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直鉤

第993章 直鉤

勸人向善很難,引誘別人作惡就簡單的多。

制度的存在,就源於不相信人性本善,從而依靠制度的完善來彌補各種作惡的空子。

想引誘人作惡,也非常簡單,在制度上反向動手腳,弄得四處漏風即可。

就像是一個糧倉,想防碩鼠,就該造倉建牆夯土養貓。而想要招碩鼠,都用不着在地裡抓然後扔進去,只需要把牆拆個窟窿,很快就會滿了。

劉鈺對地主階級的厭惡,只是出於大順新興資產階級代言人身份的階級恨,不牽扯道德問題。

但蘇北地區的特殊情況,使得蘇北比別處更早地完成了“鄉村劣紳化”。

海潮、潰堤、黃河、洪澤湖、鹽鹼化。

從宋黃河南下、到明遷都北京復大運河漕運堵淮河束水衝砂保北不保南,這些天災和人禍加在一起禍害,能留下的必然都是劣紳。

因爲……好人根本做不到靠原始積累完成成爲鄉紳的跨越。

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蘇北地區的“吃大戶”民風。活不下去吃大戶,劣紳高牆大院帶火槍,不好吃。被吃的,主要還是小地主,大地主不但不被吃,有時候還身兼道門頭目帶頭組織。

之前不是有現成的例子嘛,膽大包天竟敢上生員家借糧,結果全都被活埋了不說,還扣了個蓄謀不軌、野心起事的帽子。

真是昏了頭,生員老爺家的糧,也借得嗎?

而吃大戶之風,又源於這裡的小農經濟基礎已經徹底崩壞,蘇北魯南的除夜權問題,在蒙元時候就已經有大儒指出已經嚴重到“男女佃農臭不要臉憋不住慾望,不給主家交除夜稅不準結婚,竟然野合淫奔,大傷風化”的地步了。

天災頻發,小農破產、小農經濟崩潰的速度,可比別處快了幾倍不止。或許別處200年跑完的兼併循環,此時被黃、淮、海潮折磨的蘇北,可能只要30年。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解決這邊的問題,靠道德和儒廟沒有任何卵用,只有徹底解決這裡的經濟基礎問題才行。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非是橘子不想在淮北長,只是橘子在淮北只能死,而只有枳才能在淮北活下去。

這種現實基礎,恰恰又讓劉鈺的引蛇出洞的毒計可以非常順利的實行。

所需要的,只是一張“無需人名畫押審查、幾乎等同於無編號紙幣、處處都是漏洞”的朝廷河工糧食兌換劵。

他到蘇北的第一站,先來了阜寧。

帶去的儀仗、警衛,按照縣令提供的名單,分去各個村落,將各個村落的“黃老爺”都請到了縣城來。

酒席擺上之後,劉鈺就直來直去。

“朝廷要修淮河的事,你們想必也都知道了吧?路線就這麼定了,淹了誰的田、泡了誰的祖墳,這些事不要和我講。我不管這些事。只去和黃淮都督去理論。今天我來不是爲這等事來的。”

在座的鄉紳心想這等事只能認了,還能怎樣?

明着爭論是不敢,就看誰有本事。

之前幾個治河的的大官,因爲治水淹了人家的祖墳和田產,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日後不是被鬥倒了嗎?我們沒這本事,也沒在朝中做大官的親戚,只能忍着了唄。

劉鈺又道:“修淮河的好處,我就不說了。意義、對你們的好處、包括你們的土地由劣田而成上田,日後怎麼計稅、怎麼算租,那是日後的事。”

“陛下叫我出鎮此地,我松江府那邊還有諸多事。有人獻策,說這蘇北士紳,不同別處。我也多有耳聞……”

他這麼一說,鄉紳們心裡都咯噔一下,心想只怕耳聞的,都是些壞話。

卻不想,劉鈺卻道:“只說蘇北多災,要防海潮、防洪水、防颱風、防搶糧、防吃村……還要修圩子,尤其是水災時候全村躲避的圩子。”

“是以,有人說,蘇北的士紳,那都是有組織能力的。若如分邦建國時候的士人、西夷故事的騎士。若是朝廷亂了,便能拉出來武裝搶劫當土匪頭子;若朝廷不亂,也能組織一下修圩子什麼的,和別處的士紳是不同的。”

話好像是好話。

但從劉鈺的嘴裡說出來,就說不出的刺耳,太多誅心之論,叫人也不敢接話。

好聽點,叫有活力。

難聽點,叫退回了半農奴制組織方式。

鄉紳們還在那琢磨着這是好話賴話的時候,劉鈺終於說到了讓他們高興的事。

“既你們有這樣的本事,也有這樣的組織能力。是以,有人提議,就在這裡搞承包制。”

