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消息

第212章 消息

燕王在秦王府裡安插了兩個眼線。

這兩個人,無法靠近書房。平日幫着傳遞消息。

馮少君去便房繞了一圈,然後出了院子。走了一段路,到了一處涼亭。涼亭邊有一株高大的梨樹。此時正是梨花開放的時節,滿樹的梨花,撲鼻的清香。

馮少君迅速環顧一圈,蹲在涼亭的第二根柱子下。伸手摸索了片刻, 第五塊青磚被挪開。這塊青磚比普通青磚薄了一半。

馮少君將袖中的小巧竹筒放進去,再將青磚挪好。

此時天剛矇矇亮,正是侍衛換班的時候,難得有片刻的鬆懈。馮少君溜出去不到一炷香時間,沒引來任何人的注意。

無人知曉,消息已經傳到另一個內應手中,半日之後就能到楊公公手中。

馮少君傳遞消息後, 神色如常地在書房外做些粗活。

內侍衆多, 且每日都打掃,本來也乾淨得很。很多內侍看着忙忙碌碌,實則就是磨工夫罷了。

她混身其中,從不偷懶,卻也不是最勤快的那一個。這也是做密探的至高境界。悄然泯與衆人,半點不惹眼。

中午有兩菜一湯,吃完了還能回屋子午睡。

只要秦王不發怒不打人板子,這日子倒也不難捱。

小祿跟着她身後,進了屋子,隨口笑道:“殿下平日時常發脾氣,大家夥兒都提心吊膽的。今日殿下的心情倒是好得很。”

那是當然。

薛攀昨晚代薛家來表忠心,秦王心情可不很好麼?

馮少君照例不吭聲。

果然,小祿也不必她搭話茬,繼續絮叨起了府中八卦瑣事:“對了,有件事你聽說沒有?世子妃昨日宣太醫診脈,據說是喜脈。世子妃孃家不爭氣, 肚子倒是爭氣得很。”

吳家垮了臺,秦王被天子嚴懲,仔細計較起來,根源都在吳家。吳氏這半年多來的日子,着實難熬。

好在吳氏又診出了身孕。子嗣要緊,秦王妃也不便再刁難刻薄兒媳了。

小祿八卦了一嘴,還想再閒話,馮少君打了個呵欠。小祿只得閉了嘴,回自己的屋子去了。

耳根總算清靜了。

馮少君和衣躺在牀榻上,腦海放空,很快睡着了。

不知做了什麼美夢,午睡醒來,身體有些熱,臉孔有些紅。馮少君努力平心靜氣,默數到一百,身體裡的躁動才慢慢散去。

果然是春天來了。

……

一晃天已黑了。

燕王在太和殿裡看了半日奏摺,挑出三分之一左右,令人送去行宮給天子過目做決定。

楊公公隨伺一旁,世子朱昀被召進殿裡伺候筆墨。

燕王在燕王妃面前如繞指柔,對着兒子卻是十足的嚴父模樣。

朱昀在燕王面前,不敢有絲毫懈怠。直至燕王忙完正事,纔敢張口:“父王, 皇祖母打發人來傳口信,讓父王和我去慈寧宮一同用晚膳。”

曹太后對幾個皇孫都不錯。趙王漢王伴駕去了行宮,燕王被留下監國理政。曹太后時常打發人請燕王去慈寧宮用膳。

對燕王來說,和曹太后保持良好的祖孫關係,也十分重要。

別看曹太后一把年紀話都說不利索,實則人老心亮,半點都不糊塗。隆安帝對曹太后十分孝順,曹太后說一句,抵得上別人十句百句。

皇孫們爭儲,曹太后從不摻和。直至這半年多,燕王強勢崛起,曹太后也對燕王格外親善起來。

燕王略一點頭:“現在便去吧!”

要做太子,不能有忤逆惡名,去慈寧宮盡孝道也是應該的。

朱昀應了一聲,隨燕王一同去了慈寧宮。

沈祐是燕王親衛,自然一併隨行。

“見過皇祖母。”

“見過皇曾祖母!”

燕王父子兩個一同拱手行禮。曹太后樂呵呵地笑道:“都免禮。”

待燕王起身,曹太后打量燕王一眼,頗有些心疼:“你這些日子來回奔波忙碌,可別累着自己。”

在外威風凜凜不苟言笑的燕王殿下,在親祖母面前,也得綵衣娛親,笑着應道:“皇祖母放心,孫兒都這麼大的人了,知道照顧自己。皇祖母請寬心,別總惦記孫兒。”

曹太后笑道:“做祖母的,哪有不惦記孫子的道理。”

然後,嘆了口氣:“你呀,什麼都好,就是太過死心眼了。生在皇家,子嗣興旺何等要緊。你喜歡袁氏,要娶她做正妃,沒人攔着你。可袁氏就生了昀兒一個。”

“瞧瞧秦王府,嫡子庶子五六個,趙王漢王也都一堆兒女。唯有你,就昀兒這麼一根獨苗。”

“袁氏不能再生了。你還是納兩個側妃進府,再生兩個兒子纔好。”

朱昀心裡一緊,明知燕王不會應,還是下意識地擡頭看了燕王一眼。

曹太后的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要做太子,應該再有幾個子嗣。至少,不能只有一個獨苗。說句不中聽的,萬一朱昀有個好歹,燕王就後繼無人了。

天子立儲,要考慮方方面面,子嗣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關口。

燕王從容應道:“皇祖母一心爲孫兒考慮,孫兒感激不盡。不過,孫兒當年去袁家迎娶王妃時,曾對着岳父和幾位舅兄立誓,此生只娶王妃一人,不染二色。”

“再者,孫兒平日掌管刑部,忙着審案公務,實在無暇顧及內宅。”

“昀兒已經十七,再有兩個月便要大婚。傳承子嗣開枝散葉一事,就都交給他了。”

朱昀:“……”

燕王目光瞥了過來,朱昀只得硬着頭皮頂下這口鍋,對曹太后笑道:“曾祖母放心,我一定努力。”

曹太后也就不再多言了。

燕王又不是不解事的少年,事事需要人提醒指點。她這個做皇祖母的,提醒一回,也就罷了。說得多了,豈不白白討嫌?

