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拒絕祥瑞 相約寒食

祭祀在繼續進行着,但有相關官員派人立即對新犁進行改進。

雖然簡單,李威是按照原來的樣子畫了出來,總有些許疏忽的地方。好在有的官員就是專管器械的,極個別官員本身就是管農具的,感覺一些部位欠缺,立即請了一些老農及技師進行補漏拾遺。本來缺陷就不大,很快一張完美的新犁圖紙就出來了。

戴至德低聲說道:“立即將此事上報洛陽,用邸報傳達天下,搶在春耕前,讓更多的地區用上新耒耜。”

“喏!”幾個小吏退了下去。

國人智慧天下種族幾乎罕有匹敵,但自古以來,將工匠定位很低,對科技發明又不太重視,於是這個缺點隨着時間的推移,象河堤裡的蟻穴漸漸地被放大。

但這張新犁出現得如此怪異,又與籍田祭沾上了關係,格外地不同。

甚至有的官員建議,當作祥瑞,獻給東都洛陽的皇上與皇后。

數次洛陽提起,李威終於回過神。

自己這一次籍田祭,聲勢弄得太大了。

特別是祥瑞,那更是致命令的一杯毒酒。

所謂的祥瑞,麟鳳龜龍等爲大瑞,其次是各種異獸怪草蘭芝等,爲上中下瑞。自己的“祖父”李世民早年不信祥瑞,有白鵲構巢於寢殿,曰我嘗笑隋帝好祥瑞,瑞在得賢,此何足賀,命毀其剿。到了晚年卻漸漸喜歡起來,祥瑞也多了。特別是李治立爲皇太子後,雄雉飛集於顯德殿,寢室中產紫芝,其他祥瑞又有若干,比如滁州野蠶成繭,遍於山阜,陝州境內黃河清四日,玉華宮李樹連理,隔澗合枝,汾州見青白龍,掘地則元金。

凡此種種。

李威翻看這些記載時,心中估摸着除了一些特殊的自然現象外,大多數是僞造的,包括東宮的祥瑞,很有可能與那個外舅祖長孫無忌有關。因此,到了父親李治手中,數次獻瑞,李治皆不信,於是祥瑞之事漸漸消解。

這個新犁,可作祥瑞,亦不可作祥瑞。

此次招搖了,犯了渾了!但木已成舟,無可奈何。再說如果明知道能救一些百姓的方法,不說出來,良心上總有些不安。祥瑞卻是斷斷不可提的。

於是說道:“各位衆卿,旱情嚴重,不知何日緩解,何瑞之有。況且父皇本以心敬天,再三囑咐祥瑞一事不可興起,以恐騷憂天下。”

只一句,這些大臣便冷了下來,楚王好纖腰,天下多餓女。得看好人君的風向。皇上不喜歡,拍馬屁有人願意,拍馬蹄子,誰願意?

但新犁卻迅速隨着快報,達往各州,迅速普及。

也因爲新犁,給了籍田祭一些喜慶的味道。

天色臨近黃昏,衆人車駕返回城中。但沒有結束,第二天必須在太極宮勞酒。因爲李威是太子,所以設在了明德殿。

東宮的膳食房裡所有宮人已經開始準備,人手不夠,又從大明宮與太極宮調來人手協助。

李威卻無力地躺在浴盆裡,身體啊,雖然說這一天半時間幾乎沒有休息好,可也沒有過重的體力勞動,竟然感到睏乏了。不過腦海裡卻在想着心思,不大妙啊,就算逃跑,也不是那麼好逃跑的。

想到這裡,萬分鬱悶。

正在這時候,外面的宮人進來稟報道:“太子少師求見。”

許敬宗?李威立即從浴盆裡爬起來,說道:“請他稍等片刻,孤馬上接見。”

