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

第926章 戰前輿論準備(上)

“我看這是好事。既是朝廷遣你監管,商人們需得見到利潤攀升才能支持監管。只要英人不廢茶稅,這對朝廷加強對這些商賈的管控,也有極大的好處。”

齊國公想了一下又笑道:“總不能指望着一羣才知道這西洋參不是產自酷熱南洋的人,去和那些搞了一二百年貿易的老油子對抗。要是指望他們對抗,非要把老本都賠進去不可。”

“我此番去歐羅巴,所見所聞,只覺若論對產業經濟之管控,歐羅巴有大宋之風,本朝萬萬不及也。法人之統制經濟,方有可能出荊公這樣的改革,我朝是做不到的。”

“禁海之策,我看這東西方區別倒是不大。丹麥英法等國亦禁自行前往亞洲販賣,而得壟斷之利。其與前朝三寶下西洋而又禁民間片帆下海內帑獨得香料之利,有何區別?”

劉鈺對此並不是完全贊同,但想來以齊國公自小接受的教育,能看到這一步亦算是難得了。

但齊國公有句話說到點子上了。各國其實都在搞某種程度的禁海,都在搞壟斷,而且都是行政力量直接干預的。

歐洲人,尤其是新教國家,自來雙標且無恥,這一點劉鈺這幾年多有領教。畢竟最先收拾的荷蘭,就是個新教國。

我可以禁海禁私人貿易、我可以航海條例、我可以禁止你們的貨船在我國賣貨。

但你不能不允許我們收貨,也不能不允許我們割讓你們的舟山、搶澳門,否則你們就是有罪的。

這種思維方式,不只是此時大順人難以理解。

就算到了後世,中國人依舊難以理解。

以至於一些人讀到後續屈辱的時候,很多人會以爲,“只要開放貿易,英國人就要樂開花了,就不會打我們了”。

先反思自己是不是哪裡做錯了。

但現實卻是英國連續兩次出臺禁止東方棉布法令;最高徵收了220%的茶葉關稅;英國東印度公司對任何非公司的東方貨船直接擊沉。

所以這件事的本質,就是真的被忽悠瘸了。

相信他們有一套非雙標的、統一的、普遍的評價標準。

老馬在1840年代就說,英國所謂的“自由貿易”的本質,就是一種壟斷。一旦當“自由貿易”威脅到他壟斷的實質時,他將必然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自由貿易”。

鴉片戰爭的根源不是因爲自由貿易,而是因爲“清政府禁止種植罌粟”,使得外部鴉片可以造成實質上的壟斷,因爲本國不讓種。

刨除掉鴉片的罪惡屬性,如果單純把其看做商品,一旦放開隨便種,一個四川省就能打的英國貨沒人要,事後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甚至都不用四川出馬,當時一個雲南就夠了。

就像是182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董事在國會上控訴【在此前二十三年間,公司被強制往中國銷售的紡織品和五金,爲公司帶來了1688103英鎊的損失】。

公司董事可是在國會上的發言,總不可能20年國會的人39年就全死了吧?

所以英國人知不知道就算零關稅,他們的紡織品和五金也賣不出去呢?

還是明明知道,卻假裝不知道,要找個自由貿易的理由賣實質壟斷的鴉片呢?

奈何老馬1840年代說的一針見血話,後世百餘年依舊沒人聽,也沒人信。反倒是先反思自己哪裡做的不對,以至於捱了頓打。

好在看過老馬的書的某格魯吉亞人反思的結果,是“落後就要捱打。但是我們不願意捱打,絕不願意”。

總算沒反思成因爲不自由的貿易所以捱打活該、打得好。

英國人知不知道中國禁止鴉片呢?

馬戛爾尼能成爲使團代表的原因,是他前面的查爾斯·卡斯卡特在來華途中病死。

而卡斯卡特使團來華之前的首相訓令中,明確指出【如果商約中規定不得運輸鴉片,你必須答應。千萬不要冒着喪失其他重大利益的風險,來抗爭這方面的‘自由’。】

【我們在孟加拉的鴉片,應該在東部海面‘分散曲折的貿易機會上’尋找出路】——什麼叫“海面上分散曲折的貿易機會”呢?只能說,不愧是出過莎士比亞的文字,可以把走私說的這樣委婉,別具“朦朧美”。

【假如割讓給我們建立商棧的土地,應該選擇在北緯27度到北緯30度之間,因爲聽說優良的茶葉就產在這個緯度區間】

所以英國人很清楚鴉片貿易是被禁止的,不但清楚,而且清楚的那種清楚,所以纔要選擇“東部海面上分散曲折的貿易機會”。

英國人知不知道中國這邊紡織品賣不出去呢?

