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軍費

第394章 軍費

朝中大臣們猜測着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卻也知道徵倭一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唯獨和之前不一樣的地方,便是皇帝指定了三個人協助處理對倭征伐的種種機密事。

一個是假樞密使江辰,一個是曾經的戶政府尚書、如今入天佑殿的盧摯壘,另一個便是劉鈺。

這既在情理之中,又要意料之外。

當初軍改逐漸拿走了兵政府的權責,就有人看出來皇帝要繼續加強集權,尤其是對軍權的控制。

這三人徵倭期間,明顯是作爲皇帝的私人秘書,而非天佑殿那種有制度體系的秘書班子。

這三人各自有各自的官職和爵位,但是這一次對倭征戰的協理,卻又是個明顯的臨時機構,沒有名分。

至於日後會不會徹底改變,形成專職軍事的真正樞密院,甚至要對天佑殿進行改革,那就不得而知了。

刨除這三人的本職和名正言順的體制內身份,這三人名義上是沒有資格對下發號施令的。

最終不管是調兵、調糧、協調等等,還是需要天佑殿和六政府,皇帝作爲其中的媒介,總領全局。

這樣一來,反倒是叫不少人心中一鬆,這麼看來,劉鈺已經就是等江辰這一輩徹底退下之後的軍方第一人了?

若真是這樣,未必不是好事。

軍改之後,軍方第一人打仗的時候自是有用,可不打仗的時候朝中政事的發言權就小得多。

註定掌兵的人,皇帝應該不會讓他參與太多政事。

也有人從今日的事上,猜測亦或者日後還會有什麼制度性的變化,六政府、天佑殿、還有那個初建未成形的樞密院,將來到底要搞成什麼樣,現在朝中都有些看不太懂了。

唯獨一點可以確定,劉鈺並未失寵,海軍的事,怕是另有內情於其中。

朝會散後,這三人第一次在禁城裡的一處房間內會了個面,皇帝自也在。

這裡距離天佑殿不遠,屋子裡也沒有其餘人,只有四個人,這畢竟不是個有編制的機構。

窗子上仍舊是窗紙,非是可以被外面看清楚的玻璃,屋子裡擺着降暑的冰塊,並無太監或者女官服侍。

劉鈺心道這回既是名正言順,又是名不正言不順,自己說話就算好使,但按照規矩就是放屁,最後還得皇帝出面走正規程序。

自己此時真是連個秘書都不如,有編制的秘書是有一定權責的,現在自己最多算是皇帝的門客,或者無職能的郎官,可以直接和皇帝說話甚至決策,但沒權……

剩下兩人,不管是江辰還是盧摯壘,除了這屋,那都是有公章的,自己現在就有一個私戳。

屋子裡的幾人都熟,早在武德宮的時候就聽過江辰的故事,之後一直在西北執掌大軍。

原戶政府尚書盧摯壘在朝中自是見過,但不熟,也不知道此人的性情,不過皇帝叫他參與此事的原因也能猜到,一是天佑殿成員,二是本爲戶政府尚書,戶政府的一些情況也比較瞭解。

斗轉星移,新人換舊人,此時的天佑殿成員早不是當初劉鈺還是勳衛時候的老人了。

軍改在制度上還未完全改完,江辰這個樞密使的職位很尷尬。

江辰倒不尷尬,但樞密使這個職位很尷尬,現在的權和威望是江辰的,樞密使到底是個啥,現在還沒定下來。

以後到底歸於哪、還是由皇帝牽頭直管海軍部陸軍部把樞密院獨立出來、亦或是定製樞密使入天佑殿卡一個名額,現在還不明確。

估計皇帝也是在嘗試,尤其是想利用這一次對倭開戰嘗試一下將來到底怎麼搞。

變革總需要嘗試,但不管怎麼嘗試,抓住軍權這一點,皇帝倒是想的清楚。

小圈子比之在外面要寬鬆的多,不需要始終跪着亦或者皇帝特許不跪才行,皇帝居中坐着,劉鈺三人坐在矮墩上。

“此番徵倭,大略已定。海權在我,處處可以登陸,劉愛卿先去倭國轉了一圈,倭人分兵之勢大致已成,我看這一戰也沒什麼好說的,你說呢?”

