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 決戰前夕

大婚的日期日益迫近,海都城的街道上逐漸張燈結綵起來,一向相互爭論的朝堂、邸報也漸漸安靜下來,官員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邸報口誅筆伐的鋒芒也收斂了不少,開始用大幅度的篇幅來撰寫頌詞。

就在這一日,定北省的戰報由飛鴿傳送入驛館,驛館不敢怠慢,立即發至內閣,內閣裡一下子炸開了鍋,這個時候突然遇見戰事,實在是令人難以預料,商議之後,趁着早朝的功夫,首輔大學士沐天波將此事奏知了朱駿。

“來的正好!”朱駿掌擊御案,臉色脹的通紅:“如今我大明兵精糧足,正是誅殺逆賊吳三桂之時,朕王師未動,此賊竟找上了門來,正是自取滅亡。”

吳三桂雖是個逆賊,卻也是名悍將,想當年追逐他們這羣亡命遺臣惶惶如喪家之犬的逃入緬甸,自有他的一番本事。如今吳三桂率軍來攻,定然是準備充足,羣臣們若不驚慌那纔怪了。

朱駿的一番信心十足的話讓原本有些驚慌的大臣們篤定了下來,是啊,天塌不下來,不是還有皇上嗎?自建元以來,吾皇以區區數千人衆,克服阿瓦,奪取緬國,又率軍東征,滅暹羅,南下攻佔爪哇。哪一次不是以寡擊衆,以弱勝強?皇上都不怕,咱們擔心個什麼勁。

接下來,大臣們便開始討論起是先出徵還是先大婚的問題了,大婚之期是禮部選定的良辰吉日,早已頒佈天下,各省的主要官員已送來了禮物,各國的時節也紛紛抵達了海都,若是延期則失信天下。可緬北的戰事亦是重中之重,關乎着大明國的江山社稷,是決不容拖延的。

這一次不用爭論,羣臣已衆口鑠金的請皇上以國事爲重,先安邦定國再考慮大婚之事。

朝議剛剛結束。朱駿寫了一道密旨命人飛鴿傳往定北,各官府衙門便開始四處徵兆馬車,海都城早已傳揚了吳三桂入侵的事,起先大家還有些不安,但是聽說皇上要御駕親征,再聯想起皇上以往徵平萬方地赫赫戰功,城內駐紮的明軍訓練時所表現出來的氣質,也就安心了一些。

邸報的興起。也間接的喚醒了海都人的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意識,在不安之後。海都人非但沒有畏懼,反而義憤填膺的要求懲治國賊吳三桂,北伐雲南救萬民於水火。

雲南乃是多民族混雜而居的南疆大省,其中不但有漢人。還有流落其間生活在緬人,更有暹羅國地族人,雲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各大邸報語。)新始皇帝陛下乃是漢、苗、瑤、桂、汶、克倫、撣各族共同的皇帝,理應順應天命,興師北伐。

這是海都人地普遍觀點,得知朝廷徵召馬車,先是各商會的正副會長第一時間表示應徵。獻上了百輛馬車之後。其他的商團人員緊隨其後,接着便是鄉紳小商販。最後連尋常在海都城拉客的馬伕也不甘落後,一日之內。兩千輛馬車如長龍一般擺在了凱旋門外地馳道上。

由於南洋缺乏良馬。海都城地馬匹大多數由阿拉伯等國地商人海運而來。因此。拉車地盡是高大神駿地阿拉伯馬。在一片片馬嘶響鼻聲中。一萬五千名駐留海都地大明陸軍戰士上了馬車。朱駿穩居正中。在無數雙灼熱地目光中一聲令下。萬馬奔騰而去。

吳三桂地中軍繼續龜縮於喀倫城。手下心腹大將元讓地一萬大軍開始從後隊改爲前隊。在喀倫城附近開始掃蕩。另吳三桂喪氣地是。李定國地大軍仍然沒有尋到。派出去地斥候大多數沒有回來。

入緬已進入第四天。吳軍已經進入了進退維谷地境地。既不敢輕軍冒進。又不能就此撤兵。眼看着士氣越來越弱。士卒之間謠言不斷。吳三桂只能期盼於前線元讓先鋒軍地消息。

能否消滅李定國完全取決於時間。吳三桂估計海都地援軍至少還有十天才能抵達。也就是這十天地時間內。他必須找到李定國地主力一鼓而下。否則戰局越是拖延下去。不但讓明軍有了喘息增援地時間。而且己方地士氣也將一瀉千里。只有撤兵一途。

如今地軍營中已經開始散佈了各式各樣地謠言。特別是上次地炸營事件地版本更是讓士兵們揣揣不安。許多人在暗地裡傳言是惡鬼作亂。也就是俗稱地鬼附身才導致了炸營地士兵神經失常。陷入殺戮。而定北乃是不詳之地。妖魔鬼怪衆多。有地還說是當地地土人用巫蠱之術控制了士兵。有地說是神明不願意吳軍入緬作戰。於是降下了災禍。版本不一。但是每一個流傳地版本卻都是動搖軍心地有利武器。

正在這個時候。一個渾身是血地探子騎着快馬沿着馳道飛快入城。一炷香之後。已進了衙堂向吳三桂彙報軍情。

“王爺,元提督在喀倫城東南四十里處遭遇定北賊軍主力,敵人足有兩萬人,突然列陣于山谷中對我先鋒軍發起攻擊,元將軍親自督戰,無奈賊軍人多勢衆,又佔了地利,如今已被賊軍分割圍困,元將軍讓小的回來請求王爺發兵救援,若再延遲,恐怕先鋒軍要全軍覆沒了。”

