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無廣告沙迦,來信已閱。全文字無廣告讀你一路走來萬程,吾心甚慰。你之當下,已可稱爲法師而無愧矣。
爲師於《圍棋無品》,略有所得,今述於你聽。
守拙、若愚、鬥力、巧、用智、通幽、具體、坐照、入神,方天友所述此圍棋九品,自始至終,一脈相承。
守拙者,最初之起步。
爲師一經歷不一,閱人甚多,當然,感悟亦甚多。惟此種之感悟,縱親如師徒,亦難以述於你聽。
非爲師不述,是爲師縱述之再詳,你之閱去,也是無半點益處。蓋一人之所感所悟,得因於人事。若離於人事,別人之言語,不過只是言語而已,少則虛而不實,多則繁而蕪亂,終無切當處。
是以惟待你有所悟,爲師方能於你之所悟處,略加點撥。
爲師一身出入處,周圍者,十之七八,皆是英才。而種種類類英才,能入爲師之目者,卻是不多。蓋大凡英才,大抵都有一病,此一病,即是“傲”。
纔此傲字加身,此一人,不論如何卓越,已無足觀矣。
人之一,始成於虛,終沒於傲。當傲字置頭,便無廣闊之星空入眼,縱羣星燦爛,其人亦難得見。於是日益偏狹,不知所以。
此等之輩,天予其人十分,其人能用一二,已是殊爲難得了。
沙迦,你之日後若遇此等人,不論其成就如何,皆可一律無視之。爲師深信,不論此等人當下如何,是法師,或是**師,甚或更高,你之日後,都可——超越之。
若愚者,起步之後緒。
你以定靜之心解若愚之法,爲師甚贊之。法師者,法於天地,法於自身。然天地悠悠,亙古長存,而人事倉促,變幻不定,世世有改,代代有變。如此,則我輩如何方能縱橫出入於兩者之間?
古之法師,能明白此境者,其此後之行爲大抵有二:一則注心於天地,而離於世間;一則投身於世間,而離於天地。此二者利弊皆有之,沙迦,你可與此處深思之。
然此二行,不論哪一種,其人皆需有定靜之心。
有定靜之心,方能從容進修。有定靜之心,方能超世拔俗,在世而不困於世。有定靜之心,方能遊心天地,接壤天地而不淹沒於天地。
鬥力者,守拙若愚之後續。
你言,守拙者,終是起步。若愚者,終是蟄伏。鬥力者,方是躍升臺上。
此言,既對,也是不對。
爲師觀此圍棋九品,恰如法師之學徒九階,三三相因,一脈相承。是以鬥力者,不應於守拙與若愚外,有大改變。然則何爲鬥力?
守拙者,虛己納物,不自是,不自彰。
若愚者,承一抱一,任世事紛紜變幻,而我持定靜之心,只是埋頭默行己路。
鬥力者,便是草於原上,樹長於林中,與它草它樹,有所接壤。守拙若愚,是持心於自身。
鬥力,方是持心於天地外物。正是,守拙以持身,若愚以行路。路遇不平,則撥劍斬,或進或退,因勢而擇,此即是鬥力。
守拙、若愚、鬥力,有此三者,則對內對外,皆有所交待也。
有此三者,則身爲修者,內無惑,外無昧,可以登於堂奧,也即你所言之法師之心也。
是法師者未必有此心,有此心者他日必定爲法師。沙迦,於此處,你亦宜細參之。有朝一日,於你更進他階,當大有裨益。
巧、用智、通幽,爲中三品。初三品是對內對外有所交待,成就最基之核心要旨,中三品則是將此核心要旨細細打磨,成就一顆圓轉無礙之心。
天地流轉,衆參差。我之核心完備,則出入此天地衆間,當有發現。此發現,即是以我之完備,穿行於天地衆之不完備。因勢利導,不需大力而手腕輕輕一旋,即達成已願,此是巧。
巧者,是以無間入有間。遍目所及,皆是漏洞。譬如與人鬥,其人力大無比,我難以勝之。然因其不完備而有錯漏。我即趁其錯,尋其漏,輕輕一點,即滅殺之。
則彼縱力之再大,復有何用?不完備之大力,不過廢墟。
巧者,乃是因勢利導,尋其有隙。然則非是所有外在,皆是有隙。或縱有隙者,亦未必是可利用之大隙。
此際,則需迫其運轉,在重重運轉中,讓其從無隙變有隙,從隙成大隙。
在此過程中,智心百用,算計連環,差一着則或前功盡棄。
此是用智。
用智之上,乃是通幽。智心百用、茗計連環之結果,即是其心流轉,百無一礙。長此以往,則漸入於通幽之境。
步入此鏡,一顆心圓轉無礙……纖毫畢現。如此…則冉可以觀自身……”外可以觀照天地。於天地自身,漸有認識,漸有契合。
沙迦,你道何爲契合?
