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贏得倉皇北顧

直到快入夜時,魏軍纔在俘虜指認下,找到了賈復的屍體,將其收斂後,擡到打掃戰場的橫野將軍鄭統面前。

“死因呢?”鄭統手臂也捱了一箭,包紮後吊在胸前,聽到這個消息,他還有些惋惜。

鄭統生平最敬重猛將,猶記得白日大戰時,賈復作爲漢軍先鋒,驍勇無比,數突魏陣,甚至斬了他手下一個校尉。但在戰至正酣時,炮聲響起,賈復雖未直中炮,卻被受驚的戰馬甩落,卻仍奮力殺敵,直到漢軍鳴金,這才恨恨而退。

沒想到,卻死在了且戰且退的半路上。

“失血過多,力竭而亡。”軍醫如此稟報,他們檢查了賈復的傷勢,發現他雖然多中箭矢,卻沒有致命,唯獨腹部肋下捱了一刀,刀刃透甲而入, 劃破肚皮, 導致腸子都露出來一截。。

換了一般人,這麼重的傷,鐵定要躺下了,但賈復竟只用布料隨意一紮, 便重新投入戰鬥:魏軍也直到戰鬥結束, 才知道劉秀竟親將丹陽兵冒險,賈復正是爲了掩護劉秀撤退, 才拼死一戰。

鄭統揭開草蓆一看, 這賈復死去時依然雙目錚錚,這算是死得其所麼?

“拖腸大戰, 不愧是‘折衝千里賈君文’啊。”

鄭統唏噓不已,一同清理戰場的衛尉第七彪卻不以爲然, 說道:“賈復固然勇銳, 但他盤踞丹陽、武當之際, 陛下便已派人招攬,賈復竟斬了魏使, 寧可爲公孫述、劉秀效命也不肯投靠大魏, 選錯了邊, 跟錯了人,便是這種下場!”

言語間彪哥還有幾分得意, 他可恨透賈復了,早間第七彪麾下五千兵被賈復從詐敗追成了真敗, 相比於同僚們,丟盡了臉面,他可不是善人,想要想割了賈復的腦袋, 辱其屍身發泄恨意, 但鄭統認爲不可,二人最後爭執到第五倫處。

第五倫頗爲冷酷:“斬首後傳於上庸、房陵, 鄧奉尚在兩處負隅頑抗,驃騎馬將軍偏師不能攻克,讓彼輩看看,逆我者的下場!”

但末了又道:“至於屍身, 且就地埋葬, 他日可與首級複合。”

第五倫確實沒工夫搭理跟他不熟的賈復,他已移師於剛剛佔領的當陽縣城,正接待一位“故人”。

此人正是漢將王常,原來, 白日丹陽兵在當陽河北遭到魏軍炮轟伏擊,縱然全員勇猛,也陷入了潰敗。因劉秀亦在其中,漢軍指揮系統癱瘓,各部羣龍無首,或各自爲戰,或提前撤離戰場。

倒是王常,剛會戰時,綠林老兵頗爲拉跨,被萬脩壓着打,之後不斷有逃兵出現,但王常本人,卻策應劉秀退到當陽河南。劉秀是安全了,但王常卻難以突圍,最終被俘。

王常被縛帶到時,第五倫難得站起身,朝他頷首:

“王將軍,吾等又見面了。”

王常看着眼前不再年輕的第五皇帝,也一時恍惚,想當初天下反莽,各地勢力都擁戴劉姓,一時間西漢、北漢、綠漢並立。而第五倫這個反新第一干將,卻頗爲雞賊地只稱“魏王”,他坐擁長安、河東、河內、魏郡,頗具勢力,成了諸漢都想爭取的對象。

當時王常還是更始政權的“舞陽王”,但心裡是向着劉伯升的,他唯恐劉伯升入關中後與第五倫火併兩敗俱傷,遂擅自去河內遊說第五倫,勸他接受劉玄的印綬,做一個“大漢魏王”豈不美哉?

那會第五倫才二十多歲吧,其善變心機,就給王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非但不接受條件,甚至巧施離間,最後這場會面不歡而散。再之後,就是王常協助劉伯升進攻關中,被魏軍在潼阪大敗……

第五倫不以階下囚對待王常,令人鬆綁賜座,他倒也懶得寒暄,直接道明意圖:“當初將軍勸予歸漢,投桃報李,今日予也希望將軍能降魏,如何?”

