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子城

現在阿萊克修斯已經從西、北和南三個方向,鉗制圍困住了米利奧塞法隆的野營。也就是說皇帝原本的雙翼,已經成功延伸拓展,將野營給抱在懷裡,下面就是將其活活“勒死”!

此刻的皇帝,恰好站在野營北方的山坡裡,他剛剛非常成功地擊破了此處的別營,殺死了三百多名塞琉西亞民軍,現在他的旗幟就飄揚在身邊,數千名精銳的士兵佈陣在皇帝的馬後,只要阿萊克修斯手指一揮:他們和對面塞琉西亞方的野營,就差個夾在兩座山間的谷地,還有道被敵軍遺棄的封鎖防禦牆,這道牆根本沒派上任何用處。

喜滋滋的將軍和侍衛們,都環繞在皇帝的四周,數日的作戰讓他們對敵軍形成了共識,那便是“不堪一擊”。

“請陛下從御墨官的軍營裡,再抽出一千名精銳士兵,最好有陛下的內宮衛隊,對着對面山地裡的敵軍營地發起決定性攻擊,可能就一下,敵軍就會徹底垮掉。”這是他們一致的建議。

皇帝也認可了,但是他很快轉眼看着具被扔入壕溝的民軍士兵遺體,穿着簡單的皮甲,身旁的武器也不算精良,再回想起對俘虜的審訊,阿萊克修斯定了定,“按照你們的建議抽調軍隊來,這處谷地不管如何都是未來的主攻方向。因爲敵人在西側陣地上佈設了威力巨大的守禦火射具,我決定在眼前敵人這座可憐的子城竣工前,一鼓作氣將其拿下。”

就在傳令的侍衛準備撥轉馬頭離去時,皇帝喚住他補充了句,“科薩的戰線可有消息?”

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後,皇帝皺皺眉頭,便追加了項命令,“現在科尼雅的圍城陣地和我這裡背靠,道路相同互爲犄角,叫哈羅德帶四千名精銳之士南下和我會合,因爲現在我們面對的,根本不是高文的精強主力大隊。”

晌午時分,皇帝的軍馬列好了密集的進攻陣勢,阿萊克修斯皇帝親自駐馬在前隊的最右方,他身後飄蕩着各色御旗,皇帝的眼眸看着灰濛濛的山野,還有敵方正在死命修築的子城,其城牆已大致完工,很多人像螻蟻般在其上忙碌着,基本輪廓一應俱全,只剩下塔樓、城門、圍籬等附屬設施沒有動工——卡貝阿米婭和比雷爾,將所有士兵分爲兩撥,其一七成,佈陣在子城北側山坡,抵禦阿萊克修斯;其二三成,佈陣在南側,警備亞格菲於民夫小寨方向的隊伍;只留少量人員固守西邊山岩陣線,萬一戰事不利,雙側人馬都能退縮到子城城垣當中,繼續死守。

“突火管,契丹火,能幫助我們燒盡敵人的攻勢。”站在半成品城頭的卡貝阿米婭,不斷用這神器給自己打氣壯膽,在她身旁,也確實有人在架設銅管,有的則小心翼翼地將一個個厚紙包裹起來的火毬堆起,還有人扛着契丹雪木桶,順着蹬道或者木梯,朝上面爬着遞送。

要是女執政官真的清楚這種契丹雪不小心爆燃後的威力,她站在那裡,絕對是會腿肚子發抖的——不過好在格迪埃和利奧提烏斯十分盡職盡責,他們站在城頭,厲聲規範提醒着所有民軍士兵,對這種契丹雪的搬運和使用,要慎之又慎。

那邊,皇帝隊伍的號角聲轟然吹響,“速戰速決!”皇帝下達了命令,這代表着總攻的訊號——聽聞此聲,卡貝阿米婭將手摁在了城垛上,咬着潔白的牙齒,她的髮辮在肩頭晃悠着,“高文啊高文,你不會幫我拋棄了吧?在我心中,你可是真正的如同邊境武士那樣勇敢仗義的男子啊,現在聖妹在心中祈求着你的救援。”但還沒等女執政官祈禱完,那邊山坡上,無數帝國的精兵猛將,步騎混同,發出了震天動地的“皇帝萬歲”的呼號,這羣人很快越過了谷地,摧垮了木柵,填平壕溝,開始順着野營北側的緩坡往上仰攻起來。

