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飛雷喧野傳聲教(一)

時近五月,道邊的綠意越來越濃,天氣也一日熱過一日。

路上的行人,也開始避開日頭最烈的正午,而改在早晚趕路,但也有不得不在這個時候奔波於官道上的可憐人。

一隊車馬正頂着烈日,行駛在開封府向西去的官道上,除了中間的一輛馬車,前後左右,都是騎着高頭大馬的護衛。

不過不論是往哪裡去的行人,但凡看見道上有這樣的一支隊伍,都不會覺得他們有哪裡可憐,只會立刻避讓道旁。

縱然沒有打出旗牌,可連僕從都是鮮衣怒馬,穿着元隨制式的衣袍,坐在馬車之中的不是接近宰輔一級的高官顯宦,又能是什麼人?

也正如道邊路人的猜測,坐在馬車之內的是當今的參知政事,堂堂的宰輔重臣,作陪的也是朝中數得着的重臣。

目的地在開封府外三十里,騎馬也要走上半日,韓岡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出來,完全是因爲公務。

“這天夠熱的。”

韓岡坐在馬車車廂中,雖然車窗開着,可車廂中的溫度也不見降低多少。

坐在對面的王居卿大點其頭,身量中等的他,上車時的動靜比韓岡都大,足見他的體重了,在悶熱的車廂中坐了一路,早就汗流浹背。拿着手巾擦着額頭:“可不是,才五月就這麼熱了,還不知道了六月七月會多熱。”

韓岡微微一笑,好歹還沒到夏天,一滴汗沒落地就不見了蹤影,現在至少還能落到地上。王居卿是有些好奉承,但人無完人,能做事就好。在韓岡的主張下,黃履終於讓出了判軍器監的位置,由王居卿接任。上任才幾日,監中的大事小事已經處置得有條有理,治事之才,並不是靠吹噓而來。

望着道旁遠處一塊塊的金黃色田地,韓岡油然說道:“接下來的十天半月,要都是這樣的天氣就好了。”

“參政說的是夏收嗎?”王居卿望着與韓岡同樣的方向,田地中,可以看見一名名農人正在收割成熟的麥子,在他們身前,是還沒收割的金黃,在他們身後,則留下了黯淡下來的土黃,兩種顏色涇渭分明:“也的確只有麥子入倉,才能算是安心下來。”

此時正是冬麥收割的時節。晴朗乾燥的天氣,對收穫反而是一件好事。如果接下來的十幾天,都是晴天,一直到曬乾的小麥入庫都是如此,朝廷上下都會鬆上一大口氣——今年的夏稅可以無憂了。這可是每年到了夏秋兩季,天子、太后和朝臣們都在祈求的事,在希望風調雨順這件事上,他們與普通的農人沒有半點區別。

這段時間京師附近的天氣很不錯,天朗氣清,除了稍稍熱一點,什麼問題都沒有。而京外各路,雖也有上報災異,但也僅僅侷限於一州一線,最多的江南東路春旱,也不過是蔓延到了江寧府、太平州、宣州這江南東路北部的軍州,並出現沒有席捲一路的大災。至少今年,應該還是延續着元豐年間的好年景。

前面的馬鞭響了兩聲,叮叮噹噹的一陣清脆鈴聲,馬車隨即轉了一個方向,下了官道,轉向了另一條道路。

相對於通往洛陽的官道,這條岔路就窄了近一半。不過剛剛整修過不久,車行十分平穩。從車窗望出去是一馬平川,兩側的風景,除了路邊的屋舍少了一些之外,依然是滿目豐收的黃色。

又前行了五六裡地,身寬體胖的王居卿早用汗將手巾都浸透了,而韓岡的額頭上也能看到了些薄汗。這時候,前方終於看到了一座高出平原甚多的營壘。

營壘傍着一片樹林,朝着韓岡這一面的寨牆有近一里的樣子,大小可一座小縣城相比,規模遠超關西邊防的千步城。

遠遠地就能聽見轟轟的鳴響,再近一點,硝煙味就更爲清晰起來,這是軍器監火器局的城外基地。

韓岡眯起眼,望着還在一里多地開外的寨堡,“終於是到了。”

