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新生代(上)

第1004章 新生代(上)

這件事說完,便真的再無別的要求了。

這商人出來之後,也沒有立刻說許多。

而是等着劉鈺按照名單,一個個把那幾個排在前面的商賈都叫進去訓話之後,晚上劉鈺只說自己忙,這些商人在聚在了一起,談了談今天被約談的事。

只試探着說了兩句,衆陝西商人就發現,約談的內容並不是很一樣,但大體的方向上是一致的。

“你們怎麼看?”

最先被約談的、家裡是洪武年間承包軍需後勤起家的李姓商人問了問衆人。

其餘人卻不說話,都看着他。

許久纔有人道:“李兄,這裡大家都服你,你也是咱們西秦會館的發起者。國公也是先約談的你,這事該你說纔是。”

李姓商人嗯了聲道:“你們也看到了。國公這一次說的,可都是實情。國公要想扶植個王二麻子、趙三狗子,易如反掌。”

“不說別的,單說這科學院的蒸汽機,若用來提滷,便是官面上的人不偏向,難道咱們這些用牛的,真打得過人家?”

“找井的手段,還是得靠川人。朝廷只是不會找井、打井,別的都會。可偏偏,咱們也不會啊。”

“國公的條件嘛……我看,也就都還好。”

“修三峽水路、纖道,三五十萬兩足夠了。至於子弟離鄉,也未必是壞事,跟着歷練歷練總是好的。”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些年松江府那些新竄起來的,多少都是早些年跟着興國公一步步走來的?”

“你們看呢?反正這事兒是募股的,你們要是不願意做,也不勉強。”

其餘商人聞言笑道:“李兄,我們雖笨一些,卻也知道這其中的好賴。這是不消說的,只說咱們入股的錢,怎麼分?各佔多少?這是要大家商議下的。”

“至於幹不幹,那是不消說的。落在嘴邊的肥肉,還能讓給別人嗎?”

“按國公那邊給的保護價來看,就算朝廷用最低價收購,就拿咱們現在的成本來算,也有利可圖。況且日後用了吃煤的鐵牛,加之煤礦那邊那邊也要改辦,賺是肯定賺的。”

一衆商人對將來能夠賺錢都是深信不疑的。

雖然朝廷之前還真沒用過類似的手段,但想着畢竟時代變了。以前川鹽要做軍事支持,雲貴就算是邊境區了,要換馬、換糧食補充軍需後勤。

現在雲貴各地伴隨礦業日多,加之改土歸流之動作,如今大不一樣。

看起來,朝廷也確實有這麼改的道理,由原本的軍事作用,讓位於官運、商銷,解決貴州吃鹽的問題,也通過鹽也加強對貴州的控制。

這邊要搞官運、商銷的手段,顯然是堵死了那些包引大鹽商的活路。大量的小散商,迅速就會擠滿市場,也算是把他們日後往“產、運、銷”一條龍上發展的路子給堵死了。

那就真的只剩下生產了。

當然前期的投資也是蠻大的,只是具體的投資數目,劉鈺說那邊正在算,過一陣給出來。

實際上,將來入股的數額,放到現在,就體現在這一次給疏浚三峽航道報效多少錢上了。

有的人手裡有現錢,有的人手裡並無現錢,這種時候,就要看商人中威望最高的人能否給出一個大家信服的方案了。

大家信服,日後肯定就是效仿松江府制度那邊的董事,手裡有決策權。

大家不信服,日後肯定壓不住,說不得朝廷就會趁機搞出一些事情來,摻沙子、埋釘子,那都非常可能。

他們倒是沒想過疏浚三峽到底是爲了什麼,畢竟哪怕他們膽子再大,幻想出了朝廷要把湘楚鹽區交給他們,那這和疏浚三峽也沒關係,因爲現在又不是不通航,如今的耗損率仍舊讓川鹽在湘楚依舊有極高的競爭力。

李姓商人也明白這些人的意思,許多此時手裡沒那麼多現錢的,希望他來說話;而那些手裡現錢多的,這時候也不想得罪人。

各懷心思之下,李姓商人倒是有了刷威望的機會,這一次只要處理得當,大家信服,日後很多事就好辦了。

商量了大半夜,終於拿出來一個基本上各方都妥協之後滿意的結果後,第二天便報到了劉鈺那,表示銀子很快就會運到夔州府。

劉鈺只讓他們在這裡再等幾日,等朝廷這邊的消息。

…………

幾天後,朝堂上,或一年、或兩年三年回京的各省節度使都在,這是大順臘月的大朝會。

劉鈺和往常一樣,悶聲不說話,就像是睡着了一般。

他不說話,因爲這事他說並不合適。

所以,自有人說。

回京的四川節度使擔任了這個任務,自然是前幾日拜訪接觸之後,把事情講清楚了。

這裡面又不是劉鈺的事,劉鈺代表的還是皇帝的意思,這是顯而易見的,否則怎麼可能閒着沒事幹把手伸到四川去?

