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爭國本(二)

“皇上,翰林院編修王庭儒家有一女,德淑兼備,正是上好的中宮人選。”衆大臣見朱駿並不接話,以爲朱駿默認了,已有人叩拜道。

王廷儒的女兒?朱駿倒吸了一個涼氣,原本打算找個老婆熱熱炕頭的心思一掃而空,從阿瓦遷徙到緬南的路上這個十三歲的小丫頭他是看過兩眼的,年齡太小不說,長的也是普普通通,至於什麼德淑兼備對於朱駿的用處不大,堂堂大明皇帝的老婆豈能如此寒顫?德淑兼備有個屁用。

朱駿並不是個什麼高雅的人,更不相信什麼心靈美才是真的美的鬼話,他原來以爲皇帝的老婆不說傾國傾城,至少也得是個美女纔算是拿得出手,可大臣們卻不這樣看,在古代,選立皇后首先看的品德,其次是家庭背景,這其中的規定很多,特別到了明朝,除了異族不允許封后之外,各種各樣的規矩數不勝數,最末纔是相貌。

讓朱駿去娶一個十三歲且又相貌平庸的小丫頭片子,朱駿恐怕寧願找塊豆腐撞死拉倒,什麼事都可以讓步,朱駿卻絕對不敢在這種事上含糊,在大臣們引頸相盼的目光之下朱駿搖搖頭:“王氏有德,奈何年歲尚小,此事容後再議吧。”

朱駿打算先拖延時間,卻低估了明朝大臣們源源不絕的戰鬥力,他的話音剛落,便有御史站出來道:“皇上既不願立王氏爲後,微臣倒有個絕佳的人選。”

“刑部侍郎李廣孝有一女,德才堪優,如今正待字閨中,皇上不若立李氏爲後。”

“朕已說過,此事容後再議,你沒有聽見嗎?”朱駿對這些雞婆的大臣逼的有些煩了,老子結婚關你屁事。

“皇上這話是什麼意思?”御史不依不饒的責難道:“如今中宮無後、國無儲君,陛下想要拖延到幾時?”

朱駿被他責問的來了火,怒喝道:“你是這樣和朕說話的?這是朕的家事。豈容你一個小小御史來管?還不退下。”

“食君祿者,忠君之事,臣不敢退。”御史倒也硬氣,慨然道:“天子,國之重器也,天子家事即爲國事。微臣爲大明江山計,不敢不管。”

“臣附議!”有人站出來頂樑。

“臣附議。”沐天波肅穆而出。這一次他是爭國本地主力

“臣等附議。請皇上立中宮。正國本。”更多地大臣站了出來。就連一向與世無爭地楊嗣德也凜然出班。整個朝堂上只剩下剛從阿瓦城歸來地周慕白左右爲難地立在班中猶豫了片刻之後也訕訕地出班朗聲道:“臣附議。立中宮早生皇子乃是國之根本。請皇上三思。”

朱駿臉色及其難看地冷笑一聲:“宣旨。摘去這御史地烏紗。開革他地官職。永不錄用。”

說話間朱駿已長身而起。揮袖道:“退朝。”

“退朝!”侍立地太監拉着長音迴盪在朝堂上。

待朱駿走後。朝堂上只剩下一地地官員跪在殿下面面相覷。

朱駿回到寢殿時已消了氣,說到底,這事主要還是時代的認知問題,朱駿沒有錯,在他的時代裡,結婚講究的是情投意合,他只是想找個自己看着順眼的人而已,要求並不算高。御史也沒有錯。他的職責就在於糾正皇帝的錯誤,國家沒有儲君作爲御史着急上火也是應該地。可錯的是誰呢?朱駿也不清楚,只是他現在已經沒有了臺階可下,絕對不能向大臣們服軟的,現在地事情已不再是結婚生子這麼簡單了,已經演化成爲一場皇權與臣子之間的鬥爭,朱駿後退一步,臣子們就會步步緊逼,今日可以讓你立王氏或者李氏爲皇后。明日便可讓你立老大或老二爲太子,所以朱駿得硬扛着。

整整三天,朱駿沒有去上朝,只是把自己關在宮裡,百官們倒也不以爲意,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般,這讓朱駿感到了一絲危險,根據他對這些大臣的瞭解,此事絕非這麼簡單。越是風平浪靜。波濤來的就越是洶涌。“小桂子,你過來陪朕說說話。”朱駿氣悶之餘。原想看些閒書解悶,可心緒不平,實在沒有心思,只好百無聊賴的放下書本朝着侍立一旁的小桂子招招手。

“皇上可還是爲朝堂上那些大人們生氣嗎?皇上,不值當的,您是九五之尊,沒必要爲那些書呆子生氣,若是氣壞了身子,豈不是得不償失?”小桂子給朱駿端來一杯香茗,笑嘻嘻的奉承。

朱駿拉下了臉,厲聲道:“這是國事,豈是你一個小小的內監能插嘴地?朕不是說過,太監不得干政,違者重罰的嗎?”

