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

國民軍拿下上海在軍事上來說是必然的,也不值得什麼大書特書,但是在政治上卻是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二十號下午,幾乎在華有所利益的列國幾乎都向陳敬雲發來了詢問或者質問電報,要求陳敬雲對上海以及蘇南地區的戰事給出解釋。

其中以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發來的電報措辭最爲強硬,說陳敬雲在上海華界地區發動的軍事行動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英國在華之利益,要求陳敬雲停止一切傷害英帝國在華利益的行爲。

面對這樣外交上的質問,陳敬雲並沒有說氣急敗壞啊什麼的,而只是看過後就是笑了笑,然後就讓外交部的林長明等人去處理了,其中不外乎是向各國解釋國民軍的行動屬於正常的軍事行動,絕不會影響各國在華的利益,更不會讓戰事波及到租界地區。

國民軍如此公式化的保證自然是無法讓各國安心的,各國駐華的衛隊以及少量部隊很快就在上海租界組織起來防衛,並且封鎖了租界和華界的交通聯繫。

對於這些人的過敏感應,陳敬雲也是無能爲力。現在的陳敬雲可沒打算過和各國撕破臉皮,自從他掌管國民軍,當上福建都督時雖然多次在國社黨的相關演講中宣稱中國必須結束現在的半殖民狀態,必須收回各種經濟和政治主權,但是他可是從來都沒有說過要收回租界之類,當有人問他如何將來如何解決上海租界以及其他城市的租界問題時,他說這是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必須由中國和各國通過協商來解決。

現在的陳敬雲並沒有對各國表現出強硬的態度,他可不想把所有國家都逼到袁世凱那一邊去。

而鑑於上海的特殊性,陳敬雲也沒有說在拿下上海後就派遣官員之類的,而是保持了上海的現狀,並沒有解散上海議會市政府,那些上海市政府的官員們擔驚受怕兩天後才發現,他們依舊是上海這個城市的主人,至少表面上是這樣的。

國民軍在軍事上控制了這座城市後,並沒有在這裡留下太多的軍事力量,而是很快就繼續北上,預備在長江南岸佈置防線,並掩護往蘇州和無錫方向進軍的12團。

二十號晚上,薩鎮冰整合了海軍各艦後,把艦隊分爲兩部分,其中以海圻號,海字三艦(海籌號、海容號、海琛號)飛鷹號,建康號,豫章號等幾艘可以進行遠洋作戰的軍艦劃爲第一艦隊,剩餘的大小炮艦則是爲第二艦隊。這個劃分基本就是延續之前中國海軍的劃分方法,前清之間是巡洋艦隊和長江艦隊,然後南京臨時政府時期是左艦隊和右艦隊,北洋政府時期就是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現在中國的大部分軍艦都到了福州艦隊手中,那麼船還是那些船所以這劃分上也用不着費勁,直接沿用原有的序列就是了。

薩鎮冰親自率領第一艦隊和第二艦隊沿着長江往上游而去,準備切斷長江之南北聯繫,阻擊北洋第八師從南通和鎮江渡江,同時對陸軍進行火炮支援。

這裡就得說一說海軍部了,自從得知國民軍進軍上海後,劉冠雄等人就是擔心着上海那邊的艦隊,果不其然,二十號晚上就聽到消息說海軍各艦投向了福州方面,後來又是連續打聽,終於是在二十一號早上得到了確定消息,上海那邊的艦隊已經全數投向了福州艦隊。得知這個消息後,劉冠雄和湯薌銘都是驚的說不出話來,原本海圻號等艦投向福州方面對海軍部就已經是重大的打擊了,現今連海軍部剩餘的船隻都投向了福州方面,這基本上已經可以宣誓北京的這個海軍部已經是隻剩下空架子了。

這樣的情況讓劉冠雄等人無法接受,加上袁世凱得知海軍那邊又大批船隻投向福州方面後,大發雷霆,甚至直接停掉了海軍部的經費。如此情況下,當天就有多名海軍部官員遞上了辭呈。而更搞笑的是,這些人辭職後立馬就是南下上海或者杭州或者福州去謀職了。

