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夔東十三家軍

霄無奈,只好責令北鎮撫司又派出了一批探子,但次相同,仍然是無疾而終,面對這個情況,李霄也只坐在武昌乾着急,而在興山那邊,卻發生了極大的動靜。

在興山縣茅麓山十三坪上,這裡四周都是羣山圍繞唯獨大山的正中,卻被遺民們開荒成一片龐大的村舍,村舍旁種植着各種穀物,而村落的正宗則建着一座紅磚青瓦的祠堂,祠堂既供奉了大順軍李自成的雕像,也是三十家軍首領議會的場所。

十三軍的構成十分複雜,但主體仍以大順軍忠貞營爲主,當年李過、高一功等率領由陝北南下的西路大順軍在荊州草坪地區同南明巡撫堵胤錫達成聯合抗清協議由堵胤錫上疏隆武帝賜名忠貞營,永曆四年十二月,忠貞營的主力開始由南寧北上,主要原因是他們同原大西軍領導人孫可望之間存在隔閡,當孫可望請求永曆朝廷加封秦王的時候,忠貞營將領表示不滿,高一功、黨守素曾經親自出面訓斥孫可望的使者,大意是原大順軍和原大西軍地位相類似,大順軍餘部聯明抗清後將領最高只封公爵,孫可望卻堅持要朝廷封他爲一字王,有欠公允,甚至說出了‘兩家兵馬,彼此所知,鞭,足以相當也‘的威脅性語言。就當時情況來說大順軍餘部兵力既遠不如大西軍餘部強盛,又不像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等擁有云南全省這樣一塊後方基地高一功等人的行動得到永曆朝臣中反對封秦派的讚許,某種程度上還成了這些人拒絕封秦的武力後盾。然而原大西軍聯明抗清畢竟是大勢所趨,孫可望憑藉實力也足以封王,雙方的關係在李自成、張獻忠生前已經因爲爭奪四川兵戎相見秦之爭又加深了裂痕。到孫可望出兵貴州、四川,清軍侵入廣西時高一功等忠貞營將士既打不過清定南王孔有德部,又不願依附於孫可望,剩下的道路就是領兵北上夔東,同劉體純、袁宗第、郝搖旗等大順軍舊部靠攏。

高一功、李來亨等人爲了把士卒家屬、輜重安全地護送到夔東,不得不取道小路山涉水,經過明清統治力量較弱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順治八年忠貞營途經湖南西部保靖時,遭到已經投降清朝的當地土司彭朝柱組織的襲擊高一功不幸中毒箭身死。在李來亨等率領下,忠貞營終於突破了重重險阻,到達了夔東,並且於湖北境內的大順軍餘部匯合自此聲勢浩大,只是所據地理位置是腹心之處,卻始終株守窮山僻隅,打不開局面。

除了忠貞營之外,十三軍中還有少量的明軍以及大西軍的遊勇,成分雖然複雜是在這十三坪裡堅持抗清了這麼年,相互之間也消去了隔閡。

忠義的匾額之李來亨坐在上首,其他各頭領分別坐在兩側當楊起隆走進來的時候,兩邊的頭領有的半闔着眼無動於衷的一臉敵意,氣呼呼的生着悶氣,對於這個新始朝通緝的欽犯,大家並沒有給他多少好臉色。

李來亨乾笑一聲,起來招楊起隆:“楊兄弟,請坐下說話。”

楊起隆眼眸經意的瞥了與會的衆人一眼,知道十三家軍對待自己的態度並不統一,故意裝作一副沒事人的摸樣找了個位置坐下,隨後朝着李來亨拱了拱手:“李將軍,在下的會衆已經齊聚漢口、漢陽二鎮,只等將軍意決了。”

駐留漢口之時,楊起隆以密令各香堂人手悄悄潛入江北的漢口、漢陽兩鎮,又買通了漢口幾個綠營的千總。

李來亨將目光落在其首領身上:“諸位兄弟怎麼看?咱們與楊朋友合作,打出茅麓山突襲漢口、漢陽二鎮,與城中楊朋友的香衆裡外呼應,一舉拿下湖北。”

左側終於有一名頭領站了出來:“將軍。廷封你做臨國公。對你寄予厚望。你不思圖報。爲什麼要收留朝廷欽犯?兄弟們死心塌地跟着你幹。是因爲你舉得是反清復明地旗號。如今你做出這樣地事。我王光興是決不答應地。

最早是潯陽守。清兵所敗。退往施州衛。被明楚藩世子朱容藩收留。有兵馬二萬人。最後與北上而來地忠貞營會合。在茅麓山加入十三家軍。是十三家軍中地重要頭目。王光興地話說中了許多頭領地心事。都不由得點頭同意。這些大多是大順軍地舊將。並不一定對大明死心塌地。但是當今地局勢是南明北滿。在新始帝地帶領下大明已光復了一半地天下。且兵力強盛。明軍雖說在長江以

