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8章 我有一個夢想!
操場上,掌聲如雷,經久不息。初春的陽光穿過薄雲,灑在每一個熱血青年的臉上,映出他們眼底閃爍的淚光。前排一個戴着圓框眼鏡的女生緊緊攥着筆記本,指節發白;她身旁的男生昂着頭,喉結上下滾動,似乎有千言萬語哽在胸口。
蔡元培站在講臺側後方,看着這一幕,不禁冒出一個念頭:要是子瀚能留在北大教學就好了。
這個年輕人身上有種罕見的特質——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動人。
蔡先生悄悄瞥向身旁的魯迅,發現這位以犀利著稱的文人正低頭擦拭眼角。
“豫才?“蔡先生輕聲喚道。
魯迅苦笑着搖頭:“鶴卿兄,若是我能年輕十歲,跟他們一樣就好了。“
他的聲音很輕,卻透着深深的疲憊。這些年,他見過太多熱血青年被現實磨平棱角,最終淪爲麻木的看客。
章太炎聞言,拍了拍魯迅的肩膀:“豫才無需如此悲觀,“他望向講臺上挺拔的身影,“或許真如子瀚所言,總有一天我們的祖國會重新屹立在世界之巔。”
魯迅勉強擠出一個笑臉,目光卻穿過人羣,落在遠處灰濛濛的天際線上:“但願我能看到那一天。“
講臺上,秦浩的目光掃過臺下那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他們當中,有人會像歷史上那樣奮筆揮毫怒斥軍閥,有人會棄筆從戎以身報國,還有人會嘔心瀝血爲國家撐起工業脊樑,這是民國時期最具追求、最有理想的一代人。
沉默良久,秦浩深吸一口氣,忽然高舉右拳。這個突如其來的動作讓全場瞬間安靜下來,連風聲都彷彿停滯。
“同學們!“他的聲音在操場上空迴盪:“我有一個夢想!“
瞬間,操場上所有人的目光都匯聚在秦浩身上,前排的女生猛地坐直身體,鋼筆從指間滑落都渾然不覺;後排幾個原本交頭接耳的男生齊刷刷擡起頭,眼裡滿是期待。
“我夢想有一天,這飽受屈辱的中華大地,能從列強的鐵蹄與軍閥的割據中真正挺直脊樑!租界裡'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會被砸得粉碎!領事裁判權會像廢紙一樣被拋入黃浦江!“
秦浩的每個字都像重錘敲在人們心上,操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一名學生突然站起來,揮舞着拳頭高喊:“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這聲吶喊像火星落入乾草堆,瞬間點燃了全場。數百名學子齊聲呼應,聲浪震得講臺旁的旗杆都在微微顫動。
秦浩等待掌聲稍歇,繼續道:“我夢想有一天,民有、民治、民享”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刻入治國理政的基因。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華夏大地每一個角落,無論你是穿長衫的先生、着短褂的夥計,還是握鋤頭的農夫、扛槍的士兵,在這片土地上,都能享有作爲“人”的基本權利與尊嚴。“
魯迅猛地站起身,黑色長袍的下襬帶翻了凳子。他的眼中燃燒着久違的火焰,那些平日裡被壓抑的憤怒,此刻終於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錢玄同也跟着站起來,八字鬍激動地抖動着,完全忘記了平日裡的文人風度。
在場的學生們早已眼含熱淚,特別是那些出身並不太好的學生們,平日遭受的白眼、委屈都在這一刻匯聚成眼裡的洪流。
秦浩的聲音忽然變得悠遠,彷彿在描繪一幅壯麗的畫卷。
“我夢想有一天,在這片多民族的廣袤土地上,地域的界限在共同家園的認同中日益消融,南北不再對立,東西不再阻隔。鐵路能暢通無阻地連接起關內關外、大江南北,四萬萬同胞能同心戮力,爲着同一個目標而奮鬥——建立一個嶄新的、強大的、民主的國家。”
“我夢想有一天,工廠的煙囪冒起象徵工業振興的濃煙,學堂裡響起孩童們朗朗的讀書聲,田野裡生長出富足與希望!”