“皇上恕罪,奴婢萬死。”小桂子嚇了一跳,見平日裡和顏悅色的朱駿發起怒來連忙磕頭求饒。

朱駿只不過是想敲打敲打他,倒沒有真拿他治罪的意思,冷着臉道:“起來吧。”

小桂子一直在朱駿身前伺候,第一次見朱駿的臉色這樣難看,忙小心翼翼的道:“奴婢只是在宮外聽說一些謠言,實在氣憤不過,爲皇上不值才說了幾句誅心的話,奴婢再也不敢了。”

“聽到了些什麼謠言?”

小桂子道:“奴婢不敢說。”

朱駿豈不會知道小桂子的心思,冷聲道:“快說,少和朕耍心眼。”

小桂子道:“奴婢出宮時聽說那個革職的御史如今逍遙地很,不但每日都有官員士紳爭相邀他各處赴宴,人人說到他時都贊其忠直,學堂裡的教諭們還紛紛邀他講學,奴婢還聽說,海都的各處邸報都紛紛拿他和古時的魏徵相比,這話裡頭又暗暗嘲諷皇上沒有唐太宗般的氣度,不能廣開言路,都說那御史是生不逢時。皇上勤政仁德,奴婢是看在眼裡真真切切的,如今鬧成這樣,奴婢實在是爲皇上不值,這些官員士紳們實在是太不懂規矩,因此才說了一些怨氣的話,還請皇上責罰。”

小桂子小心翼翼的擡起頭,見朱駿並沒有發怒,只是微微眯着眼睛想着心事,遂站到一邊不敢打擾。

這樣的結局是朱駿所預料到地,在其他朝代,皇帝是沒有錯地,不管發生什麼民間的輿論永遠都會將過錯責怪到女人和姦臣們身上,皇帝再昏庸無道,那也是因爲有後宮亂政或是有奸臣挑撥。但是明朝卻是個極其特殊地時代,這個時候大臣們掌握了民間輿論的權利,大臣們不管對錯,直言犯上者都會受到民間的瘋狂支持,鄉紳士子們對他頂禮膜拜,同僚們更是將你當作直臣來給自己作爲榜樣。而一旦你跟皇帝穿了一條褲子,那麼問題可就鬧大了,首先,你會遭受所有人的唾棄,其次,你也別想在朝廷這一畝三分地上混了,收拾東西趁早滾蛋,特別是在爭國本的關鍵時期。

最冤枉的當屬萬曆朝的那個內閣大學士王錫爵,好不容易混到了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閣臣位置,卻因爲懼失上意而奉詔擬旨而導致朝臣大譁,紛紛指斥王錫爵委婉容悅。王錫爵只好在一片罵聲當中辭職。

因此,在明朝頂撞皇帝的成本與得罪輿論的成本要低的多,得罪了皇帝最多也不多被拉去廷杖或是罷官貶職罷了,卻能夠爲自己留下美名,就算是一個布衣,走到哪裡也混得開。而得罪了輿論不單會被人罵祖宗十八代,而且同僚們都彈劾奏章也不是鬧着玩的,你只有辭職回鄉,閉門不出一途。

朱駿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如此的孤獨,上至內閣,下到鄉民百姓,竟然硬生生的將自己推到了對面,就連一向刻意揣摩自己意思的周慕白,如今也成爲了爭國本的主力。

“小桂子,你來給朕參謀參謀,此事該當如何處理。”朱駿明白了大多數明朝皇帝爲什麼寵信太監了,原因無它,大明皇帝總是一個人在戰鬥,他們需要幫手,需要人理解,而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太監。

“這是國事,奴婢不敢旁議。”

“朕讓你說就說,哪有這麼多廢話。”

“皇上,應該把那些非議的大臣都抓到宮門廷杖,這些人實在不識擡舉,不敲打敲打一下,他們還真當皇上好欺負呢。”小桂子的暴力傾向很嚴重。

朱駿不由得笑了出來,被小桂子一說心緒倒是好了一些,廷杖是不可能的,這些大臣們根本就不害怕廷杖,反而會以受過廷杖爲榮,你越是打他,輿論更是會傾向到他們的一邊,屆時一個昏君的帽子蓋過來可不是鬧着玩的。

明朝皇帝對付這種事的辦法很多,最低等的就是廷杖,這樣反而會讓輿論大譁,鬧得更加不可收拾,也有如正德一般傻不隆冬的去和大臣們對罵,這樣的結果只會讓人覺得更加昏庸,其次就如朱棣一般誅你十族,這樣的效果立竿見影,後遺症卻是極大,朱駿自信沒有如此魄力。

