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

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

荷蘭的所謂朝貢和勘合貿易,和下跪其實是一模一樣的。

就倆人的時候,別人都看不到的情況下,其實跪也就跪了,跪完了又有錢又不用捱打。

但若是周圍圍着一大羣人,衆目睽睽,這一跪的分量可就真是沉重萬分了,尋常人哪怕打不過也絕不會跪下的。

在等到普魯士全殲了奧地利洛林親王軍團的日子裡,劉鈺已經和七省聯省議會簽訂了勘合貿易的條約。

別的條件還好說,但荷蘭人咬死了要低調處置,類似於傳說中在單膝跪還是雙膝跪的問題上扯淡簡直一模一樣。

至少,這個條約是不能炒作、不能公佈的。

劉鈺也正樂於如此,假裝不同意,之前又扯了一個月的淡,總算是在那場會戰發生前,假裝“勉爲其難”地接受了。

算算時間,估計普魯士大勝的消息,大約一週就能傳到這邊。

而戰場距離維也納很近,奧地利那邊很快就會接受現實,選擇割讓西里西亞讓普魯士退出戰爭,這裡面有個大約十天左右的時間差。

劉鈺身邊的心腹人如今也都知道了劉鈺的打算,出謀劃策羣策羣力,自是明白劉鈺緣何如此高興。

康不怠眼見劉鈺欣喜,賀道:“公子所謀者,已成了八分。如今只待局勢有變,藉着那豔俗小報,仔細介紹一下‘朝貢、勘合貿易’是什麼意思,便可至荷蘭羣情激憤。說不定,就要火燒省議會、打砸我等駐紮使館。”

“既是那英國國王,是奧蘭治派威廉的岳父,這英國調停的消息,一旦奧地利人接受,定會快馬加鞭告知於女婿,以助其上位。”

“一來此人羸弱委頓,我看多半活不長;二來既說這安妮長公主,眼高於頂,覺得英國文化不知道比荷蘭高到哪裡去了,心念故國與父兄;三來這夫妻二人至今尚未有活着的子嗣,一個流產、兩個胎死腹中,此事舉國皆知,我看多半也生不出來了。”

“而歐羅巴又素來有‘牝雞司晨’之風,我若爲英王,定會想發設發扶女婿上位。待女婿一死,自家女兒成了荷蘭執政,這荷蘭豈不親英?況且公子也說,英荷之間因着貿易一事,矛盾重重,這更促英人試圖加緊對荷蘭的掌控。”

“若此,聯省議會這邊只知道普魯士大勝,驚慌失措;而奧蘭治派則可提前知道調停休戰只是,定是欣喜連連,渴望參戰以撿便宜。”

劉鈺大笑道:“仲賢啊仲賢,正合我心。我也是這個意思。”

這就是在利用一個信息差,來讓荷蘭的政客們在臺上賣力表演。

康不怠所說的英國方面的心思,劉鈺也頗爲贊同。

女人當了國王,不一定肯定偏向父兄。本國人嫁出去當個國王,也未必向着舊國。

俄國那邊的葉二就是個例子,一個德國女人恨不得把德國吃了。

但葉二和安妮有個極大的區別,葉二去了俄國,就下決心學俄語、入東正、一心要當一個合格的俄國人;安妮長公主到了荷蘭,對身邊人橫鼻子瞪眼,整天說荷蘭土鱉,心裡對故國那是高傲的深沉。

這性子又不是一天兩天了。而且奧蘭治家族的威廉那身體……不說短命吧,但估計是真活不長。英國這邊扶植其上位,最終讓女兒上位的可能性,可謂極大。

劉鈺和英國的關係很不好,沒辦法合作,但是雙方此時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扶奧蘭治上位,這就可以“單方面默契”地配合。

算算時間,估摸着多半此時在奧地利,特蕾莎女王已經答應英國的調停了:只要割了西里西亞,讓普魯士退出戰爭,英國是樂於給奧地利一大筆錢、甚至派兵參戰的。

這叫禍水南引,以求奧地利能幹法國,沒錢咋辦事?

