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猛虎出籠

八月下旬,於偃師祭祀田橫,宣佈改姓後,第五倫繼續向東,抵達成皋虎牢關巡視。

陽泉侯張宗率四千人鎮守於此,第五倫見到他後,說起一事來。

“餘聽人說,這虎牢之所以得名,是在周朝時,有虎在野,撲傷人畜,瓜撓戎車。當時周穆王將至,有猛士請與虎相搏,必全取而還,乃生搏虎而獻之天子。周天子令人在此設柙牢畜之,是爲虎牢。”

第五倫對張宗道:“卿是虎威將軍,有人勸餘,說與本地名字相剋,不可以卿守虎牢,卿以爲如何?”

聽上去確實有點道理,名字相剋的玄學一直有,第五倫歷史不好,舉不出太多例子,但也知道落鳳坡之於鳳雛,爛柯杯之於柯潔……

但張宗卻不信這個邪,拱手道:“真正的虎,豈是區區柙牢,能關住的?”

他指着東方道:“綠林劉賜降於樑漢,如今被封爲鄭王,帶着萬餘兵卒,盤踞於滎陽城。”

“滎陽險要,而與成皋之間的京索之地,就好比是柙籠,臣請命東出破城,來他個猛虎出籠!”

張宗之言雄壯,第五倫大爲讚許:“大善,不愧是河東虎!”

然而對張宗請命進攻滎陽的建議,他卻又不置可否。

河南郡在地理上分爲東西兩部,西部是“周”,也就是洛陽,東部是“鄭”,正是滎陽、新鄭一帶。兩千年後亦是如此,洛陽與鄭州,可謂河南雙子城。

不過鄭地的核心已經不是韓都新鄭了,而是新興的要塞城市滎陽。

只因爲滎陽太過關鍵,東有鴻溝連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鄰黃河,南臨索河連嵩山,西過虎牢關接洛陽,地勢險要,交通便利,乃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春秋戰國的就不提了,最著名的便是楚漢滎陽之戰,劉邦在彭城送了六十萬大敗而歸後,全靠滎陽才頂住楚軍攻勢,儘管最後靠着一羣女人做掩護西遁,但雙方在滎陽、成皋間大戰七十,小戰四十,最後達成了均勢,這纔有了後來的鴻溝之約。

張宗由此提議:“欲爭中原者,未嘗不睥睨此地而決成敗焉。大王入洛,是爲了屏蔽河內,但若不取滎陽,縱是舟師佔據了敖倉,也難以守住。”

“反之,若能據滎陽,滎陽以東無足憂者。”

不但防守有利,也能爲往後進取東方打基礎。滎陽自秦以後便是水運樞紐,鴻溝自滎陽引黃河水流向東南,與淮水、泗水、濟水、汝水等匯合,把滎陽同淮陽、定陶乃至於淮泗連在一起。東出滎陽,水陸大軍暢通無阻,幾天就能推到樑都睢陽去!

可對面也不傻,樑王劉永就在鴻溝邊上,自然知曉滎陽的重要性。

“樑漢亦明白滎陽之關鍵。”竇融道:“是故劉賜棄洛陽、虎牢,卻仍守滎陽城,他麾下至少還有萬餘綠林兵,樑漢又遣兵沿鴻溝前來支援,如今滎陽至少聚集了兩萬餘兵。”

反觀第五倫,主力在河北、太原,在這片戰場連一萬人都湊不出來,滎陽的地形決定了,一打就是攻堅戰,大會戰,這也是他令將率輕易不得東出虎牢的原因。

“一旦正式開釁,恐怕就會像楚漢相爭一般,在滎陽、成皋間打個沒完沒了。”

理智告訴第五倫,戰線不能再往前推進了。

關鍵在於對面的心思,若劉永王八吃秤砣,鐵了心向洛陽進軍,爭中原,那這一戰就不得不打。但就第五倫根據繡衣都尉和司直蒐集到的情報,劉永剛剛稱帝,新歸附的地盤還不夠穩固。以此人能蟄伏於更始政權內,悶聲發大財一年多的情況看,應該不是個急躁之人。

第五倫頓時有了主意。

“得讓劉永顧慮後方,令他的心亂起來,才能維持此處均衡。此役攻心爲上,攻城爲下!”

