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

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

這種“加速”的主體,當然是人。

就在大順這邊的人和北美這羣人探討着“國家”和“統治階級的統治工具”這些概念時。

英國,正在把居於大順幕後一些人所認爲的“加速”,用一種普遍的方式演繹着。

沒什麼特殊的普遍。

英國,利物浦。

從德文郡調集來的民兵,正在毆打上街的人羣,並且正朝着人羣開槍。

如果談抽象的法、程序,這種開槍似乎是合法的,也是合乎程序的。

因爲根據《1715年暴亂法》,“凡英人聚12人以上,則爲暴亂”。此法律歷史上直到1967年才廢除。

按照此法令,若通知警告一小時,仍不散去,則可殺戮、抓捕。

最高絞刑。

且,《1715年暴亂法》,是英國爲數不多的不受“刑不上士大夫”條款約束的法律之一。

按照《神職人員保護法》,神職人員不受世俗法律之約束。但,《叛國法》和《暴亂法》,在此之外,其條款明確規定,叛國罪和暴亂罪,不在“刑不上教士大夫”的範疇之內。

當然了,辨別是不是“教士”的辦法,得靠背經。背基督教天下的《詩經51篇》,抽樣一篇,若可背誦,則認爲算是“士”,免於世俗刑罰——後來的北美波士頓慘案中,兩名士兵,也是被處決前,背誦了《詩經》,免於死刑。只不過在拇指上用烙鐵烙了個記號,示意免死金牌失效,只能用這麼一次。

只不過,這一次既然被認定是暴亂,那麼莫說背《詩經》,便是背《聖經》、說自己是耶穌他親爹,那也沒什麼用。

這些鎮壓的士兵,並不是利物浦本地的,而是從德文郡調集來的。

之前不是因爲大順參戰,導致一些流言四起,說可能會修改民兵法,強制讓民兵出國作戰嗎?

英國政府也是專門出臺了新的《民兵法》,着重強調:你們不要起義,放心,真的不會調集你們去海外參戰的。

倒是根據《1745民兵法》,各郡民兵,是要一年輪戍的。

之所以輪戍,原因也很簡單,如果都是當地人,鄉里鄉親的,開槍的時候,可能下不去死手。

所以要各郡一年輪戍。

如果叫你去當民兵伱不去,也不是不行,只要交30兩白銀的罰款即可。如果不交,那就去“債務監獄”,種植園走一圈,償還這30兩白銀的罰款即可。

這德文郡算得上是窮鄉僻壤,和利物浦的這些市民也沒啥共情,加上壓根也不認得,當初一年輪戍的法令爲的就是防止同鄉認識下不去死手。

於是,德文郡的民兵,毆打和鎮壓利物浦的老百姓,那真的是打的得心應手,殺的紅光滿面。

利物浦的市民上街,這事兒要說起來,屎盆子倒也真的能扣在大順的頭上。

但,因爲能扣在大順的頭上。

所以沒扣在大順的頭上。

利物浦的市民反對英國政府的理由,是質問英國爲什麼要參加歐洲的戰爭?爲什麼要在印度刺激中國導致大順參戰?如果不在印度刺激中國,大順怎麼會參戰?

大順不參戰,他們的日子能過的這麼慘嗎?

當然,這個問題,繼續往下引申,那可引申的就多了。

比如,質問英國王室,參加歐洲戰爭爲了啥?還不是爲了漢諾威?

是保英國?還是保漢諾威?

你們家族,到底是漢諾威選侯?還是英國國王?

比如,質問英國政府,爲啥要往無底洞一般的北美投錢?爲什麼要在北美打仗?把戰火燒向北美?