幸好這不是兩淮鹽,沒有牽扯太多,四川節度使自然明白該怎麼辦。

他上奏的破題點,倒是全靠自己的本事。

破題點就說,隨着四川這些年休養生息,人口漸多,翻了幾倍不止。如今應該發展工商,以讓百姓有活可做。

而陝西商人入川之後,主動報效白銀四十萬兩,請修繕出川之水路。

又言如今川鹽銷售之種種弊端,是以請在四川行“官運、商銷”之法。以便川鹽入黔,降低黔地鹽價。

上利國庫。

下利黎民。

皇帝只是需要一個人提起來,朝會上討論了一下,倒是沒人在這個地方放炮反對。四川屬於邊緣地帶,如今朝中的焦點地區還是兩淮,四川的事不是太引人注目,這時候也不好站隊,免得得罪人。

而且與衆人的關係都不是很大,兩淮鹽商的支持者,都是江南人。

兩淮鹽本事再大,也沒有能力賣到貴州去。

況且,聽起來,搞這種官運、商銷的手段,也有利於兩淮鹽業。朝廷加強了川鹽的控制,那麼從四川走私到湘楚的鹽就少了,這對兩淮鹽也是有好處的。

大朝會散去後,依着慣例,皇宮賜宴,加強一下地方和中央的聯繫。

大宴之後,皇帝又破格召見了幾個人。

爲首兩人,都很年輕。

一個,要擔任敘州府尹。

另一個,要擔任敘馬防禦使。

這兩個人都算是破格提拔,一個是在川西平叛中立下戰功的,這不是劉鈺舉薦的,劉鈺不舉薦軍隊的人。

另一個要被皇帝欽點爲敘州府尹的,則是劉鈺舉薦的,屬於破格提拔。

年紀才三十,這麼年輕就當要當府尹,在這等年頭着實少見。

這等舉薦,都是要擔着干係的。將來出了事,舉薦者也都要負責的。

如今大順等官缺的人一大堆,舉薦本來就是得罪人的事,很多人盯着呢。

一方面是因爲大順有自己的那些當初的老兄弟良家子。

另一方面,就是這年月的“高考”,也沒有年紀限制。一年一年的考,一堆四五十的人,這時候就不得不給他們個機會,或是納捐或是怎麼樣,最起碼給他們個進體制內、有候補官員的機會。

人越來越多,考生越來越多,科舉又沒有年齡限制,也是怕憋久了憋出來一羣一輩子沒考上功名的,便作兩首詩敢笑黃巢不丈夫。

是以這年月熬個官缺也真不容易。

皇帝當然有權直接點,但除非是很特殊的情況,否則不會動。有的人可能熬一輩子都沒熬到個缺兒,至少得給那些人一點盼頭。

而三十歲就能被提拔爲府尹的,傳出去那真是要被多少雙眼睛盯着的。

兩個人都三十出頭,在皇帝看來,這就已經屬於下一代了。

劉鈺那是特殊,出身和連續趕上了北方兩場戰爭飛起來的,不是正常情況。

正常來說,三十歲出頭就當防禦使和府尹的,亦可算是大順的重點人才了。

畢竟皇帝年紀也已經不小了,若是真有些本事,日後太子繼位後也都該身居高位了。

防禦使是皇帝這邊的人。

府尹算是劉鈺舉薦的,不是劉鈺一系的人,但之前在蘇南那邊乾的比較不錯。

防禦使自不必說,可以使功。

而這個敘州府尹,明顯是爲了將來使過的。

去徵地、快刀斬亂麻地解決鹽井地租問題,這進了史書,就和前朝的“礦監”之類差不多的名聲了。

絕對不會有好名聲的。

只要皇帝稍微露露心思,就會被無數人圍攻。

這個皇帝要點的敘馬防禦使,姓馬,名浩川,履歷非常的漂亮。

武德宮出身,從軍,在西南改土歸流中歷練,川西平叛中表現非常搶眼,被伏擊之後臨危不懼,反應迅速,依託火槍和陣型,打出來了箇中心開花。之後更是帶兵輕裝奇襲,多立戰功。