……

兩難的不止是第五倫,守於滎陽的鄭王劉賜,以及來馳援的樑漢陳留王蘇茂也進退躊躇。

二人本是更始的諸侯、將軍,上個月纔剛剛改換了門庭,綠林各路渠帥已經軍閥化,投降劉永能繼續做一地小王,投降魏軍可能就去做富家翁了,儘管知道第五倫勢大,但還是心存僥倖。

換了旗號後,士氣自然高不到哪去,否則也不必一路棄地東撤。縱是劉永從鴻溝發兵、糧來支援,讓二人一定要守住滎陽!但他們卻沒什麼信心。

於是自進入八月以來,滎陽、成皋之間,就出於奇妙的“無戰事”狀態,兩邊的斥候默契地劃了巡視範圍,儘量不開釁。

然而近日隨着第五倫親至虎牢,形勢發生了些許變化,魏軍的斥候開始主動起來,更具攻擊性,劉賜、蘇茂二人還發現,河內的糧船當着他們的面,一船船糧食往河南運,洛陽也有大批民衆被徵發,趕赴虎牢!

這是要打大仗的架勢啊!他們壓力倍增,一面請求劉永來援,一面思索後路……

但仗最終卻沒打起來,反倒是打聽到一些令人驚詫的消息。

“江東吳王劉秀,見更始已覆滅,不肯附從樑漢,便派遣使者來謁見魏王,敘述故交,並奉上帝號,表示願做大魏吳王!”

……

第五倫確實沒猜錯,劉永自從在定陶汜水之陽即皇帝位後,就一直忙着整頓內部。

實打實控制在他手裡的郡,不過六個,其餘都是半獨立的軍閥。更有許多“傳檄而定”的地方,比如近來剛招撫了盤踞泰山郡的盜賊,發了郡守之名而已。

他麾下戰鬥力最強的諸侯,是董王董憲,目前駐兵在徐州北部,根本無暇西顧去爭洛陽。

更要命的是,曾經被劉永寄予厚望的三人,對他送去的王號態度也頗爲冷淡。

比如佔據齊地六郡的張步,欣然接納齊王封號,但劉永的官吏休想踏入青州一步。

北方控制平原、濟南、千乘的,則是赤眉遲昭平殘部,首領叫城頭子路,劉永封其爲“濟北王”,豈料城頭子路竟沒理會,相比於劉永,城頭子路對河北的“銅馬帝”及其口號似乎更感興趣。

南方的劉秀就更不必說了,說是接了更始遺詔,自表爲綠漢攝政王,八成是想多接受些更始殘部諸侯去投靠,此人曾一度在梁園中騙了劉永,如今大概率另起爐竈。

唯一對劉永的示好有積極反應的,便是淮南王李憲,他正在與吳王秀交戰於淮南,焦頭爛額,不願再與劉永敵對,甚至希望劉永發兵南下相助。

北、南、西,劉永陷入了戰略上的躊躇,不知道該主攻何方,亦或是暫停擴張,先將歸附郡縣消化了再說?

從滎陽到睢陽,因爲有鴻溝水道,交通頗爲便利,來自前線的假新聞很快就傳至劉永處。

“這不可能!”

劉永生氣起來,帝冕上的旒珠都在晃動。

“劉文叔縱不從於朕,也絕不可能依附於第五倫!他與第五倫有殺兄之仇!”

但樑王朝中,那些希望先向南打的羣臣卻來了勁,他們將劉秀說成一個反覆之輩:”劉秀與第五倫有交情,聽說還曾交換玉佩,其未婚妻被囚於長安,但豈知不是託妻獻子?”

“劉秀善於作僞,在南陽時誆騙劉玄,以求脫身,在梁園則欺騙陛下,藏身東南。”

“再者,陛下與劉秀的泛泛交情,同項羽、英布相比如何?”

“項羽、英布乃是生死之交,一同戰於鉅鹿,然楚漢相爭之際,英布卻在淮南躊躇觀望,爲項羽所斥。又見了高皇帝使者後,竟舉兵反楚,爲漢擊楚之後。”

“如今劉秀既不歸附陛下,又不顧陛下好言相勸,一味決勝淮南,若叫他勝了,勢強於吳王劉濞。就算不曾帝魏,甘心屈從於第五倫,可劉秀對陛下之害,卻甚於英布!”

“陛下若在鄭地與魏爭勝,經年累月,不一定能見功奪取洛陽,而會被拖住兵力,反叫劉秀在南方坐大!據吾等所知,如今魏軍主力在征討河北,無暇東顧。何不趁此良機,先平定揚州?至少要將劉秀趕回江東,方能安心。”

劉永仍在猶豫,他的新朝廷夾在魏、赤眉、吳之間,守則有餘,但要主動出擊,打誰都不太妥當。

但很快,一個來自南方的消息,起碼讓劉永打消了同魏王會獵中原的打算!

“令鄭王、陳留王守好滎陽即可,萬不可與魏交兵!”

……

“進入九月以來,樑漢沒有再從鴻溝往滎陽派兵送糧了?”

