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

第1058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二)

整體上,商人兼併土地這事,一些官員的評價也挺有意思的,“漸懷地主之思”。

其實朝廷當官的也不是傻子,他們還是分得清所有權和使用權區別的。

所以才嘲諷味很濃地說“漸懷地主之思”,你就一承包使用權的,你也配懷地主之思?

道理全都懂。

事情沒法辦。

這就是此時大順的現狀。

按法辦不了。

按鬧一堆人在背後站道德制高點。

這就是此時蘇北鹽改墾的難點。

大順律、鹽法、傳統法、習慣法、儒家道德,皇權意志,這幾樣東西摻在一起,互相沖突,酸爽無比。

歷史上,江蘇出來類似的事情,是選擇了和諧的和稀泥,退回了鹽戶們三分之二的土地,讓墾荒公司花了大筆錢最後就到手了三分之一。

劉鈺則是打定了主意,別說三分之二,是一點都不會退的。

這要是上來就和稀泥,這四萬平方里的棉田,得拖到什麼時候?後面哪個投資商敢把錢往墾荒上投?

幾天後,規定的時間一到。

之前一直和墾荒公司掰扯不清的場商,早早等在那裡。

劉鈺既然認定這件事無法正常解決,也不可能名正言順,所以他擺出來自己當國公以來最大的官架子。

儀仗擺開,鼓樂響起,加上他本來就是帶兵的,這一次也是帶着兵來的。

朝廷大員的儀仗威風,在加上士兵的殺氣騰騰,將個封建貴族的氣勢一下子就拉了出來,讓這些場商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什麼叫“貴賤之別”、什麼叫“不平等”,什麼叫封建社會的身份等級制度。

場商們一直跪在那,等到劉鈺和林敏等人安坐之後,這才趕忙行禮叩拜。

劉鈺沒有像平常那樣嘻嘻哈哈,而是裝模作樣地問道:“你們來此,所爲何事啊?”

這些場商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

明知道劉鈺這就是要拿私鹽的事,逼他們把契約賣了,拿錢滾蛋,以後別在這裡。

但這時候要是直接說私鹽的事,那不是不打自招?

好半天也沒人說話。

好在這時候墾荒公司的人出面道:“回國公、節度使大人。他們都是本地包蕩的場商,特來此與本公司商定賣蕩的事。”

劉鈺嗯了一聲,立刻反駁道:“賣?這草蕩如何是你們的?不是你們的,你們如何能賣?明兒你在大河中間立個棍,就說這條河是你的了,怎麼,也能把河賣了?”

場商們頓時嚇得面如土色,劉鈺又道:“你們不懂法,本官寬容,但事情得說明白了。”

“這墾荒公司,是從朝廷那租到的地的使用權。他們給你們錢,只是給你們的失業補償。”

“賣之一字,日後休提。”

已經抖似篩糠的場商心裡一鬆,有那麼一瞬間,甚至覺得似乎傳聞不可信,這位國公大人好像挺好說話的,不像是一下子能殺那麼多人的樣啊。

但也就是心裡這麼一轉,劉鈺又道:“那票據可都齊全?”

“既要有場商的領票,也得有納課的憑據,少了這一樣,日後可都是些麻煩,官司需打不明白。”

這回一個聰明點的場商終於醒過神來,急忙將自己身上攜帶的密密麻麻的契約,一併舉過頭頂。

隨從將這些契約送到劉鈺面前,劉鈺看了看,又遞給了旁邊的林敏。

林敏看了看這些契約,他本身就是兩淮鹽政使,正宗的專業對口。

一看這些契約,就知道,這事麻煩了。

這些場商手裡,不但有領劵,還有這些年來的完課印串。

領劵的作用,是這樣的:

前朝制度,鹽戶就是國家農奴。鹽戶憑藉領劵,可以領取煎鍋之類的器皿,這年月鐵這麼貴,小農是買不起這東西的。還有諸如朝廷搞得一些竈臺、灰坑、池子、墩臺等等。

這些東西,是朝廷的。

鹽戶作爲朝廷的農奴,對這些東西有使用權。

作爲義務,他們要保證,領劵內所產的鹽,必須在固定的榷場內售賣,不得私賣。

場商手裡的領劵,使得場商的地位,類似於農奴承包商。

他們包的是農奴,一個農奴一套竈臺灰坑之類的。

場商僱人來幹這些活,給他們買身份,但領劵是在場商手裡。

這個在手,實際上,從法律上來講,這些竈戶、竈丁實際上已經輸了,早就一無所有了。

再一個,有些事,細究起來說不清。

萬曆四十五年的那次鹽改,使得鹽直接不入官倉,而由鹽商當中間人。

朝廷的態度,怎麼說呢,只要能收上來錢就行,稀裡糊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就使得幾樣大件,其實都是靠商人提供的。

比如鐵盤,一盤四角,一角重五千斤,那是普通人造的起的嗎?

