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

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

史世用知道瓦爾克尼爾現在很爲難,故意拿出一副傲然、不可逾越底線的態度,以勢相壓。

然而實際上他心裡也沒底。

一個饅頭和一坨屎,到底哪個是好東西,取決於選擇者是人還是狗。

巴達維亞在荷蘭眼裡,是東南亞的明珠,是荷蘭在東南亞統治的支柱,因爲獨天獨後的中轉港位置優勢。可大順並不需要這麼一箇中轉港,大順的貨爲什麼非要轉個彎來巴達維亞再出馬六甲呢?那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所以劉鈺的謀劃裡,是儘可能迫使荷蘭把大量的華人運到錫蘭去。錫蘭對荷蘭而言,只是一個肉桂產地。如果讓荷蘭在錫蘭和巴達維亞二選一,荷蘭必然選擇巴達維亞。

可對大順而言,錫蘭是前出印度的前哨、是將來藉助洋流去澳大利亞的中轉站、是和馬達加斯加的瑞典海盜聯絡的中間地、是將來讓法國主動讓出來誘使中英開戰而繼續保持同盟的敲門磚。

如果錫蘭和巴達維亞二選一,大順會要錫蘭加馬六甲。

如果只是保證華人不被屠殺,這場博弈實際上大順就輸了,折騰了這麼多全都白費力氣。

想要在這場大國博弈中獲勝,就要迫使荷蘭人把華人往錫蘭遷徙。

現在雙方可謂是麻桿打狼兩頭怕。

荷蘭人怕大順盯着巴達維亞,覬覦。

大順怕荷蘭慫大了,不敢搞強制遷徙,默許華人逗留巴達維亞。

但好在大順這邊的人,知道荷蘭人怕什麼;而荷蘭這邊的人,不知道大順真正想要什麼。

藉助這種單向的信息,史世用只能故作大順這邊一步不能退,以此相逼,逼着荷蘭拿出解決方案。

而荷蘭可能的解決方案,劉鈺也分析過,如果不能屠殺,那麼第一選擇就是往錫蘭遷徙。

所以,史世用要做的也就很簡單。

把起義,定義爲打漁殺家般的官逼民反性質,使荷蘭擔心大順干涉。

把留下的,交了人頭稅,但不能讓他們當債務奴隸——大順雖然只想要錫蘭有華人,但如果幾萬人都被荷蘭人當了債務奴隸,這幾萬人肯定是要造反的。一旦華人都參與了起義,這事兒也就吹了。

華人底層什麼樣,大順朝廷最清楚不過了。沒有參加起事的不是沒種,只是還在觀望,對朝廷、任何形式的朝廷,都還有那麼一絲信賴。可一旦絕望那就不會給自己再留退路。

現在就到了這場談判最難也是最關鍵的地方了,史世用心裡多少有數,知道這時候得穩住性子,一定不能急。

於是故意慢斯條理地喝着當地的咖啡,一杯又一杯,靜靜地等待着瓦爾克尼爾的迴應。

“中國大皇帝的特使先生,這個問題,我需要再考慮考慮。當然,您的要求並不過分,之前所欠的人頭稅,可以減免。”

“但是,您也知道。正如你們的皇帝陛下所說,這些人來到巴達維亞,是來謀生的。可是,巴達維亞產業不振,他們謀生艱難。”

“如果在這裡居住,卻又沒有謀生的工作,我想他們一定會走上犯罪的道路。這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

史世用心裡大喜,卻不動聲色,也知道這時候不能主動提錫蘭,便淡然道:“然也。我們有句話,叫治標治本。這交人頭稅,是治標;而讓他們有業可依,方是治本。總督的想法是對的。”

“既然暫時不能達成一致,那我先回去休息。什麼時候達成了想法,儘快通知我。皇帝陛下希望這件事在半個月內敲定下來,不要再拖延了。如果無法達成,那麼我只能返回京城了。”

撂下了一句狠話,離開了總督府,徑直回到了連富光的莊園,閉門不出。

史世用一走,瓦爾克尼爾就將巴達維亞的官員召集到了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錫蘭,這是個不用討論的方向。

關鍵是,運到錫蘭之後,以什麼樣的身份安置?

是按照僱工標準?那麼需要給這些華人一個月多少錢的薪水?

如果不是按照僱工標準,那又靠什麼吸引這些華人前往?

