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番外之祖孫(二)

說到最後,馮尚書的眼中甚至露出了一絲懇求。

這個老狐狸,沉得住氣,彎得下腰。稍微心軟,就會被他牽着鼻子走。

馮少君既不應是,也不說不是,嘴角似笑非笑:“怎麼,馮家後輩都不爭氣中用麼?倒要叔祖父來央求我這一個出嫁女照拂?”

馮尚書又被戳中了痛處,不由得又是一聲長嘆。

這聲嘆息,發自肺腑,絕非作僞。

他年少讀書天賦出衆,早早中了進士,從六部一個七品小官做起,幾十載做到了一部尚書。

三子兩女,也是各有長處。就是最窩囊廢物的次子,那也是中過舉人的。可惜,到了孫輩,連一個能撐門立戶的都沒有。

馮文彥讀書多年,依舊只有秀才功名,想中舉人遙遙無期。馮文皓浪蕩好~色,整日和小妾丫鬟廝混。庶出的馮文禮,也不是什麼讀書種子,在兩次落第不中後,主動接了家中的庶務。

勳貴宗室子弟不成器,總還有世襲的爵位和富貴。文臣們就不同了,官職再高,一旦告老致仕,兒孫再不爭氣,家族很快就會沉寂。

馮尚書也是年近七旬的人了,還能再撐幾年?等他致仕,要不了幾年,馮家就要徹底沒落了。

孫輩中最聰慧最精明最厲害的也最像他的,就是馮少君。如果馮少君肯照拂孃家,以沈祐今時今日的身份地位,不是什麼難事。

前提是馮少君得摒棄前嫌,心腸軟上一軟。

馮尚書眼睛泛紅,竟是落了兩滴渾濁的老淚:“少君,今日算祖父求你了。一筆寫不出兩個馮字。你就應了祖父吧!”

馮少君好整以暇地看着老狐狸演戲,慢條斯理地問道:“叔祖父還記得謝尚書說的那個傳言嗎?”

馮尚書不假思索,立刻道:“什麼傳言?沈祐是沈家血脈,和皇上絕無牽扯。這等傳言,分明有人看沈祐平步青雲心存嫉恨,故意抹黑。以後要是有人敢當着我的面說這些,哪怕是親家,我也得怒叱他不可!”

馮少君呵呵一笑:“叔祖父說的話,我可都記下了。總之,要是有什麼不中聽的流言傳出來,我都記在馮家頭上。”

馮尚書:“……”

他這一隻修煉數年的老狐狸,已經垂垂老矣。

眼前的馮少君,卻正當盛年,爪牙鋒利。便是他也得略略低頭。

好在此時沒有別人,他受點窩囊閒氣,也沒人瞧見。被自家孫女嘲諷幾句,不算丟人。

馮尚書很快做好了心裡建設,點點頭:“好,祖父都應了你。”

馮少君依然沒給個準話,只淡淡道:“無妨,就算叔祖父忘了,我的記性可好得很。而且,我這個人心眼小,最是記仇。誰惹了我,就是等上十年八年,我也得十倍百倍地還回去。”

祖孫交陣,馮尚書徹底敗下陣來。

馮尚書苦笑一聲,什麼也沒再說,轉身先出了書房。

馮少君目光微涼,不疾不徐地隨着出了書房。

……

祖孫兩個再次回了內堂。

這大半個時辰,大馮氏一直提着一顆心,直至此刻,才稍稍鬆了口氣。她先迅速掃了馮少君一眼,馮少君笑着略一點頭示意。

大馮氏這才又看向馮尚書:“父親今日難得來一回沈府。我這就吩咐廚房準備些好酒好菜,今日讓幾個重外孫好好敬一回酒。”

馮尚書早已收拾萬般心緒,欣然點頭。

沈茂沈墨父子都去當差了,沈府裡的男丁可不就只剩幾個重外孫了麼?

看看英姿勃勃的沈晉,看看即將進宮做太孫伴讀的沈旭,再看看活潑討喜的沈昱,就連被奶孃抱在懷中的沈晏,也顯得格外機靈。

有這麼多出色的兒郎,沈家是徹底興旺起來了。

馮尚書下意識地看一眼身後的馮文彥等孫兒後輩,心裡長嘆不已。

何止是馮尚書有這等感慨,周氏姚氏心裡也各自不是滋味。

沈家兄弟四個,一個比一個有出息。沈臨沈墨皆是五品的武將,,沈祐已是正二品的大將軍。昔日那個瞧不上眼的沈嘉,竟也升到了正三品。

你說可氣不可氣?

你說姚氏心裡後不後悔?

當日狗眼看人低,錯過了這個佳婿。這些年,姚氏是每想一回就懊惱一回。

午飯後,馮尚書先去了官衙。周氏姚氏帶着兒孫們回馮府,坐在馬車上,額頭眼角皆是皺紋的姚氏酸溜溜地說道:“瞧瞧沈家,這才十幾年光景,就興盛起來了。”

周氏瞥姚氏一眼:“武將門第,都是靠着自家兒孫拿命搏出來的前程。沈祐沈嘉兄弟兩個,在邊軍裡一待八九年,整日練兵打仗,不知吃了多少苦受過多少傷。你只看他們風光的時候,怎麼也不想想他們的前程是怎麼來的?”

“現在若有機會,讓文皓也去邊軍,你樂不樂意?”

姚氏悻悻閉嘴。

……

客人走了,沈府衆人各自回院子歇下。

大馮氏一個眼神示意,留下了馮少君:“少君,你和你祖父去書房,都說了什麼?”

