 蕃胡菸灰(四)第54章 進宮(上)第468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三)第156章 啓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