這便是當時大順決議參戰的一個因素——如果是拿皇時代已經穩定的英國,大順不會參戰,因爲那時候英國真的敢拼死一搏,上岸也不怕。但現在,英國內部根本不穩定。

《1745民兵法》,輪戍制就是爲了防止雅各布派起義,驅逐漢諾威韃子,迎回正統的。

至於此時利物浦的市民,爲何要反對英國政府,表面的原因也簡單到不能簡單。

利物浦的經濟,崩潰了。

作爲一個六十年前還只有6000人的小城市,幾十年內暴增了十倍人口,成爲此時英國數一數二的港口城市。這種快速的發展,也就意味着這座城市的極端脆弱。

因爲既不是靠工業、也不是靠農業,而是靠純粹的商業。

後世歷來多有諷刺中國自古的“天朝上國”心態,自詡爲天朝上國、無所不有。

這話吧……肯定不對。

比如沒有日本的銅,連鑄錢都是問題,更不要提連個波託西級別的大銀礦都沒有的貴金屬缺乏的事實。

但就19世紀之前,刨除掉這些貴金屬,這話說的倒是也不算錯。比如現在大順來歐洲貿易,純純都是跑單趟,因爲回來的時候根本不知道運啥能賺錢——這不是大順有高額關稅,而是就算零關稅也真的除了金銀銅之外沒啥可以運回來賣錢的東西。

歷史上18世紀晚期,廣東的鐘表匠就已經仿製品滿天飛;法國運八音盒一共賺了五年錢。

是以,固然說小農經濟、自給自足,這般不好,那般不好,但有一樣,不至於出現因爲海上封鎖就直接全面經濟崩潰的情況。

英國則不同。

利物浦更是不同中的典型。

對於常讀史書的大順人而言,這種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的事,對於幾年前文字記載的歷史,很容易理解什麼叫滄海桑田。

鎬京之黍離,位列王風,世上沒有不滅的王朝,也沒有不興衰的城市。

若如繁華了千年的揚州,被一波漕運改海運,直接幹廢;興盛了數百年的北方小揚州聊城,伴隨着黃河改道運河被廢,從千百商號鱗次櫛比,混成了國家級貧困縣。

這樣的歷史太多,又豈止是鎬京黍離?

故而對於大順的很多人而言,尤其是經歷了運河被廢等一系列改革的大順新學一派的人而言。

他們還是懂一個道理的。

一座城市的命運啊,固然要靠……但也要考慮……

利物浦的市民,顯然因爲文字歷史太短——畢竟,刑不上士大夫的神職人員保護法的“識字考察”,居然要靠“背《詩經五十一篇》”這麼離譜——所以他們很難理解什麼叫“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至少,在此之前,因爲貿易的蓬勃發展,以及諸多因素,利物浦的市民一直認爲,他們身上有一種有別於他處的品質、精神、冒險精神、商業精神,才導致利物浦在短短六十年間從小城市,發展成大貿易港。

當然,這種觀點,也很正常。

畢竟,偉大的英國經濟學家,托馬斯·萌,就認爲英國的經濟不如荷蘭,是因爲英國人的劣根性,缺乏荷蘭的勤勞、冒險精神等民族性。

這就是三觀的區別。

因爲在大順被潛移默化影響了三觀的新學派的人看來,只會覺得這種說法真的就是驢毬子吊毛。

利物浦這幾年能發展起來的歷史進程因素,簡單的不能再簡單。

首先。

英國從進入18世紀開始,就整天干仗。

法國人、荷蘭人,可能未必真的能上島。

但是在海峽裡禍禍一下英國,還是易如反掌的,畢竟荷蘭人連倫敦都燒過。

今兒打仗。

明兒打仗。

一打仗,兩邊就互相發私掠證,面向海峽一側的港口出航,經常受影響。

這利物浦躲在西北,安全的多。

倫敦的大量航運業務,向西轉移。

倫敦出局。

其次。

18世紀開始,氣候轉暖,加上英國開始冶鐵,大量的森林被破壞。

降水裹挾着泥沙,讓塞文河的通航條件受到嚴重的影響。

而著名的“黑鄉”煤鐵區,伯明翰,就在利物浦和布裡斯托爾之間。

伯明翰冶鐵。

伯明翰砍木頭冶鐵。

伯明翰把木頭砍得差不多了。

沒有了木頭會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導致塞文河的通航廢了,去布裡斯托爾不方便了。