矛手、弓箭手、騎手、盾牌手、禁衛軍,各種各樣的旗幟,各種各樣民族士兵的相貌,還有他們足以自誇的卓越武器,層層推進,很快就抵進了子城。

“混蛋,守住各自位置!”城北列陣的民軍士兵,被皇帝軍隊總攻的氣勢嚇得崩解,他們捂着頭盔,扔下了弓箭和長矛,不顧統領官比雷爾的斥罵,大部分開始向唯一沒有被封鎖的東邊小安條克堡方向潰逃,其餘的爭先恐後朝着城內奔去。而統領官大人全身鎧甲,舉着指揮的旗標,最後看大家都跑,自己也只能殿後,逃入城中。

畢竟只是民軍,還缺乏戰陣的經驗和勇氣,順風時候浪戰幾把還行,但遇到這種拼搏意志和戰技的血腥時刻,他們就軟弱起來。

“封閉城門!”格迪埃站在城頭,招手大呼。

“哪來的什麼城門?”女執政官捂着臉痛苦失望地呻喚到——整個子城,就只有用來做城門的缺口,臨時用木柵和磚石封堵住而已,剛纔民軍士兵就是躍過這裡逃到城中,他們逃入後總算還記得,轉身把放倒的狗腳木給豎起來,按照總工程師的要求,擋住了這個“城門”。

結果剛豎起狗腳木,那邊“皇帝萬歲”的怒吼聲浪就波及過來——最前方衝鋒的,正是皇帝的數百名瓦蘭吉亞衛隊,他們蠻力大作,發出粗豪的叫喊,披着精良的重甲,還裹着獸皮綁腿,舉着密集的長斧和長戟,對着疏散孱弱的“城門”狠狠撲來。

待到他們砍碎這片木柵後,接下來整座子城,連帶裡面所有的塞琉西亞士兵,就要慘遭屠殺,被溺斃在血海當中了。

現在整個子城內,卡貝阿米婭轉頭俯瞰而去,到處都是慌張亂動的人頭,一千人,一千五百人?都擁堵在一起,聲音吵嚷到她幾乎什麼都聽不到了,有穿着皮甲的民軍士兵,正在軍官和比雷爾的招手呼喝下,朝“城門”木柵便推着堆着籃筐,也有蒙着黑袍子的信徒到處分發武器,看來是要做決死一搏了。但利奧提烏斯卻執着紅色的旗幟,站在了儲藏契丹雪木桶的營房外,死命吹着哨子,和手下人一起,堅決不讓亂糟糟的人羣靠近那裡。

卡貝阿米婭再朝城外望去,同樣也都是士兵們組成的浪潮,下面到處都是舉着武器晃動着鐵盔的人頭,兇悍的喊殺聲,馬匹的嘶鳴聲,讓她感到了陣眩暈,幾乎要從城垣上跌落下去......兩片洶洶的人潮當中,只隔着道她所站立的長垣而已。