………

到了二月末了,梨花、桃花、海棠花便爭先恐後地開了起來。

夜色來臨,一股淡淡的香氣,便瀰漫在長安城的空氣中。

其實久晴的天氣,貴婦人還是喜歡的。

如果不是京城裡兩場大祭祀牽動着人們的視野,如果不是到處都滯留着可憐的災民,春光明媚,天氣乾燥,倒是有許多人歡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畢竟是太子有感而發的。雨天時,絲絲菲菲的春雨總有那麼一點兒寒氣,道路兒總有那麼一點泥濘,出行的什麼,多少有些不方便。即使是太子,不也說了,隨風潛入夜,最好是在夜裡下雨,白天下嘛,那個仁太子都不喜歡……

楊宅在長安中不算繁華的所在,甚至有些偏遠。可偏遠有偏遠的好處,地皮沒有那麼緊,地方便寬敞起來。除了三進三出的住宅,一棟小樓外,還有一個小花園。不是很奢侈,但裡面有許多花花草草,一些樹木,還有幾塊假山石,一泓小溪兒從園子中穿過。

窗戶打開着,夜風吹來,那縷花香以及樹木清新的氣息兒,若有若無的,沁人心脾。

楊夫人與女兒楊敏坐在窗邊的胡牀上,看着女兒說道:“太子回宮了。”

“嗯,”楊敏輕聲應道。

“你當過去看一看他,聽說今天早上,他親耕了很長時間,身體又弱,我有一些擔心兒。”

“母親大人,孩兒這二十天,都去了許多次,去的次數多了,有些不好。”

“傻孩子,再過幾個月,到了太子加冠,你們就要大婚,去探望未來夫婿,天經地義,有什麼不好?”

“太子說過了,只要有心在,比什麼都好。”

“唉,你又犯傻了,爲什麼太子爲了一個宮女,居然將周國公狠揍一頓?正是因爲那個宮女整天在他身邊伺候。人非草木,日久了就生情了。只有經常看望,太子才能對你依賴。”

母親的話說得不無道理,然而是不是這樣呢?

楊敏不由地想到了這段時間交往的種種,太子大病一場後,似乎許多方面都變了。最主要的是很有主見,行事也變得果敢。雖然身體依然病怏怏的,不過讓她感到一種強勢。就象他寫的那些詩,那些詩餘。這種感覺讓她很沉迷。可又有些害怕與擔心兒。

捏着衣角,說道:“母親大人,今天太子操勞了一天,連父親大人回來後,都躺下休息了,況且太子。這時候去,不是看望,是打擾。再說明天又要宴客羣臣。孩兒認爲即使去,還是後天去纔好。”

楊夫人想了一下,也覺得有道理。剛要退去,婢女走了過來,稟報道:“夫人,小娘子,西臺舍人府上的徐小娘子與左金吾府上的裴小娘子、羽林中郎將府上的楊小娘子求見。”

這三個少女指的是太宗有名才豔雙絕徐充容的弟弟,徐齊聃的女兒徐儷,十四歲,有可能因爲遺傳因素,長相很是豔美,而且有才思;絳州裴家裴居道的女兒裴雨荷,十三歲,長相雖然秀美,可比徐儷與楊敏稍有不及,但同樣有才思,品德也好;這兩個少女是京城有名的閨秀,很多人家上門求親,因爲歲數尚小,或者兩個少女眼光很高,到現在還沒有決定下來。最後一個是楊恭仁續孫楊執柔的女兒楊纖,與楊思儉是一個宗族,不過論輩份,楊纖卻比楊敏整整矮了兩輩。但歲數相彷彿,也定了親。實際上楊敏與楊纖經常往來,與裴雨荷、徐儷來往倒是很少。

這是小兒女的事了,楊夫人退出房間。

一會兒,三個少女嘻嘻哈哈地走了進來。

幾名少女行了禮後,坐了下來,徐儷坐在牀邊不遠的胡牀上,正好一眼瞅到牀上正繡了一小半的方帕,上面是一行詩,拿了起來。

圖案纔開始繡,海邊一輪金黃的明月,波浪兒疊起,一直疊到海邊,有幾叢怪石,一個小屋,裡面坐着一個人。圖案好壞不知,但右上角的小詩卻吸引了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起首一句,境界雄渾闊大之極,然而詩風往下一轉,到了最後一句,層層迭進,情景交融,意韻深長雋永之極。

“敏姐姐,好詩啊,是不是太子寫的?”

