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集市上的蔬菜(求票票求訂閱)

設計好了星形高爐的構造,羅衝分出一隊人開始施工,龐大的高爐就建立在城內的冶煉區,單單是一個高爐的面積就佔據了將近三十平米,而且主爐的高度還很高。

主爐的大小下寬上窄,建立在一個一米二高的青磚平臺上,底部直徑一米五,越往上越細,不算基座平臺的高度,僅爐子就有五米高,從上到下分爲幾段,爐喉,爐身,爐腰,爐腹,爐缸。

爐喉也就是進料口,整個爐子的進料還是從爐頂添加的,這個地方的溫度很低只有200來度;爐身佔據了整個爐子的一般高度,這一節大概有兩米六長短,溫度也是從400度增加到了800度,越往下溫度就越高。

再往下就是爐腰,這一節很短,只有半米多,但也是整個爐子的一個節點,因爲從爐腰往下,爐子的寬度就開始變大了,這一節的溫度也達到了900到1300度。

再下面就是整個爐子的核心部分,爐腹,爐腹的體積是最大的,寬有一米六左右,比下面的基座還略寬一點,這一節的高度差不多有一米二,也是整個爐子溫度最高的部位,預計溫度能達到1700度左右,而且爐腹也是和蓄熱室鼓風口連接的地方。

連接的方式也是直接用耐火磚直接砌築出來的通道,雖然跟整個爐子的高度相比看起來有點低,但是根本不用操心裡面的鐵水會從鼓風口流出去,因爲爐腹纔是整個爐子溫度最高,也就是鐵礦發生反應的地方,在此之前,這些投進爐內的材料還都是固體形態。

等它們完全反應,到鐵礦融化成鐵水的時候,因爲金屬的質量較重的原因,鐵水會自動下降到下面儲存鐵水的爐缸位置,而那些礦渣和木炭則會變成液態的礦渣漂浮在鐵水的表面,一起進入爐缸。

最後到了出鐵的時候,由爐子兩側的兩個口子排出成品,左面最低的口子流出鐵水,右面略高一些的口子排放液態礦渣,這樣最終得到的就是生鐵鐵水。

生鐵和鋼的強度是沒辦法相比的,但它同樣有自己的特性,生鐵性脆,和高錫青銅一樣,很容易斷裂,但是生鐵卻很適合鑄造東西,比如鐵鍋、鐵盆之類的器皿。

這樣製作的鐵鍋雖然質量不太好,容易被打破,但是卻適合大批量生產,如果用較軟的熟鐵製作鐵鍋,那就只能敲一個出來了,製作難度和製作時長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熟鐵的製作說難不難,最早的辦法還是通過反覆敲打塊煉生鐵獲得,但是自從西漢時期發明了炒鋼法之後,熟鐵就進入了規模生產階段。

炒鋼法這個技術說起來也是十分坑爹,它的過程就是往鐵水裡加入高品質鐵礦粉,然後經過不停的攪拌,來讓生鐵的鐵水中滲入更多的碳,以此來獲得含碳量較高的鋼材。

但是到底加多少鐵礦粉才能使其變成鋼水,卻沒有具體的比例,如果稍有不慎加的太多了,那麼鐵水就會變成熟鐵鐵水,而不是鋼。

在西漢時期,人類在用炒鋼法生產鋼鐵的時候,多由一個經驗十分豐富的爐頭,通過目測鐵水的顏色來判斷是不是變成了鋼,全靠經驗來判斷,沒有一點依據。

雖然有了這種辦法,但依然廢鋼率極多,可這些廢鋼也是比生鐵要好的,也就是熟鐵,生產出來之後也不擔心賣不出去,整體來說,炒鋼法就是一個類似於撞大運一樣的存在,用來生產鋼材完全不靠譜,但是用來生產熟鐵卻很合適。