現在中國的主力都在福州海軍處那邊,所以現在對於中國的海軍軍人來說是一個很尷尬的情況,留在北京這邊嘛那肯定是各種受氣,而且這個海軍部也是個空架子,而去了福州的話,福州那邊只是個地方艦隊,連名字都還是海軍處,雖然有着中國的主力艦隊但是沒個名分。

所以很多人就是選擇了留在家裡頭靜觀局勢發展,然而這些人裡頭也有例外的,比如曾經率領海軍進行環球航行,參加過英國國王加冕典禮的海軍將領程璧光。他回國後被袁世凱解職,後來一直閒賦在上海,當初薩鎮冰擔任福州海軍處處長之後,也是寫過信邀請他南下福州,不過程璧光和多數海軍將領一樣對福州這個地方軍閥不太看好,所以就沒去,而近期裡他卻是隱約知道了福州方面和美國展開了一個海軍合作計劃,說是要貸款數千萬美元用於重建艦隊,等薩鎮冰率領艦隊到達上海後,他親自去拜訪了薩鎮冰,旁敲側擊了此事,當他從薩鎮冰口中得知此事屬實的時候,他立馬就是拋下了心中的各種猶豫,然後加入到了福州海軍處,薩鎮冰對此人也是看重,他一來就向陳敬雲發去了電報,請求任命程璧光爲第一艦隊的司令。

陳敬雲自己手底下里的海軍將領沒多少,絕大多數也都是投靠過來的,而且基於海軍的特殊性,他對海軍下面的任命都是不太管的,所以薩鎮冰提名程璧光爲第一艦隊司令的時候,他也是準了,並且給了程璧光一個少將的軍銜。

海軍近乎集體性的變節雖然讓袁世凱大爲火光,但是並沒有影響到他的戰略安排,從一開始,他就沒指望過海軍能夠出什麼大力氣,尤其是在海圻號變節之後,他甚至就沒考慮過海軍了。所以現在海軍雖然沒有了,但是袁世凱依舊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一步再走。

二十一號,北洋政府發表通電,通電上並沒有提及蘇南和南京,反而是說起了廣州那邊的事情來,稱國民軍進軍廣州佔據粵東的行爲已經破壞了國內和平,要求陳敬雲立即從廣東撤兵。同時重申中央政府已經任命陸榮廷爲廣東都督,並且要求陸榮廷派遣桂軍進駐廣州。

面對這一個通電,陳敬雲看過也就扔了,然後讓秘書處那邊也發通電反駁。而身爲當事人之一的陸榮廷這個時候卻是保持了沉默,讓他當廣東都督是可以,但是要他帶着桂軍進軍廣州,那不是讓他找死嘛。

現在的廣州城裡是國民軍的第三師,廣州到韶關一線裡還有一個國民軍第十師,然後還有相關的新成立的守備團,這麼多軍隊加起來他陸榮廷可沒把握能夠打贏。再說了,現在陸榮廷在粵西的三個師裡頭,有兩個師都還在粵西地區和龍濟光捉迷藏呢,一時間根本就騰不出手了。

晚些時候,陳敬雲也發表通電,稱自己進軍廣州乃是收到了廣東前都督胡漢民的邀請前往,是合情合理的,然後又是反咬一口說中央政府放任亂兵不管,導致廣州民衆被亂兵禍害半月之久。

陳敬雲這封通電剛發出去,北洋的通電又來了,這一次是譴責國民軍突然進軍上海,完全是破壞了國內和平,妄圖挑起內戰之舉,並列舉了國民軍的諸多罪狀。

國民軍也不甘示弱,僅僅一個時辰後,秘書處擬的通電也發出去了,說北洋軍已經大舉南下,國民軍爲了自保不得已才進軍上海,北洋軍纔是挑起內戰的罪魁禍首。

總之這雙方說來說去都是指責對方,爲自己辯護,這一番通電下來讓外人看花了眼,根本不知道該信誰的。

但是不管這雙方如何爭辯,這戰爭已經來的卻是事實。

最先和北洋軍爆發激戰的並不是國民軍,而是黃興在南京的部隊,二十二號下午,前頭到達南京城外的第五師一團快速向南京城挺進,試圖佔據戰略要點,而早已經等着北洋軍來的蘇軍自然是不能眼睜睜看着北洋軍佔據戰略要點的,所以黃興一個咬牙後下令還擊,堅決抵抗。