“嗯。”

“殿下果如外界傳言,才華驚人,”裴雨荷也湊了過來,看後感慨道。

“敏姐姐,你真有福氣,我都嫉妒你了,”徐儷撓着楊敏的肋窩,打趣地說。

楊敏心中有些發苦,聽說京城許多大家閨秀,對太子都產生了仰慕,自己一直卻將太子當作了一根爛稻草。沒有以前種的因,怎麼有今天的果?弄得自己現在太子心中的地位,還不如一個貼身的宮女。

三個少女不知道他們中間的變故,裴雨荷又說道:“敏姐姐,太子還有什麼詩作,拿出來,讓我們觀摩一下吧。”

留傳出來的詩作不多,三首詩餘,要麼就是在東市隨口吟出的五首詩,最後一首好象才吟了一半。但幾乎都是精品。

“我得到的也不多,還有三首。”

說着將另外三首吟了出來。

這三首詩雖不及海上生明月,但也不錯了。

裴雨荷嘆了一口氣說道:“敏姐姐,你前世不知修了多少福氣。如果換作我,每天陪伴太子,研磨洗筆,也是心滿意足。”

四名少女中,她與徐儷才氣頗高,更知道這幾首詩的份量,其次是楊敏,楊纖到是差了一籌。因此楊纖哈哈一笑,說道:“不如這樣吧,趕明兒求你們父親,託人讓你們做太子的良娣寶林。”

“我們都願意,就是敏姐姐會不會同意?”徐儷呵呵樂了起來。這是開玩笑的,即使太子納良娣寶林,也不是想做就做的。

裴雨荷說道:“雖然是開玩笑,不過我與哥哥卻是去了東郊,可是親眼看到太子的。他在親耕時,因爲憐憫百姓,都失了祭祀禮儀,那一刻連我眼睛都溼了。”

太子仁心感動上天,讓太子想出一種新犁,此事已經在長安城迅速傳開。其他三個少女都是一臉嚮往。

“我那天也準備去的,可是母親大人將我關在家中,不讓我出門,”徐儷一臉的遺憾,又說道:“我還聽到一些消息,這一次爲了對付吐蕃,太子想出了一個好主意,讓劉仁軌大將軍,還有姜左相都大爲欣賞。”

她越說,楊敏心中越是苦澀,緊迫感越強烈。

楊纖說道:“你們不說,再說敏姐姐不高興了。”

“呵呵,”徐儷一樂,說道:“說正事吧,寒食節到了,我們一道出去遊玩如何?”

“不去,”楊敏毫不猶豫答道,正是因爲賀蘭敏之一行人約定到曲江池一遊,出了事故的,還敢出去?

“去吧,小姨祖,”楊纖開玩笑地央請道。但按輩份,一聲小姨祖也不算過份。

“不是我不去,是太子飽讀禮書,不喜。”

“難道那些坊間謠傳是真的?”徐儷訝然道。

“這怎麼是真的?難道你沒有聽過在弘文館太子與周國公的事?這是周國公散佈的謠傳。”楊纖立即替楊敏辨解。

“敏姐姐此舉是對的。太子妃是未來的天下國母,行爲需要端莊恭正。”裴家是名門望族,家教嚴謹。裴雨荷本人行爲端莊,立即正色地贊同。

“荷妹妹,你說得太嚴重了吧?”楊纖吐了吐舌頭。不過裴雨荷的話不無道理,作爲太子妃,行爲確實必須注意。想到這裡,不由十分掃興。

徐儷眼睛轉了轉,說道:“不如這樣吧,就是我們四人,一道到終南山踏青如何?”

