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浮動(一)

福親王府裡,福親王父神色凝重,寧慧郡主用帕子擦着眼角,哭哭啼啼:“父王,邊關那地方,實在太危險了。連何將軍都戰亡了。還是寫封信,將暘兒和琅兒都叫回來吧!什麼功勞我們都不要了。”

要是人有個閃失,要軍功有什麼用!

朱暘是福親王府的長孫她的親侄兒,丁琅更是她惟一的兒子。哪一個都不能有事。

福親王世子長嘆一聲:“妹妹,你話說得輕巧。當日父王親自去找太子,豁出臉面纔將他們兄弟兩個塞進隨行名單。現在無端端地就要回來。父王哪裡張得了這個口。”

福親王還得要臉哪!

寧慧郡主紅着眼道:“父王不便寫這個信,我來寫。我今晚回去就寫信,連夜打發人送去邊關,讓他們接到信立刻啓程回來。”

福親王擰着眉頭,沉聲道:“不可!打仗豈是兒戲,去都去了,哪有擅自回京的道理。太子殿下也在邊關,皇上難道就不憂心太子安危?還不是得撐住了。”

慶安帝也只有太子這一顆獨苗。論矜貴,天底下誰能及得上太子殿下?

寧慧郡主語塞片刻,咬牙道:“太子是大齊儲君,自然不能臨陣脫逃。不然,日後有什麼臉見衆臣。我們不必和太子攀比。”

福親王眉頭擰得更緊:“混賬!這等話要是傳出去了,你還有何臉面進宮。這件事你聽爲父的,信不必寫了,讓他們兩個安心在邊關待着。”

“父王……”

福親王目光銳利地看向寧慧郡主。

寧慧郡主很清楚福親王的脾氣,知道再哀求也沒用。當年福親王爲她定下親事讓她嫁去丁家的時候,就是這樣不由分說的神情。

福親王是疼她這個女兒,卻不是百依百順。獨裁獨斷起來,她根本沒法子。

她只能戰戰兢兢,每日默默祈求菩薩保佑她的兒子和孃家侄兒了。

寧慧郡主拿起帕子捂着臉,低聲嗚咽。

福親王世子聽得心煩意亂,忍不住低聲問道:“父王,何將軍戰死,陣亡的還有幾千將士,另有三千被俘虜。邊軍只怕士氣全無,也不知現在怎麼樣了。”

從邊關送戰報至京城,日夜兼程一路換馬,也得五天。也就是說,這是五天前的戰報了。韃子們不但不傻,且兇悍狡詐,絕不會錯過這樣的好機會。也不知這幾日裡戰事何等激烈。

福親王也想到了這一層,心情頗爲沉重:“等戰報再送至京城吧!”

頓了頓,再次厲聲叮囑慧寧郡主:“富貴險中求,沒有躺在那兒天上就掉餡餅的好事。他們兄弟兩個都是二十幾歲的人了,都有了子嗣。就算有個三長兩短,也不至於斷了香火。當日既要去掙軍功,就得承受因此而來的兇險。”

寧慧郡主悔恨得腸子都要青了。

早知如此,打死她也不會讓兒子隨太子離京。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只盼着丁琅機靈點,躲在後面,別一個衝昏了頭腦上陣。

福親王世子妃也在屋子裡垂淚。

聽到推門聲,福親王世子妃忙擦了眼淚,起身迎了過去:“怎麼樣?父王鬆口了嗎?”

福親王世子搖搖頭:“妹妹求了半天,父王都沒鬆口,還鐵青着臉痛罵了妹妹一頓。”

福親王世子妃心裡發苦,淚水溢出眼角:“那怎麼辦?就這般算了麼?”

福親王世子嘆道:“父王說得沒錯。誰也尊貴不過太子殿下。太子都在邊關待着,別人還怎麼回來。”

福親王世子妃生平第一次和寧慧郡主生出同樣的念頭,悔不當初。

……

同樣的夜晚,趙王府裡也上演了類似的情形。

趙王世子妃不便來央求公公,趙王妃憂心兒子安危,哭着求趙王:“還是想個法子將兒子接回來吧!邊軍要是再打大敗仗,不知要死多少人。兒子在邊關也太危險了。”

趙王陰着肥碩的臉孔,冷冷瞥了趙王妃一眼:“頭髮長見識短。這等時候回京算什麼?一旦落了臨陣脫逃的聲名,以後還有什麼臉當差做人。”

“此事提都不準提。要是實在擔心他安危,就從府裡挑兩百親兵,隨大軍一起出發去邊關,讓親兵們寸步不離地護着。”

這倒是個好主意。

六神無主的趙王妃擦了眼淚,開始迅速思慮要派哪些中心可靠的人。

……

太和殿。

慶安帝一直批閱奏摺處理政事,忙到子時才結束。楊公公上前,低聲問道:“皇上可要安寢?”

