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既成事實

餘額不足

柳鏡曉這話問的正是關健所在,陳方仁臉上立即顯現出興奮的神色:“我是第一個得到消息的,現在我已經封鎖了這個消息,然後飛馬數十里來報!”

這是秦始皇死後,李斯、起高“秘不發喪”的故智,雖不是非常高明,卻很實用,更憑着這一句話,就奠定了陳方仁日後在無數政壇風波中始終屹立不倒的地位,柳鏡曉可是清楚地記着他這個通報之功。

柳鏡曉也非常興奮,只要好好籌劃,他繼續壓低了聲音問道:“王師長是怎麼殉國的?下面你看怎麼辦纔好!”

從共和開創以來,實力便是一切,有槍有人就什麼都不怕,定邊軍有兩千多人槍,柳鏡曉早已有收爲已用的打算,現在來了這樣一個天贈良機,豈能不好好利利。

“共和八十六年十月,柔然叛軍六七萬人南犯熱河,瑞軍腐化不堪,一觸即潰,叛軍遂於八日開始擊攻林西,其時我定邊軍駐守林西,全軍奮起反擊,苦戰兩日兩夜,敵軍死傷無算,在柳鏡曉先生的英明指揮之下,全軍衝出城去,最後終於將敵擊敗。林西會戰之役,計斃柔然叛軍僞‘大將軍’巴布扎布以下將官十餘人,斃傷叛匪兩萬餘人,俘敵三四千人,繳獲不計其數,戰績可謂輝煌之至,更爲柳鏡曉先生執掌定邊軍打好了基礎!”(以上文字摘自白斯文等編纂的《定邊軍軍史》)

以上可以說是相當一段時間內官版史書對林西之役的看法,但實際可以說是狗屁不通,林西之役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普通戰役罷了,完全達不到會戰的規模,而這段文字一不提瑞軍守城之功,二不提援軍來援之事。

至於柔然人的傷亡數字更是極度浮誇,《柔然獨立戰爭密史》稱林西之役柔然人共傷亡被俘三千四百人,此一數字雖然一定程度縮小柔然軍的傷亡,但與實際相差並不大,至於俘虜數字,根據非常嚴謹的《定邊軍歷史檔案》的記載,柔然軍共被俘七百餘人,柔然軍的戰鬥減員總數在四千以下,比日後歷次河北大會戰上百萬人的傷亡總數,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至於這個數字,是日後白斯文趁着參加當年之役的將領大部過世,只剩下他這個當年的小角色,趁機大事修改歷史,趁機宣揚自己當年的豐功偉績。

不過柔然人的損失確實很大,根據《七十年戰爭的終結-最後的柔然獨立軍》(正珠爾扎布,共和文史館編,共和一三四年出版,共和文史出版社)一書記載,巴布扎布出征時全軍共有二萬六千人,但其中包括了四千人的夫子,戰鬥部隊只有二萬兩千人。

而在退卻損失非常大,甚至超過戰鬥中的減員,大量官兵直接跑回自己的部落,而一路上補給盡失,又恰逢北風忽至,天氣寒冷,傷員得不到治療,夫子更跑個精光,再加上追擊的遊騎四處追逐,結果傷員大部被直接拋棄任由自生自滅,鮮有人能迴歸漠北。

而柔然軍由於補給上的問題,發生不少官兵自相殘殺的事件,還有不少人凍斃歸途,至庫倫進行集結時,柔然軍總共不過兩三千人,每師不過二三百人,僅相當於戰前一個加強連,每連多則二三十人,少則七八人,後經幾度收容,才收容到五六千人,而直接逃亡歸家的人數高達萬人以上。自從柔然再次宣佈獨立以來,算是空前絕後的大慘敗了。

此後三年,柔然人一直困守漠北休養實力,不敢再度南犯。

當然和塔格坦烏拉戰役一樣,柳鏡曉在主政山東之後也頒發“林西參戰紀念”勳章給這些老幹部,不過今日倖存的尚有將兩千多官兵,而數年之後頒發出去的勳章卻不足五百枚,而定邊軍的老幹部亦是極度重視這種勳章,尤其是數十年後的白斯文將軍爲甚,沒事有事就拿出來炫耀一下,吹噓自己當年城下奮勇殺敵的豐功偉績。

林西之戰,比起它不大不小的規模來說,卻對後來的共和歷史影響非常深遠,而影響最爲深遠的,卻是陳方仁帶來的消息-王善誠戰死。

在追擊過程中,司令部遭遇了柔然散兵的襲擊,經過短促的戰鬥,王善誠和幾名軍官戰死殉國,陳方仁第一時間通知柳鏡曉,並請他代理司令官之職。

當然後來的歷史學家對這一點持懷疑態度,有的人甚至認爲是陳方仁故意縱敵,讓柳鏡曉的“朱雀系”軍官能獲得最大的利益,但唯一可以確認的是,這並不是出於柳鏡曉的授意,因爲柳鏡曉和陳方仁根本沒有接觸的機會。

按照正常的程序,王善誠死後要上報給東北保安總司令部,再由總司令部委任新的指揮官,但現在的局面變成了另一種可能,由柳鏡曉“代理”王善誠的所有職務,造成既成事實,再要求上級給予除正。

因此兩個人悄悄地籌劃佈置一番,佈置好細節,柳鏡曉又想起一事,跑到對面房中,將郭俊卿叫醒,郭俊卿身着睡衣,滿臉傭倦,被這兩人嚇得了一跳,柳鏡曉將她叫到自己房中,又連忙把自己的計劃和盤托出,然後問道:“這事情幹不幹?”