大順皇帝的內帑都是真金白銀,幾十萬銀幣的真金白銀擺在眼前,只要想拿這筆錢,就不能再用“債務奴隸”的身份了。

巴達維亞既然是荷蘭在東南亞殖民統治的中心,這裡的官員對錫蘭的情況都有所瞭解。

現在,錫蘭確實是缺人。

錫蘭是個好地方,產四種東西,都很值錢。

肉桂。

檳榔。

珍珠。

寶石。

錫蘭當地的僧伽羅康提王朝,和荀彧一定有很多共同語言,一直琢磨的就是“驅虎吞狼”。

泰米爾人在北方,於是找到了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來了,於是主動找上荷蘭人。

後來荷蘭人來了,又主動找上英國人。

然後每一次都是驅虎吞狼玩砸了,趕走了弱的,來了個更強的。可謂是眼光卓著,每一次找的都是時代的最強者,最後把自己弄沒了。

現在荷蘭人取代了葡萄牙人,佔據着錫蘭的西南部低地地區,高原地區還有僧伽羅的康提王朝。

錫蘭曾是肉桂的唯一產地。

肉桂可能是隨着歐洲人體的四液學說退潮中,唯一還保持着銷量增長的香料。

因爲肉桂的味道很特別,可以配合新的風靡歐洲的嗜好品茶葉,尤其是紅茶,有一股特別的香味。伴隨着歐洲飲茶的風俗傳播,肉桂作爲茶飲的配料,不退反進。

即便葡萄牙人在跑路之前,很有戰略眼光地將肉桂樹苗,帶去了巴西,使得巴西也開始大規模種植肉桂。

但這東西得靠手工搓、得靠工人把樹皮扒下來揉成卷。

而巴西的人口不足,遠不如亞洲的人力資源豐富,搓不出來多少。

如今這東西也算是荷蘭這幾年爲數不多有高利潤的香料。

荷蘭人、尤其是瓦爾克尼爾一直琢磨着往錫蘭引入華人,一則是爲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巴達維亞的華人“多餘”人口的問題;二來也是因爲錫蘭真的缺人手。

荷蘭人在錫蘭的主要勞動力,是從印度買來的泰米爾人奴隸,以及錫蘭的低種姓肉桂工人。

泰米爾人奴隸倒是省錢,拿着刻有【VOC】標誌的鐵烙鐵,往身上一燙,弄出個記號,跑也沒地方跑。

基本只需要提供吃的,那地方又熱,連衣服都省了,相當便宜。

但這幾年英法在印度一直防着荷蘭,泰米爾奴隸這幾年不太好買。

印度到錫蘭,不像是從黑非洲到美洲那麼遠、中途死亡率太高。

之前印度內亂,各個土邦互相抓俘虜賣奴隸,泰米爾奴隸的價格極低、運途又近,所以用起來不像美洲的黑人奴隸那樣,還要適當考慮繁殖和更長工期的問題。

就是說,養一個奴隸,讓奴隸繁衍繼續生奴隸、細水長流維持較長的可工作年限。其實不如用死之後,直接花錢再買一批合算。

一個黑奴從非洲運到美洲,要考慮沿途漫長的海塗、要考慮半途死亡率,整體上價格還是挺貴的。這泰米爾人奴隸,就從南印度運到錫蘭,那就便宜的多。

就像是花十塊錢買個小工具,是用的時候小心一點以求多用幾年?還是壞了拉雞兒倒,再換個新的?