“好,李定國,你終究按奈不住了。”吳三桂不怒反笑,激動的老臉脹紅,道:“左右速速點齊軍馬,準備出城救援。”

有了李定國的消息就好辦,元讓所率的前軍不過是吳三桂的誘餌而已,原本就是用來釣李定國上鉤的,如今李定國突然襲擊元讓,只要元讓能夠多抵擋一日,吳三桂便能領着中軍與李定國決一死戰,海都城的援軍多爲步兵,靠着兩條腿北上增援最快也要七八天的時間,只要李定國願意硬碰硬,吳三桂絕對相信三天之內能夠讓定北軍蕩然無存。

吳軍迅速的集結起來,開始向東南方向進發,吳三桂下了重賞,也鼓舞了部分吳軍的士氣,五萬大軍擡着無數獵獵作響的幟旗,在五千騎兵的開道之下,迅速的撲向他們的目的地。

第55章 輿論殺人第427章 靖海之策第520章 寧死荒徼無降也第4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199章 天下皆商第530章 不和第238章 琉球第158章 李定國在哪?第782章 澳大利亞新政第39章 費解的佛朗機戰術第254章 無間道第112章 勸降第379章 殖民統治第15章 風高夜黑殺人夜第408章 救人要緊第480章 漢口之戰第254章 無間道第424章 目標 塘沽港第119章 殺雞嚇猴第413章 施琅第五十七 營救第4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431章 轉戰千里第540章 開拓第145章 交易第395章 鰲拜伏誅第236章 晉升第94章 三藩第573章 歐洲危機第441章 草原雄鷹第451章 越後騎兵第392章 決心第238章 琉球第50章 海盜相爭(上)第412章 前線告急第234章 搶奪第116章 黨爭與中秋慶典第243章 建功封侯第237章 持才傲物第183章 兵不血刃第550章 教兒子第238章 琉球第140章 勝利者的姿態第416章 私房錢第42章 錦衣衛第267章 裂痕第254章 無間道第265章 跳進黃河洗不清第547章 趙爺爺進城第16章 夜襲第552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127章 挑撥離間第43章 荷蘭東印度公司第31章 亡國公主第439章 鬥富第476章 中標第106章 孤家寡人第159章 炸營第159章 炸營第44章 南洋海第499章 中都鳳陽第412章 李光地第232章 火炮實驗成功第550章 教兒子第144章 立後第44章 南洋海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20章 勃起第553章 大漠潛伏第208章 權鬥第138章 各懷鬼胎第10章 鍊鋼第391章 大清洗第138章 各懷鬼胎第251章 州官放火第576章 龍騎兵團向前進第185章 詐敗第798章 空營第443章 草原殺伐第450章 反叛第81章 開戰第485章 鴻門宴第190章 一哭二鬧三上吊第172章 二愣子總督第124章 鄭氏敗亡第531章 明軍兵變第513章 盛京城下第504章 遼東血戰第786章 虛驚。第168章 平西王府下的藏寶庫(上)第273章 東印度第539章 大小通吃的通古斯大酋長第101章 對陣第464章 印度攻略第203章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誘惑第778章 聯盟艦隊的覆沒第539章 大小通吃的通古斯大酋長第99章 冒領軍功第238章 琉球第175章 戰事又起
第55章 輿論殺人第427章 靖海之策第520章 寧死荒徼無降也第4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199章 天下皆商第530章 不和第238章 琉球第158章 李定國在哪?第782章 澳大利亞新政第39章 費解的佛朗機戰術第254章 無間道第112章 勸降第379章 殖民統治第15章 風高夜黑殺人夜第408章 救人要緊第480章 漢口之戰第254章 無間道第424章 目標 塘沽港第119章 殺雞嚇猴第413章 施琅第五十七 營救第4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431章 轉戰千里第540章 開拓第145章 交易第395章 鰲拜伏誅第236章 晉升第94章 三藩第573章 歐洲危機第441章 草原雄鷹第451章 越後騎兵第392章 決心第238章 琉球第50章 海盜相爭(上)第412章 前線告急第234章 搶奪第116章 黨爭與中秋慶典第243章 建功封侯第237章 持才傲物第183章 兵不血刃第550章 教兒子第238章 琉球第140章 勝利者的姿態第416章 私房錢第42章 錦衣衛第267章 裂痕第254章 無間道第265章 跳進黃河洗不清第547章 趙爺爺進城第16章 夜襲第552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127章 挑撥離間第43章 荷蘭東印度公司第31章 亡國公主第439章 鬥富第476章 中標第106章 孤家寡人第159章 炸營第159章 炸營第44章 南洋海第499章 中都鳳陽第412章 李光地第232章 火炮實驗成功第550章 教兒子第144章 立後第44章 南洋海第182章 兵臨城下第20章 勃起第553章 大漠潛伏第208章 權鬥第138章 各懷鬼胎第10章 鍊鋼第391章 大清洗第138章 各懷鬼胎第251章 州官放火第576章 龍騎兵團向前進第185章 詐敗第798章 空營第443章 草原殺伐第450章 反叛第81章 開戰第485章 鴻門宴第190章 一哭二鬧三上吊第172章 二愣子總督第124章 鄭氏敗亡第531章 明軍兵變第513章 盛京城下第504章 遼東血戰第786章 虛驚。第168章 平西王府下的藏寶庫(上)第273章 東印度第539章 大小通吃的通古斯大酋長第101章 對陣第464章 印度攻略第203章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誘惑第778章 聯盟艦隊的覆沒第539章 大小通吃的通古斯大酋長第99章 冒領軍功第238章 琉球第175章 戰事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