“這麼搞,本官也是考慮到,官員管不住手,地方官參與的話,必要弄出許多事來,上下其手。”

“是以越過他們,朝廷直接溝通鄉賢,錢、米也都發給諸位鄉賢。”

“怎麼挖、挖多深、挖多寬,朝廷這邊自有人才。”

“挖,組織百姓來、分活做,我看你們完全可以擔起這個責任。和挖圩子差不多。”

“凡是來幹活的河工,每人一天三斤米麪、三錢鹽,半個醃蘿蔔、四兩豆餅,算一個滿勤。每天來幹活,幹滿,得錢33文,按官價算,月發錢一兩。”

“是米還是麥,也怕這邊吃不慣米,到時候各自報上即可。”

“朝廷批下的米、面,也由你們組織人來運輸。朝廷不可能把錢發到每個人手裡,朝廷只會派人在工地檢查,你弄些老弱病殘來混飯吃,那也拿不到那些米、錢。”

“總之,朝廷把錢、糧,給你們,由你們組織人來幹活。吃飯什麼的,也由你們出人來做飯,每五十人一個做飯的,做飯的工錢之類的,我這邊都列了單子。”

“米我會運到海岸各處,你們也自組織人去搬運,每三十里,百取二。”

“我這些年在這裡弄了不少人去南洋,料來你們也知我的名聲,向來說一不二,絕不短斤缺兩。”

“當然,你們也有好處,按照分配的河工段算錢,挖掘量多少,承包多少,我這邊驗收合格,直接點錢給你們。白銀、紙鈔、銅錢、都行。”

“聽懂了嗎?聽懂了,就繼續說。聽不懂,就趕緊問。”

“怎麼說吶,就是官督下的承包,說是承包,我也會派人清點幹活的人頭,而不是說直接出錢出米包給你們幹。至於爲什麼非要這樣,話也不好說的太明白,說明白了難聽,你們也都懂。”

這一段河道,屬於比較好挖的那部分。

真正需要組織力高強度高技術挖掘的,是高家堰起點、以及入海口的河口,剩下的地方,只要不下大雨,只要技術人員監督一下即可。

要在三四月份雨季來臨之前,搶出來乾渠,日後再慢慢修繕。否則,四五月份之前不能完工,就算是白玩了,明年一場雨就直接廢掉了。

幹活期間是農閒季節,朝廷也算是第一次真正正正用到了使役錢,投入巨大。

按照工程量估算,單單是給百姓的最基本的食物保障和募役錢,就需要糧食大約240萬石、工錢募役銀250萬兩。

這是成本價。所以才說這幾乎要興大順舉國之力,因爲這只是趁着冬天搶出來的初期攻城,後續還要繼續填補,數年之內要花幾千萬兩。

這時候的百姓肚子裡沒有油水,吃的東西也太差,二三斤米麪、四兩喂牛的豆餅這個後世聽起來嚇人的量,其實也就管個大半飽。

這次朝廷砸下來了不少的錢,皇帝也囑咐劉鈺,有些事只有冬天能幹、有些事春夏秋冬都能幹,所以讓劉鈺分好輕重緩急。

劉鈺心裡有數,如今這一套辦法說出來,鄉紳們頓時紛紛點頭。

都知道劉鈺是不會缺斤少兩的,畢竟這是個傻呵呵在這裡放保準賠錢的青苗貸的人。

就算朝廷不給錢,鄉紳實際上也有組織地方勞役的時候做組織者的義務。畢竟皇權不下縣,縣令要乾點啥,不可能憑空變出來個規章嚴密的黨羣組織,只能依靠鄉紳。

再加上年年水災,每年救濟,也需要鄉紳組織協調、秀才們負責統計之類。

幾個有功名的鄉紳這時候便站出來道:“國公說的清楚,我們都明白了。這的確是個好辦法。那挖河的工具……”

劉鈺點頭道:“工具自然是朝廷出。現在距離開工還有段時間,此地婦女多善編織,朝廷作價收購藤條筐,你們承包數量。朝廷把錢直接給你們,你們發給村裡的人,不要剋扣啊,修河可是關乎社稷、關乎你們、也關乎洪澤湖上游淮河的大事。”

“當然,你們承包多少,朝廷也不會短了你們好處,點驗合格,會給你們獎勵,按個計算。你們到時候自行運到各處工段即可。”