楊敏性格喜動不喜靜,想要象裴雨荷那樣安靜,終是做不到,如果是她們四人踏青,沒有男子同伴,想來太子知道了也不會生氣的。不由地心動,看了看裴雨荷,又看了看楊纖。

“這樣倒是可以的,”裴雨荷說道。寒食節一年一次,如果呆坐在家中,終是無趣。

連裴雨荷都這樣說了,楊敏終於點頭答應。

送走了三女,夜色漸漸深了,天上繁星點點,悄悄地窺視着人間一幕幕悲歡離合。楊敏拿起了方帕,想起方纔裴雨荷與徐儷說的話,雖然是在開玩笑,可她們對太子的仰慕,自己卻是能感覺出來的。想到這裡,心中又是歡喜,又是擔憂……

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292章 今歲花期消息定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48章 害怕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145章 許府添丁 真相大白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295章 乾坤乃大(二)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481章 天上人間夢裡(五)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163章 探(一)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129章 春雷(一)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254章 陳事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66章 圖窮(上)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260章 大婚(中)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9章 她是誰?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106章 奇兵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161章 啓航(七)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419章 簫聲斷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83章 曙光(下)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252章 決心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129章 春雷(一)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101章 會戰(二)第161章 啓航(七)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288章 名門動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259章 大婚(上)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148章 定(十)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69章 煙塵第167章 探(五)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213章 渡(下)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255章 殖民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171章 探(九)第27章 亂點桃蹊(四)
第26章 亂點桃蹊(三)第27章 亂點桃蹊(四)第292章 今歲花期消息定第27章 東郊籍田 一路哭聲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303章 風雨牢愁無着處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253章 枯骨接翠(三)第48章 害怕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145章 許府添丁 真相大白第160章 太子加冠 花落誰家(下)第139章 謀架公主 低談秋雨第351章 枯骨接翠(一)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295章 乾坤乃大(二)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198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上)第16章 夜來風雨(一)第110章 二聖屈服 掩耳盜鈴第26章 東宮調教 《上邪》求憐第121章 誰是鷹兔第481章 天上人間夢裡(五)第57章 公府尋事 渭水一別(上)第135章 絕色童姝 毒餅皇后(下)第226章 情意綿綿 好勝稀稀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163章 探(一)第202章 發明指南 以嚴治軍第433章 父老猶記宣和事(一)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234章 標點爭執 二女事泄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227章 大明宮宴 細說原委第124章 臭味相投 太子謀財第129章 春雷(一)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154章 封賞玩味 高梁始重(中)第254章 陳事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66章 圖窮(上)第9章 春歸如過翼(三)第148章 少師自殺 雪藕新市第426章 甚輦路(一)第260章 大婚(中)第51章 當學子桓 妙計重擊(上)第161章 蘿莉進宮 韋月乖巧第307章 橫槊題詩(二)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9章 她是誰?第94章 武后困窘 雨荷進宮(上)第310章 江流如此(一)第80章 武后殺人 元忠嚮導(下)第406章 竿旗過市(五)第106章 奇兵第73章 兩小初會 太子病癒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161章 啓航(七)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419章 簫聲斷第377章 勇臨寒磧(四)第408章 望不盡(二)第83章 曙光(下)第456章 空見說(一)第81章 小彩丸 乖兒子第19章 葬楚宮傾國(二)第81章 王八之氣(下)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第58章 封禪的耳光(中)第252章 決心第79章 武后殺人 元忠導遊(上)第31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第129章 春雷(一)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363章 射日墜(五)第101章 會戰(二)第161章 啓航(七)第88章 獻畫閻相 千里追郎第288章 名門動第188章 天天吃聖上第478章 天上人間夢裡(二)第400章 紅妝春騎(二)第259章 大婚(上)第459章 三千樂指(一)第349章 非川悽草(六)第148章 定(十)第90章 迴文對句 活捉美女(中)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69章 煙塵第167章 探(五)第78章 拒監國 吃豆腐第213章 渡(下)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255章 殖民第123章 母子交談 明府施法(下)第77章 公主撒嬌 父母奇招第171章 探(九)第27章 亂點桃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