是茅麓山與他們隔江相望。再過一兩年便可會師。好。卻突然冒出來了個楊起隆。自然是沒人願意跟着他們乾地。

“王光興。你既是大明地舊將可知道我地身份嗎?”楊起隆冷笑一聲:“永曆不過是桂王支系。倉促之下被人擁戴爲帝。如何算地上先祖地嫡親血脈?我纔是崇禎先帝地嫡親血脈。貨真價實地皇子。你既是明將。更應該聽我號令。”

王光興冷眼相對:“在下只知道大明已有新始帝。倒是不知什麼時候冒出個什麼朱三太子出來。你說你是朱三太子。可有什麼憑證?就算你當真是崇禎先帝地血脈。如今最多也不過是一個藩王而已。新始帝纔是正朔。這一點天下人已有公允。你再如何強辯也無濟於事。”

朱三太子被說的雙頰羞紅,這一點纔是說中了他的心事,畢竟朱三太子的名頭如何響亮,可是畢竟新始那個傢伙早已被人擁戴爲帝了,他冷笑一聲:“既然如此,你投靠挖掘鳳陽皇陵的李將軍,真以爲永曆那個小兒會收容你嗎?屆時狡兔死、走狗烹,你是否還想着在南邊混個好前程?實話實說吧,在下來這裡也是爲了諸位的生計,永曆小兒在南邊聲勢浩大,咱們這麼多人難道還要偏居一隅嗎?在下有會衆十萬,李將軍與諸位頭領有兵二十萬,如此聲勢,何不拿下湖北,興王師,討滿寇,自個兒打下一片錦竹天下,何必要寄人籬下呢?”

這一番話說出來倒是讓所有的頭領心動起來,在座的大部分是大順軍的舊將,反清是爲了天下的公義,可是復明卻與他們沒有多大的責任,十三軍軍民三十餘萬,亦耕亦兵拿得起武器的差不多也有二十萬衆,若是再加上這個姓楊的人手做內應,打下長江以北的湖北自然不是問題的,只要有了根基,再驅兵北上,便可以沿着白河入陝,陝西可是大順軍的老家,有了這些地盤,也不必屈居人下。

一個更重要的是陝西提督王輔臣的問題,王輔臣早年也是大順軍的將領,早年追隨姐夫劉某參加大順軍,嗜賭,一擲千金,後投王姓將領做了乾兒子改姓王。在座的一些首領之中,也有一些與王輔臣打過交道,現今的局勢已經十分明朗,滿清覆亡只是時間問題,說降王輔臣並非沒有可能,輕而易舉拿下了湖北、陝西,再繼續東征,說不定還真能打下半壁的天下來。

“哼,花言巧語。”王光興是明的舊將,因此是堅定的復明派,惡狠狠的盯着楊起隆吐了口吐沫。

“好啦,王兄弟楊兄弟就不要爭啦。”一直沒有說話的李來亨一錘定音:“既然如此,不若這樣吧,王兄弟帶着本部繼續坐守茅麓山,我與其他兄弟會同楊兄弟在漢口、漢陽二鎮內的香衆一道將這兩座城池拿下,屆時再做計較。”

李來亨純屬是和稀泥的,不過這泥倒是和的有些水平,山中的兄弟相處了這麼久,自然是不忍反目爲仇的,乾脆分兵兩路,願出去的打出去,不願意同流合污的就留在這裡,也算是爲十三軍守住根基,就算攻城不利,李來亨照樣可以退回來。

楊起隆原本是起了殺的,這時見李來亨一錘定音,也就不去理會王光興:“既是如此,這次出山必須議定個章程出來,李將軍,事關機密,可否請一些不出山的兄弟暫且迴避。”

李來亨爲難的看了衆頭領一眼,楊起挑明瞭就是不信任一些留守的頭領,擺明了要人難看,可是偏偏現在李來亨覺得與楊起隆的合作成功性更大一些,正在爲難之際,王光興已氣呼呼的站了起來:“李將軍,在下敬你是條好漢子,只是這姓楊的還是與他少勾搭些的好,既然李將軍信不過兄弟,在下出去便是。”說完頭也不回,不顧身邊的頭領勸說,兀自出了祠堂。

