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

第445章 諸藩給幕府的臺階

很快,毛利宗廣帶着人,正式到大順軍的軍營,簽訂了和約。

已經被轟擊到根本無法的萩城,開城投降。

大順扣押了包括毛利宗廣在內的1200名武士俘虜,各家武士也都通知各自家裡,將能蒐集到的金銀、米糧之類,送往萩城。

貿易公司這邊的人就在這估價,將城中的金銀、漆器、絲綢、糧食等,都折了個價。

之後數日,各家武士也將自己的糧米送到了萩城,糧食堆積如山,金銀絲漆刀等合計作價75萬兩。

貿易公司直接支付了一張紙,用很低的價格將這些絲綢以及各種倭貨清點,大順官方可以拿着這張紙,去京城或者松江或者威海的貿易公司分部處取現銀。

李欗也做了賬,將賬目和現銀叫人用船一併運抵天津,送回京城。

這些錢雖不少,但現在他覺得還不是伸手摟錢的時候,當考慮細水長流的將來。還是先交還朝廷,任朝廷處置。

隨後進駐萩城的大順軍,就按照樞密院之前的命令,開始整修萩城的防禦,做好在這裡長久駐紮的準備。

同時將大順軍促使萩藩降低賦稅的消息,傳遍了整個長州藩控制的地盤,聲明是在大順仁義王師的逼迫之下,十年之後長州藩所有的地稅將會降低三成,若藩主違背,各百姓可前往大順控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師自會主持公道。

又取出三萬石米,叫各處百姓無米下炊者,儘可來取。

…………

逃回下關的武士,將恐慌的情緒帶回了下關,越過了海峽。恐懼的傳言就像是細菌,在平日裡很難聚集在一起、而如今聚集成堆駐紮防衛的武士中迅速流傳開來。

交戰不過大半個時辰,長州藩糾集的八千藩兵全線崩潰,而且還是在長州藩守、大順進攻的情況下。

那些經受過恐怖炮擊的武士,將自己的親身體驗添油加醋地描繪了一番,宛如阿鼻地獄。

那些見識過大順排槍威力並且倖存下的武士,回憶着自己的同伴一個個倒地的場景,不住顫抖。甚至有人看到天邊的白雲,就會渾身抽搐,聯想到了山下的那一陣恐怖排槍翻騰起的硝煙。

恐懼的心態在武士中傳播着,軍心和士氣迅速低落。

這些之前還想着大順不擅野戰的武士們,此時只剩下再想大順什麼時候會攻到九州島。

更多的武士,開始怨恨起來島津氏。

薩摩鹿兒島的這羣人侵佔了琉球,好處是鹿兒島的人拿着,自己這些人可什麼都沒分到,如今卻要因爲薩摩遭受這樣的恐懼。

此時九州島各藩的藩主,已經悄悄開始了聯絡,準備給大目付稻生正武施加壓力。

這仗,打不下去了。

幕府口號喊得響,要抗戰到底,真要到底,那就讓幕府自己去打吧。

熊本、筑前等藩,再也不想爲幕府和薩摩人流血了。

抗戰到底,幕府或許能活下來,九州島諸藩呢?九州島諸藩還會剩下什麼?

往好了說,是如同長州藩那樣,欠下一筆十年才能還清的債務。

往壞了說,大順如果要全佔九州諸藩的土地,那也不是不可能。

長州藩在本州,可不在九州島;大順不要長州藩的土地,卻未必不要九州諸藩的土地。

正好,薩摩藩的藩主因爲疝氣,從幾年前就一直留在江戶,並未歸來。這件事也正好把薩摩藩排出小圈子,幾個大藩的藩主合計了一下,開始威逼大目付稻生正武。

率先發難的,是肥前藩藩主鍋島宗教,一方面他是外樣大名,另一方面肥前藩面臨的威脅也更大。

肥前藩和福岡藩距離長崎很近,每年要輪流派出兵力防守長崎,尤其是防止外國商船前來。

大順對長崎很熟悉,原本不用擔心,覺得大順就算進攻,也只能走平戶之類距離對馬更近的地方。

現在可不一樣了,大順不但可以不走平戶,甚至可以遠征小濱。佐賀、長崎都靠近大海,可一點都不安全。

前些日子大順的海軍剛剛炮擊了小倉和福岡,現在又攻下了萩城,肥前藩自認自己的軍力和佐賀城的防禦,都無法與長州藩相比,再打下去,就要吃大虧。

現在幕府喊着抗戰到底、另立新君、效土木堡之變後的大明。

可大明是沒有藩鎮的,大明土木堡後也沒說讓別人頂在前面,自己南渡金陵。

如今幕府又不給兵,又不支援,縮在江戶和京都一線,嘴上抗戰到底。

嘴上佔了大義,這分明是在借大順之手,削弱西南諸藩。

大順是真的不怕持久之戰,再怎麼樣,大順的正稅也沒收到五公五民的地步。

鍋島宗教面對大目付稻生正武,直言道:“這仗再打下去,就要亡國了。唐人若減賦減稅,必然和姦遍地,如何能久戰?”