慶安帝卻道:“朕要去椒房殿。”

不出所料,平日裡早睡好眠的袁皇后,今晚一直都沒睡,眼下還有未乾的淚痕。

慶安帝看着心疼,伸手爲袁皇后擦拭淚痕,輕聲安慰道:“嬌娘,你別擔心。何將軍夜襲敵營,遭了埋伏陣亡。敵營的糧草也被燒了大半,死傷不在少數。敵軍沒了糧草,也撐不了多久。或許很快就會退兵了。”

平日裡很好糊弄的袁皇后,不知怎麼腦子忽然靈光起來:“那些韃子糧草不多了,說不定攻城就更瘋狂。邊關戰事會更兇險。”

慶安帝心裡一緊,想再出言安慰,袁皇后卻迅速擦了眼淚:“你什麼都不用說了。越是危險,太子越不能退。否則,邊軍更失士氣信心。”

“我是擔心兒子的安危。可他是大齊儲君,絕不能臨陣脫逃。”

“他得像你一樣,擔起自己應付的重任。這樣纔有資格做太子,將來才能擔負起江山社稷。”

慶安帝猛然用力摟緊袁皇后,許久才沙啞着聲音低語:“嬌娘,你能想明白就好。我難道不擔心兒子嗎?可現在唯有他能安住人心軍心。他絕不能回京。”

他是父親,更是一朝天子。再憂心太子安危,也得按捺下去。

袁皇后低聲道:“那個孟將軍怎麼樣?”

慶安帝呼出一口氣:“孟將軍比何將軍年輕,同樣驍勇善戰。而且,孟將軍和袁家一直交好。你就放心吧!”

袁皇后嗯了一聲,忽然擡起頭來:“我聽說,沈祐自動請纓要去邊關?”

第487章 酒醉第578章 番外之建功(二)第516章 警告第538章 怒火第264章 恩寵第257章 商議第564章 燈枯第279章 龍鳳第21章 紅妝(二)第532章 和睦第12章 舊案(一)第225章 風波(二)第48章 燕王(二)第111章 撐腰(一)第217章 挑唆第391章 廝守(一)第294章 受傷(二)第37章 春心第605章 番外之進宮(二)第81章 婚約第85章 新宅第32章 刁難第270章 婆媳第433章 歸來(一)第245章 密室第14章 過往(一)第251章 身退(二)第375章 作亂(二)第175章 重逢(二)第216章 玉釵第128章 探望第181章 隱秘(一)第419章 滿月(一)第464章 急速第121章 酒宴(一)第361章 隱秘第342章 改變第436章 親善第506章 霹靂(四)第547章 喪信(二)第471章 大勝(一)第396章 夫妻第38章 亂麻第317章 探望第174章 重逢(一)第53章 再遇第151章 探望(一)第160章 鷸蚌(二)第354章 美人第580章 番外之建功(四)第25章 閒氣第131章 辦差第222章 口角第397章 回宮第33章 憤怒(一)第94章 驚險(二)第315章 意外第154章 金蟬第597章 番外之歸京(三)第205章 驚馬(一)第480章 憤怒(二)第412章 發作第242章 立儲(一)第548章 五年(一)第47章 燕王(一)第499章 審問第478章 長假(二)第422章 翻案(一)第97章 後宮第393章 養胎第398章 統領(一)第149章 酒宴(二)第592章 番外之示好(二)第494章 震驚第158章 離京第535章 正事(二)第528章 撐腰第481章 袒護(一)第413章 舊案第263章 新婦第258章 恨嫁第161章 相見第165章 遇襲(一)第376章 宮變(一)第73章 幫我第445章 歷練第262章 喜事第448章 惱怒第508章 決定第288章 春風第75章 勢利第304章 探望第390章 歸來(二)第478章 長假(二)第430章 及笄(一)第433章 歸來(一)第521章 真相(一)第348章 糊弄第463章 霹靂第309章 相聚(二)
第487章 酒醉第578章 番外之建功(二)第516章 警告第538章 怒火第264章 恩寵第257章 商議第564章 燈枯第279章 龍鳳第21章 紅妝(二)第532章 和睦第12章 舊案(一)第225章 風波(二)第48章 燕王(二)第111章 撐腰(一)第217章 挑唆第391章 廝守(一)第294章 受傷(二)第37章 春心第605章 番外之進宮(二)第81章 婚約第85章 新宅第32章 刁難第270章 婆媳第433章 歸來(一)第245章 密室第14章 過往(一)第251章 身退(二)第375章 作亂(二)第175章 重逢(二)第216章 玉釵第128章 探望第181章 隱秘(一)第419章 滿月(一)第464章 急速第121章 酒宴(一)第361章 隱秘第342章 改變第436章 親善第506章 霹靂(四)第547章 喪信(二)第471章 大勝(一)第396章 夫妻第38章 亂麻第317章 探望第174章 重逢(一)第53章 再遇第151章 探望(一)第160章 鷸蚌(二)第354章 美人第580章 番外之建功(四)第25章 閒氣第131章 辦差第222章 口角第397章 回宮第33章 憤怒(一)第94章 驚險(二)第315章 意外第154章 金蟬第597章 番外之歸京(三)第205章 驚馬(一)第480章 憤怒(二)第412章 發作第242章 立儲(一)第548章 五年(一)第47章 燕王(一)第499章 審問第478章 長假(二)第422章 翻案(一)第97章 後宮第393章 養胎第398章 統領(一)第149章 酒宴(二)第592章 番外之示好(二)第494章 震驚第158章 離京第535章 正事(二)第528章 撐腰第481章 袒護(一)第413章 舊案第263章 新婦第258章 恨嫁第161章 相見第165章 遇襲(一)第376章 宮變(一)第73章 幫我第445章 歷練第262章 喜事第448章 惱怒第508章 決定第288章 春風第75章 勢利第304章 探望第390章 歸來(二)第478章 長假(二)第430章 及笄(一)第433章 歸來(一)第521章 真相(一)第348章 糊弄第463章 霹靂第309章 相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