但消息傳到奧蘭治派這邊,還需要一段時間,自己準備的這一把將荷蘭人民的愛國情緒點燃的大火,現在還不能放出來燒。

一旦把那把火放出來,估計自己補貼開辦的那份黃色的震驚小報,就要被取締搗毀了。

在被搗毀之前,要儘可能把其價值壓榨乾淨。

…………

三兩日後,一早,很多荷蘭人都在等着賣報的。

中國人開辦的這家報刊,價格很便宜,算起來可能連成本都未必夠。同樣的字數和數量,價格要比其餘的報紙低好多。

買了之後,看完了也可以廢物利用。

或是撕下來用來捲菸、或是擦屁屁、或是收藏起來,日後當個故事讀本看,都是很值的。

除了便宜之外,內容更是絢爛多彩、五花八門,而且有時候只是瞟一眼粗黑的標題,就會叫人血脈賁張,心裡癢癢的。

從非常正經的政事評論、到次正經的經濟走向,再到每版都會叫人自發傳誦的“荷蘭笑話”,這是中上層可以明着看的原因之一。不會因爲拿着這樣一份報紙,就以爲只是爲了看第三版的東方的牀笫樂趣、第四版的血腥暴力豔情故事連載、第五版的東方異域風情介紹……

今日和往常一樣,正是發行的日子,許多等着買報的荷蘭人嚮往常一樣,正準備直接翻到第三版的時候,卻發現今天的內容格外正式,幾個版面加在一起,居然只是一篇文章。

很多人誤以爲自己買錯了,但看到那熟悉的、特色標題的“震驚體”,才確信自己沒有買錯。

標題風格一如既往。

《震驚!歐洲最閃爍的將星正在冉冉升起,他復刻了漢尼拔在坎尼會戰的天才指揮!奧地利被肢解已成定局?》

這是一場戰役介紹,但內容極爲詳實,從一開始的戰略分析、矛盾起因、再到戰役經過,足足數萬字。

上面還很貼心地畫了佈陣圖、戰場圖示,用粗淺易懂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個“天才”統帥。

雖然,事實上,這場仗“天才”的水份很大,至少天才是不可能在頭一天晚上的宿營問題上犯那麼大的錯。

也雖然,戰場的很多細節,分明只是意外,但劉鈺好說也是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三國演義》的人,以“錦囊妙計”、“盡在掌握”爲核心,將腓特烈愣生生吹成了一個智多近妖的形象。

第一天晚上宿營的失誤,被劉鈺吹成了“故意如此佈陣,以露出破綻,吸引奧地利人主動進攻”。

第二天早晨得到消息後的震驚,被劉鈺吹成了“騎兵回報奧軍欲襲查圖西茨,衆將皆驚,然腓特烈笑曰正合吾意,敵已破矣;查圖西茨的德紹親王打開錦囊,心中便安,依此佈陣,乃誘奧人前來”。

明明是無心插柳一般的騎兵繞後等待戰機,被劉鈺吹成了“在坎尼,漢尼拔讓500名詐降的凱爾特人,身藏短劍詐降被安置在羅馬人的側後;腓特烈化而用之,讓500名騎兵超大範圍迂迴,躲在了奧地利人的側後,等待最後一擊。”

明明是真的守不住查圖西茨了,被劉鈺吹成了“漢尼拔故意讓中軍後退,讓羅馬人朝中間擠壓,最終完成了合圍;腓特烈故意讓查圖西茨失守,讓奧地利人朝中間擠壓,爲側擊的完成做了最後的準備。”

他將戰場上那些轉瞬即逝的戰機,全都描繪成腓特烈盡在掌握早做好的安排。

這形象,立刻就不一樣了。

在懂軍事的人看來,其實原始的真實版本的,更顯腓特烈的本事。能化被動爲主動、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戰機做出調整、能在不利的局面上扭轉敗局,這纔是真名將。