當然知道。

但爲什麼還能賣出去呢?

因爲一個字。

卷。

1767年,東印度公司曾找到供貨商潘某,說如果你能把呢絨賣掉,我可以從你這收茶葉,不從別人那收。而且給你加價,每擔茶葉給你加一兩銀子。

潘某算了算,就算把這些呢絨賠錢賣了,只要英國人從自己這裡拿茶葉、而且每擔茶葉多給一兩銀子,那麼自己還是賺的。

所以歷史上潘某靠着這種卷,捲到被《COTE PARIS》評爲18世紀初世界首富,家族白銀能買特拉法爾加海戰的英法艦隊。

至於爲什麼不能團結起來一起漲價呢?

這……大概也是中國這邊的資產階級的特色吧。所以新井白石在長崎,用個簡單的二桃三士之計,就能挑動的寧波幫、漳州幫、福州幫放棄銅的定價權,讓給日本定價。中國的資產階級,就是一羣非得有個強人扶着的阿斗,缺了鐵腕強人用皮鞭抽打,就是全世界最費拉的布爾喬亞。

爲什麼東印度公司非要帶呢絨呢?

因爲要討好國內的工業資產階級,免得他們再攻擊公司是買辦,所以寧可賠錢也要帶呢絨,大不了從茶葉上找補嘛。

好比你是議員,你又是開呢絨作坊的。你跟東印度公司說,你不帶我的呢絨去中國,我就在議會提提案,說你們是買辦。那還能咋辦?帶唄。

於是,紡織工人有了工作、工業資本往中國賣出呢絨、在議會上放東印度公司一馬、東印度公司一邊說自己賠一邊賺了錢、茶葉供貨商潘某也卷贏了同行成了18世紀世界首富。

大家貌似都賺,那這裡面的錢,到底是誰出的呢?

看似是喝茶的英國人出的。

但實際上也並不是。

就算東印度公司沒有承擔呢絨賠本銷售的義務,他就會良心發現降價嗎?有些東西的價格不取決於成本,而取決於購買者能出多少錢。英國濟貧法的房補,就是個絕佳例子,房補加多少,房租漲多少。

裡面唯一遭受損失的,是中國的紡織工匠。

本來正常價格的英國紡織品沒人會買的,但架不住有人賠本賣啊。

誰他媽能想到,1767年在中國賣的英國紡織品,比他媽在倫敦工場的出廠價都低?

英國政府爲什麼明知道茶葉貿易導致白銀外流,還要在查爾斯·卡斯卡特使團訓令中,將茶葉貿易放在第一位呢?

因爲那時候,【茶稅每年能爲政府提供325萬英鎊的稅收】,已經不少了,摺合1000萬兩白銀,夠三年遼餉了。

這和現在大順逼着日本開關,幕府明知道“金銀如骨,不可再生”,但依舊支持的原因一樣。因爲能給幕府提供鉅額的關稅收益。以建立起對其餘諸侯的絕對優勢。

當撕開隱藏在外面的迷霧,看到本質之後,很多事要解決起來,就非常容易了。

不是卷嗎?

那就一步到位,直接“充分競爭”到壟斷的地步,壟斷之後還怎麼互相卷?你能搞獨家壟斷的東印度公司,我便搞不得?

不是雙標嗎?

那就去荷蘭質問爲什麼荷蘭能在中國建商館,大順不能在阿姆斯特丹建商館?因爲議會的法律授權是神聖的?那簡單,天子的授權也是神聖的,打一頓奪回南洋佔據錫蘭侵入印度,一波把荷蘭勢力從長崎推到波斯。

不是非要買茶捆綁呢絨嗎?

那就壟斷,把小商人全壓死,要買茶葉拿現銀,呢絨一件不要,就算海軍用也只買法國人的。你要能從別處搞到茶葉,明兒當地的地方官就得被穿小鞋,國公帶着節度使都去打招呼了,啥叫官僚對上負責制啊?

不是鴉片要尋找海面上分散曲折的貿易機會嗎?