王居卿熱得直喘氣,附和着:“哈,終於是到了。”

韓岡與王居卿兩人的目的地終於到了。

“樞密、天章,方監丞已經過來迎接了。”

韓岡一名親隨在車窗外彎下腰,低聲地稟報着。

“讓他們過來吧。”韓岡吩咐道。

馬車剛停,一羣人就迎了上來。

軍器監丞兼提舉火器局事的方興走在最前,他早在一個多時辰前就在寨門處等候韓岡一行的到來。傳信的士兵也派出去了好幾位,等到韓岡、王居卿的車馬從官道轉過來,便立刻率領寨中能騰出手的官吏,遠出寨門來迎接韓岡與頂頭上司的視察——要不是知道韓岡不喜歡這一套,他肯定會迎得更遠。

大概是因爲火炮聲傷到了耳朵,方興以下,火器局的官員一個個聲音大得能傳出三裡地。

韓岡從馬車上下來,也不過三十里路,坐車就坐了一個多時辰。儘管是高大軒敞的四輪大車,但坐得久了,也不免有些腰痠背痛。只不過京師中污染重,又連着多日晴天,風大灰大,韓岡不想弄得滿面土灰,便沒有騎馬,弄了輛馬車,拉着王居卿一起坐着過來。

王居卿也累得夠嗆,他比韓岡年紀大得多,身體差得更遠,更受不得累。和韓岡一起受了方興等人的禮,回頭望着來路,“這裡離京師還是遠了一點,一個多時辰啊,要是能修一條軌道直通此處就好了。萬一此處有變,城中援軍也可以儘快趕到這裡。”

開封府附近沒有高山,所謂的山,只是些小土包而已。除去黃河之外,也沒有大河、深溝,僅有的幾條河水,還都有人工的痕跡。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根本就沒有什麼阻隔。要說起鋪設鐵路軌道,當然是最好的地形。

“判監說得是。我等來回京城,就想着有一條軌道直通此處就方便了。”方興附和着,臉上似笑非笑。

真要有外敵入寇,第一目標必然是開封府。而想要打到開封,不論從哪個方向都至少有上千裡地,有那個時間,朝廷早就從這座新落成沒幾天的火炮試驗場,把兵力和裝備給抽回去了。然後在這裡駐屯更多的軍隊,作爲反擊的戰略要地,卡在敵軍喉嚨處。至於鐵軌,在有外敵控制開封城外的情況下,直接將鐵軌一扒,就一點用都沒有了。

不過王居卿是新近投入韓岡旗下的重要官員,剛剛被任命爲判軍器監,方興雖然是韓岡的心腹,在軍器監中又管理着最重要的火器局,也不方便對他的話取笑反駁。

韓岡看得出方興的真實想法,估計做了幾十年官的王居卿也不是瞎子,轉頭就對王居卿笑道,“壽明你這話要是給沈存中聽到,包管要鬧起來。”

“這是爲何?”

王居卿正爲方興的態度暗暗惱火,這時聽見韓岡的話,卻不明所以。

韓岡解釋道:“沈存中也有意在京中修一條軌道。不過是在城牆內,在城牆根繞城一週。五十里長的鐵路,平日可以供百姓乘坐,真要到了戰時,運送兵員、物資也方便。”

王居卿立刻反應過來,“開封城牆內的那條路?”

開封城牆內側,有着很寬的一條城防通道。儘管走的人很少,每隔幾年都會對此清理一番,禁止百姓侵佔。若是作爲軌道的基礎,就算鋪設一條複線鐵路,也不會影響到正常的行走。

但他立刻又皺起了眉,東京城門人來人往,而且不止是人,還有馬、牛、羊、豬,突然間一列有軌馬車開過來,這讓都不好讓,“城門那邊可不好安排。”

韓岡、王居卿兩位說着不相關的話,火器局的官吏們不敢打擾,悄無聲息地向外讓了一步,然後又是一步,絕不敢讓人誤會是在偷聽。

韓岡瞥了這羣知情識趣的官吏,笑道:“沈存中正考慮着是下面掘地道傳過去,或是架橋越過去。”