當然,還有個相對比較折中的辦法----拖,看誰扛得住。

朱駿決定用這個辦法試試。

(書寫了這麼久更新一直不慢,所以可能書中會有一些bug,小弟的訂閱實在慘不忍睹,望大家支持一下。)

第468章 英國人來了第21章 挑撥第4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191章 談判開疆第552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573章 歐洲第530章 不和第392章 決心第9章 恩威並重第791章 羅斯托夫 我來了第234章 搶奪第469章 對決第386章 萬王之王第457章 鐵公雞遇到鐵公雞第73章 裝逼第536章 奴才第577章 攻佔羅斯托夫第534章 命中註定的決戰第570章 蘇伊士運河第390章 大清洗的前奏第497章 西北軍反目第130章 籠絡軍心第101章 對陣第400章 朱三太子第795章 莫斯科沒有眼淚第199章 天下皆商第504章 遼東血戰第234章 搶奪第791章 羅斯托夫 我來了第206章 壞馬要吃回頭草第186章 野外第798章 空營第61章 海商第274章 朱慈炎誕生第22章 科技的瓶頸第195章 敢死第91章 罪己詔第164章 追殺吳三桂第169章 叛軍威武第519章 組建騎兵第234章 大清版連發火銃第496章 馬鷂子第400章 朱三太子第787章 烏拉第480章 漢口之戰第238章 琉球第32章 託付第421章 海盜第130章 籠絡軍心第404章 科學院第446章 民不可愚第453章 火燒倭人第126章 你有陰謀我有詭計第502章 反了第513章 盛京城下第188章 血戰(二)第382章 煽風點火哥們最在行第134章 籌建開發特區第802章 分裂第256章 合圍第789章 狼子野心第179章 叛逃第46章 斷貨的供貨商第149章 大捷第196章 軍區總兵第50章 海盜相爭(上)第123章 講武堂第253章 送上門去投降第123章 江西是個好地方第65章 緬甸王子第237章 持才傲物第191章 談判開疆第385章 宗教改革第273章 東印度第524章 大戰前夜第575章 搶灘登陸第103章 不勝而勝第76章 爭端再起第208章 權鬥第123章 江西是個好地方第229章 征伐不臣第4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62章 閱兵第249章 喜得貴子第790章 兵不厭詐第424章 目標 塘沽港第86章 授勳第231章 三藩覲見第426章 天津光復第44章 南洋海第205章 私產神聖不可侵犯第472章 割地賠款第16章 夜襲第443章 草原殺伐第469章 對決第209章 形勢逆轉第465章 搶灘登陸第229章 征伐不臣第530章 不和第541章 征途
第468章 英國人來了第21章 挑撥第4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第191章 談判開疆第552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573章 歐洲第530章 不和第392章 決心第9章 恩威並重第791章 羅斯托夫 我來了第234章 搶奪第469章 對決第386章 萬王之王第457章 鐵公雞遇到鐵公雞第73章 裝逼第536章 奴才第577章 攻佔羅斯托夫第534章 命中註定的決戰第570章 蘇伊士運河第390章 大清洗的前奏第497章 西北軍反目第130章 籠絡軍心第101章 對陣第400章 朱三太子第795章 莫斯科沒有眼淚第199章 天下皆商第504章 遼東血戰第234章 搶奪第791章 羅斯托夫 我來了第206章 壞馬要吃回頭草第186章 野外第798章 空營第61章 海商第274章 朱慈炎誕生第22章 科技的瓶頸第195章 敢死第91章 罪己詔第164章 追殺吳三桂第169章 叛軍威武第519章 組建騎兵第234章 大清版連發火銃第496章 馬鷂子第400章 朱三太子第787章 烏拉第480章 漢口之戰第238章 琉球第32章 託付第421章 海盜第130章 籠絡軍心第404章 科學院第446章 民不可愚第453章 火燒倭人第126章 你有陰謀我有詭計第502章 反了第513章 盛京城下第188章 血戰(二)第382章 煽風點火哥們最在行第134章 籌建開發特區第802章 分裂第256章 合圍第789章 狼子野心第179章 叛逃第46章 斷貨的供貨商第149章 大捷第196章 軍區總兵第50章 海盜相爭(上)第123章 講武堂第253章 送上門去投降第123章 江西是個好地方第65章 緬甸王子第237章 持才傲物第191章 談判開疆第385章 宗教改革第273章 東印度第524章 大戰前夜第575章 搶灘登陸第103章 不勝而勝第76章 爭端再起第208章 權鬥第123章 江西是個好地方第229章 征伐不臣第4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62章 閱兵第249章 喜得貴子第790章 兵不厭詐第424章 目標 塘沽港第86章 授勳第231章 三藩覲見第426章 天津光復第44章 南洋海第205章 私產神聖不可侵犯第472章 割地賠款第16章 夜襲第443章 草原殺伐第469章 對決第209章 形勢逆轉第465章 搶灘登陸第229章 征伐不臣第530章 不和第541章 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