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君士坦丁的饋贈

許多將軍、文書和兄弟會成員都圍過來,安娜舉出了之前托斯卡納教皇送來的公開譴責信。

其實這封信是意大利剛剛出現“四教宗”局面時,歐文塞思.尤金一個惱怒衝動送過來的,但他後來又表示後悔而撤回,但原件卻被高文與安娜保留下來。

果然當安娜宣讀內容完畢後,所有在場的人都怒不可遏,他們紛紛要求旁邊御座上的陛下,“請務必揭露羅馬城聖彼得牧的可惡行徑於整個帝國。”

高文這時扮演的是“冷靜派”角色,在安娜舉起絲帕拭淚時,他則舉起手告誡諸位,“現在皇都和整個色雷斯遭逢饑饉,安納托利亞諸郡大部分資金又消耗在東線對推羅城的圍攻,我們本年遇到了很大的艱難,要在冬季前熬過去,諸君不要把目光投向遙遠的意大利,也請暫且把怒火轉化爲鬥志......”

“爲了陛下在財產登記月(九月)主持亞德里安堡大會順利,我們現在必須要採取果決行動,膺懲陛下的衆敵。”許多將軍揮拳要爲將來的信徒大會獻上祝福。

最終統一得出的行動方案是:安德奧達特繼續死死圍攻東方的推羅不鬆手,而我們自君士坦丁堡出動兩個旅團(現在色雷斯的狀況,再大規模的行動根本支持不了)的軍力,配合精幹的騎兵和炮兵,順着艾格南迪亞大道西進,目標就是塞薩洛尼基城以東的阿索斯聖山!

說白了就是趁着春夏的荒,出去,嗯,搶劫帖撒羅尼迦和馬其頓一把,順便向西拓展領地。而懲處馬斯達斯的罪名已確立:“煽動叛亂,玷污大皇宮和大教堂,僭越帝王等級的紫袍和緋色靴子,拒不交出阿索斯聖山的產業。”

高文提出的要求是:“摧毀阿索斯聖山,把馬斯達斯捕捉到亞德里安堡信徒大會上受審。”

此後半個月內,討伐阿索斯聖山的消息順着各條軍道和海港迅傳播開來:科勒阿迪歐山洞窟修道院、安條克牧屬下諸教會、亞美尼亞阿尼城使徒教會、塔爾蘇斯自新會、帝國轄內清真寺(?)伊瑪目和猶太寺廟拉比們(?)紛紛集體上言,表態——堅決支持巴塞琉斯.高文陛下的英明果斷策略,堅決擁護帝國的統一,堅決不允許阿索斯聖山修道院方面以任何名義及方式分裂國家,即是“三個堅決”。

而巴里城內則是沸反盈天,許多希臘教士則對馬斯達斯表示同情,強烈質疑高文圍攻阿索斯聖山的合法性。於是安塞姆在一幫心腹的支持下,悍然又對“巴里教廷”進行大清洗,他要求所有的教廷成員宣誓“效忠於巴塞琉斯陛下的一切舉動,因爲他是上主的使者,是用劍來匡扶律法和正義的,牧是他派來牧養羊羣的代理人,代理人是不可以對抗神聖的巴塞琉斯的。就像妻子不能反抗丈夫,子女不可忤逆父母,這是聖保羅在文集裡闡述得清清楚楚的道理,誰遺忘了它誰就是罪人。”

但一羣希臘教士拿出了證據文獻,這個文獻可了不得。

它就是《君士坦丁大帝之饋贈》,即《donationeti》。

這份饋贈文獻上面署名當然是堂堂的君士坦丁大帝,後來被教廷收錄在《教令集》當中,當然巧的是君士坦丁堡大牧也保有這份所謂的饋贈。

裡面內容也蠻實誠的:君士坦丁大帝得了麻風病,然後被來自羅馬城的基督教士治好了,大帝就感慨道“還是當基督的信徒好哇”,接着就主動要求受洗,還寫了這個饋贈文書,稱將“看得見的權力、榮耀、尊嚴和活力”賜予當時羅馬教皇西爾維斯特,賦予教皇統領羅馬、君士坦丁堡、安條克、耶路撒冷四個大教區的權力,還將拉特蘭宮、意大利諸城市教區及幾乎整個帝國西部的領地的統治權也打包送給了教皇。