“況且,其曲本在我方。昔者羽柴秀吉攻朝鮮,大明出兵。朝鮮爲中華藩屬,琉球難道不是嗎?”

“當初島津氏侵佔琉球,就該有所覺悟。如今報復,也在道理之中。只是,島津之罪,緣何要我們承擔?”

“肥前藩的藩財政一直困難,之前爲了度過享保饑荒,也爲了修復被燒燬的天守閣,大量發行了藩札。現在百姓窮困,武士困頓,實在不能夠再堅持下去了。”

“唐人或今日攻、或明日攻,武士集結一處,耗費錢糧,肥前藩已經支撐不住了。”

“將軍爲了日本,應該和談。唐人若是要金銀財米,儘可給之,只要不求土地,難道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嗎?”

“天皇北狩,並不是將軍的責任,實在是軍備相差極大,不可戰勝。可天皇並無錯處,又不曾違背禁中公家法度。伊霍之事,豈可輕爲?”

反正薩摩藩的人不在場,鍋島宗教直接把責任推給了島津氏。

不管大順是不是真的因爲琉球的事開戰,總歸這是一個引子,總得有人出來背這個鍋,平息掉大家的怒氣。

就像當年攻打朝鮮一樣,打的順利的時候,誰都不會說什麼。一旦不順利,就得有人擔責任。

昭仁被俘,這是幕府心裡的一個疙瘩,怕有人拿出來說事。

不管怎麼說,攘夷大將軍攘到被人偷了家、抓走了天皇的地步,怎麼也得是個切腹的大罪吧?

鍋島宗教和其餘藩主商議過後,決定在這件事上打開突破口:幕府在這件事上沒有責任,盡力了,奈何大順軍太強。

現在西南強藩爲幕府背書,認定幕府沒有責任,也就希望幕府藉着這個臺階,不要再說什麼另立新君、奮戰到底之類的話了。

另立新君容易,奮戰到底也容易,可奮戰到底活下來的,只能是幕府。當初分封的時候,親藩和譜代大名都在中心區,周邊都是外樣大名。奮戰到底,先死的就是他們這些外樣大名。

主動要求求和,對西南諸藩來說,長遠來看,其實也相當不利。

他們也明白,自己主動要求求和,幕府必然會再三訓斥,直到最後纔可能假惺惺地鑑於衆藩勸諫而不得不和談。

到時候,肯定會有一些下層武士,認爲這一切的責任都源於這些外樣大名。到最後,削藩之聲,定然甚囂塵上。

國之恥辱,皆藩鎮之故。

可削藩與否,那是將來的事。

現在,再打下去,九州島諸藩就要完了。

蔣來死,還是現在死,每個藩主心裡都清楚該如何選擇。

他們要考慮的敵人,可不只大順,還有幕府。

甚至幕府比大順更可怕,真逼到絕境,還能給大順當狗,幕府奮戰到底可是要把他們都清除的。

鍋島宗教說的足夠直白,就是在逼大目付表態,將大家的想法傳回幕府將軍那。

稻生正武此時其實心態也已經崩了,大順這邊的野戰能力這麼強,再打下去也確實不是辦法,根本打不過。

眼看西南諸藩都聚集在了一起,稻生正武也明白,這是人心所向。幕府真要違背,只怕西南諸藩也未必願意打下去。

長州藩的結局不算慘,至少武士還保留了,大順統兵的主帥也是個信義之人,只是要了錢。

可背下至少十年的債務,還要把百餘年的積累毀於一旦,這只是相對於把武士都殺光、把土地都佔據來說不那麼慘。

現在九州島諸藩是徹底放棄了薩摩藩,要把島津氏獻祭出來,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事兒誰都清楚,大順和談的前兩條條件,第一條是朝貢,第二條必然就是島津氏的處置。

只是,薩摩藩藩主現在在江戶養病,卻不在九州島。那就怪不得大家先把你賣出去了。

稻生正武嘆息道:“諸君的想法,我知道了。但是現在諸君還要守衛九州島,我也不能離開。不若這樣,諸君將自己的想法託付給各自老中,齊往京都參覲將軍,陳訴情況,如何?”