萬曆四十五年後,實質上就是商人往上打個報告,上面批了,商人來造。這是特大型的煮鹽工具,也是爲了防備產私鹽的,越大越好查嘛。

從那時候開始,其實就已經開始默許商人入場了。之前大順發生的爭論,只不過是事情已經到了不能裝不知道的時候,要定個名分、名正言順了。

再比如這些契約裡的抵押還債契。

不管林敏也好,還是當地地方官也明白。

【若質之鹽法,非所任許】。

都能當官了,分不清啥叫所有權、啥叫使用權?啥叫所有權可以賣、使用權不能這麼賣?

若是真按照鹽法來辦,全是違法的。

可大部分時候,也就默認了。

因爲你今天判了這個不合法,第二天整個淮南的鹽戶都會來討要,說自己賣的不合法,請大人把這些草蕩還給他們。

鹽政官都明白,就大順這個基層管理能力、行政能力,真要讓商人退場,重演有引無鹽的舊場面,都用不了三年。

側面看,朝廷是根本沒有什麼未雨綢繆的能力的。

正是因爲,商人入場後控制的鹽產量,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數額。

所以纔會出現兩派的爭執,是繼續維繫前朝嚴苛的竈戶制度,還是在法律上認可商人入場的行爲使之名正言順。

林敏大略一看這些票據,心裡就明白,這些票據一收,墾荒公司已經可以直接把那些鹽戶都趕走了。

但從鹽法上講,商人作爲高利貸收債的草蕩又是不合法的。

可問題是,商人收回的草蕩,又是按時繳納折色稅的,而且已經繳納超過了十年。

現在這個情況,哪怕後世見多識廣的,但只要不是學法的,估計就難掰扯明白。

就拿草蕩來說,鹽法規定不能賣。

而商人事實上通過放貸,催債——只需要合法的36%年息就行,假設此高利貸不違法——買到手了。

並且官員默認了這種買賣,承認契約有效。

然後商人又繳納了十餘年的稅。

現在理論上朝廷要收回使用權,墾荒公司買朝廷的地的錢已經交了,並且從土地的所有者朝廷手裡拿到了使用權。

而另支付的這些錢,是給使用者的補償金。

現在,不合法買到草蕩、並且常年納稅的商人,同意了補償金。但是,鹽戶不同意。

那麼,就算以後世的法,這事該怎麼判?

故而亂成一鍋漿糊後,這事到底該怎麼判,現在實際上也就是取決於官員了。

官員擁有最後的決定權和解釋權。

而若是取決於官員,他這個江蘇節度使和劉鈺這個當朝國公往這一坐,官員能怎麼判?

繼續往下推,更麻煩的事還在後面呢。

現在,如果場商和墾荒公司私下裡簽訂了契約,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那些鹽戶,吊毛都得不到。

一分錢都不可能給他們的。

墾荒公司花錢買地買了,但收錢的是場商。那麼,那些鹽戶,難道墾荒公司還會再給他們一筆錢?

他愁眉苦臉地看了一陣,劉鈺問道:“林大人,你覺得這些契約和納課證明,是否可以讓墾荒公司直接把地收了?”

林敏心中苦笑,知道自己這算是攤上事了。

這件事,直接牽扯到整個淮南鹽商,而淮南鹽商手裡是有筆桿子的。

劉鈺要廢的,是淮南鹽業。

那麼鹽商的筆桿子,在這時候就會悲天憫人地憐憫起來鹽戶的苦難,雖然他們之前連看都不會看一眼。

他要執行皇帝的意志,就意味着直接要和舊鹽商系統、淮安揚州兩府的士紳階層決裂。

對面是直接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奪民之產、與民爭利、剝民無產,這幾項大帽子,肯定是落不下的。

“國公,這些契約票據,基本都全了。但這裡面,比如這草蕩抵押。怎麼說,也是不合鹽法規矩的吧?”

“但官員已經蓋印,這又……”

他吞吞吐吐不做表態,劉鈺便收了幾張契約,與下面那些場商說道:“你們既然賣了契,知道後果是什麼吧?”

