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

自從陳敬雲在南京重開國會,成立大元帥府以來,中國局勢持續動盪,並且隨着陳敬雲宣佈正式北伐而爆發全國性質的戰爭。

以陳敬云爲首的閩浙軍事集團、以唐繼堯爲核心的雲貴軍事集團、以陸榮廷爲主的廣西軍事集團三家聯合了起來組建了大元帥府,形成了一個鬆散的南方軍事集團和以袁世凱爲首的北方軍事集團展開了全國範圍內的爭奪。

戰爭在湖南、四川、安徽三省集中爆發,其中國民軍和桂軍和滇軍進兵湖南,歷盡兩個月的戰事後國民軍第十師以及第一混成旅合兵一起加上一部分桂軍的配合,目前已經在衡陽地區和揚善德的部隊進行激戰,第一混成旅已經繞道北上,試圖攻佔衡東。但從目前的衡陽戰事來看,國民軍和桂軍的聯軍要取勝並不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但是多少要花費一些時間。湖南省的另外一個重要戰區就是長沙地區目前卻是依舊在僵持當中,國民軍採取了守勢北洋軍雖然兵力超過了國民軍,但是一時間也無法突破戰區。

而在四川地區,說是南方聯軍和北洋軍的爭奪,其實就是唐繼堯的滇軍搶奪四川的行動,滇軍這兩個月來對四川地區持續投入重兵,除了出兵湖南的一個師和留在雲貴的少部分部隊外,其他的主力部隊基本都投入了四川地區,依靠兵力優勢滇軍連續攻佔了四川大片地區,瀘州、內江、雅安等地區已經全部落入了滇軍掌控當中,幾乎是把整個四川南部地區都收入了囊中。但是這對於整個四川局勢而言遠遠不夠,四川的兩個重鎮重慶和程度都還掌控在四川其他軍閥手中,並且段芝貴派遣的一旅兵力已經到達重慶,並且在重慶的外圍和滇軍發生大戰。

段芝貴派遣的這個旅爲北洋中央陸軍第七混成旅,這可不是什麼雜牌部隊,原先乃是北洋軍第六師之第十一旅,正兒八經的北洋嫡系,本來袁世凱擴編混成旅規劃中並沒有第七混成旅的規劃,但是七月之前段芝貴就派遣了第六師下屬之第十一旅以一營山炮配合,組成混成旅奔赴四川重慶。但是由於後來距離過遠,段芝貴也想要把第六師重新恢復建制,想要把第六師的一個補充旅正式編爲第十一旅。由此就把派往四川重慶的的第十一旅授予中央陸軍第七混成旅的番號,而第十一旅的番號則有第六師的補充旅補充。

這個第七混成旅的模式乃是和北洋軍中的第二混成旅一樣,都是從北洋軍主力師的一旅成建制改編而來,而不是其他混成旅一樣只是抽調了骨幹部隊然後在組建。

第七混成旅抵達重慶後,袁世凱任命第七混成旅的旅長馬繼增爲重慶守備司令,而第七混成旅抵達重慶後,就和滇軍狠狠的幹了一架,八月下旬,馬繼增以自身第七混成旅爲主力,加上了其他四川小軍閥的部隊和滇軍第七軍的三萬多人展開激戰,三天後第七混成旅下屬之第二團團長張敬堯率部從側後進攻,以少數兵力一舉擊潰滇軍第七軍之第十八師一旅,最後竟然引發第十八師的整體崩潰,隨後馬繼增則是率部猛攻滇軍第七軍之第十八師、第十九師兩部,造成滇軍在重慶城下的第一次慘敗,滇軍此役損失兵力上萬人,進攻重慶的三萬兵力只剩下了兩萬人,最後不得不暫停進攻步伐,同時等待後續的增援,唐繼堯不得不從貴州又派遣了第九混成旅前往增援,使得了重慶以及四川東部地區的滇軍數量集中到了兩個師兩個旅,總兵力恢復到三萬多人。