王常緩緩擡起頭來,目光中有對生的騏驥,但嘴裡的話,卻直面死亡。

“王常早年未遇明主,直到昆陽一役,才知道誰纔是真命天子,在中原輾轉多年,先被魏王所敗,又遭赤眉之亂,狼狽南奔。蒙漢皇不棄,仍收容我與諸位綠林將校老卒,給吾等一個安身之所,王常一直愧疚在南陽時,未能堅持擁立劉伯升兄弟,君恩不曾有報,豈敢生出叛心?”

他伸出手,請第五倫重新將自己綁上:“更何況,十多年來,不論爲更始,還是東南之漢,王常一直站在炎炎漢旗下奮戰,習慣了這顏色,寧可蒙着它下黃泉,不想換色了!”

第五倫瞭然,嘆道:“當年河內初見,予便知王顏卿心如金石。”

“今日一見,君心堅依舊,不愧是綠林老將,殘漢砥柱啊。”

他一揮手,讓人將王常帶出去:“送王常將軍上路!遂其心願,以漢旗隨葬!”

王常彎腰長拜,以表感謝,旋即慷慨而出!

第五倫指着王常背影,對帳內諸人說道:“先是賈復死戰,再是王常赴難,劉秀之得人,不亞於予。”

他之所以想要招降王常,是因爲經此一戰,漢軍主力泰半覆滅、被俘,足足有三四萬人,逃走的那一半,也將在西涼騎、三河騎追擊下損失慘重。

更別說,小耿已經摸到江陵以北,就等着攔截敗兵呢!

戰爭幾乎算得結束了,未來需要考慮的,是迅速橫掃江漢,進而取得淮南,這就需要一根“馬骨”,方便第五倫傳檄而定,減少損失。

但第五倫這邊沒幾個夠分量的漢軍降將,如今王常不肯降服,第五倫心裡估量了一番,大概只能利用那個獻出冥厄三關的“平越將軍”龐萌,還有前幾天投奔的老熟人,故更始政權諸侯李軼了……

但這倆,作爲馬骨還不夠格,第五倫想到一個最合適的人選。

“李通,李次元。”

他傳詔道:“邳彤等將冀州兵,因沿途大雨失期,回去告訴他,不必到當陽來了,直接拐個彎,帶上李軼去隨縣。李通與吳將堅鐔在此負隅頑抗,李軼或可說降其兄,入秋前,予要見到李通……”

“或是李通的頭顱!”

大勝之後,魏軍現在是全線南壓,迫近江陵,勢要席捲荊北,而第五倫心裡最記掛的,自然還是劉秀,丹陽兵敗退後,賈復拼命護得劉秀突圍,倒也順利過了當陽河南遁,只是沿途騎兵追擊、小耿攔截,秀兒,能安然到達江邊嗎?

“陛下希望劉秀死麼?”朱弟曾私下如此問,第五倫一笑了之,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

第五倫既希望劉秀就此喪命,讓天下紛爭早日劃上句號。

但又覺得,雖然“位面之子”終究還是被“穿越者”打敗,但他的故事,或許不該如此草草結束……

這種糾結一直持續到數日後,第五倫大軍推進至江陵、郢縣時,車騎大將軍耿弇回來報捷:配合西涼騎、幷州騎、三河騎,小耿手下的幽州突騎,一共斬殺向南潰逃的漢軍萬餘人,俘虜亦有近萬,最後只剩不到兩萬漢兵,逃到江陵各處州口,坐上了在此接應的鄧禹舟師船舶……

小耿一併送來的,還有個沉甸甸的木函,滲着暗紅色的血跡。

木函被一雙雙手傳遞,送到第五倫案前,而當這木函開啓,幾隻蒼蠅飛出,一股難聞的氣味撲面而來,第五倫用袖子遮住鼻孔,湊近端詳首級,竟暗暗鬆了口氣……

不是劉秀,這人他不認識。

經過信使解釋,又令俘虜指認,才搞清楚這位嘴裡還含着顆檳榔的腦袋,究竟何許人也。

“此乃當陽河驅象兵者,揚武將軍馬成。”