契合之者,是**師。契合之中者,是聖域。契合之大者,即是友所述此九品之“入神”也。
此九品,於我輩之修煉,一路映照。別於此區區大陸,便是置於無盡天地之間,亦是無上之秘法,無上之瑰寶,你宜珍視之。於方天友之情誼,你亦宜珍視之。
芸芸衆,可利用者數不勝數,可漠視者無窮無盡,可相從者不多,可結交者甚稿。
得幸遇一人,你萬勿錯失之。
你來信言於棋盤上現已可斬殺友六疑,那正是以你無間之巧入友有間之用智,一番較爲周折之斡旋下,終可得其隙而斬獲之。然待友一旦身登法師,則立臍通幽可期也。
沙迦,你宜用力,不可稍息。不然,到時輸之太慘,有失爲師顏面也。
方天友井授莫里希之法及提點帕特之所謂九天十地破妄滅魔大真法,亦是難得之秘法。然有九品之無上瑰寶在前,此二法,相較之下,只是權宜之法門而已。
非不爲珍,而只是權宜。
若九品爲真傳,則此二法,不過外門之傳承。
至於友于破妄真法之藏隱處,那是理所當然。正所謂珍寶秘藏,識者自見。譬如爲師,縱無緣窺守拙等九品,得此真法,十數年後,亦當可速入聖域也。
卡巴斯基及魔武雙修事,爲師亦甚奇之。魔武雙修,不在法而在度。也即縱知此法門,若實應用之,亦需世世之研究、代代之試驗也,實非我大陸目前之所宜。
友前番拿出之藥劑,或即是此法之一補充?
然此等事,周折涉及甚多。沙迦,你不宜過多關注之。任何時候,你需當得,你是一法師。
大陸內,天地間,有涉修煉之途,或不止武者與法師二者。然循其中任一之途,亦可攀至絕高之境地也。一途貫徹,則其它千萬之途,不過風景。閒時觀摩一二,可作調濟。
若真欲千萬之途,——行遍,既是不能,也是不必也。
方天友書於你之定風波一段,爲師甚喜之。其中風格,甚契爲師當下心境。觀摩其辭其句,品味其人其心,爲師甚憾不能與其人當面。天廣地大,似此等之人者,亦或無窮無盡乎?
當此辭句下,爲師甚覺這區區大陸,不過一水池。
借友之機,他朝,你我或能躍出此水池乎?爲師甚想,外面無盡之風景。
此一念,當由你爲爲師達成之。
其它林林總總事,你閒觀之即可,不必費神注心。
至於紅石鎮之風雲,爲師要告訴你的只有一句話,那就是,一切,悉由你決。
沙迦,只要是你做下的事,爲師就能擔待得起。
不管是屠戮十法,還是破滅千家。
沙迦,你之昔日多爲輾轉,今初握力,正宜恣意。你須知,是雄鷹,就當揮擊長天,是猛虎,就當嘯傲山林。不如此,如何體力量之尊?如何貫力量之徹?
然搏擊嘯傲之時,亦需當知,不可失之大,不可失之正,不可失之浩然。
若否,則不爲摒擊嘯傲,而爲飛揚跋扈也。
由於武法兩道向上一層承傳斷絕之原因,帝國以至大陸承平矣。
武者失其道,法師失其危,俱庸滯,俱腐朽。
此際,正當有雷霆暴雨落下,掃淤除滯,催發新芽。
友之臨此大陸,正是因天而來乎?
沙迦,你能於此時,你能晉於此時,可謂正當其時矣。風雲際會,前程註定不會寂寞。至於日後你能走到何等之境地,則縱爲師,亦難猜測也。
反觀爲師,雖有登聖之心,已無稱雄之意矣。而今日後,只當旁觀。
最多於風高浪急處,爲你等護持一二罷了。
至於你信中有言,你想裝模作樣,待在爲師身邊,爲一灑掃之童子,那也由得你。
不過最多三日五日。
其它時間,你還是去做你的法師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去吧。
等你從紅石鎮回返巨巖城後,這裡的一切,爲師將悉交於你。此後,巨巖城的榮辱以至死由你與你大兄一肩擔之,爲師將不再過問分毫。爲師所做者,乃全力衝擊聖域。
沙迦,你須做心裡準備,勿令爲師失望。爲師要着你,力鎮南天,以及……
這個天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