柳鏡曉自認勇武善斷,但行事之間總有些孟浪之處,所以才決斷大事之前一定要聽聽郭俊卿的意思才做最後決定,郭俊卿倒也乾脆:“幹!抓住這點實力,纔算是不負出關一場!”

這話一出,柳鏡曉一拳頭砸在桌上,說了聲:“幹了!”

第17章 膠東戰局(三)第25章 雁菲第23章 幸福時光第35章 有花解語第41章 含韻(上)第14章 和議告成第8章 天堂地獄第20章 破敵第三章第7章 就地休整第12章 巧芷第25章 廝殺第4章 女校第20章 破敵第24章 八日苦戰(八)第33章 伶人傳第10章 林楚第39章 馮大總統第27章 林西苦戰(三)第16章 膠東戰局(二)第41章 辭別第31章 集體槍斃第35章 別情第26章 血戰第11章 借將(上)第27章 逆轉第27章 馳援第34章 決戰前夕(一)第17章 共和舊事第44章 劇變第7章 晨間惡戰(中)第18章 不速之客第20章 一路平安第17章 不速之客第39章 有美來訪第七章第38章 丁寧出戰科隆多戰記廢稿第19章 變幻第8章 大海戰(下)第39章 川鄂戰爭(五)第38章 南下歸鄂第37章 迷離第39章 林西決戰(三)第36章 意外第26章 京奉鐵路第17章 戰旗第16章 初次纏綿第8章 大海戰中(二)第六章第2章 暖風人醉第11章 有功旅長第41章 含韻第14章 舊時恩怨第4章 女校第14章 舊時恩怨第4章 再遇鏡曉第5章 榮耀(完)第29章 光怪陸離萬歲機子修好了第25章 雁菲第39章 川鄂戰爭(五)第2章 棋局第27章 總統選舉第10章 完顏玉琢第38章 林西決戰(二)第24章 激戰正烈(下)第14章 初挫強敵第2章 大好局面第2章 既成事實第6章 湘軍援鄂第33章 優勢第五章第37章 迷離第六 卷結束座談會第30章 棟樑第2章 四照堂四十章 上第24章 八日苦戰(八)第33章 橫刀奪愛第37章 林西決戰(一)第26章 海上舊事第16章 彈雨第4章 空前禮遇第14章 舊時恩怨第41章 入關第5章 川鄂和談第24章 奪炮第32章 扯皮第25章 雁菲第38章 曲阜攻堅第25章 雁菲第16章 使者往來第17章 八日苦戰(一)第14章 和議告成第10章 觀戰第一第25章 鄂奉停戰第11章 海若第41章 入關第32章 淮海省
第17章 膠東戰局(三)第25章 雁菲第23章 幸福時光第35章 有花解語第41章 含韻(上)第14章 和議告成第8章 天堂地獄第20章 破敵第三章第7章 就地休整第12章 巧芷第25章 廝殺第4章 女校第20章 破敵第24章 八日苦戰(八)第33章 伶人傳第10章 林楚第39章 馮大總統第27章 林西苦戰(三)第16章 膠東戰局(二)第41章 辭別第31章 集體槍斃第35章 別情第26章 血戰第11章 借將(上)第27章 逆轉第27章 馳援第34章 決戰前夕(一)第17章 共和舊事第44章 劇變第7章 晨間惡戰(中)第18章 不速之客第20章 一路平安第17章 不速之客第39章 有美來訪第七章第38章 丁寧出戰科隆多戰記廢稿第19章 變幻第8章 大海戰(下)第39章 川鄂戰爭(五)第38章 南下歸鄂第37章 迷離第39章 林西決戰(三)第36章 意外第26章 京奉鐵路第17章 戰旗第16章 初次纏綿第8章 大海戰中(二)第六章第2章 暖風人醉第11章 有功旅長第41章 含韻第14章 舊時恩怨第4章 女校第14章 舊時恩怨第4章 再遇鏡曉第5章 榮耀(完)第29章 光怪陸離萬歲機子修好了第25章 雁菲第39章 川鄂戰爭(五)第2章 棋局第27章 總統選舉第10章 完顏玉琢第38章 林西決戰(二)第24章 激戰正烈(下)第14章 初挫強敵第2章 大好局面第2章 既成事實第6章 湘軍援鄂第33章 優勢第五章第37章 迷離第六 卷結束座談會第30章 棟樑第2章 四照堂四十章 上第24章 八日苦戰(八)第33章 橫刀奪愛第37章 林西決戰(一)第26章 海上舊事第16章 彈雨第4章 空前禮遇第14章 舊時恩怨第41章 入關第5章 川鄂和談第24章 奪炮第32章 扯皮第25章 雁菲第38章 曲阜攻堅第25章 雁菲第16章 使者往來第17章 八日苦戰(一)第14章 和議告成第10章 觀戰第一第25章 鄂奉停戰第11章 海若第41章 入關第32章 淮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