……

六月底,第五倫乘勝南進之際,浩瀚的大江之上,有一人正佇立船尾,定定地望着越來越遠的江北,眼中再無戰場上的意氣風發。

劉秀從震天動地的炮聲後,就神情恍惚,甚至不太記得自己是怎麼逃離戰場的,只記得賈復捂着流血的肚腸,聲嘶力竭地讓他快走。

只記得原本被魏軍打得節節敗退的王常,卻忽然迸發出勇氣,纏住兩倍於己的敵人,讓劉秀在親衛護送下渡當陽河,馮異的右軍敗退,正好接應上撤退的皇帝。

而就在他們倉皇南撤時,多達兩萬的漢兵遭到敵騎追擊殺戮,再也望不到長江。

眼看江陵將近,鄧禹等及時在此接應,但魏將耿伯昭殺到,爲了掩護劉秀,已經失去象兵的揚武將軍馬成,毅然回首力阻魏騎,生死不知……

等匆匆退入江陵,城中又爆發了動亂,江陵士人見漢敗魏勝,連夜繡五色旗反正,這導致數千漢兵坐困城內,只有萬把人逃到了舟船上,擺脫了被俘的危險。

當初劉秀傾國之力,帶着十萬人北上鏖戰,如今水陸相加,歸來者竟不過兩萬。

這讓劉秀悲痛欲絕,想到犧牲的將士,看着腳下川流不息的大江,後悔和悲憤涌上心頭,竟恨不得一頭栽到江水中!

但劉秀終於沒有踏出這一步,回過頭,他見到了一雙關切的眼睛,卻是上船後,與劉秀寸步不離的馮異,這也是最懂他的人。

“還望陛下珍重!”

眼淚從馮異臉頰上流過,劉秀也心如刀絞:“公孫啊,朕若和賈復一樣,戰死在當陽河,搏一個痛快,留在史書上的名聲,應當不會比項羽差罷?”

“望陛下振作!”

馮異的荊州北幾乎全軍覆沒,對愛兵的他來說,這打擊如喪兄弟兒子,但悲愴難以挽回敗局,在馮異看來,只要劉秀安好,他們便仍有希望。

劉秀卻搖頭:“當初項羽敗於垓下,到了烏江亭邊,亭長對他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衆數十萬人,亦足王。”

“而項羽終究沒有過江,其中緣由,恐怕不止是‘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無顏見江東父老’罷?”

如今劉秀的局面與項羽頗類,他也頓時明白楚霸王寧可回頭決然一死的原因了。

“江東雖有大江之險,然高皇帝已得北方,九州之地有其八,江東區區一隅,又能支撐多久呢?終究還是敗亡,與其一敗再敗,一辱再辱,倒不如死得轟轟烈烈!”

“陛下,此言不然!”

大司空鄧禹過來了,爲了馳援接應劉秀,他帶着船隊在長江、雲夢繞了一個大圈,最後堪堪趕上,此刻鄧禹下拜頓首:“當初項羽之所以不能以江東抗中原,在於其左有九江王英布,此人同荊王劉賈側擊江東,搗項王老巢;而會稽之南,更有甌越、閩越諸君,與長沙王吳芮襲擾吳會。有此兩路策應,漢軍渡江不難。項羽後方未固而北上爭雄,與吳王夫差何異?故天亡之也!”

“但今日形勢大不相同!”鄧禹分析道:“陛下整頓內政,掃滅山越,開拓交州,南方一統,加之南揚、南荊戶口較楚漢時倍增,再加上交州,假以時日,可恢復兵員,重振國威。”

此言看似中肯,但劉秀卻緘默不言,這次江漢決戰,他賭上了東南的未來,而且還賭輸了。鄧禹的話不過是無力的安慰:想恢復兵員,需要一代人時間,而第五倫,會容他舔舐傷口麼?

鄧禹知道,必須讓劉秀重拾戰心,他再勸道:“第五倫雖衆,然徵發自北方各州,遠來疲憊;近追漢軍,輕騎一日夜行二百里,加之酷暑秋日炎熱,北方大衆雲集,必生瘟疫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

“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

鄧禹提到他們唯一的優勢,指着腳下的樓船艨艟:“大漢有舟師大小戰船數百艘,橫絕大江,若第五倫奪取江北後,貪心不足,欲強渡大江,圖謀夏口、荊南,則是以其短,攻我長。”

“魏師陸上步騎雖多,不足畏也,屆時江上決戰,大漢定能反敗爲勝,縱不能立刻北上收復失地,亦能與第五倫劃江而治!”

……

武德十年(公元34年)七月初,劉秀踏上江南土地之際,第五倫也已進入江陵,摸到了溫潤的長江水。

江陵無血開城,夷陵也順利被岑彭奪取,南郡、江夏全境拿下,倒是隨縣那邊不太順利,第五倫令邳彤攜李軼去逼降李通,豈料李通聽說劉秀戰敗於當陽後,絕望之下,竟直接自刎而死……

隨縣守將堅鐔則殺了信使,繼續頑抗,隨縣難下,第五倫都已經考慮派火炮過去支援了。

但這只是小問題,江陵城中,魏國諸將膨脹得不行,第七彪向第五倫請求說什麼:“願將三萬兵,橫行荊南。”

哪怕是宿將鄭統,也覺得可以趁勝南下,蒐集船舶,沿江下寨,欲圖江東……

“吾等雖然缺乏舟船,但卻有火器助陣。”經過當陽一戰,他們對這些新武器迷之信心,甚至覺得以舢板小舟,搭設火廂車,亦能輕易擊敗已經喪膽的漢軍舟師。

飛龍騎臉,怎麼輸?

