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機遇期

第177章 機遇期

十三張信牌,這個消息足以欣喜。

而後面那句允許販米夾帶私貨,那就足以加上“若狂”兩字了。

一抓就死、一放就亂,自來如此。

劉鈺太清楚幕府開了這一道小門的意義了。

十六年前,新井白石搞正德新令之前,是沒有貿易信牌的,只是控制了一下貿易量,先到先得。

只控制官面的貿易總量,船來多少隨便。

於是,海商們就利用這樣的機會。

官面份額雖然就那麼多,但是私下裡的走私和私人交易卻管不住。

日本的商人也會選擇走私交易,私下交易的數量往往是官方規定的貿易額的數倍。

只要開一個小口子,就能撕扯開一道大門。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商人逐利的本性,日本商人也是商人。

甚至於十六年前,甚至有海商跑到了小倉和馬關去走私。

要不是日本人真的開了炮,恐怕都能跑到瀨戶內海去。

幕府這邊允許他運米的時候加一些私貨。幕府官方不收,商人會收,日本的商人當然也樂於賺錢,只是之前管的太嚴格而已。

唯一的問題就是回去的時候可能會空船,因爲除了銅,劉鈺想不出日本還有什麼大宗的可以賺錢的貨物。

大順普通民衆的消費能力很有限,而日本也沒有什麼太有特色的東西,雖說少賺一點,但只要量大,當無問題。

大順的米,運到日本肯定是賺不到什麼錢的,而且大順這邊也不允許大規模出口糧食。

只能嘗試着去泰國那邊買米了,據說價格很低,也就兩三錢銀子一石。

心中已經盤算出了日後攜帶私貨貿易的計劃,想着日本的這一次大饑荒至少也得兩三年才能平息,這兩三年的時間應該足以撕開一個大口子了。

又和幕府將軍交流了幾句,這一次“參覲”就算是結束了。

之後的幾天,他就在史世用的陪同下,在江戶城轉了轉,大致詢問了一下物價情況,把所見所聞都記錄好,便要回去。

臨走的時候,劉鈺再一次囑咐了史世用。

“平成兄,記住我的話。非是讓你做死間的,也不是讓你來看倭人軍備的。這毫無意義。只要多蒐集一些倭人對我朝的態度、以及一些僭越的言論。記在心裡,萬萬不要記在紙上。”

“是,我記下了。守常兄且放心。”

史世用也不知道自己還要在這裡住多久,眼看劉鈺要走,短時間內大順這邊也不太可能再有人來,心裡一陣鬱悶。

江戶城裡也有一些華人,但多數都是明末大亂的時候逃亡到這裡的。

短短八十年時間,史世用和這些人的後代已經格格不入,雖然這些人的後代還會說漢語,但是對大順的態度、對正統的理解、世界觀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差異。

江戶城的日子,史世用過的有些孤單。想着這種孤單的日子還要熬上一陣,只好最後衝着劉鈺拱拱手,心道:也不知何時才能返回故土?劉大人的話,當記在心裡,留着性命,將來纔有大用。

劉鈺等人回到長崎的時候,已經是農曆的正月。

正是一年一度荷蘭商館的館長去參江戶的日子,雙方在長崎打了一個照面,也不知道這些荷蘭人會不會編排自己。

他是知道,荷蘭人爲了能和日本人貿易,甚至編造過“荷蘭國砸基督像”的故事。毫無底線的敵人,最是可怕。

看着前往江戶的荷蘭人,劉鈺心裡有些擔憂。荷蘭人應該會覺察到自己在長崎的崛起,使絆子幾乎是必然的,只是不知道會用什麼招數,只能見招拆招了。

在長崎領取了貿易信牌,長崎奉行傳達了一下允許劉鈺販米夾帶一些私貨的事之後,最後檢查了一下劉鈺攜帶的物品。

看着粘貼着動植物標本的小冊子,日本人也不認得裡面用作記錄的漢語拼音,也沒看出來用蔥汁薑汁畫在白紙上的地圖,予以放行。

把米都換成了銀子的船隊終於開始返航,出了日本,船隊裡的人都放鬆下來。

“大人,數年之內,咱們再也不用來這地方了吧?”

