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敗降

震天動地的炮擊不久開始了,而虎翼軍因爲步軍的緣故,再加上滿身披掛的重甲,還未能撤出高文輕重火炮齊射的殺傷範圍。

呼嘯的鑄鐵炮彈呼嘯着排射入虎翼軍殿後的隊形當中,帶着翻滾的斑斑血痕,不斷貫穿過去,收割着虎翼軍士兵的性命。

“結束了大公平王,和你的較量讓我認識到,你根本不是足以改變這個世界的強者,能和其他真正強者並肩站在這個角鬥場上的,只有我,而不是你!”高文策馬立在高阜上,看着濃煙滾滾的戰場,思忖道。

即便是數十斤重的步人甲,在狂怒射來的炮彈前,也無法保護內裡的血肉之軀。

童貫雙目幾乎要流血,他咆哮着不顧幕僚的勸阻,要求堡寨炮壘裡數量和彈藥都不多的己方神武將軍炮還射,壓制高文方的炮擊,又親自馳馬到同樣開始後撤的靖西軍營中,要求出動騎兵接應虎翼軍的殿後隊伍歸營。

靖西軍的步兵指揮使王稟親自翻身上馬,帶着騎兵馳突過來,這是次悲壯而絕望的衝鋒——高文揮動權杖,下令一千五百名附屬騎兵集羣應戰靖西軍,而後又有千餘塞爾維亞騎兵,自側後奔來,切入了靖西軍騎兵隊伍當中,兩下夾攻,王稟立刻敗績,五百多精銳靖西騎兵戰死,其餘人只能潰走,入堡寨裡休整。

很快靖西軍的步軍也退走。

虎翼軍最後留下二個指揮大約千餘人的部衆,將長刀、巨斧和狼牙棒團團對外,結成了必死的殿後團陣,其餘士兵有的甚至將重甲褪下,扔在戰場上紛紛順着埂道撤回堡寨裡。

堡寨營門當中,童貫馳入進來,崩潰地呼喊着,叫守寨的二千鄉兵出營去和拂菻人廝殺,但呂頤浩卻也進入來,奪下傳令的信牌,稱鄉兵多爲忽而珊和河中的異族之人,即缺乏訓練,更無效死之心,出去也是白白殉葬,居然直接將童貫的命令給阻攔下來。

黃昏下莫夫城郊滿是血跡、彈坑和死屍的野地裡,高文方數萬隊伍合起了包抄的“鐵翼”,不顧宋軍堡寨羣射出的各種火力威脅,將脫走不及共兩個指揮的虎翼軍士兵死死鉗在釘在了原地。

火炮射出的炮彈自各面,帶着弧形的軌跡,打入到虎翼軍的陣隊當中,血沫、殘肢、碎甲和骯髒的雪團團騰起,但對方還在堅忍地結陣。

皇帝攜帶儀仗和旗旄來到陣前,他要求暫時停止炮擊,而後派遣勸降的傳令騎兵來到殿後的虎翼軍面前,高聲請求對方體面地投降。

宋軍士兵們繼續站在同袍殘缺的屍體前,手持着同樣殘缺的長刀,沉默地不發一語,結果帶領傳令的馬克亞尼阿斯當即就在馬背上讓通譯喊出這句話來,“你們的軍官呢?讓軍官出來負責,不要再做無謂的犧牲了,戰爭現在已經結束,你們得坦然接受失敗的結果,然後享受和平的生活。”

最終四名虞侯和一名都虞候走出,他們立在雪地上,而後轉身,對着己方緊閉的堡寨各門跪下來,連續叩首數次,悲愴地大呼“官家的恩我們今日血戰也算是報了,自此兩不相負——我等孤行萬里,無非是求條生路,降了吧諸位!”

說完這話後,還活下來的數百虎翼將士才紛紛放下手裡武器脫下鎧甲,離開了自己的陣線,緩緩向着拂菻人的營地步伐沉重地走去。

沿路敵人的陣形裡,許多矛手看着他們,結果有個羅馬的百夫長喊出來,“你們打得很棒,你們是最優秀的士兵,應該獲得同樣的榮耀桂冠。”這位的評價得到了幾乎所有人的一致認可。

而堡寨門塔的垛口後,看着殿後士兵最後投降的童貫,扶着城牆慢慢地頹然坐下來,接着對着那羣士兵們離去的方向,將手拱起,面帶愧疚,泣不成聲......

