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借荊州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是一座水城,城內遍佈水道,城南則有萬里大江浩瀚奔流,江潮拍打石頭堆砌的古老堤岸,長長的碼頭一直伸到江心。太平時節,江陵是長江航運的樞紐,從西往東緩緩駛來的巴蜀航船一日千里,自東逆流而行的揚州吳船,則需要縴夫拉拽才能順利靠岸。

但隨着魏國南征的戰爭打響,公孫述自顧不暇,往年來自益州的糧船沒了蹤影,而江陵的官府存糧,多被田戎帶去當陽前線,只留給南郡太守程汎一個空空如也的糧倉——連老鼠都看不到一隻!

南郡雖然是“翼江王”田戎的地盤,但公孫述也派了名義上的太守來監督,但即便田戎不在城中時,所留親信也對程汎不太恭敬。諸如現在,他們就天天催程汎向益州請援,就算公孫述派不出兵,糧食總該給點吧?

可程汎的去信都石沉大海,正值青黃不接的時節,碩大一個江陵城糧食緊俏,柴米價值都快趕上香料了,程汎急得跳腳。就在此時,卻驚喜地得知,一批來自“友邦”的糧船,正從雲夢澤靠近江陵……

“一共十艘大船,船上裝滿了荊南湘關的稻米,足夠江陵再撐旬月了!”

所謂湘關,便是漢國控制下長沙郡洞庭湖水關,早在春秋戰國時,長沙就是遠近聞名的糧倉,號稱“長沙,楚之粟也。程汎感動得只贊:“古時諸侯以鄰爲壑,今劉皇及馮公孫,則是與鄰爲善啊!”

程汎立刻同意江防放行,讓十艘船暢通無阻在江陵碼頭停靠,自己更親來迎接。

遠遠望去,船上盡是素服搖櫓的民夫,然而漢船靠岸後,那些看似無害的白衣素服者,卻一擁而下,迅速佔領了碼頭。等他們扯開素衣,裡面竟是水牛皮甲冑,田戎親信試圖頑抗被殺,程汎則被這羣漢兵橫劍控制住,直到一位身材魁梧的將軍來到他面前,滿臉愧然地作揖道:

“程太守,屬下莽撞,實在是冒犯了!”

此人正是漢徵西大將軍馮異,而程汎太守在短暫的驚愕後,頗爲憤怒地說道:“馮將軍,成、漢兩國本是盟邦,公孫皇帝與劉皇帝歃血同心,共抗第五倫。眼下魏軍攻成家甚急,馮將軍不在前線與翼江王一同禦敵,卻帶着大軍浮江返回,卑鄙偷渡,襲我江陵空虛……”

馮異讓人給程汎鬆綁,但他感覺自己被騙了,氣得指着馮異罵道:“難怪劉秀爲汝定將號爲‘徵西’,果然覬覦江陵多時,之後莫非要趁機繼續西進,與魏國平分巴蜀?莫非不知脣亡齒寒的教訓?”

馮異滿臉委屈:“誠如太守所言,大漢不能無成家庇護上游,荊南、江夏則仰仗於南郡、江陵之蔽,正因如此,我纔來救江陵啊!”

“將軍管這叫救?”

馮異讓人取來幾面質地粗糙的五色旗及信件,將田戎慾火線投魏的前因後果告知程汎。而碼頭押來的田戎親信,也證實了此事爲真,程汎頓時嚇出了一身冷汗。

“田戎已被我令虎牙將軍擒拿,其兵卒由漢軍繳械,但思慮江陵仍在其親信手中,馮異這才晝夜馳上,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

聽馮異如是說,程汎態度大變,也不管真僞,只朝馮異道謝:“萬幸!若是馮將軍晚來一步,本太守恐將變成田戎投魏的獻禮。縱僥倖生還,江陵要害之地一失,漢、成聯絡將斷,程汎辜負公孫皇帝重託,也無顏再活,只能投江自盡了。”

他說話間眼珠直轉,擡頭看向江陵城牆上:“馮將軍替公孫皇帝平叛,保住了江陵,本太守自然感激不盡,但漢兵在城頭插火德炎旗,又是何意?”

雖然馮異有正當理由,但程汎仍擔心漢軍趁機奪取江陵,這讓他如何回成都交差?

程汎的擔憂並非多餘,劉秀和鄧禹早就有西圖巴蜀以“二分天下”的戰略,馮異正是這套戰略的執行者。只是過去幾年一直沒合適的機會,如今趁着田戎投魏,當然要大作文章!

馮異笑道:“事發突然,江陵及南郡各縣,多爲田戎黨羽控制,難免會蜂起投魏,既然公孫皇帝忙於守衛漢中,無暇派兵東來,大漢身爲友邦,見鄰舍起火當立刻救援,不僅要救,還得幫着守,豈敢有辭!”