熟鐵的性能和生鐵相比,它的優點就在於延展性,也就是夠軟,這樣說可能不太好理解,那就換個說法。

舉個例子,用生鐵熟鐵各做一口鐵鍋,然後拿錘子敲擊兩個鍋底,生鐵鐵鍋會直接被砸出一個窟窿,但是熟鐵的那個,你只能把它砸變形,直至砸扁,但是它不會破,也就是韌性很強。

試想一下,如果用這兩種鐵製作刀劍的話,生鐵的那個很可能在戰鬥中,和敵人對砍的時候砍斷,但是熟鐵的武器可能砍彎,但是不會斷,這樣就能勉強繼續使用,最起碼能保住一條命,戰場上要是武器沒了,那和送人頭沒啥區別。

後來有了鋼材之後,那些刀匠就開始用熟鐵製作刀身,然後在刀刃的部位包鋼,經過鍛打成型之後,這樣的武器就能兼顧良好的韌性和鋒利度,又不會輕易折斷,我們經常說的‘好鋼就要用在刀刃上’,也是由此而來。

另外,在鋼鐵製造工藝的演化史上,到了後來的隋唐之初‘灌鋼法’的出現,才把鋼鐵的生產才從撞大運模式中穩定下來,人們纔有了穩定的鋼材獲取方式,而這個灌鋼法之中,又要用到大量的熟鐵。

鋼材的生產過程,無非就是讓鐵水得到適量的碳,以此蛻變成鋼材,在炒鋼法十分不穩定的情況下,又有人想到了換一種添加物,把鐵礦粉直接換成了熟鐵。

前面已經說了,熟鐵其實就是含碳量超標的廢鋼,那麼直接在生鐵鐵水中加入熟鐵,使生鐵從熟鐵中獲取一定量的碳,而熟鐵經過和生鐵的融合,自身的碳含量就勻給了生鐵一部分。

這樣一來,生鐵加碳變成了鋼,熟鐵脫碳也變成了鋼,兩相融合,最後得到的就全是鋼了,不得不說,想出這個辦法的人是一個天才。

灌鋼法雖然還是沒有給出具體的添加比例,但是卻更好推算了,就算用一比一的比例,也肯定能生產出鋼材,無非就是鋼材的好壞不同而已,但那也是鋼啊,這點必須承認。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使用灌鋼法的時候,因爲要把固態的熟鐵融入到生鐵鐵水中,所以肯定不能直接往裡面加大塊的熟鐵鐵錠,最好的辦法是先將熟鐵砸成薄鐵片,然後均勻的投入生鐵鐵水中,使其能夠快速融化,和生鐵融爲一體。

這一方面,明代最爲擅長,那個時候的工匠大多直接把熟鐵加工成鐵絲,然後用來當作灌鋼法的熟鐵原料,這樣熟鐵融化的更均勻,也更快速,明朝鋼材的質量好,所以他們才能發明出更好的火器,這和掌握更優質的材料有很大的關係。