“現銀拿着不便,墾荒公司直接給你們開票,你們自去松江府取了錢,就在這裡蟄伏吧。”

“不然,我估計這些鹽戶,非要吃你們的肉、扒你們的皮。”

“說句難聽的,這地產既不是你們的,也不是鹽戶的,更像是集體的。你們把集體的地賣了,自己拿錢跑了,鹽戶們能不恨你們嗎?”

這時候雖然沒有集體財產這個概念,但其實這件事某種程度上也確實差不多,畢竟鹽戶是靠這些生產資料生存的,而這些生產資料也確確實實不是這些場商的。

場商手裡的契一賣,拿錢拍拍屁股走了,誰給那些鹽戶錢?

雖然,理論上,墾荒公司拿到這些票據之後,劉鈺就可以直接學圈地運動那一套,讓軍隊上去,把那些百姓都趕走。

但是,大順的百姓,可不像英國那些農民那麼好欺負。

而且,這一次,反對改革一派的人,是這些鹽戶背後最大的支持者,一旦鬧出來大事,他們必然聞風而動。

想要擺平這些鹽戶,只有這些票據、契約是不夠的。

真要是直接把票據收了,就“依法趕人”,那但凡是場商佔據大片草蕩的地方,可就徹底亂套了。

這等於是讓一些鹽戶一夜之間一無所有了。

給他們一筆錢作爲補償,這事就還有不用流太多血就解決的可能。真要是一分錢不給,誰也接受不了。

好好的當個小生產者,雖然窮的叮噹響,但最起碼還有點自己的產業。一夜之間,從小生產者,混成純粹的無產者了,一分錢補償都沒有,誰能接受?

終究這邊還是要做個示範,解決一下,以後各地地方官也方便處置類似事件,省的連該怎麼判都不知道。

“這樣吧,你們這些草蕩包場的商人,暫且不要離開,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本官安全,你們也就安全。”

“墾荒公司的人,你們且去和那些鹽戶說一聲,就說要依法辦事,依契辦事,限令他們兩個月內搬走。”

“不要和他們發生衝突,就把他們的草蕩契領都已經到手的事轉告一聲就行。轉告之後,迅速撤回,各地工人這幾日只在附近上工,不要去遠處。”

“萬萬不要起衝突,就先給他們傳個話就是。”

(本章完)

第685章 試試看第1394章 優勢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574章 領導權第1078章 爭功(三)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56章 埋伏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139章 考察第421章 混亂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737章 機遇(下)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395章 樞密院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886章 恐嚇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849章 威望(下)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393章 泡沫第414章 找出路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1002章 獻禮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63章 軍歌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203章 奇襲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163章 備戰(二)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32章 佈置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349章 死國矣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6章 震動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572章 藍狗子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1437章 分歧(三)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379章 四宗罪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3章 出事了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53章 鎖國
第685章 試試看第1394章 優勢第924章 開眼看世界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904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五)第574章 領導權第1078章 爭功(三)第1427章 必死之局(下)第1424章 言方興(下)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56章 埋伏第467章 糧食定價權的佈局第501章 宗法殖民體系第1456章 最終的鬧劇(三)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139章 考察第421章 混亂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1370章 裡病外治(六)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737章 機遇(下)第566章 領海和內海第273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下)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1299章 死與復仇(二十)第395章 樞密院第701章 優勢在我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886章 恐嚇第1366章 裡病外治(二)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880章 區別對待(上)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第849章 威望(下)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1252章 復辟的代價(中)第1393章 泡沫第414章 找出路第230章 科技攻關小組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69章 之所以在意海防第341章 朱子陽明第310章 先裝嫩後裝孫子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1002章 獻禮第1355章 英國的總崩潰(四)第63章 軍歌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378章 還是朝貢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540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下)第371章 反將一軍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235章 市什麼骨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203章 奇襲第1250章 鑽石灣屠殺(六)第1163章 備戰(二)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870章 “不正當”競爭(二)第32章 佈置第1195章 木牛流馬(二)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604章 互相猜錯的底線第349章 死國矣第879章 隨意問問第1158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三)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6章 震動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572章 藍狗子第1467章 最後的鬧劇(十四)第1437章 分歧(三)第11章 生活和信仰第306章 你順也配碰瓷漢武?第216章 軍改構想第859章 最終還是看天意(上)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115章 上國心態(九)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379章 四宗罪第1418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九)第482章 河豚之喻(下)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843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五)第534章 此時此刻不新鮮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834章 同病相憐第3章 出事了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153章 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