而君士坦丁堡大牧手裡也有一份,不過內容稍有差異,相信大家也明白: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帝國東部全給他管轄,並賜予他和帝王同等的榮耀,這也是前代大牧能懟皇帝的勇氣來源和理論依據(馬其頓王朝末期就有大牧悍然披上帝王的紫袍和緋靴,和皇帝分庭抗禮的)。

不誇張的說,這個文獻先算是羅馬聖彼得教廷世俗權力的立身之本,當然也是君士坦丁堡大牧的。所以現在一羣和君士坦丁堡大牧相親的希臘教士,把這份文獻拿出來,來對抗安塞姆的壓制。

前面已經談過,高文一直在尋求壓制教廷方及君士坦丁堡牧的精神武器,而這《君士坦丁之饋贈》很快讓他找尋到了破解的招數——那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不過他給安塞姆的指示是:“將來把整個東部教區的統轄權都給你,其餘按照朕說的去做,一切在亞德里安堡大會上再做分曉。”

於是安塞姆直接喚來巴里城民軍衛士,將膽敢反駁他和高文皇帝的反對派們都拘禁起來,“等待亞德里安堡大會後的判處”。

五月初,正式出軍前的軍事會議上,高文猛然當着衆人揭開了覆蓋在水銀大地圖桌上的蓋布。

呈現在所有人和安娜眼前的,是劃分完畢的“新羅馬帝國區域圖”。

整個骨幹還是基於原本的軍區制的,但是政區的屬性卻大不相同:

附庸同盟國亞美尼亞、希爾凡、哈達迪、喬治亞等自不必說。

特轄區共有色雷斯(皇都所在地)、薩摩斯(府士麥那)、比提尼亞(府普魯薩)、塞琉西亞(府塞琉西亞.阿拉爾曼大城)、西奇裡乞亞(府塔爾蘇斯)、查爾迪亞(府特拉布宗)、卡斯塔莫努(府錫諾普)七處;

郡區共有呂底亞(府非拉多菲亞姆)、安納托利亞(府伊科尼烏姆)、大卡帕多西亞(府凱撒利亞)、帕弗拉哥尼亞(原本此地的東部,府爲岡加拉)、阿馬西亞(府阿馬西亞城)、賽巴斯蒂亞(府塞巴斯蒂安)、新美索不達米亞(府梅利泰內)、弗裡吉亞(府阿菲永)、大西斯(府西斯城)、小西斯(府凡卡城)、新米利都(即薩摩斯轄區和阿塔利亞間靠海區域)十一處。