皇帝之所以點馬浩川爲敘馬防禦使,也和這裡的情況有關。

敘州府位置很重要,是大順連接貴州、雲南的門戶。

北邊幾縣,固然是漢民衆多的鹽井區。

可南邊,就是大涼山、馬湖等彝族區。現在還處在奴隸制,還動不動下山來抓奴隸。

大順繼承了大明的遺產,最終也要完成雲貴的徹底歸化,而且伴隨着滇銅、黔鉛、以及將來的川鹽入黔貿易,都使得敘州府需要一位有本事的人來當這個敘馬防禦使。

點馬浩川爲防禦使,其實也是大順準備改變過去的邊區政策,而準備採取一種進攻性更強一些的主動出擊戰略的體現。

如果皇帝還準備繼續採取那種防禦性質的戰略,那就不會選這個善於野戰的人,而是會從工兵出身的挑幾個,去那邊重修前朝的堡壘區。

既是選了馬浩川做這邊的防禦使,其實便是想要化被動爲主動,更是默許“啓邊釁”,否則就該扔個五十多歲的穩重老將了。

三十歲當防禦使,前途遠大,那和五十歲可不同,肯定是要想辦法弄出點動靜刷軍功的。不刷軍功,白瞎三十歲當防禦使的前途了,皇帝焉能連這個都考慮不到?

別處倒還好,西南地區,皇帝真的是不想再整天修碉堡,駐紮大幾千兵搞碉堡之間的機動防禦來保護滇銅、黔鉛、川鹽等貿易了。

別處要穩住,不要擅自開戰刷軍功影響大局。

這西南地區,卻要用些“獨漢以強亡”的手段了。先嚐試下,若效果好,以後把那些年輕的、年紀和履歷都有機會刷軍功完成官銜關鍵一躍的,多往那邊送一送。

(本章完)

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55章 說服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612章 搶人才第783章 作死第246章 探險隊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707章 海戰(五)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586章 中轉港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390章 清華園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112章 絕纓第139章 考察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176章 十三張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1169章 備戰(八)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422章 突入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545章 難題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1028章 割裂(六)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72章 參謀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051章 坐莊(下)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88章 對策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965章 扣帽第1441章 分歧(七)第325章 迎天使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565章 制禮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
第718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上)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55章 說服第435章 心情起落如潮第813章 大順不再是個背景板了第529章 服從性測試第856章 短暫當人(下)第610章 天選之子第1488章 終章 九三年(六)第612章 搶人才第783章 作死第246章 探險隊第1150章 多歧路,今安在(五)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344章 商人招恨第400章 一切如前第1121章 鄉約村社(二)第707章 海戰(五)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635章 集齊七美德的劉鈺第366章 模式選擇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687章 幫助盟友第424章 臥薪嚐膽還是毫無骨氣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586章 中轉港第73章 法理問題第1320章 施加神聖性(下)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1464章 最後的鬧劇(十一)第350章 物傷其類第390章 清華園第190章 爲所欲爲第90章 十年功,百年功第1241章 三戰定印度(八)第841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三)第1410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一)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300章 死與復仇(二一)第1037章 大獲成功(二)第811章 改革決心的對比第1234章 三戰定印度(一)第47章 先把地圈起來第1473章 最後的鬧劇(二十)第679章 北方的最後一件事第896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七)第112章 絕纓第139章 考察第13章 母多憐幼子第1242章 三戰定印度(九)第20章 會通中西,以求超勝第1099章 工業革命(十二)第605章 懷念過去(上)第1075章 惡龍殘影(十)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1387章 凡爾賽和約(十四)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155章 官商之別第176章 十三張第897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八)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1169章 備戰(八)第428章 精銳對精銳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553章 政策親近第927章 戰前輿論準備(中)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375章 可笑狂言第422章 突入第180章 因地制宜第1033章 修補者的絕望(上)第545章 難題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第1028章 割裂(六)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747章 巴達維亞新政(八)第659章 朋友和敵人第494章 不當靖海侯第72章 參謀第675章 科學院(上)第1051章 坐莊(下)第1248章 鑽石灣屠殺(四)第984章 決勝千里之外(七)第654章 你只是枚棋子(七)第188章 對策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965章 扣帽第1441章 分歧(七)第325章 迎天使第479章 全套一條龍服務第565章 制禮第1395章 強迫去過好日子(上)第668章 分贓大會(五)第1141章 最後的佈置(二)第165章 真真假假第1110章 上國心態(四)第43章 二百九十三年後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