陳青海用炭火烤着自己繪製的一些圖和記錄,詢問了一句。

“不會了,下次再來的時候,便是逼其開國的時候了。”

“大人以爲,對倭人用兵,需要多少人?”

“七八千足以。”

劉鈺給出了一個很便宜的數字,估摸着軍費也就三四百萬兩的銀子就夠了。

這幾個人跟着他走了一趟江戶,見識到江戶城裡烏壓壓的武士,雖然訓練水平不足,但是人數着實不少。

想着日本怎麼也是一個大國,人口也有千萬,覺得七八千人是否有些託大?

見這幾人沒有過於輕敵,劉鈺笑道:“你們呀,雖然不輕敵是好事,但卻一直沒想明白一件事。倭人有個最大的弱點,那就是幕府。”

“保日本還是保幕府?你是幕府將軍,你怎麼選?幕府把自己的旗本和直屬們拉出來和我們戰個痛快,然後爲那些大名騰出江戶城?”

“遇到這樣的事,便想想趙宋南渡之後的卑微,想想永昌年間‘聯虜平寇’的破事。”

悄悄灌輸着統治階級無恥的思想,卻說的極爲隱晦。

陳青海雖還未同化,卻對劉鈺的這個說法很贊同。

把手裡烤出字跡的紙張小心放好,又問道:“如大人所言,倭人不足爲慮。但是卻不能不考慮荷蘭人。若是我們攻倭,只怕荷蘭人悄然相助倭人,助其編練新軍、改革海軍。”

這的確是個問題,但這個問題並非無解。

“一步快,步步快。幕府體制,註定不行。幕府放權於大名,則幕府亡;幕府不放權,則搞不成。至於荷蘭人,或許是個麻煩,但問題也不大。”

藉着機會,又把歐洲的一些事和這幾個心腹人講了講,又說起了貿易問題。

大順過分開放的政策,有利有弊。

就像是爲荷蘭提供了一條源源不斷的營養液輸送管,使得荷蘭人沉迷在這種“自由貿易”的美好幻境當中。

這就使得荷蘭東印度公司有個很大的問題,一旦大順這邊掐死了這根營養管,荷蘭東印度公司必然會出現資金流斷裂。

原本明末之前,荷蘭是把巴達維亞作爲中轉站的。

天朝的貨物他們不能直接上岸拿,荷蘭人被李旦、顏思齊等人忽悠的做了一個傻到極點的決定,聯合英國在澎湖搞了一次炮艦外交,徹底斷絕了和大明直接通商的可能,也使得李旦等海商集團徹底控制了荷蘭的拿貨渠道。

大順放開了貿易,荷蘭人直接在廣州建立了商館,使得巴達維亞的中轉地位急劇下降。

對日貿易、往荷蘭運瓷器茶葉絲綢等,都是在廣州直接裝船。

他們甚至放棄了在印度買土布等去日本貿易的路線,因爲廣州的生絲白糖等運到日本利潤更高。

一旦掐死,讓荷蘭人明白真正的自由貿易只是他們的幻覺,東印度公司必然會出大問題:東印度公司只能無能狂怒。就這個時代的投送能力,荷蘭頂天能在東南亞投送個兩三千人,指望這點人炮艦外交逼大順開放?

英荷雖然同盟,但也只是在歐洲問題上同盟。在亞洲,英國巴不得荷蘭東印度公司死,況且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在廣州有着巨大的利益。

大順又不準備對萬國宣戰,只對荷蘭搞事,英國人腦子生鏽了,纔會放着好好的自由貿易不做,跟着荷蘭人出兵,先讓大順斷了貿易,再求個開放貿易?

他將這些情況一說,確定衆人都聽懂了後,詢問道:“依你們看,將來是先對倭國動手?還是先翦除荷蘭再打倭國?”

饅頭想都沒想便道:“自是要先對倭國動手的。一則見效快,可以要到錢,讓朝廷知道海軍有利可圖;二則可以逼倭人開放貿易,我們的錢也越來越多;三則在倭國有利益的只有荷蘭人。”

“荷蘭人有兩個選擇,一是學我們,逼倭人通商貿易、取消信牌制度。然而這樣的話,我們便可以‘幫’着倭人驅逐荷蘭人,以成天子之諾。”

“二是不學我們,和倭人勾勾搭搭,幫着倭人。則我朝便有藉口,對荷蘭宣戰。”

“除此之外,便是若先打荷蘭,我們得不到一分錢的利,反倒花銷巨大。大人說的以戰養戰,根本做不到,只恐朝堂都反對,認爲窮兵黷武。畢竟有錢的是荷蘭國,非是巴達維亞,我們又不能打到阿姆斯特丹。先打南洋,斷了貿易,我們又得不到半分錢,也使得江南一些出售生絲砂糖瓷器的商人不滿。”

劉鈺沒有表態,而是詢問了旁邊的陳青海、杜鋒等人道:“你們呢?你們怎麼看?”

