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她是特意過來給那位姐姐送紙巾的。我怎麼沒有想到呢?我能夠想到的,我應該給那位姐姐送紙巾過去的。
或許連那位姐姐也沒有想到,在她流淚的時候,會有人給她送紙巾。
“呵呵……來……小姑娘……你坐……”
姐姐把頭轉了過來,當她看見了小七手裡的紙巾之後,她的眼珠子在班車裡停頓了四十多秒。
我的眼神也在她的臉上停頓了差不多四十多秒。
她拉着小七的手,她扶着小七坐了下來。
我知道,她已經被小七的這個突如其來的舉動給感動了。
我知道,她在強忍着內心裡的那份感動。她想哭,但是她在剋制着,或許她的心裡早已明白,她不能在小七的面前流淚。
這種剋制着自己不讓眼淚流出來的感受,我很清楚,非常地難受。
我不知道她爲什麼會流淚,我不知道她的眼淚裡所裝着的是什麼。
我……也被小七的那個舉止給感動了。
班車依然還是在坑坑窪窪的路面上行駛着,即便裡面的道路是多麼地不順,即使班車有多麼地搖晃,小七最終還是來到了那位姐姐的面前。
她最後還是把口袋裡的那兩張紙巾送到了那位姐姐的手裡,未成年皆尚可,何以成年人?在小七的面前,我有點自愧不如了。
“姐姐……沒事的!你看外面的那些叔叔,他們比我們困難的多了!但是他們依然還是在努力地工作,努力地生活啊!”
小七的年齡雖小,但她很會關心人,安慰人。在那位姐姐的眼裡,她是一個小姑娘,但是在我的眼裡,她卻是一個懂事的成年女性。
張九和十三的視線,都移到了小七和那位姐姐的身上,至於李一,她只是轉過頭來靜靜地望了一眼,然後又把頭給轉了回去。
她在看自己的手機,自從她上了班車之後,她就一直坐在那裡盯着自己的手機。
現在坐地鐵和公交車的人,都喜歡看手機。
“呵呵……你個小東西!姐姐知道……姐姐知道……姐姐都知道……”
那位姐姐把小七抱進了她的懷裡,她好像是在抱着自己的親生女兒似的,她的眼裡,又流下了幾滴珍貴的眼淚。
我們都會有眼淚,我們都會哭泣。就像彭先生在《驕傲地哭》裡面寫的:
“我要驕傲地哭,
在我熬不下去的時候,
我在驕傲地哭。”
我們的眼淚,是有價值的。至於我們爲什麼會流眼淚,或許是因爲某一件事,亦或許是爲了某一個人。
事,有因爲喜事而感動的。比如一個來自鄉下的孩子考上了清華,亦或者是北大,他會流淚的,他的父母會流淚的,他的老師會流淚的,他的愛人也會流淚的。
事,有因爲喪事而悲傷的。比如爺爺去世,奶奶去世,親人不幸離世,我們都會流淚的。
至於人,除了家人,除了朋友,除了親人,除了同事,除了陌生的人,還有自己最愛的人。
陌生的人,或許是哪一個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環衛工人,或許是哪一位從來沒有聽說過的科學家,或許是哪一羣曾經犧牲了的軍人,亦或許是哪一位沒有知名度的消防員和醫生。當我們聽到了有關他們的一些英勇的事蹟的時候,我們也會肅然起敬,莫名地流淚。
最愛的人,或許是現在的,或許是將來的,亦或許是曾經的。
對於現在的大部分年輕人眼裡的那些淚水,流得最多的,或許也就是爲了曾經的那位刻在心裡,揮之不去的愛人。
“哎……韓生,你知道……那位尤十姐姐爲什麼會哭嗎?”
尤十姐姐?莫非那位抱着小七的姐姐的名字叫尤十?十三一邊望着對面的那一幕,一邊詢問着。
尤十姐姐爲什麼會流淚,我也不知道。應該是我剛纔的一些問題觸碰到她的傷心事了吧!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傷心事。
“你怎麼知道那位姐姐的名字?”
他知道我的名字,他也知道尤十姐姐的名字。他是誰?他對我們的信息爲什麼會這麼地清楚?難道他是接我們的工作人員?
麥子村遠方希望小學裡的工作人員有這麼年輕嗎?
“你們的名字,我當然知道啊!我不僅知道你的名字,我還知道那個小女孩的名字叫小七,那位姐姐的名字叫尤十,那位坐在前面的小姐姐的名字叫李一,坐在李一旁邊的那位小姐姐叫張九。”
他在給我介紹班車裡的人的名字,他的身份,到底是什麼?他怎麼會知道得這麼清楚?我的手機響了。
我看了一下手機,是馮醫生的電話。
我又把手機放了回去,我不想接他的電話,我知道他爲什麼會打我的電話。
“姐姐,你看你,你臉上的妝都已經被你的那些眼淚給弄花了!醜死了!”
“我……我來幫你擦一擦……”
是的,尤十姐姐臉上的那些妝,都已經花了。我的臉上,沒有化妝,張九的臉上,和我一樣,也沒有化妝。
倒是小七,她卻化了淡淡的妝。坐在張九身旁的李一,她的臉上也化了妝。
我身邊的女性朋友,她們都喜歡化妝,尤其當她們去見男朋友的時候。
“喂!張九,你們這裡的路真的太恐怖了!這纔剛剛出發,就開始搖搖晃晃了!”
李一的聲音,吸引了我,她好像是在和張九抱怨。她應該是認識張九的,否則的話,她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從她的語言當中,我得知了一個信息。
張九,應該是這裡的人,她應該是貴州人。
“這裡在修地鐵,你再忍忍……過一會兒就好了……一會兒車就不搖晃了……”
張九抓着李一的手,她抓得緊緊的,她的心裡好像有些害怕,我不知道她在害怕什麼,我只知道她的話語裡,藏了一些難言之隱。
“好!好!好!你們貴州真的太落後了!這都什麼年代了?現在纔開始修地鐵!”
我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叫作“入鄉隨俗”。我們既然選擇了貴州,我們就應該接受這裡的一切。
不管是這邊的習俗,還是這邊的天氣,我們都應該懷着最高的那份敬意去接受。而不是當着身旁的人的面,說這說那。
李一的家庭條件應該很富裕,我如果沒有猜錯的話,她應該是屬於那種不愁吃不愁穿的富家小姐。只是我想不通的是,如此尊貴的她,爲什麼會選擇來貴州呢?
“這是另一條地鐵線,我們已經修了二號線了。”
從張九的答案中,我十分地確定,她是一個貴州人。而且她和李一的關係,不是朋友,就是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