直接先來個鴉片案,明確告訴英國人,別找分散曲折的貿易機會了,否則大順就要閉關鎖國啦,高呼白銀不是財富而國民財富是總生產品。

他這一手以魔法破魔法的手段,當然需要朝中的支持。

至少,對“聯法反英”的政策要絕對支持。

實際上,以此時國內來看,單純從貿易角度講,英國是個遠比法國更好的合作伙伴。

英國茶稅,更是會讓皇帝在內心天平上產生某種遊移——如果英國取消茶稅,擴大了茶葉銷售,皇帝爲什麼不學宋朝制度、或者俄國大黃專營制度,把茶葉對外出口全捏在自己手裡,專賣給英國呢?英國茶稅都能收1000萬兩每年,大順皇帝捏死茶葉專賣權,也不能少賺吧?

如果英國貿易額激增、皇帝又拿到了高額茶葉貿易利潤,爲什麼要和英國開戰呢?法國人搞國產替代,窮吊一個,啥也不買,爲啥不幫着英國打法國呢?

謀求海上霸權,就需要投入巨資搞艦隊,而艦隊是沒辦法鎮壓在國內日後可能發生的農民起義的。如果英國貿易額激增,爲什麼非要自己搞艦隊去歐洲開拓市場,甚至打一仗呢?

以前劉鈺自己壟斷着外部信息,尤其是在劉鈺打臉傳教士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他的確掌控着大順的對外政策。

但現在,隨着交流的增多,尤其是這一次齊國公訪歐歸來,劉鈺已經完全無法壟斷外部信息了。

這時候,他就需要趁着齊國公從歐洲歸來這個契機,把“聯法反英”這件事,從單純的經濟問題,轉爲一個在大順政治正確的“政治問題”。

趁着齊國公說到歐洲各國的海貿政策,劉鈺這些年收集了不少英國人的黑材料,這時候便笑道:“所謂閉關、禁海一說,我倒想起來一件趣事。”

“前明崇禎十年,英人威德爾帶着艦隊來華。當時便說【中國閉關自守,有條件地對葡萄牙人開了一扇門,但這扇門對英國是加鎖封閉的。我準備利用葡萄牙人的那扇門,去謙卑地去敲門】。”

“【當然,如果敲門被享以閉門羹,我將破門而入!】”

劉鈺說完便笑。

齊國公愣了片刻,可能是一時間覺得這話太過震驚,竟沒反應過來。

隨後,才仰頭開懷大笑起來。

“崇禎十年,破門而入?哈哈哈哈哈……這英人威德爾倒是敢想。”

(本章完)

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487章 開眼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339章 取義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3章 出事了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348章 怕疼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398章 主心骨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574章 領導權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1435章 分歧(一)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1165章 備戰(四)第138章 良家子第541章 人性第203章 奇襲第3章 出事了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56章 埋伏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971章 割袍(上)第636章 雞肋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1049章 坐莊(上)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97章 風波起第1023章 割裂(一)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636章 雞肋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246章 探險隊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849章 威望(下)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735章 咱們(下)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938章 笑話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233章 壟斷權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946章 旗手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
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487章 開眼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874章 從長計議第339章 取義第968章 鹽改的第二封奏疏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649章 你只是枚棋子(二)第1139章 “溫柔”的殖民者(下)第3章 出事了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769章 真正的雪中送炭(中)第41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792章 新矛盾(下)第348章 怕疼第433章 宜緩不宜急第670章 伐韓?伐蜀?(上)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398章 主心骨第401章 戰前準備第1221章 大忠臣(下)第61章 趙括VS趙括第958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四)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961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七)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619章 越簡單 越有效第575章 另一種空想(上)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574章 領導權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449章 提條件,不談判第1435章 分歧(一)第1084章 破立之困(一)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1165章 備戰(四)第138章 良家子第541章 人性第203章 奇襲第3章 出事了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1396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中)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342章 摸不到的理想國是最美的第570章 上黨歸趙之舊事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56章 埋伏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584章 都是生意(下)第1267章 攻防心理(二)第821章 大事成矣(八)第1359章 國富論(二)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971章 割袍(上)第636章 雞肋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132章 新型宗藩關係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363章 最難的三件事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1233章 開戰(十二)第417章 最後的機動兵力第711章 悄然改變的心態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1049章 坐莊(上)第591章 不如歸去第489章 拆分清理第97章 風波起第1023章 割裂(一)第105章 正義使者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636章 雞肋第638章 不調停的調停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925章 此刻非彼刻第246章 探險隊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849章 威望(下)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790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七)第735章 咱們(下)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691章 棱堡時代的終結 會戰時代的開啓第938章 笑話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992章 最後的鹽改配套政策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233章 壟斷權第1285章 死與復仇(六)第946章 旗手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