晚膳過後,燕王父子坐馬車回了燕王府。

楊公公一進府,就有內侍悄然湊上前,將竹筒給了楊公公。楊公公不動聲色地將竹筒收入袖中。

待看到竹筒裡的消息後,楊公公眉頭微微一跳,不敢遲疑,立刻低聲向燕王稟報:“殿下,奴才有要事回稟。”

(本章完)

第532章 和睦第43章 無恥第454章 戰事第194章 小喜第202章 提醒第617章 番外之竹馬(二)第572章 番外之父子第252章 相會第432章 陌路第252章 相會第612章 番外之太孫(二)第379章 苦戰(一)第366章 問心第573章 番外之趙王(一)第364章 後事(二)第569章 番外之死路(三)第455章 噩耗第110章 姨母(二)第41章 祖孫(一)第508章 決定第414章 生子(一)第98章 餘波第537章 責罰第533章 做戲第412章 發作第133章 第一遍三十三章 驚險第527章 衝突(二)第14章 過往(一)第141章 卑劣(一)第518章 了結第625章 番外之姻緣(三)第113章 轉向第188章 衷腸(二)第632章 番外之親事(四)第394章 殉葬(一)第490章 好轉第126章 惹禍第349章 漢王(一)第340章 兩年第310章 相聚(三)第618章 番外之定親第153章 憤怒第34章 憤怒(二)第549章 五年(二)第483章 太子(一)第127章 敲詐第569章 番外之死路(三)第610章 番外之伴讀(四)第86章 相召第194章 小喜第542章 秘密第406章 處置第16章 一夢第470章 神威第495章 傳信(一)第244章 立儲(三)第132章 雙福第206章 驚馬(二)第197章 回京第431章 及笄(二)第411章 郡主第332章 紛亂(二)第113章 轉向第487章 酒醉第386章 告假(一)第10章 故人第564章 燈枯第480章 憤怒(二)第105章 威逼(二)第440章 出嫁第272章 回門第539章 升職第553章 回宮(一)第256章 登門第41章 祖孫(一)第95章 “內鬼”第173章 秘密第344章 麻煩(二)第230章 親事(二)第146章 朱晅第332章 紛亂(二)第137章 驚變(一)第383章 噩耗(二)第81章 婚約第491章 不決第76章 閒言第50章 江氏(一)第592章 番外之示好(二)第216章 玉釵第592章 番外之示好(二)第422章 翻案(一)第420章 滿月(二)第192章 禁足第491章 不決第197章 回京第142章 卑劣(二)第412章 發作第71章 恭賀(一)第468章 處置第307章 歸來(二)
第532章 和睦第43章 無恥第454章 戰事第194章 小喜第202章 提醒第617章 番外之竹馬(二)第572章 番外之父子第252章 相會第432章 陌路第252章 相會第612章 番外之太孫(二)第379章 苦戰(一)第366章 問心第573章 番外之趙王(一)第364章 後事(二)第569章 番外之死路(三)第455章 噩耗第110章 姨母(二)第41章 祖孫(一)第508章 決定第414章 生子(一)第98章 餘波第537章 責罰第533章 做戲第412章 發作第133章 第一遍三十三章 驚險第527章 衝突(二)第14章 過往(一)第141章 卑劣(一)第518章 了結第625章 番外之姻緣(三)第113章 轉向第188章 衷腸(二)第632章 番外之親事(四)第394章 殉葬(一)第490章 好轉第126章 惹禍第349章 漢王(一)第340章 兩年第310章 相聚(三)第618章 番外之定親第153章 憤怒第34章 憤怒(二)第549章 五年(二)第483章 太子(一)第127章 敲詐第569章 番外之死路(三)第610章 番外之伴讀(四)第86章 相召第194章 小喜第542章 秘密第406章 處置第16章 一夢第470章 神威第495章 傳信(一)第244章 立儲(三)第132章 雙福第206章 驚馬(二)第197章 回京第431章 及笄(二)第411章 郡主第332章 紛亂(二)第113章 轉向第487章 酒醉第386章 告假(一)第10章 故人第564章 燈枯第480章 憤怒(二)第105章 威逼(二)第440章 出嫁第272章 回門第539章 升職第553章 回宮(一)第256章 登門第41章 祖孫(一)第95章 “內鬼”第173章 秘密第344章 麻煩(二)第230章 親事(二)第146章 朱晅第332章 紛亂(二)第137章 驚變(一)第383章 噩耗(二)第81章 婚約第491章 不決第76章 閒言第50章 江氏(一)第592章 番外之示好(二)第216章 玉釵第592章 番外之示好(二)第422章 翻案(一)第420章 滿月(二)第192章 禁足第491章 不決第197章 回京第142章 卑劣(二)第412章 發作第71章 恭賀(一)第468章 處置第307章 歸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