入夜後,皇帝在做出高額賞賜的承諾後,嚴厲督促所有士兵不得休息,掘炮壘修工事,要將大營的陣線朝前推一個半到兩個古裡左右,逼近莫夫城的宋軍堡寨羣西區,“事不宜遲,儘快轉入攻堅狀態。”

在皇帝和皇宋遠征軍鏖戰的同時,劉延慶統率的平遠軍約一萬步騎,也抵達阿穆爾城下,開始圍攻這座城堡,要把退路上的這顆釘子給拔除掉。

狄奧格尼斯肩膀上挽着牛角強弓,登上塔樓和整支隊伍拼死抵禦,一日內打退劉延慶數次進攻,並翻修了阿穆爾城缺失掉的城牆。

無奈的劉延慶只能在城下立營,思圖別的辦法來攻城。

恰好耶律大石整合收攏了布哈拉城的五千步騎,渡過奧克蘇斯河前來加入劉延慶的陣營,大喜的劉延慶便在入夜後,接受大石的邀請,前往其營砦裡赴宴。

結果斟酒後,耶律大石就端起杯盅,坦誠地對劉延慶詢問說,“依劉宣撫的看法,這場大宋和拂菻的較量,孰勝孰負?”

“劉某隻受令唯諾而已,從不對樞密軍務發表見解。”劉延慶是個標準的宋之軍人,不該他過問操心的,他絕無過問操心的可能性。

耶律大石頓覺無趣厭惡,他嘆口氣繼續問道,“我等甘願爲大公平王前驅,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救出天祚皇帝,能復興我遼。現在這個局面,怕是難上加難啊!”

劉延慶是個憨厚之人,他見耶律大石神傷,便還伸手勸解對方說,“于越何出此言?只要攻陷了這座阿穆爾城,遼國總是有復興希望的。”

“言及此,在下倒是認爲,大遼復興的希望倒在一個人的身上。”

“何人?”劉延慶好奇地問道。

“那就是劉宣撫你了。”耶律大石閉上眼睛,微微側過頭去,有些不忍地答道。

“何出此言?”劉延慶還茫然不知的模樣。

可耶律大石徑自將酒杯摔在了地上,砰的聲,晶瑩剔透的陶瓷散得到處皆是。

這時劉延慶纔看到,營帳帷幕在火光的映照下,到處都是手持利刃的黑影在晃動、變大......