這個消息讓第五倫放了心,莫非自己讓人散播的那個謠言起作用了?他對劉秀頗爲關注,雖然鞭長莫及無法干涉南方戰事,但也會時常下個絆子,潑盆髒水限制秀兒一下。

若能順便將劉永一起騙了,讓他注意力集中到南方,與秀兒火併便好了,如此,竇融便能替自己維持住中原的均勢,等掃平河北後再騰出手南下。

洛陽之事已畢,第五倫也是時候回到久違的魏地鄴城,去統籌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戰役了!

然而就在第五倫登上船舶,即將渡河北上時,黃長卻匆匆趕來,附耳向他稟報了一樁剛收到的消息。

來自南方的大新聞!

“上月初,吳王劉秀經濡須口襲合肥,此事大王已知。”

“然八月下旬,淮南王李憲親征合肥,號稱十萬大軍,實則不過三萬,在合肥逍遙津交戰,淮南軍竟被吳王以八千之衆,擊敗!”

“淮南王僅以身免,逃回廬江!”

“劉秀已控制九江郡,年內恐怕便能全取揚州!”

第五倫聽着沒有細節的消息,心中卻不由想起前些日子初到虎牢時,聽張宗說的那一句話。

真正猛虎,豈會一直困於柙牢之中?江淮,關不住他!

“知道了。”

第五倫面上淡然,頷首轉身,卻還是忍不住暗罵了一句。

“秀兒。”

“你開掛了吧!”

第529章 細線第372章 雞肋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35章 家裡有礦第366章 朝爲田舍郎第700章 致兩千年後的你(大結局)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358章 好消息第39章 用愛發電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570章 我全都要第147章 要文鬥第554章 荊襄第232章 微操第547章 換馬第32章 馳名雙標第440章 猛獸第115章 三顧第559章 甥舅第121章 入宮第568章 南巡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202章 一方有難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564章 我在上第128章 護官符第134章 卿本佳人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523章 創業未半第479章 一生第313章 運動第250章 廣廈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第157章 真·秀第316章 柱天第109章 黃河謠第106章 吞胡第166章 前浪後浪第570章 我全都要第49章 父慈子孝第356章 逃婚第186章 秋後螞蚱第388章 巨人第138章 誰是我們的敵人第415章 想桃吃第584章 大進軍第345章 突騎第161章 馬善被人騎第441章 刺客信條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56章 天鳳六年第39章 用愛發電第689章 祝融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23章 秋菊第250章 廣廈第558章 獵物第620章 五人第437章 五頭鮑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168章 股東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34章 大學城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43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第115章 三顧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353章 四靈第671章 借荊州第348章 關門大吉第78章 陰兵借糧第421章 五德第559章 甥舅第40章 炭治郎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576章 斷蛇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6章 什麼決定腦袋第562章 委屈第85章 剿匪第263章 家書第620章 五人第166章 前浪後浪第172章 聚米爲山第536章 好人第127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208章 換家第550章 我們聯合第466章 人與人是不同的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513章 誅莽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86章 好馬配好鞍
第529章 細線第372章 雞肋第381章 存歿同節第35章 家裡有礦第366章 朝爲田舍郎第700章 致兩千年後的你(大結局)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358章 好消息第39章 用愛發電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570章 我全都要第147章 要文鬥第554章 荊襄第232章 微操第547章 換馬第32章 馳名雙標第440章 猛獸第115章 三顧第559章 甥舅第121章 入宮第568章 南巡第624章 異端更可恨第222章 左隊後隊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第202章 一方有難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第564章 我在上第128章 護官符第134章 卿本佳人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第523章 創業未半第479章 一生第313章 運動第250章 廣廈第595章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第157章 真·秀第316章 柱天第109章 黃河謠第106章 吞胡第166章 前浪後浪第570章 我全都要第49章 父慈子孝第356章 逃婚第186章 秋後螞蚱第388章 巨人第138章 誰是我們的敵人第415章 想桃吃第584章 大進軍第345章 突騎第161章 馬善被人騎第441章 刺客信條第196章 攘外安內第56章 天鳳六年第39章 用愛發電第689章 祝融第249章 運輸大隊長第363章 反了個寂寞第23章 秋菊第250章 廣廈第558章 獵物第620章 五人第437章 五頭鮑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168章 股東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34章 大學城第245章 義在東軍第355章 舅慈甥孝第43章 酒酣胸膽尚開張第115章 三顧第218章 天下利害第353章 四靈第671章 借荊州第348章 關門大吉第78章 陰兵借糧第421章 五德第559章 甥舅第40章 炭治郎第401章 王業不偏安第576章 斷蛇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6章 什麼決定腦袋第562章 委屈第85章 剿匪第263章 家書第620章 五人第166章 前浪後浪第172章 聚米爲山第536章 好人第127章 你攤上大事了第208章 換家第550章 我們聯合第466章 人與人是不同的第4章 第五倫讓梨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513章 誅莽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306章 高屋建瓴第86章 好馬配好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