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內鬼”

第95章 “內鬼”

“淑妃娘娘待奴婢恩重如山。”馮少君終於擡起頭,滿面愧疚,語氣卻十分堅定:“可奴婢這麼做,也是爲了娘娘。”

“田坤打着娘娘的招牌,做了數不清的惡事。燕王殿下將田坤抓進刑部,人證物證都確鑿,田坤還是死不認罪, 無非是倚仗着淑妃娘娘。”

“娘娘不該爲這麼一個該死之人勞心勞力。”

“奴婢寧肯揹負棄主的惡名,也要田坤認罪。”

“此事過後,娘娘就能清清靜靜地過日子,再不會被田坤連累了。奴婢就是死也心甘情願。”

田淑妃氣得臉色煞白,全身簌簌發抖,伸手指着“綠漪”:“你……你……”

你了半天, 也說不出第二個字。

一陣腥甜溼熱涌至喉間,一轉頭, 吐出一口鮮血。

那口心頭血, 一半吐在地上,另一半濺落在裙襬上,星星點點的猩紅,令人怵目驚心。

趙王駭然:“母妃!”

隆安帝有話也問不下去了,擰着眉頭,沉聲道:“來人,宣太醫來。”

立刻有內侍飛速地退了出去。

太和殿裡就有當值的太醫,很快趕了過來,扶着被氣得不輕的淑妃娘娘坐下診脈開藥。趙王心急如焚, 一時顧不上去尋“綠漪”的麻煩。

隆安帝也沒將一個小小的宮人放在眼底。

身爲一朝天子,執掌江山四十年,朝中要麼是心思深沉的文官,要麼是桀驁不馴的武將, 還有心思各異的宗親勳貴。隆安帝什麼樣的人沒見過?

“綠漪”做點背主的事算得了什麼。

再者, “綠漪”說的話也不無道理。

堂堂宮妃和皇子, 被一個小人連累, 牽扯進了這一樁大案中,隆安帝也嫌丟人。巴不得此案早點了結。

燕王上前一步, 拱手對隆安帝說道:“父皇,兒臣先回刑部,就不在這兒給父皇添亂了。”頓了頓又道:“能這麼快破案,‘綠漪’當居首功。兒臣想將她帶回刑部,仔細問審,記錄在卷宗裡。”

這是要保“綠漪”一條命了。

隆安帝正要點頭,趙王忽地轉頭,目露兇光:“田坤的案子已經了結,二哥還要帶走‘綠漪’做什麼?”

“她是母妃身邊的人,做了背主的事。現在母妃被氣得吐了血,二哥還想帶走她,也欺人太甚了!”

燕王冷笑一聲,寸步不讓:“三弟這話從何而來。‘綠漪’說的句句都是實話,田坤也確實死有餘辜最有應得。怎麼到了三弟口中,倒成了我慫恿‘綠漪’背主!”

“‘綠漪’這是有大義!”

“我將她帶去刑部問話,將一切記錄進卷宗,也是爲了給她記上這一功。免得有人惱羞成怒, 要了她的命。”

趙王臉上的肥肉抖動,細長的眼裡射出怒焰:“今日二哥就是說上了天, 也休想帶走她。”

燕王冷冷道:“此事由不得你, ‘綠漪’我非帶走不可!”

說着,衝隆安帝拱手:“父皇也親眼見了,就三弟這脾氣。‘綠漪’一旦留下,肯定活不過明日。”

“‘綠漪’立下大功,不賞也就罷了,兒臣若是連她的命也保不住,以後還怎麼執掌刑部。還有什麼臉審案斷案?誰還會在問案的時候說實話?誰還肯戴罪立功做證人?”

一連串的反問,一句比一句語氣更重!

隆安帝眉頭動了一動,深深看了燕王一眼。

燕王這是鐵了心要保住“綠漪”。

幾個兒子中,秦王最年長,最喜結交朝臣。漢王最年幼最得寵。趙王平庸些,差事當得不好不壞。

當差最得力的也最盡心盡責的,就是燕王。

燕王再次拱手,沉聲道:“請父皇允兒臣帶‘綠漪’去刑部。”

相較之下,趙王光有怒氣,卻說不出什麼像樣的話來。無非還是叫囂着要打殺了背主奴婢那一套。

兩相比較,隆安帝的心難免也偏了一偏。

“你先帶着‘綠漪’去刑部。”隆安帝終於張了口。

燕王眉頭一鬆:“多謝父皇。”

趙王也非常人,心裡氣得要吐血了,面上還能擠出笑容來:“罷了,父皇張了口,就聽父皇的。等此事過後,我得好好整頓清理母妃身邊的宮人。不然,一個接一個的,有學有樣,宮中可就亂套了。”

這是在譏諷燕王的手太長,伸進了後宮裡。

隆安帝面色果然沉了一沉。

燕王只做未見,拱手告退,領着“綠漪”退出了太和殿。

……

日頭還是很烈。

太陽明晃晃地照着,似能盪滌去所有的陰暗。

馮少君略略擡頭,緩緩吐出一口氣。

易容裝扮做內應,一旦曝露,就有身首異處的兇險。前世,她也遇到過幾次危機。像今日這般兇險的,卻也少有。

不過,她並沒怎麼擔心。

因爲她知道,燕王一定會保住她的性命。

燕王雄才大略,是一代明主,胸襟氣魄遠勝常人。

前世,燕王明知她是女子,卻容忍她以“馮公公”的身份出現在人前,將錦衣密探交託於她手中。這等胸襟,世間少有。

也正因爲燕王有這等過人的氣度魅力,她才願一心追隨。

馮少君隨在燕王一行人的身後,出了宮門,上了燕王的馬車。

寬大的馬車裡,燕王安穩地坐着。楊公公隨伺一旁。馮少君收斂心神,盈盈行禮,輕聲道:“見過殿下。”