地176章 白果部落(求票票求訂閱)第933章 見證漢部落的歷史第769章 搞定活塞和氣缸第618章 草原新城(求票票求訂閱)第580章 朕太難了(求票票求訂閱)第435章 漢陽、汝陽、瀏陽(求票票求訂閱)第769章 搞定活塞和氣缸第606章 出征在即(求票票求訂閱)第328章 震驚的鑫首領(求票票求訂閱)第788章 讓他們來拍全家福第794章 三個肉夾饃第301章 弓箭立威(求票票求訂閱)第1090章 不鏽鋼與苯酚第1029章 搞夜襲上癮了第1059章 白屋族的變化第181章 陶哨(求票票求訂閱)第080章 再入暗黑森林(求票求打賞)第943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980章 長見識的遊野第139章 內城or外城(求票票求訂閱)第365章 聯盟考察團(求票票求訂閱)第365章 聯盟考察團(求票票求訂閱)第192章 危險降臨(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求比心)第665章 啓明星的三重定義(求票票求訂閱)第1022章 遊伏歸來第080章 再入暗黑森林(求票求打賞)第514章凌雲志(求票票求訂閱)第928章 大命元年第一季度總結第1126章 一號隧道的施工方案第887章 大命元年第272章 漢陽城(求票票求訂閱)第318章 遊野述職(求票票求訂閱)第098章 首遇遊部落(求推薦)第490章 前方有個***(求票求訂閱)第786章 第一臺照相機誕生第168章 千金買馬骨(求票票求訂閱)第472章 遊耕的粘部落(四千八大章,求票求訂閱)第746章 全民增高計劃(上)第678章 翻譯,算賬,帶路黨(求票求訂閱)第908章 遊牧何去何從第348章 勞工見聞(求票票求訂閱)第122章 他,似鴿殺手(求推薦求比心)第059章 福禍相依(求收藏求推薦)第808章 總噸位15萬噸的艦隊第204章 膨脹的慄部落(求那個啥)第326章 貼玉米餅子(求票票求訂閱)第417章 外事函(加更求打賞4/4)第518章 知足者常樂(求訂閱求票票)第1029章 搞夜襲上癮了第446章 芋部落的過往第434章 河對岸的新城池(求票票求訂閱)第823章 逢場作戲第867章 鑫部落的農稅更低?第1114章 有喬氏大族的下落第600章 埋沒在船廠的大發明家(求票票求訂閱)第442章 任務完成(求票票求訂閱)第092章 播種希望(求推薦求收藏)第497章 希望的火種說滅就滅(求票票求訂閱)第865章 走訪上河村第642章 爲港口城市打下基礎(求票票求訂閱)第961章 新武器被新兵猜出來了?第1084章 我的老天爺第959章 神策衛新兵集結第1112章 漢部落的行政體系第1056章 北伐結束,賞金獵人第110章 結伴同行(求收藏求推薦)第960章 禁軍的武器肯定不一樣吧?第069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求收藏求推薦)第316章 新季度的安排(求票票求訂閱)第969章 手銬定型,孩子降生第854章 這個漢首領有點厲害第277章 彈簧(求票票求訂閱)第415章 貧瘠的雪原(加更求打賞2/4)第117章 大額交易(求收藏求推薦)第969章 手銬定型,孩子降生第120章 班師回朝(求推薦求比心)第358章 蝴蝶效應(求票票求訂閱)第233章 教他們種地第153章 救救我阿婆(求票票求訂閱)第1105章 瓊州島的旅行第767章 回程前的安排第643章 後方的安排(求票票)第274章 借糧人(求票票求訂閱)第404章 絲棉(求票票求訂閱)第924章 新衛線開工第390章 有心插柳(求票票求訂閱)第994章 佈局北郡第654章 海洋前進基地(求票票求訂閱)第626章 漢部落真是大方(求票票求訂閱)第460章 縣衙架構(二合一大章)第794章 三個肉夾饃第918章 咸豐郡的鹽田改革第429章 我的手變大了(求票票求訂閱)第376章 縛馬關(求票票求訂閱)第055章 你有日曆?(求收藏求推薦)第710章 坐而論道(給新書求個推薦票)第667章 厚積薄發(求票票求訂閱)第091章 乾餾制酸第622章 公然致歉的築長老(求票票求訂閱)第700章 醫學院的七本書(求票求訂閱)