但如果一萬塊錢買個工具,那自然是用的時候小心一點,以求多用幾年。

於是這就導致用的有點狠。

正所謂兔子急了也咬人,用的太狠了,即便是低種姓的泰米爾人,大前年也爆發了起義。

扒肉桂、搓肉桂的那些人,基本則是僧伽羅人。他們都是僧伽羅中的低種姓,原本日子過得也是挺慘的。

僧伽羅人的特殊種姓制度,有點類似於大明的賤籍。和印度那邊的種姓還不太一樣。而是打漁的世世代代都是打漁的、種地的世世代代都是種地的、搓肉桂的世世代代都是搓肉桂的。

然而荷蘭人引入了手工工廠制,使得那些搓肉桂的,日子過得更慘,34年、36年剛爆發了兩次起義。

不少人跑到了山裡寧可回康提王國當低種姓者,也不願意在肉桂手工廠裡幹活。這個時代的工廠工人……真的是不如當低種姓村社農奴。

去年康提王國的老國王薨了,新國王是個從印度南部過來的、僧伽羅語都有些說不明白的王族支系。根本壓不住手底下那些諸侯、軍頭。

原本與荷蘭之間還算和平,隨着老國王一薨,新國王是個暫時鎮不住局面的,很多軍頭和高種姓封建主,選擇了對荷開戰。

這裡面可不是瓦爾克尼爾以爲的、巴達維亞起義者有英國人在背後當攪屎棍子。而是英國人真的在裡面當攪屎棍子,出槍出炮。

這也是爲什麼巴達維亞華人起義之後,瓦爾克尼爾第一反應,就是英國人又特麼在背後搞事。

劉鈺只是借了借勢,究其根源還是英國人的前科太多,荷蘭人幾乎是條件反射般地就往英國人身上想。

其中的淵源,也算是孽緣深種了。

英國國王當年娶了葡萄牙公主,荷蘭去日本那邊告狀,說英國娶了天主教公主,導致英國嘗試對日通商失敗。

反過來,葡萄牙拿了孟買做嫁妝,順便告訴英國:乾死荷蘭,錫蘭咱倆一家一半,也算凱瑟琳公主的嫁妝,肉桂貿易一家一半。我要科倫坡,你要高爾。加上英荷在歐洲、北美的巨大矛盾,英荷開打。

結果剛開戰,倫敦有個烤麪包的師傅在烤麪包,他老婆有事喊他,一着急忘了關爐子門,一場大火把整個倫敦燒了個乾淨。

大火燒完,倫敦重建,一切都亂轟轟的。混亂中,荷蘭人趁機突襲泰晤士河河口,拿出奇襲軍港的看家本事,一舉把護國公時代留的那點家底子都給英國報銷了。這也是劉鈺爲什麼要多花很多錢在威海、劉公島猛建炮臺的原因,荷蘭人突襲軍港、刺刀見紅的海軍膽魄,讓他不得不防。

那一戰,英國戰敗,徹底退出東南亞。

但之後等到英國緩過來後,小動作可是沒斷過。

今天送一批槍、明天送倆教官、後天合資開個肉桂工廠……這都常有的事。

現在老國王一薨,新國王又是個南印度王室的旁支,鎮不住場子,貴族們徹底放飛了自我,時不時就拿着英國人的槍和荷蘭幹一仗。

如今的情況大體就是這樣:泰米爾奴隸起義;肉桂工廠工人起義寧可回去當低種姓賤民;康提王國封建貴族放飛自我各自爲政,拿着英國人的槍,整天與荷蘭開戰。

缺人。

缺服從性強、順從、逆來順受、能幹活要錢少的人。

所以荷蘭人很希望華人去,尤其是弄一批不需要給工資的債務奴隸。

(本章完)

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586章 中轉港第1207章 守成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30章 立信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77章 入吾彀中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1207章 守成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164章 備戰(三)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10章 找茬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351章 舊相識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1168章 備戰(七)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702章 備戰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52章 模棱兩可第525章 不敢殺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44章 三百年後第585章 要忍讓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204章 投名狀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314章 綁定第1045章 平衡第986章 止步(上)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487章 開眼第541章 人性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27章 臨行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156章 新思維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89章 條約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969章 舊怨第572章 藍狗子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
第1271章 攻防心理(六)第1280章 死與復仇(一)第1505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三)第42章 有用的屁話第652章 你只是枚棋子(五)第1192章 還得靠爭霸第1032章 推廣蒸汽機第586章 中轉港第1207章 守成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596章 好人我來當 壞人你來做第1061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五)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30章 立信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676章 科學院(中)第800章 時代的浪漫(中)第890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一)第77章 入吾彀中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858章 一錢多花第1207章 守成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1164章 備戰(三)第742章 巴達維亞新政(三)第317章 琉球啊琉球第1367章 裡病外治(三)第410章 白馬是馬第1386章 凡爾賽和約(十三)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544章 皇權最可信的刀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10章 找茬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351章 舊相識第321章 一牛之力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473章 百思不得其解(下)第144章 先賣後奏,皇權特許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1168章 備戰(七)第484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702章 備戰第535章 爲什麼是錫蘭(上)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326章 演戲做全套第1316章 膽大才能發財第1093章 工業革命(六)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305章 外交無用論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662章 廢丞相 設內閣第257章 暗示中荷矛盾第291章 外交部的格調過低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333章 禮部談利 軍方談禮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54章 全員賭棍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52章 模棱兩可第525章 不敢殺第1327章 有格調的小圈子(中)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44章 三百年後第585章 要忍讓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1038章 大獲成功(三)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440章 嘉靖年間的古董第513章 皇帝的職業病第204章 投名狀第136章 爭朝不爭夕第397章 等死吧,沒救了第314章 綁定第1045章 平衡第986章 止步(上)第460章 大家的困境都差不多第1375章 凡爾賽和約(二)第44章 三百年後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276章 自立之心第487章 開眼第541章 人性第508章 求仁得仁第567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27章 臨行第145章 臨行瑣事第156章 新思維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374章 凡爾賽和約(一)第89章 條約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178章 釣魚先撒餌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969章 舊怨第572章 藍狗子第960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