“更何況,當年襄陽之戰,聯軍就敗在令出多門,指揮不一上。如今岑彭南下在即,爲免重蹈覆轍,南郡地界成、漢軍民,當由我統一調度,如此才能保住江陵,驅逐魏寇!故而自今日起,江陵及南郡諸縣,大漢炎旗與白帝旗並列,好使敵寇知道,兩國猶如一體!太守以爲如何?”

這話說得漂亮,程汎一時間竟找不到反駁之言。

而到了次日,馮異已經完全控制江陵,漢軍自雲夢澤上走水路源源不斷抵達,拿下了江陵的姊妹城“郢縣”。

當一條來自西邊的漢船登岸彙報,說江陵西門戶,也是長江隘口夷陵已奪取後,馮異又來郡守府見了程汎,通知他這一喜訊。

“大江水道安全了!”

馮異說着,將一封蓋有他“漢徵西大將軍”的信交給了程汎:“爲免產生誤會,使二主猜疑,兩國絕好,還要煩勞程太守西去成都,與公孫皇帝說明情形。”

馮公孫大義凜然:“江陵、夷陵及荊北南郡九縣,仍爲公孫皇帝轄境,馮異只是暫借以禦敵,待擊退魏軍後,立刻擇日歸還!”

見程汎遲疑不接,馮異只道:“程太守,難道信不過馮異麼?”

程汎對轄境相鄰的馮異是頗爲信賴的,畢竟馮公孫早年就以守諾出名:十多年前,馮異還是新朝潁川郡郡掾,外出巡視屬縣,被綠林軍抓獲。劉秀要馮異投降,馮異則表示:“老母尚在城中,若降必爲新吏所誅。如能放我歸去,安頓老母后,馮異一定重新來投。”

劉秀放了馮異,綠林軍中其他人都覺得是上當了,斷言:“馮公孫一定去而不歸!”

沒想到馮異說到做到,不但自己投降劉秀,還勸說所監五縣,盡數投漢,讓劉秀得以輕取半個潁川,實力大增,爲之後昆陽大戰埋下了伏筆……

這便是馮異早年的守信好名聲,其在鎮守江夏荊南期間,也與程汎相處頗爲愉快,馮異身爲漢“大司馬”,卻爲人謙遜有禮,二人書信禮物往來江上不絕,南郡饑荒時甚至還會送點糧來救急。

所以在程汎眼中,馮異一直是“老實人”的敦厚長者形象,可這印象,在其偷襲江陵後,卻徹底垮了。

“馮異貌似敦厚質樸,實則也有智囊藏於心中啊!”

但程汎也知道,眼下事情由不得自己了,江陵是對方嘴裡的肉,隨時能嚥下去。問題在於,見了公孫述,程汎要如何交差?

“馮將軍天下信士,急公好義,我豈敢有疑?”程汎用幾乎哀求的語氣說道:“江陵巨都、南郡大郡,幅員千里,率土之濱數十萬人,既然是借,可否請漢皇陛下,親寫國書,再由我送去成都?”

馮異思索後,竟解下了他的列侯印綬,遞到了程汎手中。

“陛下遠在萬里之外,而南郡軍情火急,國書來不及寫了,此馮異所佩列侯通印,若公孫皇帝不嫌棄,便暫時作爲借南郡的抵押信物罷!”

……

程汎悽悽慘慘地乘着一艘小帆船往上游去了,發愁到了成都如何交差。

而他前腳剛走,馮異就任命了“漢南郡假守”,來管理江陵的治安。

站在江陵城頭望去,能看到這座水城昔日的繁榮:除卻大江邊上數不清的楚、漢王宮外,路邊溝渠石壘,渠外邑宇逼側,大小里閭層層疊疊望不到盡頭,更有許多食肆旗幟高揚。

馮異早就聽說,江陵城是荊州最大的城市,人們早上穿新衣服進城,晚上就被擠破,繁盛之時,城內的幾條水道塞滿了船隻,根本無法調頭。

然而經過多年戰亂、蜀軍掠奪、田戎這軍閥割據盤剝後,江陵卻呈現出一片凋敝景象,人口較新朝時起碼少了一倍,糧食多被田戎徵走,郊區種田的百姓都面有菜色,而里閭中門戶緊閉,偶爾開了一條縫,江陵人心驚膽戰地看着外面列隊巡邏的漢卒,生怕他們像七年前蜀軍入城時一樣大肆搶劫擄掠。

“江陵雖然插上了大漢炎旗,但此地被田戎經營多年,人心不附,須得儘快安定下來。”

漢軍中各路人馬良莠不全,但馮異偏就是軍紀最嚴明的一位,他封存了田戎宮室府庫中的財寶,一毫不取,又告知軍中:“戰後論功分發田戎宮室財貨絲帛,在此之前,不得騷擾百姓,不得擅入民家索取,違者嚴懲!”