劉鈺這些年來滿腦子都是徵倭的事,這是大順走出大海的第一步,也是確定東亞新型朝貢體系最重要的一步。

在大略上,他是把日本可能的動作都推演了一遍的。此時皇帝問起,他也不把話說的太滿。

“臣以爲,倭人的選擇其實不多。”

“如果被臣逼得不得不分兵於各處,組織四五個分散各地的機動兵團,此戰簡單。只要陸軍上岸,大勢可定。”

“若是隻管江戶、九州島,海軍或是運兵於釜山尋機,或是在琉球逡巡,見縫插針,不消半年,其國必亂。”

“如今大軍已集結威海,海軍一部也已會和松花江之兵,不日將佔蝦夷。臣以爲,如今大軍不宜先動,而是下令海軍先在釜山集結,以陸戰隊加上一部分陸軍在那紮營。人數三千即可。”

“海軍沿着倭國海岸線武裝偵查,看看倭國到底是不是將兵力分散成數個機動兵團。若是,則海軍主力返回,準備登陸作戰。海軍分出小半,攜釜山之兵登陸襲擾,攻城拔寨。”

“以臣之估算,和之前海軍參謀們的計算,此番軍費也就在二百萬兩以內,必可使倭國臣服。”

“倭人幕府,必先防內而後戰外,久戰對倭國不利。”

報出了一個叫在場三人都驚訝的“二百萬兩軍費”之後,三人頓時一驚。

“兩百萬兩?”

雖知道此戰應該不會比徵準噶爾花的多,但要說只花兩百萬兩,着實不敢相信。

“兩百萬兩。最多上浮不過幾十萬兩頂天了。”

趁着衆人驚詫不信的機會,他又重複了一遍。

只不過劉鈺這也算是打了個埋伏,玩了個障眼法。

之前海軍造艦、興建海軍的錢,不算。

軍改、新軍訓練、換裝的錢不算。

後勤運輸用將來的貿易壟斷權外包給了貿易公司,這也不算。

開戰期間的軍隊正常軍餉,也不算,反正不打仗也得花錢養兵。

這麼一說,給出的這個兩百萬的數額,聽起來就叫人震驚了。

兩百萬兩,看似挺多,可對於大順這樣的體量而言,其實幹不成什麼事。

雖然也知道日本不是太強,但有前朝在朝鮮作戰的經驗,總覺得這最起碼也得是個高句麗水準的大國。

二百萬兩把這麼一個水準的大國打趴下,聽起來就像是兒戲。

二百萬兩能幹啥?

原來的戶政府尚書盧摯壘對數字相當敏感,經歷過當年征伐準噶爾的戰爭,當日可真算是花錢如流水,二百萬兩放在當年的西北,也就是聽個響。

要不是劉鈺當年兵出阿爾泰山,借大策零敦多布的誘敵深入之計,將計就計,一舉擊潰了準部主力,徵準一戰的錢,還得照着當年的一倍去花。

當然,事後這錢也沒省下來。一番軍改、造艦,把省下來的那點又都花進去了。

他覺得劉鈺是不是算錯了?

皇帝也是被這個數目搞得有些震驚,細細追問,雖心裡信任劉鈺,卻也不敢相信會報這麼個數。

可聽劉鈺詳細一說,又覺得好像的確是這麼回事。

聽劉鈺解釋了一下錢都省在了哪,皇帝笑道:“江南的漕米,沿着運河走,京城要一分,百姓負擔不下四分。征伐準噶爾,十成軍糧,到了前線也只能剩下半成。一兩銀子一石的米,運到阿爾泰山,折算下來竟要二十兩銀子不止。”

“這征伐倭國,鷹娑伯給出的海運損耗,是十成取一。倭國相隔數千裡,大海相隔,竟和從京城出兵打到張家口差不多?”

劉鈺心道,戰爭花錢的大頭,永遠都是後勤。你從北京打到張家口,這糧食的消耗,還真不一定有從松江運糧到長崎多。再怎麼說,南洋的商人可是能從暹羅運米去廣東賣的,還有不少賺頭。

司馬遷的《貨殖列傳》裡說: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在大海面前,已經不怎麼對了。

又想,你要是當初徵準噶爾的時候,規定運到哈密的米價是二兩一石,商人早就嚇跑了。但你要是打廣東,告訴商人不管哪來的米,二兩一石船到付款,只要有制海權,海商能把棺材本都拿出來去南洋買米。