馮少君微笑着應道:“叔祖父特意問了些邊城那邊的事。”

大馮氏顯然也很瞭解自己親爹爲人:“他特意登門,總不會只爲了關心你們夫妻。定然是有求於你。他是不是想讓你和四郎照拂你那幾個不成器的堂兄?”

所以,不能小瞧了任何人。大馮氏心裡也敞亮着哪!

馮少君不便在大馮氏面前說那隻老狐狸的不是,但笑不語。

大馮氏無奈地說道:“你祖父也老了。按着大齊規矩,臣子七十就得致仕告老。還有兩年,他就得卸任致仕。”

“你大伯父這些年官途平平,到現在只是個四品的知州。你二伯父,不提也罷。文彥他們兄弟三個,資質都平庸。由不得你祖父不着急。”

馮少君聽出了幾分意味:“看來,叔祖父之前就和嬸孃說過照拂孃家侄兒之類的話了?”

大馮氏嘆了口氣:“都是我嫡親的侄兒,我豈能不願意照拂。不過,這等事,我說了不算,總得看你們的心意。”

第616章 番外之竹馬(一)第179章 慪氣(二)第235章 迎親第107章 退親?第563章 油盡第476章 歸京(二)第92章 面聖(二)第288章 春風第605章 番外之進宮(二)第120章 傳信第175章 重逢(二)第347章 問詢第113章 轉向第437章 尚書第348章 糊弄第218章 碰面第22章 憤怒第337章 餘波(三)第484章 太子(二)第618章 番外之定親第356章 天倫(二)第473章 捷報第8章 親人(一)第143章 病危第535章 正事(二)第198章 重逢(一)第535章 正事(二)第372章 驚馬(二)第416章 洗三(一)第516章 警告第371章 驚馬(一)第252章 相會第98章 餘波第559章 喪事(一)第606章 番外之進宮(三)第489章 表態第104章 威逼(一)第76章 閒言第241章 聖心第156章 重逢(二)第155章 重逢(一)第185章 差事(一)第36章 餘波(二)第332章 紛亂(二)第579章 番外之建功(三)第364章 後事(二)第423章 翻案(二)第150章 憤怒第187章 衷腸(一)第437章 尚書第218章 碰面第164章 陰謀第307章 歸來(二)第227章 動心(一)第194章 小喜第347章 問詢第261章 母子第577章 番外之建功(一)第388章 喜信第384章 後續(一)第317章 探望第222章 口角第298章 好戲(二)第257章 商議第8章 親人(一)第355章 天倫(一)第438章 喜事(一)第573章 番外之趙王(一)第345章 麻煩(三)第618章 番外之定親第576章 番外之靜好(二)第535章 正事(二)第257章 商議第422章 翻案(一)第328章 收尾第368章 舊傷第545章 新年第627章 番外之姻緣(五)第184章 坦誠(二)第389章 歸來(一)第378章 宮變(三)第131章 辦差第275章 差事第82章 紛亂第168章 崔家(二)第292章 子嗣第398章 統領(一)第587章 番外之手足(五)第98章 餘波第485章 升職(一)第464章 急速第193章 潛入第470章 神威第67章 一戰(一)第230章 親事(二)第12章 舊案(一)第168章 崔家(二)第151章 探望(一)第79章 做主(二)第236章 當年
第616章 番外之竹馬(一)第179章 慪氣(二)第235章 迎親第107章 退親?第563章 油盡第476章 歸京(二)第92章 面聖(二)第288章 春風第605章 番外之進宮(二)第120章 傳信第175章 重逢(二)第347章 問詢第113章 轉向第437章 尚書第348章 糊弄第218章 碰面第22章 憤怒第337章 餘波(三)第484章 太子(二)第618章 番外之定親第356章 天倫(二)第473章 捷報第8章 親人(一)第143章 病危第535章 正事(二)第198章 重逢(一)第535章 正事(二)第372章 驚馬(二)第416章 洗三(一)第516章 警告第371章 驚馬(一)第252章 相會第98章 餘波第559章 喪事(一)第606章 番外之進宮(三)第489章 表態第104章 威逼(一)第76章 閒言第241章 聖心第156章 重逢(二)第155章 重逢(一)第185章 差事(一)第36章 餘波(二)第332章 紛亂(二)第579章 番外之建功(三)第364章 後事(二)第423章 翻案(二)第150章 憤怒第187章 衷腸(一)第437章 尚書第218章 碰面第164章 陰謀第307章 歸來(二)第227章 動心(一)第194章 小喜第347章 問詢第261章 母子第577章 番外之建功(一)第388章 喜信第384章 後續(一)第317章 探望第222章 口角第298章 好戲(二)第257章 商議第8章 親人(一)第355章 天倫(一)第438章 喜事(一)第573章 番外之趙王(一)第345章 麻煩(三)第618章 番外之定親第576章 番外之靜好(二)第535章 正事(二)第257章 商議第422章 翻案(一)第328章 收尾第368章 舊傷第545章 新年第627章 番外之姻緣(五)第184章 坦誠(二)第389章 歸來(一)第378章 宮變(三)第131章 辦差第275章 差事第82章 紛亂第168章 崔家(二)第292章 子嗣第398章 統領(一)第587章 番外之手足(五)第98章 餘波第485章 升職(一)第464章 急速第193章 潛入第470章 神威第67章 一戰(一)第230章 親事(二)第12章 舊案(一)第168章 崔家(二)第151章 探望(一)第79章 做主(二)第236章 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