另外成都那邊的攻勢也不太順利,雖然那裡沒有第七混成旅這樣的對手,但是道路難走,那些四川本地的小軍閥也不是可以輕看的,讓負責進攻成都的第二十師縮手縮腳,現在滇軍都還沒能抵達成都城下呢。

四川和湖南兩地的戰事由於進展患難,加上這兩個地方戰事的重要性遠不如安徽戰事那麼重要,所以並沒有引起國人的太多關注,國人們現在一說起國內戰事就直接反應安徽戰事,在諸多人看來,不管是湖南戰事還是四川戰事,都不過是次要戰場而已,真正決定中國走向的乃是國民軍和北洋軍在安徽、江蘇這一地區的生死大決戰。

八月份雙方在巢湖的一番激戰不但雙方的軍政高層多爲關注,就連普通國人也是時關注着那邊的消息,八月下旬拿下巢湖後,國民軍迅速發動了宣傳機器,大肆宣揚國民軍的赫赫武功,稱國民軍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奠定了擊敗北洋,統一中國的基礎,並把殲滅北洋軍的數量翻了一番,號稱在巢湖消滅了三萬人的北洋軍,擊潰了北洋軍嫡系第三師。

國民軍如此刻意的宣傳,也是迅速的引起了人們的熱情,甚至很多人認爲今年下半年中國就能夠重新統一。

巢湖戰事的事情真相普通民衆是不知道,但是各方勢力的高層人士自然有他們的消息來源渠道,仔細一打聽就會知道國民軍雖然沒能殲滅三四萬的北洋軍,但是少說也殲滅了小兩萬的北洋軍,儘管其中的真正北洋軍嫡系不多七八千人而已。但是不管如何這卻已經是再一次證明了國民軍的戰鬥力!

國民軍的戰鬥力在去年蘇南戰事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在世人面前,當初就能夠和北洋打的旗鼓相當,如果說當時是因爲北洋軍準備不充分,沒有足夠的軍費來維持戰爭的話,那麼這一次雙方可都是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巢湖戰役也是正兒八經的攻堅戰,可是沒半點取巧的成分在裡頭。

這讓人們對國民軍的戰鬥力再一次高看了一眼,甚至就連外國的那些外交官們在分析了多方的情報後,也不得不認定國民軍已經有能力和北洋軍一爭高下,而這多少改變了他們的對華政策。

在美國和日`本承認南京臨時政府爲中國內戰交戰團體後,德國、法國等國也相繼承認,這些國家在中國並沒有太多切身的利益,所以在得到了陳敬雲各國利益不受侵害之後也就是和武昌起義時候一樣承認了南方臨時政府爲交戰團體。但是英國原本還是不承認,並且拒絕和南京臨時政府展開正式外交交談,但是隨着時間慢慢過去,並且在國民軍取得了巢湖戰事勝利之後態度也是發生了絲絲轉變。

儘管現在各國還是旗幟鮮明的選擇了分別支持袁世凱和陳敬雲,但是不代表着他們不會選擇一條備用的道路,國家間的利益是很現實的,英國之所以支持袁世凱是因爲它認爲袁世凱能夠維持中國的脆弱統一,但是當英國發生袁世凱不一定能夠統一中國的時候,一方面是繼續支持袁世凱,而另外一方面則是準備着後路了。

這一點,尤其是在英國駐上海總領事法磊斯爵士得到了陳敬雲親口保證會承認舊約,並且陳敬雲還很謹慎的表示,如果未來南方政府擊敗了北洋軍,那麼新政府也會承攬北方政府在1913年7月份以前公開簽訂的條約,包括償還善後大借款條約。但是在1913年7月以後所簽訂的所有條約新政府一概不承認。