但絕大多數普通人,甚至於此時歐洲領兵的那些統帥大將們,也沒幾個懂的。自然這種智計百出、謀劃一切、錦囊破敵的版本,更彰顯腓特烈的強大。

爲了讓一些懂行的人也覺得這不是胡吹,劉鈺還很細心地加入了一些普通人不喜歡的、理性數據一般的“側擊的優勢”、“縱隊橫隊轉換”等真正的乾貨。

他要把腓特烈吹上天,這樣才能讓英國更加恐懼漢諾威被攻下、才能讓英國更加努力要拉腓特烈當盟友,至少,是個絕對合格的打手。

英國,劉鈺暗喻的,便是英國就是迦太基,而且是能魔改後能把羅馬海軍打出屎、海軍無敵的迦太基。

所以,一個海軍無敵的迦太基,當然會喜歡一位智計百出、陸戰無雙的漢尼拔。

他這麼吹,毫無外交上的壓力。因爲大順現在的盟友,是法國,而法國和普魯士如今同盟,所以猛吹普魯士,法國人還覺得劉鈺幫了大忙呢。

至於吹的目的,無外乎是爲了將來,也爲了給荷蘭這邊施加壓力,讓政客好好表演。

而吹的風格,這還得感謝那位在俄國認識的拉謝塔迪侯爵。那位拉謝塔迪侯爵,是夾帶私貨的高手,雖然被後人諷刺爲“客廳家家酒”水平的政治鬥爭,但此人夾帶私貨的本事可謂開創一代先河。

歷史上,那封后來傳遍了歐洲的所謂的《彼得大帝的遺囑》,或者叫彼得的野心,真正成型流傳至今的版本,歷史上就是那位拉謝塔迪侯爵最終定型的。之前就已出現一些傳聞,但就類似於羅貫中和三國的關係,這遺囑能一直成文傳到後世,還是拉謝塔迪侯爵整理成了流傳最廣的版本。

因爲他被女王白瓢了不說,還因此在法國蹲了監獄,出來後對俄國充滿了恨意。之前叫伊麗莎白小甜甜,後來寫書就比牛夫人還要難看,醜陋又邪惡,說女皇是個嫉妒狂,特別喜歡殺漂亮女人,還用鐵鉤子鉤漂亮女貴族的舌頭、因爲某侯爵夫人的腿比較修長好看就叫人把腿砍了……

至於流傳最廣的那個全面版本的《彼得大帝遺囑》裡,拉謝塔迪侯爵是加了私貨的——遺囑里居然出現了拉謝塔迪侯爵的名字,彼得說這個法國人很有能力、手段高超,將會是個可怕的對手云云。

可彼得死的時候,這小夥子也就22,剛出道,彼得怎麼可能在遺囑裡寫這麼一個無名小卒——標準的軟廣套路,這是個私貨高手——再說就其政治手段、外交手段、以及後來在羅斯巴赫會戰中的表現來看,彼得憑啥覺得他會是個可怕的潛在敵人?

這種故事,真的是東西方通用。想來過去有、現在有,日後也一定還會有編造邪惡傳說、編造名人名言、傳播謠言扭曲形象、夾帶私貨擡升身價、故事裡暗藏廣告的事發生。

劉鈺自是有學有樣,這邊狂吹腓特烈,也夾帶了私貨高端地吹了一波大順的參謀。

和拉謝塔迪侯爵印刷刊發的那個版本的《彼得大帝遺囑》是一樣的風格:猛吹彼得大帝的野心、雄心,然後加一句,彼得大帝說拉謝塔迪這個小夥子很可怕、有能力,雖然只是一筆,但就是這一筆,那也提升了極大的身價。

劉鈺是猛吹腓特烈堪比漢尼拔轉世,然後把大順參謀的形象,塑造爲“龐統獻連環計時的徐庶”、“雞肋爲令時候的楊修”,普魯士衆將都看不出的時候,唯獨大順參謀看出了腓特烈的佈局。

再加上化用【攸曰:“吾曾教袁紹以輕騎乘虛襲許都,首尾相攻。”操大驚曰:“若袁紹用子言,吾事敗矣。”】橋段的“大順參謀曰,奧軍該如何如何。腓氏大驚曰:若奧軍如此,吾事敗矣”。