地176章 白果部落(求票票求訂閱)第933章 見證漢部落的歷史第769章 搞定活塞和氣缸第618章 草原新城(求票票求訂閱)第580章 朕太難了(求票票求訂閱)第435章 漢陽、汝陽、瀏陽(求票票求訂閱)第769章 搞定活塞和氣缸第606章 出征在即(求票票求訂閱)第328章 震驚的鑫首領(求票票求訂閱)第788章 讓他們來拍全家福第794章 三個肉夾饃第301章 弓箭立威(求票票求訂閱)第1090章 不鏽鋼與苯酚第1029章 搞夜襲上癮了第1059章 白屋族的變化第181章 陶哨(求票票求訂閱)第080章 再入暗黑森林(求票求打賞)第943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980章 長見識的遊野第139章 內城or外城(求票票求訂閱)第365章 聯盟考察團(求票票求訂閱)第365章 聯盟考察團(求票票求訂閱)第192章 危險降臨(求票票求訂閱求評論求比心)第665章 啓明星的三重定義(求票票求訂閱)第1022章 遊伏歸來第080章 再入暗黑森林(求票求打賞)第514章凌雲志(求票票求訂閱)第928章 大命元年第一季度總結第1126章 一號隧道的施工方案第887章 大命元年第272章 漢陽城(求票票求訂閱)第318章 遊野述職(求票票求訂閱)第098章 首遇遊部落(求推薦)第490章 前方有個***(求票求訂閱)第786章 第一臺照相機誕生第168章 千金買馬骨(求票票求訂閱)第472章 遊耕的粘部落(四千八大章,求票求訂閱)第746章 全民增高計劃(上)第678章 翻譯,算賬,帶路黨(求票求訂閱)第908章 遊牧何去何從第348章 勞工見聞(求票票求訂閱)第122章 他,似鴿殺手(求推薦求比心)第059章 福禍相依(求收藏求推薦)第808章 總噸位15萬噸的艦隊第204章 膨脹的慄部落(求那個啥)第326章 貼玉米餅子(求票票求訂閱)第417章 外事函(加更求打賞4/4)第518章 知足者常樂(求訂閱求票票)第1029章 搞夜襲上癮了第446章 芋部落的過往第434章 河對岸的新城池(求票票求訂閱)第823章 逢場作戲第867章 鑫部落的農稅更低?第1114章 有喬氏大族的下落第600章 埋沒在船廠的大發明家(求票票求訂閱)第442章 任務完成(求票票求訂閱)第092章 播種希望(求推薦求收藏)第497章 希望的火種說滅就滅(求票票求訂閱)第865章 走訪上河村第642章 爲港口城市打下基礎(求票票求訂閱)第961章 新武器被新兵猜出來了?第1084章 我的老天爺第959章 神策衛新兵集結第1112章 漢部落的行政體系第1056章 北伐結束,賞金獵人第110章 結伴同行(求收藏求推薦)第960章 禁軍的武器肯定不一樣吧?第069章 地主家也沒有餘糧(求收藏求推薦)第316章 新季度的安排(求票票求訂閱)第969章 手銬定型,孩子降生第854章 這個漢首領有點厲害第277章 彈簧(求票票求訂閱)第415章 貧瘠的雪原(加更求打賞2/4)第117章 大額交易(求收藏求推薦)第969章 手銬定型,孩子降生第120章 班師回朝(求推薦求比心)第358章 蝴蝶效應(求票票求訂閱)第233章 教他們種地第153章 救救我阿婆(求票票求訂閱)第1105章 瓊州島的旅行第767章 回程前的安排第643章 後方的安排(求票票)第274章 借糧人(求票票求訂閱)第404章 絲棉(求票票求訂閱)第924章 新衛線開工第390章 有心插柳(求票票求訂閱)第994章 佈局北郡第654章 海洋前進基地(求票票求訂閱)第626章 漢部落真是大方(求票票求訂閱)第460章 縣衙架構(二合一大章)第794章 三個肉夾饃第918章 咸豐郡的鹽田改革第429章 我的手變大了(求票票求訂閱)第376章 縛馬關(求票票求訂閱)第055章 你有日曆?(求收藏求推薦)第710章 坐而論道(給新書求個推薦票)第667章 厚積薄發(求票票求訂閱)第091章 乾餾制酸第622章 公然致歉的築長老(求票票求訂閱)第700章 醫學院的七本書(求票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