但第五倫卻不爲所動,他很清楚己方之長短,江邊天氣溼熱,北方人不服水土,痢疾、腳氣等疾病頻發,只在漢水裡練過的魏軍舟船,到了長江上肯定會被敵人吊打。

目前最重要的,是奪取戰略地點:第五倫遂令三軍分取荊北各縣,又令小耿準備返回淮北,進圖淮南,至於“渡江戰役”……

“時候未到。”

漢軍主力雖滅,但只要劉秀還在,哪怕他只剩下一萬人,第五倫就絕不會小覷這位對手。

他啊,可不想打一場“赤壁之戰”。

第五倫強迫自己將目光從南方收回,轉而望向西面。

一統天下的最終步驟,第五倫早在數年前,就已和馬援、岑彭等主將敲定了:

“巴蜀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208章 換家第283章 借劍第162章 赤眉第417章 友軍第590章 兩千第317章 懷哉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第76章 巨無霸第696章 窗外日遲遲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616章 焚書第440章 猛獸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313章 運動第572章 死地第107章 烽火第208章 換家第358章 好消息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456章 謀刺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634章 要多想第302章 破釜第372章 雞肋第304章 五等第302章 破釜第281章 不知幾人稱帝第509章 斧頭第384章 全民皆兵第680章 衝舟第148章 搭班子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169章 狗頭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85章 剿匪第689章 祝融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670章 赴會第194章 凜凜人如在第441章 刺客信條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12章 聽取人生經驗第78章 陰兵借糧第400章 東頭一個漢第314章 賭徒第562章 委屈第468章 祁山第445章 陳倉第243章 好日子第572章 死地第669章 當陽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216章 天命!第445章 陳倉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284章 盜跖第312章 上駟第497章 中心第671章 借荊州第560章 鷹梟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361章 採風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660章 凜冬將至第54章 暮鼓第88章 刁民第113章 故事第187章 難民第591章 茅塞第561章 武安第574章 馬鹿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140章 該死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189章 亂殺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687章 流星第506章 應龍第470章 周率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545章 你把握不住第410章 河北之役
第630章 臉都不要了!第208章 換家第283章 借劍第162章 赤眉第417章 友軍第590章 兩千第317章 懷哉第469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第238章 殺去常安第159章 挑動黃河天下反第76章 巨無霸第696章 窗外日遲遲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616章 焚書第440章 猛獸第266章 渭南渭北第313章 運動第572章 死地第107章 烽火第208章 換家第358章 好消息第206章 保衛家鄉第456章 謀刺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634章 要多想第302章 破釜第372章 雞肋第304章 五等第302章 破釜第281章 不知幾人稱帝第509章 斧頭第384章 全民皆兵第680章 衝舟第148章 搭班子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169章 狗頭第477章 把狗騙進來殺第85章 剿匪第689章 祝融第251章 滿城盡帶黃金甲第670章 赴會第194章 凜凜人如在第441章 刺客信條第287章 甕中捉鱉第240章 我替你罵了第12章 聽取人生經驗第78章 陰兵借糧第400章 東頭一個漢第314章 賭徒第562章 委屈第468章 祁山第445章 陳倉第243章 好日子第572章 死地第669章 當陽第657章 彼月而食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650章 氣勢不能輸第324章 汔可小休第407章 皈依者狂熱第699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216章 天命!第445章 陳倉第73章 今益州疲弊第144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130章 過去我沒得選第26章 流氓有文化第596章 強弩之末第482章 有的人活着第409章 幷州兵騎第284章 盜跖第312章 上駟第497章 中心第671章 借荊州第560章 鷹梟第270章 其血玄黃第361章 採風第223章 打得贏就打第390章 再造共和第70章 你是要做一輩子的懦夫第660章 凜冬將至第54章 暮鼓第88章 刁民第113章 故事第187章 難民第591章 茅塞第561章 武安第574章 馬鹿第86章 好馬配好鞍第667章 蜀中無大將第140章 該死第411章 真龍不怕火第189章 亂殺第450章 捉襟見肘第687章 流星第506章 應龍第470章 周率第588章 先帝創業未半第545章 你把握不住第410章 河北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