既不喧賓奪主,又悄悄地把大順的軍官團吹成了不可戰勝,打仗的計謀見得多了。

既是要壓榨這份補貼了不少錢的黃小報的最後一點價值,自是要榨乾最後一滴。

至於腓特烈到底能不能打,劉鈺根本不在意,他只是把腓特烈、把普魯士,當個工具人。

反正大順也沒機會和普魯士交鋒,而歷史上要不是伊麗莎白早死,普魯士早崩了,這都無所謂。

吹噓完、夾帶完私貨後,又非常專業地分析了一下此戰之後的戰略局勢,用普通人都能懂的話語,描繪了一副“奧地利的北意大利軍團和匈牙利軍團這支最強的野戰軍團,已經被法、普、巴三國,圍在了慕尼黑。一旦此軍團被消滅,奧地利被肢解已成定局,法軍駐紮在奧屬尼德蘭地區的軍團,也將無需與布拉格軍團互成犄角,可以直撲漢諾威”的態勢。

他心裡明鏡似的,普魯士這邊把騎兵都丟了,當了棄子,普魯士其實也打不下去了。

但他一句不提。這就叫說的基本都是實話,但只說部分實話。

不過他還是不懷好意地提了一句:照這個局勢先去,法國駐奧屬尼德蘭的軍團,就可以徹底放飛自我了。不然,這支軍團是不能動的,要隨時最好支援波西米亞方向的準備。

至於被解放出來的這支機動野戰兵團,是真的如法國人所說去打漢諾威,還是就近來荷蘭……那就要看荷蘭人自己選擇相信哪一個了。

這,似乎不取決於法國人的信譽,而取決於荷蘭到底能不能解決集權和稅制變革問題,組織起一支野戰軍團,開赴南部邊境。

(本章完)

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72章 參謀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204章 投名狀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23章 小團體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52章 模棱兩可第325章 迎天使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39章 心思不純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221章 先知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862章 好事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221章 先知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001章 缺陷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27章 臨行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246章 探險隊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994章 鹹餌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552章 理想國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707章 海戰(五)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633章 斡旋家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156章 新思維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59章 四兄弟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542章 惡毒第1030章 氛圍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
第1432章 鴆酒 解藥(中)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352章 二虎競食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716章 歸義軍(下)第653章 你只是枚棋子(六)第1286章 死與復仇(七)第1502章 終章 九三年(二十)第72章 參謀第626章 縱橫家的舞臺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347章 君子聖徒第204章 投名狀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614章 兩封信(下)第1253章 復辟的代價(下)第1031章 顯學胚子第123章 小團體第1391章 凡爾賽和約(十八)第1406章 遷徙路(九)第52章 模棱兩可第325章 迎天使第451章 破除好感第39章 心思不純第1329章 軟弱性的故事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1415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六)第227章 超脫低級趣味?第684章 偷樑換柱第900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一)第221章 先知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693章 宗教外交第862章 好事第546章 摸石頭過河第1240章 三戰定印度(七)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221章 先知第1292章 死與復仇(十三)第1428章 王謝燕 百姓家(上)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1001章 缺陷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1219章 大忠臣(上)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266章 開源節流 與民爭利第988章 拍馬屁(上)第27章 臨行第118章 軟實力恫嚇第448章 雞蛋的大頭和小頭第246章 探險隊第446章 人都死了第283章 想幹實事的官僚也有不少第254章 聚成大豬圈方便割肉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628章 感性理性都不想敵對第369章 我不是誰第131章 以霸道 興王道第994章 鹹餌第557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三)第1236章 三戰定印度(三)第1256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二)第833章 中荷友誼(下)第261章 明帝國遺產繼承者第1514章 終章 九三年(卅二)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775章 商人的期待第1206章 太子難當(下)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304章 這一年,世界的軸心在京城(下)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552章 理想國第744章 巴達維亞新政(五)第852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二)第330章 誰的責任?第707章 海戰(五)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201章 木牛流馬(八)第1458章 最終的鬧劇(五)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633章 斡旋家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156章 新思維第1340章 最後的增兵第694章 做給百姓看第977章 猜疑鏈(下)第1275章 攻防心理(十)第59章 四兄弟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542章 惡毒第1030章 氛圍第1251章 復辟的代價(上)第613章 兩封信(上)第767章 擴大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