然後,英國學會了挖運河,挖了運河之後,去利物浦就方便得多。

布裡斯托爾出局。

最後。

利物浦旁邊就是柴郡。

柴郡有英國最大的岩鹽礦區。

人得吃鹽。

英國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沒法曬鹽。

都說蜀犬吠日,英國的狗,吠的更厲害。

所以得煮鹽。

鹽非常掙錢。

所以得運鹽。

同樣的,因爲英國氣候多雨,西北地區尤其溼潤。

是以,附近的蘭開夏,能夠搓棉紗——他們紡棉花的技術水平挺低的,壓根不知道用漿洗法促進棉紗的強度。

這也是爲什麼蘭開夏的棉紡織業能夠先發展起來的一個原因,別的地方也嘗試過紡棉花,但他們發現紡紗的質量實在不行,就是不如蘭開夏的有韌性。

由是:

因爲東部地區面臨歐洲大陸的海軍威脅、塞文河淤積、運河開挖、柴郡巖伯明翰煤鐵曼徹斯特紡織業的緣故,再加上奴隸貿易,利物浦這些年像是吹氣球一樣發展起來了。

此外,還有就是斯塔福德郡的陶瓷,韋奇伍德的骨瓷。

簡言之,利物浦發展起來的支柱,是棉布、瓷器、奴隸、美洲的菸草、西印度的糖。

所以,也就非常清晰地知道,爲什麼會發生暴亂了。

八萬多人的城市,吃喝拉撒,等於都靠着棉布、瓷器、奴隸、菸草等貿易。

大順參戰之後,英國只能死守海峽,海外貿易被切斷,利物浦若是不亂,那反倒是不合理了。

若無大順參戰,只是法國自己封鎖,那麼到時還好。

法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沒資格玩大陸封鎖。

但是大順參戰,以及大順“戰爭是爲了貿易”的戰略,這就沒個好了。

最簡單來說。

有無關稅的、正兒八經的景德鎮瓷器。

誰買斯塔福德郡的骨瓷?

任何技術,都是要慢慢進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就此時此刻來說,剛起步的骨瓷技術……只能說,1760年代的骨瓷,也配叫瓷?

(本章完)

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808章 閹黨(中)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046章 破綻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713章 活路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971章 割袍(上)第706章 海戰(四)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971章 割袍(上)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009章 親不親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1165章 備戰(四)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950章 夢魘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414章 找出路第781章 談定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939章 自覺(一)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177章 機遇期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394章 軍費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682章 打印第174章 僭越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1054章 站臺第1223章 開戰(二)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60章 思維差異第245章 垂釣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1080章 爭功(五)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312章 偶然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174章 僭越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702章 備戰第1128章 志向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
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808章 閹黨(中)第601章 逃不過的對法宣戰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177章 啓蒙躍進年(下)第1046章 破綻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483章 時代侷限內的強者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713章 活路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971章 割袍(上)第706章 海戰(四)第1149章 多歧路,今安在(四)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971章 割袍(上)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1466章 最後的鬧劇(十三)第1445章 皇帝改良的死路第1009章 親不親第297章 寧與友邦,不給國人第1165章 備戰(四)第137章 澤被後世的遺產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第1361章 國富論(四)第1497章 終章 九三年(十五)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950章 夢魘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907章 南洋大開發(二)第1290章 死與復仇(十一)第414章 找出路第781章 談定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391章 科學的困境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937章 老走私販子的見識第1289章 死與復仇(十)第220章 雙簧保底第161章 全家死絕優先第154章 問蛋別問雞第74章 華麗終場前的無趣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939章 自覺(一)第686章 距離“仁政”差一年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374章 送禮的格局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第244章 拱火之書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177章 機遇期第1409章 土豆和向心力(下)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394章 軍費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682章 打印第174章 僭越第699章 身份的轉變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1054章 站臺第1223章 開戰(二)第212章 爲什麼要學習第60章 思維差異第245章 垂釣第1254章 封爵加分項第278章 不要做夢第1080章 爭功(五)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648章 你只是枚棋子(一)第1015章 虎兕出於柙第312章 偶然第798章 僞赤子的人設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174章 僭越第530章 打漁殺家第272章 巴達維亞的必然(中)第49章 不同的後浪第702章 備戰第1128章 志向第1425章 必死之局(上)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1205章 太子難當(中)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1507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五)第754章 表演戰(四)第418章 諸君免送第695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上)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