章太炎突然老淚縱橫,他不敢想象,這樣一個國家是怎樣的景象,更不敢想象,我們真的可以做到嗎?
“我深知前路荊棘密佈。“秦浩的聲音忽然低沉下來,帶着幾分沉重:“內有腐蠹,外有強敵。“
他的目光掃過全場,與每一雙眼睛對視:“但吾輩有志青年,請不要放棄希望!“
這句話像一柄利劍,直指人心。一個戴着深度眼鏡的男生突然摘下眼鏡,用力擦去奪眶而出的淚水。
“因爲——“秦浩的聲音忽然拔高,在最後一個字上化作雷霆:“這是唯一能照亮我們在黑暗中前行的光!“
全場寂靜了一秒,隨即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學生們紛紛站起來,有人揮舞着帽子,有人將書本拋向空中。前排的女生們相擁而泣,後排的男生們則齊聲高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蔡元培看着這一幕,突然明白了秦浩的魅力所在。這個年輕人不僅提出了夢想,更點燃了希望——那種在絕望中依然相信光明的勇氣。他悄悄湊到魯迅耳邊:“豫才,我想邀請子瀚擔任北大文學院的特聘教授。“
魯迅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鶴卿兄終於忍不住了,不過.“
他望向講臺上那個挺拔的身影:“恐怕不止你在打這個主意。“
果然,演講剛結束,清華學校的代表就擠過人羣,向秦浩遞上了燙金請柬,師範大學的人也接踵而至。秦浩被團團圍住,應接不暇。
角落裡,胡適悄悄問錢玄同:“你說,子瀚說的這些,真的能實現嗎?“
錢玄同摸了摸八字鬍,目光深遠:“三十年前,誰能想到大清會亡?二十年前,誰能想到會有共和?十年前,誰能想到白話文能取代文言?“
他頓了頓:“子瀚所說的這些能否實現,我不知道,但我肯定,假如我們去做了,或許會有奇蹟出現,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就一定不會實現!“
清晨的陽光,將操場上的人羣拉出長長的影子。秦浩站在光影交界處,看着那些不肯離去的學子們,忽然想起一句話:這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現實的殘酷後,不屈服、不低頭,敢於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些年輕人,都是未來的希望。
……
秦浩在北大的演講如同一顆火種,瞬間點燃了整個北京城。那些激昂的文字、熱切的夢想,通過在場學生的口耳相傳,以驚人的速度在各大高校間蔓延。
“你們那天沒來聽真是太可惜了!“北大文學院的學生王明遠激動地拍着桌子,震得茶碗裡的水都濺了出來。
在前門大街上的一家小茶館裡,他正向幾位師範學校的同鄉複述演講內容。
“白先生說到租界裡'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會被砸得粉碎時,我們幾個渾身都在發抖,所有人都攥緊了拳頭!“
對面戴眼鏡的李文忠聽得入神,手裡的瓜子都忘了嗑:“真有這麼精彩?“
“何止精彩!“王明遠從懷裡掏出一本筆記:“我記了大概,你們看看這段——“他翻開皺巴巴的紙頁,清了清嗓子念道:“'我夢想有一天,工廠的煙囪冒起象徵工業振興的濃煙,學堂裡響起孩童們朗朗的讀書聲,田野裡生長出富足與希望……”
李文忠幾人聽完都激動得不行。
“白先生說得真好啊。”
鄰桌一個穿學生裝的青年突然插話:“這位同學,能否借筆記一觀?我是清華學院的,昨日有事未能到場。“
“好吧,不過你小心點,別給我弄壞了。”
一傳十,十傳百。不到三天時間,秦浩的演講內容已經被學生們手抄了無數份,在各大高校中流傳。
與此同時,陳先生正對着桌上厚厚一迭手稿出神。那是他連夜整理的秦浩演講全文。
胡適小心翼翼地問:“真要全文刊登?這內容是不是太敏感了?”