而最後的自治區,高文和原本在小翻車魚榻上的規劃相比,則有了新的變化。

第11章 死令第76章 Blet and Road第80章 冰釋第28章 塔爾蘇斯女凱撒第73章 馬掌第42章 圍城壕第6章 羣氓第33章 好轉第34章 皇家大船塢第22章 神學家們第73章 蘇丹之箭第65章 父子爭執第83章 伽爾伽努斯兄弟會第113章 前夜第40章 倨傲的接待第107章 對陣第82章 和威尼斯人的談判第82章 大祭司頭顱第100章 禍水引流第101章 砰第79章 阿什倫戰鬥(下)第44章 貪狼盧塞爾第83章 伽爾伽努斯兄弟會第46章 機智的皇弟第51章 破障第49章 斯卡林的傳說第13章 聖妹到來第37章 立足第1章 亞吉的策略第39章 亞美尼亞親王第66章 驅虎吞狼第58章 索金第81章 墜落第7章 三封信第26章 海難第86章 金髮灰髮?第108章 科馬洛伊騎射團第16章 航程第72章 高文狂想曲第16章 尼什城的選擇第60章 巡營第28章 頭顱爲憑第9章 高文的金蘋果第39章 抽兵第16章 越山第15章 徒勞攻擊第59章 大潰逃第101章 砰第40章 屠龍之劍第23章 塞巴斯蒂安日第88章 典禮(中)第72章 軍心第87章 給阿黛拉的信第108章 科馬洛伊騎射團第61章 共浴第26章 卡列戈斯對卡列戈斯第60章 採購第82章 重振鬥志第94章 Deus Vul第18章 “中間地帶”第102章 新度量衡第109章 金壺第80章 方寸不退第60章 蓋塔的遺囑第7章 大區第60章 巡營第54章 神啓第78章 伯爵日記第56章 三支點第21章 初戰第108章 科馬洛伊騎射團第28章 庫西斯坦戰鬥第4章 兩岸對陣第25章 女官們第50章 射距優勢第69章 黛朵.科穆寧第67章 蘇特里之變第37章 輪射第13章 贖罪錢第35章 愛經第60章 採購第81章 敵意第1章 悖論裡的選擇第106章 計中計第58章 波斯香水瓶第8章 出戰第31章 逃離的路第72章 宮庭血戰第50章 博希蒙德殞命第27章 自戕第53章 科布哈進逼第5章 大霧第93章 無影無蹤第60章 狼嗥第105章 五月十八(下)第80章 熟蘋果第58章 聲北擊東第25章 魯莽的羅伯特第2章 火毬雨第43章 濫封
第11章 死令第76章 Blet and Road第80章 冰釋第28章 塔爾蘇斯女凱撒第73章 馬掌第42章 圍城壕第6章 羣氓第33章 好轉第34章 皇家大船塢第22章 神學家們第73章 蘇丹之箭第65章 父子爭執第83章 伽爾伽努斯兄弟會第113章 前夜第40章 倨傲的接待第107章 對陣第82章 和威尼斯人的談判第82章 大祭司頭顱第100章 禍水引流第101章 砰第79章 阿什倫戰鬥(下)第44章 貪狼盧塞爾第83章 伽爾伽努斯兄弟會第46章 機智的皇弟第51章 破障第49章 斯卡林的傳說第13章 聖妹到來第37章 立足第1章 亞吉的策略第39章 亞美尼亞親王第66章 驅虎吞狼第58章 索金第81章 墜落第7章 三封信第26章 海難第86章 金髮灰髮?第108章 科馬洛伊騎射團第16章 航程第72章 高文狂想曲第16章 尼什城的選擇第60章 巡營第28章 頭顱爲憑第9章 高文的金蘋果第39章 抽兵第16章 越山第15章 徒勞攻擊第59章 大潰逃第101章 砰第40章 屠龍之劍第23章 塞巴斯蒂安日第88章 典禮(中)第72章 軍心第87章 給阿黛拉的信第108章 科馬洛伊騎射團第61章 共浴第26章 卡列戈斯對卡列戈斯第60章 採購第82章 重振鬥志第94章 Deus Vul第18章 “中間地帶”第102章 新度量衡第109章 金壺第80章 方寸不退第60章 蓋塔的遺囑第7章 大區第60章 巡營第54章 神啓第78章 伯爵日記第56章 三支點第21章 初戰第108章 科馬洛伊騎射團第28章 庫西斯坦戰鬥第4章 兩岸對陣第25章 女官們第50章 射距優勢第69章 黛朵.科穆寧第67章 蘇特里之變第37章 輪射第13章 贖罪錢第35章 愛經第60章 採購第81章 敵意第1章 悖論裡的選擇第106章 計中計第58章 波斯香水瓶第8章 出戰第31章 逃離的路第72章 宮庭血戰第50章 博希蒙德殞命第27章 自戕第53章 科布哈進逼第5章 大霧第93章 無影無蹤第60章 狼嗥第105章 五月十八(下)第80章 熟蘋果第58章 聲北擊東第25章 魯莽的羅伯特第2章 火毬雨第43章 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