第49章 裂痕第95章 中央之戰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65章 卡諾沙之行第58章 舊合約第48章 萊特的勇氣第38章 老兵安置區第62章 差次第11章 強襲第29章 月季芳蕊第74章 說服的理由第87章 驚魂圍攻(下)第54章 戰時小憩第27章 新幣第72章 雪色的金第74章 墳場第84章 焦土第70章 費爾納的吉利基第57章 看破第2章 高文之橋第103章 裡德萬問策第15章 徒勞攻擊第77章 浸禮第47章 科勒阿迪歐斯第32章 普里文蘇斯河第50章 戰前犒賞第115章 坦白第78章 冰島幻酒第97章 圍三缺一第30章 尼基塔斯黨第39章 海關所的夫婦第89章 鐵刺木框第82章 僵持第133章 震駭第48章 前哨戰第96章 並榻第79章 敗降第25章 燒草第47章 秀髮之災第39章 宴會第70章 算計第14章 筵席序位(上)第43章 自焚吧,巴德米婭第71章 麻煩製造者第86章 折返第50章 哲蘭第34章 大閱第93章 宣誓第4章 王子和聖者第105章 五月十八(下)第1章 巨人歌利亞第83章 大公爵的慈悲第17章 血雨血谷第14章 筵席序位(上)第97章 集結第32章 普里文蘇斯河第50章 新口令第48章 乳漲第56章 大石戰術第55章 蛇第89章 不滿足的熊第27章 通達第23章 伊斯法罕宮廷第70章 連鎖焦灼第74章 信徒和磨難,誰成就了誰第72章 星辰的宿命第92章 臨行第9章 諸種不滿第83章 射傷第51章 衛城地獄第101章 抗命第12章 伊庇魯斯君王第64章 猛獸之眼第49章 獅旗和葉凡杜尼旅團第5章 君士坦丁的饋贈第58章 伏咚第44章 還是氐惆第59章 鐵血丹心郭統制第2章 忍讓和進取第95章 新博希蒙德第69章 堡寨羣第92章 臨行第24章 西奧多羅成聖第11章 泰夫里斯共和國的復興第98章 應援第59章 “無本買賣”第85章 退城第81章 《都拉佐條約》與威尼斯監察官第1章 悖論裡的選擇第36章 拖曳與追擊第88章 教唆第31章 游擊戰第93章 赦免第66章 大埃米爾的慘劇第46章 棋局第55章 渡河場血戰第35章 理想之國第35章 愛經第20章 各人的道別
第49章 裂痕第95章 中央之戰第35章 印度黑色大地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65章 卡諾沙之行第58章 舊合約第48章 萊特的勇氣第38章 老兵安置區第62章 差次第11章 強襲第29章 月季芳蕊第74章 說服的理由第87章 驚魂圍攻(下)第54章 戰時小憩第27章 新幣第72章 雪色的金第74章 墳場第84章 焦土第70章 費爾納的吉利基第57章 看破第2章 高文之橋第103章 裡德萬問策第15章 徒勞攻擊第77章 浸禮第47章 科勒阿迪歐斯第32章 普里文蘇斯河第50章 戰前犒賞第115章 坦白第78章 冰島幻酒第97章 圍三缺一第30章 尼基塔斯黨第39章 海關所的夫婦第89章 鐵刺木框第82章 僵持第133章 震駭第48章 前哨戰第96章 並榻第79章 敗降第25章 燒草第47章 秀髮之災第39章 宴會第70章 算計第14章 筵席序位(上)第43章 自焚吧,巴德米婭第71章 麻煩製造者第86章 折返第50章 哲蘭第34章 大閱第93章 宣誓第4章 王子和聖者第105章 五月十八(下)第1章 巨人歌利亞第83章 大公爵的慈悲第17章 血雨血谷第14章 筵席序位(上)第97章 集結第32章 普里文蘇斯河第50章 新口令第48章 乳漲第56章 大石戰術第55章 蛇第89章 不滿足的熊第27章 通達第23章 伊斯法罕宮廷第70章 連鎖焦灼第74章 信徒和磨難,誰成就了誰第72章 星辰的宿命第92章 臨行第9章 諸種不滿第83章 射傷第51章 衛城地獄第101章 抗命第12章 伊庇魯斯君王第64章 猛獸之眼第49章 獅旗和葉凡杜尼旅團第5章 君士坦丁的饋贈第58章 伏咚第44章 還是氐惆第59章 鐵血丹心郭統制第2章 忍讓和進取第95章 新博希蒙德第69章 堡寨羣第92章 臨行第24章 西奧多羅成聖第11章 泰夫里斯共和國的復興第98章 應援第59章 “無本買賣”第85章 退城第81章 《都拉佐條約》與威尼斯監察官第1章 悖論裡的選擇第36章 拖曳與追擊第88章 教唆第31章 游擊戰第93章 赦免第66章 大埃米爾的慘劇第46章 棋局第55章 渡河場血戰第35章 理想之國第35章 愛經第20章 各人的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