陳先生推了推眼鏡,鏡片後的目光堅定:“一字不改。若是連真話都不敢登,我們還辦什麼《新青年》?“
與此同時,《申報》駐北平的記者劉成也在奮筆疾書。他昨天剛從一位北大學生那裡拿到演講記錄……
次日清晨,第一批帶着秦浩演講全文的報紙終於上市了。
“號外號外!白子瀚北大演講'我有一個夢想'震驚四座!“一個瘦小的報童在前門大街上奔跑着,清脆的嗓音穿透了嘈雜的市井聲。
茶樓裡,一個身着湖藍色錦緞馬褂的富商聞言擡頭。他放下手中的蓋碗茶,朝門口招了招手:“那小孩,過來!“
報童小跑着來到桌前,額頭還掛着汗珠:“老爺要報紙?五個銅板一份。“
富商從錢袋裡排出五個銅板,接過還帶着油墨香的《申報》,隨口問道:“你這報紙上這個白子瀚,可是簡化漢字的那個?“
“沒錯,就是這位,貨真價實!“報童挺起胸膛,彷彿與有榮焉:“我叔叔在北大當校工,說那天操場上人山人海,去晚了都擠不進去。”
“那好,給我來一份。”
“好嘞,給您報紙。”
富商展開報紙,目光在頭版掃過。漸漸地,他端茶的手停在了半空,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
他突然“啪“地一拍桌子,震得茶碗叮噹作響:“說得好!說得真好啊!“
同桌的幾個商人被嚇了一跳。穿褐色馬褂的藥材商張老闆探頭問道:“老周,什麼事這麼激動?“
富商周世昌將報紙推過去,聲音有些發顫:“你自己看。若是真有那麼一天,該多好啊!“
張老闆狐疑地接過報紙,眯着眼睛讀了起來。幾分鐘後,他也忍不住直拍大腿:“好!說得真好啊!'公平正義的陽光普照華夏大地每一個角落'……這話說到我心坎裡去了!“
他們的反應引來了茶樓裡其他客人的注意。很快,又有幾個人買來報紙傳閱。不到一盞茶功夫,整個茶樓都在討論秦浩的演講。
“聽說了嗎?那個編教科書的先生,在北大說了好大一篇話!“
“我侄子說,他們學校裡都在傳抄呢!“
“要是真能像他說的那樣,咱們的日子就有盼頭了……“
傍晚時分,東四牌樓下的一個餛飩攤前,幾個黃包車伕湊錢買了一份《晨報》。認字的年輕車伕結結巴巴地念着,其他人圍成一圈,時不時發出驚歎。
“.'田野裡生長出富足與希望'“年輕車伕唸到這裡,聲音突然哽咽。他想起老家那幾畝薄田,想起餓死的妹妹,渾濁的淚水滴在了報紙上。
這樣的場景在北京城的各個角落上演着。從達官顯貴雲集的六國飯店,到販夫走卒聚集的天橋茶館;從西式咖啡館裡穿着洋裝的進步青年,到衚衕口曬太陽的老頭老太太——所有人都在談論着那個“夢想“。
由於反響太大,沒有轉載的報紙壓根無人問津,爲了銷量許多報紙也加入了轉載的行列。
短短几天時間,秦浩的演講如同一陣春風,吹遍了華北大地。天津、保定、太原.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轉載這篇演講。上海《申報》的總編甚至親自撰寫社評,稱讚這是“新時代的吶喊“。
……
西安,鹿兆鵬正在替陳教授代課,忽然看到底下有同學在搞小動作,不禁皺眉敲了敲課桌。
“後排那兩位同學,有什麼有趣的事情,不如分享給大家一起聽聽?”
兩個學生訕訕地擡起頭,其中一個猶豫了一下,從桌下抽出一份報紙,小聲道:“鹿老師,我們剛看到《新青年》上刊登的白子瀚先生的演講,實在忍不住……”
鹿兆鵬微微一怔,隨即走下講臺,接過報紙。目光掃過標題——《我有一個夢想》,他的神情從凝重到舒展。
“早就知道子瀚非池中之物,果然此次進京就一舉成名天下知,我有一個夢想,說得好,說得真好啊。”
被拿走報紙的學生聽他輕聲低語,不禁好奇的問。
“鹿先生,難道你認識白先生?”
“何止是認識,我們從小在一個村裡長大的。”
“啊,鹿先生那您能跟我們講講白先生的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