“那可難了。”王居卿搖頭。

架橋是不難,但想要越過東京城的城門門洞,要架起多高的橋?萬一馬車從橋上摔下來,砸到人又怎麼辦?何況要經過四門正門,那是天子車駕經過的地方,如果是守衛倒也罷了,難道要馬車從天子的頭頂上過去。

而換成是地道,有沒有先例不說,怎麼讓地道不坍塌下來?能並排通過兩輛馬車的地道,那該有多高,多寬?城門都是車來車往,萬一塌下來,這又該如何是好。

“的確是難。但要是解決了,軌道遇到山、河就都有辦法了。”韓岡笑道,“不過壽明你和沈存中能這麼想的確好,軌道從來都是不嫌多的,要是能以開封府爲中心,將府中各縣先連起來,日後連接天下各路的幹線軌道,就有了仿效的對象。”

“就像是郵政一樣,一級級地傳下去?”

韓岡道,“既然天子臨天下,天威就是這麼一級一級地散佈下去,那不論是驛傳、郵政,還是道路,當然也是得一個樣子。”

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下)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三)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八)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
第一十七章 往來城府志不移(五)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三)第一十三章 晨奎錯落天日近(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新議(二十)第一十八章 青雲爲履難知足(十二)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十)第二十三章 弭患銷禍知何補(三)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七)第四十一章 禮天祈民康(三)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十三)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一十五章 焰上雲霄思逐寇(四)第二章 邊聲連角不知眠(二)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誰爲伸(六)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五)第三百零八章 崩塌(下)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七)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十四)第二十九章 百慮救災傷(九)第二十四章 繚垣斜壓紫雲低(十四)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三)第二十四章 兵戈雖收戰未寧(五)第四十八章 辰星驚兆夷王戡(中)第二十三章 天南銅柱今復立(上)第一十六章 千里拒人亦揚名(下)第四十一章 辭章一封亂都堂(四)第二十二章 鼓角連聲彩雲南(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三)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難平(十)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七)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諮明輔(三十)第一百五十一章 梳理(二十一)第三章 參商稻粱計(下)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八)第七章 驚聞東鄰風聲厲(下)第六章 千軍齊發如奔洪(下)第四十四章 本無全缺又何慚(中)第三十四章 山雲迢遞若有聞(六)第四十二章 詭謀暗計何曾傷(一)第三十一章 馬鳴蕭蕭辭舊歲(下)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六)第二十五章 晚來蕭蕭雨兼風(中)第三十章 臣戍邊關覓封侯(四)第三十四章 爲慕昇平擬休兵(八)第十章 卻慚橫刀問戎昭(十六)第六章 徵近伐遠方寸間(上)第一十九章 虎狼終至風聲起(中)第一百五十二章 梳理(二十二)第七章 蒼原軍鋒薄戰壘(五)第二十一章 飛逐馳馬人所共(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權相(上)第一十四章 轆轆塵道犯胡兵(中)第一十二章 鋒芒早現意已彰(三)第四十三章 百里河谷田一頃(上)第二十九章 頓塵回首望天闕(九)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三)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三)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節早(七)第三十章 肘腋蕭牆暮色涼(十三)第四十五章 樊樓春色難留意(四)第三十六章 滄浪歌罷濯塵纓(八)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十二)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二)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二六)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一百零九章 微雨(十六)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九)第一十九章 廟堂(十)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十六)第二十五章 山水流連住多時(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夜火(下)第一章 縱談猶說舊昇平(八)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三十八)第一章 廟堂紛紛策平戎(三)第三十一章 九重自是進退地(十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阻卜(上)第一十五章 廟堂(六)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二十)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二)第三十章 回首雲途路不遙(四)第一十五章 前路多坎無須慮(三)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九)第七十章 塵囂(一)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五十章 南北(十)第二十七章 鸞鵠飛殘桐竹冷(下)第二十五章 欲收士心捕寇仇(上)第七章 煙霞隨步正登覽(七)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三十五章 重巒千障望餘雪(八)第二百四十四章 新議(十)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願博軒冕(下)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七十九)第三十二章 吳鉤終用笑馮唐(十五)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六)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十三)第三十章 隨陽雁飛各西東(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