這不是陳敬雲傻蛋,而是現實的,善後大借款早就在談,而且簽訂是在陳敬雲宣佈北伐之前,至少在1913年7月以前陳敬雲還是承認北洋政府爲中國唯一之合法政府的。除到了這個所謂名分外,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個善後大借款數額龐大,要是袁世凱敗了後陳敬雲打算賴掉這筆高達兩千萬英鎊的鉅款,那麼五國是絕不會善罷甘休的,將會極大的破壞中國和諸多列強的關係。

國與國之間撕破臉皮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就要爆發,中國是不可能爲了兩千萬英鎊就和諸多列強撕破臉皮,陳敬雲還指望着利用這次一戰崛起了,要是一戰期間就和英法俄日等國撕破了臉皮,那也不用玩了直接撒泡尿把自己淹死算了。

換個角度來說,美國給陳敬雲弄了那麼多貸款,將來陳敬雲要是失敗了,袁世凱照樣要捏着鼻子承認陳敬雲和美國簽訂的諸多貸款條約,頂多就是抗議然後論辯一二,想要賴掉那是不可能的。

北洋代替了滿清,國`民`黨代替了北洋,工黨代替了國`民`黨,不管政權怎麼輪換,但是那些國家之間的條約還是需要遵守的,要不然以工黨五十年代出兵朝鮮的膽氣,早把香港、澳門收回來了,難道是因爲區區香港彈丸之地可以阻擋工黨百萬大軍嗎,那肯定不是啊,而是因爲有些國際規則是需要遵守的,有些底線是不能越過的。

在陳敬雲暗地裡示弱的情況下,英國方面也是得知了巢湖戰事中北洋軍失敗了,這才承讓了南京臨時政府爲中國內戰交戰團體,表示對中國之內戰將嚴守中立,儘管這只是表面上的中立宣言,但是這也已經足夠,至少那兩艘被扣押多時的兩艘訓練巡洋艦終於是能夠回國了。

趁着這個勢頭,林長明和伍廷芳等外交部的官員再一次把目光瞄向了關餘上,和各國領事進行了交談後,雖然大家的分歧衆多,但是外交部還是組織了一場旨在解決關餘問題的會談,並且邀請了陳敬雲親自出席。

第143章 飛鴻號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89章 政治聚會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96章 福州體系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22章 明爭暗鬥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213章 大戰(三)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599章 鎮壓(二)第394章 蔡秘書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24章 殺人奪權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43章 飛鴻號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223章 滇軍和四川(二)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719章 1934年編制
第143章 飛鴻號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922章 櫻花計劃(一)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89章 政治聚會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346章 巢湖激戰(三)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251章 第二次轟炸(二)第471章 105毫米榴彈炮第966章 橄欖枝一號(一)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924章 櫻花計劃(三)第549章 鄂木斯克會戰(二)第863章 魂斷大和(二)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537章 陸軍的兩千五百門火炮第96章 福州體系第975章 中美聯合公約(一)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22章 明爭暗鬥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第213章 大戰(三)第105章 邀兵通電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758章 噴氣時代(一)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875章 打了再說第899章 轟炸東京(二)第874章 戰列艦的夜襲第781章 蘇德戰爭(二)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五四十二章 慶祥重型機械公司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1004章 高層齊聚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883章 天亮出擊第723章 海軍貪污案(二)第411章 滁州失守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776章 國強民富第556章 中日宣戰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506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第856章 黎明攻擊第893章 新加坡戰役(二)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599章 鎮壓(二)第394章 蔡秘書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24章 殺人奪權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392章 吳佩孚的怒氣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780章 蘇德戰爭(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965章 紐約外的蘑菇雲(三)第687章 陳敬雲的擔憂第974章 南京談判(二)第720章 T11重型坦克第142章 炮艦討論第1016章 各方爭奪第850章 巔峰時代的墜落第913章 中美談判第582章 第二軍的覆滅第264章 小別新婚第1006章 破碎的水晶(一)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545章 伯爵夫人(一)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274章 國會選舉(二)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143章 飛鴻號第585章 旅順攻略第830章 波斯灣軍事基地(一)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841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一)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223章 滇軍和四川(二)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719章 1934年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