是夜,在莫夫城下,稍微休整後的宋軍便趁着夜色,出堡寨靈活勇敢地奇襲了高文方剛剛築立起來的炮壘。

第91章 十萬火急第22章 十萬橫磨劍第87章 偏師第96章 印刷機之神第53章 皇帝現身第90章 罪孽深重第77章 崑崙奴第83章 大衛塔(下)第54章 留在都拉佐的人第10章 安條克門戶第98章 羅馬尼亞帝國樞密會議第18章 君侯之死第23章 塞巴斯蒂安日第42章 守禦之火第1章 大連隊成形第44章 貪狼盧塞爾第36章 西瓜第79章 襲擊水門(上)第60章 巡營第91章 殺意第54章 大埃米爾的堅持第30章 葉得臣第16章 新聖座第5章 戰不戰?第101章 火種第30章 尼基塔斯黨第74章 豪豬箭雨第30章 尼基塔斯黨第41章 “蛤蟆”(再續一章)第61章 圓亭前的離別第45章 真正退隱第15章 彩色的夢與灰色的雨第43章 濫封第67章 烽火飛揚第29章 阿爾蘇第59章 阿克塞頗考斯第78章 溫若明娜第81章 逼迫第80章 方寸不退第12章 夜巡隊第99章 古法淨化第13章 塞浦路斯的商約第34章 小貴族第11章 鞭刑第67章 首當其衝第81章 車塔第98章 羅馬尼亞帝國樞密會議第28章 庫西斯坦戰鬥第96章 監聽第12章 盧塞爾之力第19章 人人都愛雷蒙德第93章 敵在名單第39章 抗拒的寡婦第102章 別營覆滅第20章 聖妹的退讓第10章 衛教保皇第25章 三個人的陣勢第38章 新阿寇尼斯第58章 聲北擊東第93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上)第23章 網開一面第45章 弭亂第87章 澤菲利姆之戰(下)第54章 山雨欲來第96章 監聽第91章 金手執政官和邊境戰士的歸宿第44章 縱火第36章 入營第118章 沙漏墜地第57章 五方陣第54章 舟橋第72章 軍心第50章 塔之戰(中)第20章 踏上征程第39章 博希蒙德的猶豫第34章 六日之途第17章 馬達姆第95章 大機動第62章 孤懸第8章 卡林西亞親王第108章 新戰術訓導第103章 來自巴里城的信函第5章 大霧第6章 言之不預第83章 大瓦西里與高文第104章 五月十八(中)第38章 莫諾馬赫第56章 渺茫第69章 死屍之樹冠第72章 博希蒙德與驢子第4章 化鹿第92章 劇烈動搖第27章 阿蘇夫,還是推羅第40章 受阻的右翼第61章 共浴第28章 血毯和“魚皮油”第13章 連襟第102章 用餐第65章 去庫塔伊西的信第36章 拖曳與追擊
第91章 十萬火急第22章 十萬橫磨劍第87章 偏師第96章 印刷機之神第53章 皇帝現身第90章 罪孽深重第77章 崑崙奴第83章 大衛塔(下)第54章 留在都拉佐的人第10章 安條克門戶第98章 羅馬尼亞帝國樞密會議第18章 君侯之死第23章 塞巴斯蒂安日第42章 守禦之火第1章 大連隊成形第44章 貪狼盧塞爾第36章 西瓜第79章 襲擊水門(上)第60章 巡營第91章 殺意第54章 大埃米爾的堅持第30章 葉得臣第16章 新聖座第5章 戰不戰?第101章 火種第30章 尼基塔斯黨第74章 豪豬箭雨第30章 尼基塔斯黨第41章 “蛤蟆”(再續一章)第61章 圓亭前的離別第45章 真正退隱第15章 彩色的夢與灰色的雨第43章 濫封第67章 烽火飛揚第29章 阿爾蘇第59章 阿克塞頗考斯第78章 溫若明娜第81章 逼迫第80章 方寸不退第12章 夜巡隊第99章 古法淨化第13章 塞浦路斯的商約第34章 小貴族第11章 鞭刑第67章 首當其衝第81章 車塔第98章 羅馬尼亞帝國樞密會議第28章 庫西斯坦戰鬥第96章 監聽第12章 盧塞爾之力第19章 人人都愛雷蒙德第93章 敵在名單第39章 抗拒的寡婦第102章 別營覆滅第20章 聖妹的退讓第10章 衛教保皇第25章 三個人的陣勢第38章 新阿寇尼斯第58章 聲北擊東第93章 君士坦丁堡的日常(上)第23章 網開一面第45章 弭亂第87章 澤菲利姆之戰(下)第54章 山雨欲來第96章 監聽第91章 金手執政官和邊境戰士的歸宿第44章 縱火第36章 入營第118章 沙漏墜地第57章 五方陣第54章 舟橋第72章 軍心第50章 塔之戰(中)第20章 踏上征程第39章 博希蒙德的猶豫第34章 六日之途第17章 馬達姆第95章 大機動第62章 孤懸第8章 卡林西亞親王第108章 新戰術訓導第103章 來自巴里城的信函第5章 大霧第6章 言之不預第83章 大瓦西里與高文第104章 五月十八(中)第38章 莫諾馬赫第56章 渺茫第69章 死屍之樹冠第72章 博希蒙德與驢子第4章 化鹿第92章 劇烈動搖第27章 阿蘇夫,還是推羅第40章 受阻的右翼第61章 共浴第28章 血毯和“魚皮油”第13章 連襟第102章 用餐第65章 去庫塔伊西的信第36章 拖曳與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