“只是,諸君可不要忘了。縱然我方求和,唐人兵鋒正盛,又值萩藩大敗,和談與否,在中華,卻不在日本。”

鍋島宗教和其餘諸藩的人早就想過這個問題,和談的底線是不割地,尤其是不能割九州諸藩的地——島津氏除外。

除此之外,一切的條件,其實都可以答應。

包括朝貢、稱臣。

賠錢,開關貿易等等,這都是可以談的。

割地,要上升到國賊的地步;而賠款,稱臣等,那不過是重整山河待後生,只當是澶淵之盟、白登之辱便是。

至少,在九州島諸藩看來,大順對日本的處置,很曖昧。如果真要是爲了佔領、吞併,若如昔年豐臣秀吉征伐朝鮮,不會是選取這種打法和戰略。

但現在,這只是一種可能,未必就一定如衆人所想的那般。主動權在大順手裡,這時候誰也不敢站出來,拍着胸口打包票,說大順不會佔地,只會要錢。

稻生正武看了一圈衆人的反應,最後將目光投向了福岡藩藩主黑田繼高。

福岡藩一直頗受幕府優待,算是一根插在九州島的釘子。幾乎每任藩主,都會被幕府授予“鬆平”這個姓氏,而且在江戶的座次也別具一格。

整個日本,只有萬曆二十八年打撈荷蘭商船時,打撈出的六套板甲。改了改後稱之爲南蠻胴,僅有六具是真的。其中黑田氏家裡就有一具,是德川氏賜予的,可見關係實非一般。

現在如果連黑田繼高都認可西南諸藩的意見,稻生正武也明白,自己就不需要再問什麼了。

黑田繼高也已接受了其餘各藩的想法,把“天皇被俘非幕府之罪”的臺階給幕府,換取幕府不要另立新君選擇和談。其實,這對幕府也有好處,黑田繼高覺得這也算不上背叛。

(本章完)

第68章 決心第195章 過時了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426章 錯覺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940章 自覺(二)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53章 選擇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861章 哄一鬨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025章 割裂(三)第780章 抓與放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87章 開戰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53章 鎖國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023章 割裂(一)第56章 埋伏第262章 紙老虎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794章 憧憬(下)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14章 江湖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331章 雷罰第395章 樞密院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993章 直鉤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700章 反圍城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796章 工商局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246章 探險隊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012章 圈地第1169章 備戰(八)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83章 變陣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343章 絕戶計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781章 談定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84章 請別死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1002章 獻禮第73章 法理問題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93章 破題
第68章 決心第195章 過時了第519章 城裡城外(下)第1404章 遷徙路(七)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160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五)第426章 錯覺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1407章 遷徙路(十)第940章 自覺(二)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53章 選擇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1119章 最終困境第861章 哄一鬨第1273章 攻防心理(八)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170章 絕路之泣第1102章 工業革命(十五)第1025章 割裂(三)第780章 抓與放第892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三)第187章 開戰第1130章 新的天下(中)第153章 鎖國第1297章 死與復仇(十八)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023章 割裂(一)第56章 埋伏第262章 紙老虎第210章 航海條例第876章 還是利益問題第794章 憧憬(下)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1187章 理藩學(上)第916章 南洋大開發(十一)第14章 江湖第488章 海波尚未平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103章 黑騎士和公主第331章 雷罰第395章 樞密院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307章 雙喜臨門第1284章 死與復仇(五)第1283章 死與復仇(四)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202章 木牛流馬(九)第993章 直鉤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700章 反圍城第1191章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下)第399章 恰合時宜第796章 工商局第1211章 全是好處,沒有壞處(下)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308章 死與復仇(二九)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715章 歸義軍(中)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246章 探險隊第372章 當假裝外面世界不存在已成習慣第1012章 圈地第1169章 備戰(八)第1138章 “溫柔”的殖民者(中)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491章 前後左右 三路不通第1325章 破滅的第一版山巔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183章 變陣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1161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六)第1487章 終章 九三年(五)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343章 絕戶計第329章 真正的貴族第781章 談定第1214章 輪臺之思(一)第1131章 新的天下(下)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1144章 最後的佈置(五)第531章 兩頭下注第1016章 做成死案第84章 請別死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1002章 獻禮第73章 法理問題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93章 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