鴉片戰爭的時候,從英國和印度運兵,打了兩年,加上工資和新造的一些特殊船,一共才花了1200萬兩而已,這裡面還把當兵的工資算在了裡頭。

從大順去打日本,又不求佔地,又不求統治,距離又近,把之前造艦、軍改的錢都刨除在外、也不算軍人的軍餉工資,二百萬兩絕對足夠。

最關鍵的一點,便是徵倭一戰,朝廷最頭疼的後勤問題,“承包”給了貿易公司,朝廷一分錢不用花,所需的只是兩年的對日貿易壟斷權。

而之前劉鈺插手之前,就大順海關的收稅水平,和走私橫行的狀態,對倭貿易的海關收入,一年也就大幾千兩銀子。

對日貿易不是劉鈺開創的,而是一直存在的。但錢能流入到海軍、作坊、軍工等方向,則是劉鈺主導的。

對朝廷來說,尤其是大順這種古典陸權朝廷、認爲英國出口補貼反給商人錢的英國丞相腦子有問題的朝廷而言,總覺得沒拿到朝廷手裡的錢,就等同於根本不存在。

大順特殊的高地租、高利息的情況,是沒辦法成立銀行搞債券國債的:老百姓沒錢買、有錢的自己放貸或者買地,收益都比國債高得多,除非大順朝廷能拿出年息百分之三十的高回報率,否則傻子纔買國債。

而年息百分之三十的回報率,大順朝廷是還不起的。

故而劉鈺選擇了這種極爲讓利的方式,用壟斷權換戰爭國債,看上去讓朝廷覺得一分錢沒花,但實際上兩年的壟斷權,至少價值個二三百萬兩白銀。

尤其是趕走荷蘭人、放開朝鮮貿易、放開日本貿易信牌制度的情況下。

但只要不從府庫裡往外走,在朝廷看來,那就等於沒花。至於壟斷權預支……朝廷之前也沒有預支的機會,這個自然也不算。

故而劉鈺說的兩百萬兩,水分極大。

這兩百萬兩,也就是火藥、炮彈、鉛塊、藥材、撫卹金、殺敵餉之類的錢。本來松江今年的漕米就有一部分是要運到威海做軍糧的,運到威海和運到長崎,對這些跑了無數次長崎的海商來說,差別真的不大。

如果換算成正常全算上的情況,當在八百萬兩左右;算上軍改和造艦,更是當在一千三四百萬兩左右。

(本章完)

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735章 咱們(下)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970章 給錢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077章 爭功(二)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348章 怕疼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986章 止步(上)第1441章 分歧(七)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368章 我是誰第395章 樞密院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941章 自覺(三)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636章 雞肋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3章 出事了第704章 海戰(二)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167章 備戰(六)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8章 罵人揭短第600章 捧殺第612章 搶人才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95章 過時了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234章 打小抄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64章 攤丁入畝
第582章 八字不合(下)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22章 被賣了幫着數錢第593章 資本的去向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1217章 輪臺之思(四)第778章 艱難的第一步(中)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1501章 終章 九三年(十九)第1511章 終章 九三年(廿九)第875章 留人誅心第1291章 死與復仇(十二)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1397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下)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735章 咱們(下)第1414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五)第970章 給錢第207章 西域不過小事第396章 權輕而言重第1077章 爭功(二)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348章 怕疼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359章 三人行,必不遠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298章 死與復仇(十九)第1346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六)第336章 無中生有第1148章 多歧路,今安在(三)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1013章 唯一手段第458章 刻舟求劍(下)第538章 感謝荷蘭人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806章 社稷之臣第986章 止步(上)第1441章 分歧(七)第1383章 凡爾賽和約(十)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368章 我是誰第395章 樞密院第578章 信了個寂寞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24章 女無脂粉閨中態第878章 警惕教士打科學牌第941章 自覺(三)第763章 荷蘭災難年(三)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385章 駐英大使第636章 雞肋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583章 都是生意(上)第1476章 臨別告誡(二)第683章 皇傢俬事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3章 出事了第704章 海戰(二)第1108章 上國心態(二)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765章 荷蘭災難年(五)第785章 新舊利益的衝突(二)第1167章 備戰(六)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533章 荷蘭人也會以史爲鑑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361章 不擔責任的表演第750章 臥榻之側(下)第468章 被動變主動第1044章 新危機(下)第8章 罵人揭短第600章 捧殺第612章 搶人才第259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1457章 最終的鬧劇(四)第1489章 終章 九三年(七)第825章 海牙慘案(二)第867章 我是來監管你們的(三)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第838章 賭國運(下)第195章 過時了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469章 最後的鬧劇(十六)第822章 大事成矣(九)第899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十)第749章 臥榻之側(上)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507章 朝廷的厚望第234章 打小抄第1354章 英國的總崩潰(三)第1365章 裡病外治(一)第1178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上)第164章 攤丁入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