緊接又一個頭領跟着走了出去,許多人臉上都是一副爲難,既覺得這個楊起隆確實是個誇誇其談之輩,不能深信,可是心裡又抱着一絲打下湖北迴老家的期待,只能幹坐在這裡。

……………………

從今往後主要的劇情還是在反清方面,注意力轉到國內來,至於李來亨,放心吧,好歹也是反清的漢子,形勢會逆轉的。

第38章 論策(下)第18章 貓和老鼠第549章 最大的喇嘛第236章 晉升第263章 統一戰線第165章 銀行第193章 工商爲本第389章 賣船啦 嶄新的船啦第537章 天下歸上第385章 宗教改革第229章 征伐不臣第440章 競爭第107章 中央集權第791章 羅斯托夫 我來了第92章 一唱一和第562章 大饑荒第55章 輿論殺人第396章 北巡第246章 朝鮮戰爭第480章 漢口之戰第48章 日進金斗第432章 打落了門牙往肚子裡咽第171章 最可怕的女人第464章 印度攻略第794章 瘋了第166章 問政第86章 授勳第484章 降清第69章 李定國第80章 陰謀第42章 錦衣衛第529章 太和決戰第447章 兩個衍聖公第541章 征途第438章 銅脈第426章 天津光復第556章 殺第41章 以人爲本第54章 平等條約第38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前爆發第196章 軍區總兵第440章 競爭第531章 明軍兵變第415章 新城上海第535章 大敗滿蒙精銳第487章 高於一切第470章 報捷第117章 盛典第461章 蠻人來襲第412章 李光地第161章 決一死戰(一)第422章 雪原絞殺第158章 李定國在哪?第259章 進佔婁底第463章 萬歲第487章 高於一切第799章 陰險計劃第251章 州官放火第528章 西北狼來了第42章 錦衣衛第240章 誰在挑撥誰?第69章 李定國第405章 缺德第20章 勃起第137章 變數第411章 宰的就是你個鄉巴佬土鱉第23章 防禦工事第90章 爭國本(二)第82章 巷戰第109章 接見國使第473章 太子出宮第449章 賣豬仔第267章 裂痕第5章 緬南第53章 誤會外交第1章 南明末帝第779章 直布羅陀海峽第561章 叔侄第90章 爭國本(二)第504章 遼東血戰第577章 攻佔羅斯托夫第186章 野外第401章 大肆搜捕第63章 討賊第508章 陰人第38章 論策(下)第378章 奉旨打劫第778章 聯盟艦隊的覆沒第425章 天津海戰第十久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241章 日本王第202章 可怕的念頭第784章 皮埃斯島大海戰(二)第209章 形勢逆轉第143章 海軍學院第107章 中央集權第426章 天津光復第255章 無間道終極版第60章 洗腦
第38章 論策(下)第18章 貓和老鼠第549章 最大的喇嘛第236章 晉升第263章 統一戰線第165章 銀行第193章 工商爲本第389章 賣船啦 嶄新的船啦第537章 天下歸上第385章 宗教改革第229章 征伐不臣第440章 競爭第107章 中央集權第791章 羅斯托夫 我來了第92章 一唱一和第562章 大饑荒第55章 輿論殺人第396章 北巡第246章 朝鮮戰爭第480章 漢口之戰第48章 日進金斗第432章 打落了門牙往肚子裡咽第171章 最可怕的女人第464章 印度攻略第794章 瘋了第166章 問政第86章 授勳第484章 降清第69章 李定國第80章 陰謀第42章 錦衣衛第529章 太和決戰第447章 兩個衍聖公第541章 征途第438章 銅脈第426章 天津光復第556章 殺第41章 以人爲本第54章 平等條約第38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前爆發第196章 軍區總兵第440章 競爭第531章 明軍兵變第415章 新城上海第535章 大敗滿蒙精銳第487章 高於一切第470章 報捷第117章 盛典第461章 蠻人來襲第412章 李光地第161章 決一死戰(一)第422章 雪原絞殺第158章 李定國在哪?第259章 進佔婁底第463章 萬歲第487章 高於一切第799章 陰險計劃第251章 州官放火第528章 西北狼來了第42章 錦衣衛第240章 誰在挑撥誰?第69章 李定國第405章 缺德第20章 勃起第137章 變數第411章 宰的就是你個鄉巴佬土鱉第23章 防禦工事第90章 爭國本(二)第82章 巷戰第109章 接見國使第473章 太子出宮第449章 賣豬仔第267章 裂痕第5章 緬南第53章 誤會外交第1章 南明末帝第779章 直布羅陀海峽第561章 叔侄第90章 爭國本(二)第504章 遼東血戰第577章 攻佔羅斯托夫第186章 野外第401章 大肆搜捕第63章 討賊第508章 陰人第38章 論策(下)第378章 奉旨打劫第778章 聯盟艦隊的覆沒第425章 天津海戰第十久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241章 日本王第202章 可怕的念頭第784章 皮埃斯島大海戰(二)第209章 形勢逆轉第143章 海軍學院第107章 中央集權第426章 天津光復第255章 無間道終極版第60章 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