很快就出了一樁案子:一位和馮異同鄉的潁川籍貫屯長,因爲太陽曬,就搶了路人頭上的斗笠來戴,馮異以爲斗笠雖賤,但搶掠之實已成,竟毫不留情將其斬首,於是軍中震慄,趁機發財的心思頓減,江陵人也稍稍安心,街上行人漸多。

而與此同時,馮異的部下四出,控制了更遠的縣,其中拿下江陵北門戶“枝江縣”的校尉派人來回報,告訴馮異:“數日前,魏將岑彭遣偏師走白起襲西陵故道,欲突擊江陵以西,在臨沮縣爲成家上庸太守賈復所阻,魏軍偏師遂退,賈復聽聞將軍已取江陵,遣人來言,說仰慕漢皇已久,願爲將軍守北門戶!”

“好一位賈君文。”

馮異多年前就聽說過賈復隴西退吳漢、橫行亂丹陽的事蹟,不由讚道:“賈將軍,有折衝千里之威啊!”

賈復和魏軍交鋒見血,又表現出欲投奔大漢的心思,是可以依靠的友軍,與那田戎自然大不相同,馮異讓校尉回覆賈復,希望他能夠早日來江陵相見,共商大計……

然而不等江陵徹底穩固、賈復來見,馮異得知了一個壞消息。

虎牙將軍銚期將田戎南送的同時,還捎來一份急報:

魏軍主力,抵達當陽!

銚期不敢直接與之交戰,撤離長阪坡,燒當陽橋而退,現在正往江陵方向撤退。

“何其速也。”

比起預料中魏軍五月初南下相比,整整提前了十多天,這顯然會打亂漢軍的佈置。

馮異暗暗心驚:“六年未曾交手了。”

“岑君然,汝鋒銳更利哉!“

第628章 喪家之犬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532章 氣得渾身發抖第41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687章 流星第338章呼吸第157章 真·秀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558章 獵物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314章 賭徒第395章 大公第504章 飛天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513章 誅莽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284章 盜跖第253章 隕石第177章 武安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305章 橫跳第20章 別看今日跳得歡第235章 莫須有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396章 烏托邦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32章 馳名雙標第181章 守土長官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32章 馳名雙標第311章 數奇第386章 亡國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661章 漢中第112章 爭個屁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478章 溫酒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368章 公平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590章 兩千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46章 騎驢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384章 全民皆兵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171章 曲線復漢第649章 兄弟第638章 精銳第625章 殺去東京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620章 五人第258章 飄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680章 衝舟第433章 學會了哥的運營第250章 廣廈第313章 運動第638章 精銳第553章 陰陽第114章 賀蘭山缺第169章 狗頭第214章 稱帝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350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271章 打拳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672章 你有張良計第60章 星星之火第468章 祁山第225章 五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228章 清君側第542章 第五包圍網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402章 飯稻羹魚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659章 陰陽不調第161章 馬善被人騎第182章 福報第561章 武安第645章 傳統藝能第132章 黃泥第503章 敢動第622章 吾愛吾師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88章 刁民第443章 故事第591章 茅塞
第628章 喪家之犬第63章 士紳的錢如數奉還第274章 政治正確第467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532章 氣得渾身發抖第41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687章 流星第338章呼吸第157章 真·秀第13章 實在是太難了第89章 對百姓我重拳出擊第558章 獵物第137章 放棄幻想第344章 戰於周原第314章 賭徒第395章 大公第504章 飛天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205章 冰凍三尺第513章 誅莽第533章 不識大體第321章 待到秋來九月八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284章 盜跖第253章 隕石第177章 武安第526章 天命之子第305章 橫跳第20章 別看今日跳得歡第235章 莫須有第18章 公元一世紀什麼最重要?第396章 烏托邦第136章 彩禮能少點不第32章 馳名雙標第181章 守土長官第199章 害羣之馬第32章 馳名雙標第311章 數奇第386章 亡國第213章 大新忠臣第661章 漢中第112章 爭個屁第184章 垂死病中驚坐起第430章 東北易幟第478章 溫酒第333章 雪擁藍關馬不前第368章 公平第438章 涼州大馬第590章 兩千第367章 小鎮做題家第651章 刻板印象第46章 騎驢第464章 我成替身了第384章 全民皆兵第183章 快把那爐火燒得通紅第171章 曲線復漢第649章 兄弟第638章 精銳第625章 殺去東京第178章 馬已經服第201章 碩鼠還是飛蝗第620章 五人第258章 飄第611章 攜民渡淮第680章 衝舟第433章 學會了哥的運營第250章 廣廈第313章 運動第638章 精銳第553章 陰陽第114章 賀蘭山缺第169章 狗頭第214章 稱帝第662章 益州疲弊第350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271章 打拳第593章 常山之蛇第672章 你有張良計第60章 星星之火第468章 祁山第225章 五第541章 倫秀(下)第三卷完第228章 清君側第542章 第五包圍網第262章 點擊就送第402章 飯稻羹魚第654章 得隴望蜀第659章 陰陽不調第161章 馬善被人騎第182章 福報第561章 武安第645章 傳統藝能第132章 黃泥第503章 敢動第622章 吾愛吾師第426章 就算是五萬頭豬第88章 刁民第443章 故事第591章 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