“我們覺得,子明的想法很對。大人不是常說,戰不是爲戰而戰。以往征戰,都是耗費錢糧的,唯獨大人說過以戰養戰。既是如此,我等海軍的第一戰,便該是讓人知道大人這話說的沒錯。”

見其餘人也都是這樣的態度,劉鈺這才笑道:“然也。正是這個意思。倭人的海軍不值一提,但是一旦對倭開戰,就必要要做到萬無一失。確保可以擊潰荷蘭,然後才能對倭宣戰。故而你們任重道遠,過些日子法蘭西國的船一到,一定要抓緊時間訓練。”

“時不我待啊。你們記得我給你們講過的歐羅巴的那件事吧?奧利地國的王位問題,那奧地利國王至今也無半個男丁,年近五十,估計生不出來了。他一死,歐羅巴必亂,屆時便是我等的機會。然而,人的命運,豈能預料?誰知道那奧地利王什麼時候死?”

“是故,待法蘭西國的船一到,你們必要拿出十二分的努力。只爭朝夕,只爭朝夕,記得這句話。別到時候那奧利地王死了,你們卻還沒有在南洋打贏荷蘭的本事,那你們便是諸夏的罪人了。”

(本章完)

第441章 瘋了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162章 備戰(一)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316章 結善緣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1041章 國運(上)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99章 酒醉多言第35章 府兵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713章 活路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808章 閹黨(中)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796章 工商局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846章 雙贏(上)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264章 金刀計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193章 皇帝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509章 回報率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32章 佈置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117章 傳承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850章 誤解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938章 笑話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703章 海戰(一)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384章 逼迫第1164章 備戰(三)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138章 良家子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1028章 割裂(六)第358章 實封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587章 不平等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441章 瘋了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
第441章 瘋了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532章 巴達維亞“蘇丹”的理解能力第951章 撒旦與震旦第427章 日本興廢,在此一舉第722章 牆頭草(上)第1492章 終章 九三年(十)第830章 海牙慘案(七)第866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二)第1162章 備戰(一)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316章 結善緣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1276章 屬性相剋(上)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580章 同樣的荷蘭人,不同的態度第1041章 國運(上)第1151章 多歧路,今安在(六)第1356章 英國的總崩潰(五)第402章 這還得了?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99章 酒醉多言第35章 府兵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713章 活路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727章 毀屍滅跡第611章 十八路諸侯準壞事第808章 閹黨(中)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796章 工商局第624章 大順在歐洲的第一次亮相(五)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36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09章 我們不冤,國子監諸生冤第504章 善勝敵者,勝於無形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846章 雙贏(上)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264章 金刀計第664章 分贓大會(一)第1063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七)第1180章 孟加拉關稅戰爭第912章 南洋大開發(七)第1296章 死與復仇(十七)第106章 喊最響的口號第1193章 皇帝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113章 上國心態(七)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509章 回報率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1336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七)第149章 膽子這麼小,還想當軍官?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67章 開眼看世界的契機第1402章 遷徙路(五)第1360章 國富論(三)第32章 佈置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1117章 傳承第492章 安天下 亂世界第175章 狡兔三窟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1134章 只想當狗第850章 誤解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938章 笑話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463章 買辦是條不歸路(下)第703章 海戰(一)第408章 出租奴婢第384章 逼迫第1164章 備戰(三)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138章 良家子第1399章 遷徙路(二)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1028章 割裂(六)第358章 實封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976章 猜疑鏈(中)第689章 建議投降第1091章 工業革命(四)第459章 馬關換約二十八條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第62章 越往事千年第587章 不平等第1364章 國富論(七)第441章 瘋了第1478章 臨別告誡(四)第537章 同一個故事,不同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