還是“綠漪”的聲音。

可見這位馮三姑娘有多謹慎了。

要不是知道綠漪被楊公公關在私宅地牢裡,只怕他也會以爲眼前的人才是真正的綠漪。

燕王目中閃過笑意,聲音溫和:“你剛纔跪了許久,先坐下休息片刻。有什麼事,等去了刑部再說。”

馮少君輕聲應是。

馬車一路進了刑部官署,衆目睽睽之下,“綠漪”隨燕王進了當差班房。

燕王只留下楊公公和“綠漪”,其餘人都退到了門外。

“馮三姑娘,”燕王有些好奇:“本王可否見見你的真容?”

馮少君輕聲應道:“我得以特製的藥水,才能洗淨臉上的妝容。昨晚急着進宮,並未隨身帶着藥水,請殿下見諒。”

(本章完)

第232章 悶棍(二)第34章 憤怒(二)第100章 暖宅(一)第222章 口角第425章 祖孫第249章 功成第583章 番外之手足(一)第626章 番外之姻緣(四)第536章 掌兵第625章 番外之姻緣(三)第131章 辦差第188章 衷腸(二)第402章 母女第155章 重逢(一)第41章 祖孫(一)第225章 風波(二)第197章 回京第580章 番外之建功(四)第344章 麻煩(二)第67章 一戰(一)第202章 提醒第599章 番外之歸京(五)第333章 三日第271章 惱怒第88章 命案(二)第429章 淘氣第524章 遠行(二)第442章 硝煙第14章 過往(一)第290章 獻計第13章 舊案(二)第287章 當差第14章 過往(一)第422章 翻案(一)第205章 驚馬(一)第100章 暖宅(一)第321章 收網第425章 祖孫第602章 番外之心思(一)第290章 獻計第469章 好轉第230章 親事(二)第86章 相召第456章 喪信第148章 酒宴(一)第96章 效忠第582章 番外之敲打(二)第195章 殉葬第88章 命案(二)第477章 長假(一)第587章 番外之手足(五)第276章 立誓第308章 相聚(一)第251章 身退(二)第183章 坦誠(一)第407章 重逢(一)第407章 重逢(一)第539章 升職第69章 高下第230章 親事(二)第559章 喪事(一)第264章 恩寵第92章 面聖(二)第334章 嚴懲第370章 相見第50章 江氏(一)第529章 恣意第627章 番外之姻緣(五)第286章 進宮第155章 重逢(一)第75章 勢利第411章 郡主第62章 彆扭第573章 番外之趙王(一)第146章 朱晅第69章 高下第240章 負荊第391章 廝守(一)第99章 憂心第126章 惹禍第59章 落水第535章 正事(二)第533章 做戲第134章 賬本第233章 美人第203章 新年第182章 隱秘(二)第265章 三日第504章 霹靂(二)第37章 春心第461章 覲見第194章 小喜第62章 彆扭第542章 秘密第96章 效忠第208章 登門(一)第101章 暖宅(二)第277章 說服第278章 離去第220章 兄弟(二)
第232章 悶棍(二)第34章 憤怒(二)第100章 暖宅(一)第222章 口角第425章 祖孫第249章 功成第583章 番外之手足(一)第626章 番外之姻緣(四)第536章 掌兵第625章 番外之姻緣(三)第131章 辦差第188章 衷腸(二)第402章 母女第155章 重逢(一)第41章 祖孫(一)第225章 風波(二)第197章 回京第580章 番外之建功(四)第344章 麻煩(二)第67章 一戰(一)第202章 提醒第599章 番外之歸京(五)第333章 三日第271章 惱怒第88章 命案(二)第429章 淘氣第524章 遠行(二)第442章 硝煙第14章 過往(一)第290章 獻計第13章 舊案(二)第287章 當差第14章 過往(一)第422章 翻案(一)第205章 驚馬(一)第100章 暖宅(一)第321章 收網第425章 祖孫第602章 番外之心思(一)第290章 獻計第469章 好轉第230章 親事(二)第86章 相召第456章 喪信第148章 酒宴(一)第96章 效忠第582章 番外之敲打(二)第195章 殉葬第88章 命案(二)第477章 長假(一)第587章 番外之手足(五)第276章 立誓第308章 相聚(一)第251章 身退(二)第183章 坦誠(一)第407章 重逢(一)第407章 重逢(一)第539章 升職第69章 高下第230章 親事(二)第559章 喪事(一)第264章 恩寵第92章 面聖(二)第334章 嚴懲第370章 相見第50章 江氏(一)第529章 恣意第627章 番外之姻緣(五)第286章 進宮第155章 重逢(一)第75章 勢利第411章 郡主第62章 彆扭第573章 番外之趙王(一)第146章 朱晅第69章 高下第240章 負荊第391章 廝守(一)第99章 憂心第126章 惹禍第59章 落水第535章 正事(二)第533章 做戲第134章 賬本第233章 美人第203章 新年第182章 隱秘(二)第265章 三日第504章 霹靂(二)第37章 春心第461章 覲見第194章 小喜第62章 彆扭第542章 秘密第96章 效忠第208章 登門(一)第101章 暖宅(二)第277章 說服第278章 離去第220章 兄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