蘇軍和北洋軍就這麼在南京城外爆發了激戰,於此同時,黃興也是發出了通電,這一次黃興是態度堅決的說北洋軍貿然南下,並意圖攻佔南京。

從現在這個狀態來看,按說黃興已經已經和陳敬雲在軍事上達成了同盟,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兩天黃興可是一直堅決反對陳敬雲進軍蘇南的舉動,並且聲稱國民軍要是敢來南京的話,他就直接打。

這就是被兩頭夾住的悲哀,可憐的黃興雖然很努力的想要保持蘇南地區的半獨立狀態,想要讓自己在北洋軍和國民軍的衝突中保持中立,但是這雙方都沒有給他中立的機會,因爲南京的重要位置,黃興的選擇只有三個,一個是投向北洋,另外一個是投降國民軍,而最後一個則是放棄南京和蘇南轉進安徽地區。如果都不選擇的話那麼他最有可能的下場就是被國民軍和北洋軍夾擊下徹底粉碎。

以現今國內的局勢來看,黃興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選擇和國民軍合作,兩者共同對抗北洋南下。然而現實總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黃興沒有投靠國民軍,更加沒有投靠北洋,他選了第三個,那就是離開!既然保持不了中立,又不想投靠任何一方,那麼黃興能做的就是離的遠遠的。

二十三號上午,當南京城外的北洋軍第五師準備好了進行大規模攻城的時候,才發現黃興跑了,現在南京城內已經一個蘇軍都沒有。

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1038章 f12對f80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6章 孫府逸事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27章 袁氏復出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82章 左將軍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208章 空襲(二)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1054章 戰損(二)第891章 趙臨東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36章 軍服肩章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859章 生和死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14章 剪辮造反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997章 陰謀(一)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67章 關餘貸款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157章 長樂號
第106章 各方反應第936章 寺崗謹平的玉碎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727章 第二次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二)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1038章 f12對f80第330章 商業和財團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951章 進軍伊朗第1048章 坦克對決(三)第565章 燕薩聯姻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903章 東京空戰(三)第877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二)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356章 第五混成旅(二)第1029章 陳彩時代的結束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568章 渡江南下!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6章 孫府逸事第50章 袁屠夫在潮州第27章 袁氏復出第553章 戰後經濟危機第149章 吉利斯(三)第398章 合肥捷電第241章 造艦方案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681章 新的戰略理論第321章 南北,初戰第17章 于山和旗界第165章 溫庭和的決定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82章 左將軍第99章 黃興的迷茫第86章 瞬間的永恆第675章 第一軍的覆滅(二)第一六十七章 蔡鍔哀嘆第845章 太平洋公約(二)第171章 沈綱之計劃第126章 各方反應第433章 海空之爭第942章 日本投降(一)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1058章 巴格達談判(二)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208章 空襲(二)第374章 古美電器第242章 家務瑣事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539章 卡拉欽斯克之戰第691章 商貿互惠協定第1054章 戰損(二)第891章 趙臨東第803章 阿雷斯戰役(二)第36章 軍服肩章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289章 戰略選擇第150章 吉利斯(三)第140章 酷熱難擋第859章 生和死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804章 主動出擊(一)第14章 剪辮造反第688章 和平談判的開始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672章 臨時第一兵團第85章 暗殺風雲(一)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86章 登陸琉球(一)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997章 陰謀(一)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550章 戰列艦回國第290章 戰略安排第973章 南京談判(一)第220章 居仁堂(二)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985章 T18之震撼(一)第21章 籌建軍政府第814章 慘烈巷戰(二)第67章 關餘貸款第955章 繼承人(一)第157章 長樂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