“至於鏟、鍬之類,你們統計人數報上來,自會發給你們。”

“開工之前,先前往承包區,把簡陋的屋子搭起來。生火、做飯、睡覺。”

“朝廷也特許了,砍幾處原本禁止墾殖的煮鹽草林,做生活做飯取暖之用。”

說罷,劉鈺掏出來了這一次誘人犯罪的關鍵道具。

一沓糧食券的樣本。

做工很精細,完全是松江府銀行的印鈔技術。

但是做的很扯淡,太過自由。

不管是誰,拿着票據就能取糧食。

不記名、無編號,但又難以仿造。

劉鈺這魚釣的,簡直是鉤直餌鹹:能做出這樣做工技術的,不可能連最基本的記名編號管理制度都想不出來。

但要的便是願者上鉤。

他叫人把這些糧食券給一衆鄉紳發下去後道:“到時候,會在幾處海邊建運轉站。朝廷的海運能力,不必懷疑。你們到時候按照三十里一折價,運來就是。”

“我也考察過,這裡都是黃河黏土,只要不下雨,硬的如石頭,又是一馬平川。力氣大的,用大板車,一個人也能拉個大幾百斤。三十里百取二,再算上工錢,便是大牲口,哪怕你直接用大米麥子喂牲口,那也不虧。”

“一會將河段分一分,你們切派人去踩踩點,熟悉熟悉地形。拿着券直接換糧食,隨到隨走。”

(本章完)

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1034章 修補者的絕望(中)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1225章 開戰(四)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1026章 割裂(四)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35章 府兵第612章 搶人才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440章 分歧(六)第77章 入吾彀中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967章 轉正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1165章 備戰(四)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600章 捧殺第1166章 備戰(五)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545章 難題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233章 壟斷權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248章 鎖鏈第411章 出奇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437章 分歧(三)第411章 出奇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73章 法理問題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1224章 開戰(三)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542章 惡毒第1230章 開戰(九)第142章 曙光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117章 傳承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92章 欽定?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464章 立碑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193章 皇帝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579章 廢物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
第1259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五)第315章 不做德女第1034章 修補者的絕望(中)第1405章 遷徙路(八)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1154章 多歧路,今安在(九)第1225章 開戰(四)第756章 表演戰(六)第764章 荷蘭災難年(四)第1515章 終章 九三年(卅三)第1018章 全都裝傻(中)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1026章 割裂(四)第377章 最後一次外交(下)第35章 府兵第612章 搶人才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章 鐘鳴鼎食之家第1440章 分歧(六)第77章 入吾彀中第978章 決勝千里之外(一)第719章 下南洋到底爲了啥(中)第437章 唯手熟爾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902章 英人目睹之怪現狀(三)第1103章 工業革命(十六)第967章 轉正第200章 軍改的決心第1352章 英國的總崩潰(一)第1198章 木牛流馬(五)第1165章 備戰(四)第1381章 凡爾賽和約(八)第471章 百思不得其解(上)第277章 兇狠而聰明的敵人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600章 捧殺第1166章 備戰(五)第853章 一分錢難倒天子(三)第1004章 新生代(上)第1431章 鴆酒 解藥(上)第211章 撬動的槓桿第1358章 國富論(一)第1092章 工業革命(五)第545章 難題第840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二)第233章 壟斷權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248章 鎖鏈第411章 出奇第1245章 鑽石灣屠殺(一)第577章 缺文科生的大順第1437章 分歧(三)第411章 出奇第498章 天朝邊界論第1503章 終章 九三年(廿一)第1179章 拆教廷 碎天下(下)第643章 反對重商主義第73章 法理問題第292章 工具人瑞典第882章 不得其時第943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上)第1224章 開戰(三)第29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542章 惡毒第1230章 開戰(九)第142章 曙光第1159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四)第1504章 終章 九三年(廿二)第877章 辯經的着力點第981章 決勝千里之外(四)第710章 點到即止第1068章 惡龍殘影(三)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1188章 理藩學(中)第835章 誠意展示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52章 模棱兩可第1272章 攻防心理(七)第353章 傳教千年第202章 評書梆子學歷史第1117章 傳承第290章 翻譯運動第1477章 臨別告誡(三)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294章 禮賢下士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92章 欽定?第1379章 凡爾賽和約(六)第650章 你只是枚棋子(三)第828章 海牙慘案(五)第464章 立碑第213章 西學東漸來不及了第357章 有貨,真的可以爲所欲爲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1193章 皇帝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579章 廢物第83章 轉機!俄國背鍋俠來了第1462章 最後的鬧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