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5章 移動百貨
弗蘭茨的意思就是降價擴大奧地利帝國國內的消費羣體,不過爲了出口利潤考慮。奧地利帝國國民需從皇室公司,又或者教會手中憑奧地利帝國國民身份證件購買。
以鞋爲例,奧地利帝國國民一年中可以有兩次以半價購買鞋子的權利。當然鞋子的種類僅限於工鞋和代步鞋,特殊的高檔鞋品和靴子不在此列。
其他諸如成衣、麪包也可以以此類推,當然麪包的週期並不會很長,而是會將那些臨期麪包留到夜間出售。
這樣做主要是爲了避免影響到正常營業的麪包店,同時也是爲了減少別人鑽空子的概率,畢竟正常的富人絕對不會和一羣窮鬼排隊搶臨期食品。
其實只要不是真的很窮,不會有人願意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搶限量的臨期食品。
所以要想判斷奧地利帝國國民的生活狀態,只要看這些商品的銷量便能知曉。如果哪一天打折的臨期食品滯銷,那就證明他們真的已經吃飽飯了。
不過負責銷售這些特殊商品的人必須是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又或者是後備官員,至少不能是些破落戶。
弗蘭茨準備將其和百貨公司打包推廣,畢竟奧地利帝國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很多地區已經具備了建立百貨公司的潛力。
只不過具體規模還要視城市規模和發展程度而定,不可能每座城市的百貨公司都能達到維也納、威尼斯、布拉格的程度。
在城鎮推廣百貨公司沒問題,但到了鄉村就只能靠教堂了。當然弗蘭茨還可以讓那些正在鄉村支教的後補官員代勞,在一些鄉村的市集上開設半永久的店鋪。
除此之外還有皇室和教會將聯手推出移動百貨,這些人模仿古代商隊的形式專門去一些偏遠地區進行貿易和傳教活動以傳達上帝的福音,以及皇帝的仁慈。
移動百貨的僱員一經推出立刻就成爲了吉普賽人第二嚮往的職業,他們的第一志願是做導遊,不過大多數吉普賽人都成爲了城市中的臨時工或者農民。
沒錯,在奧地利帝國吉普賽人的主要職業是農民,匈牙利叛亂平定之後出現了大片無主土地,弗蘭茨索性直接把吉普賽人按在了地裡。
雖然這一舉措當時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畢竟歷史上有很多國家都嘗試過讓羅姆人(吉普賽人)停止遷徙。
早在收復失地運動時期,西班牙人就曾試圖讓一批改信天主教的羅姆人定居,甚至還分給了他們土地。
結果有相當多的羅姆人選擇繼續流浪,甚至將土地賣給阿拉伯人導致阿拉貢王國損失慘重。
曾經特蕾莎女皇和約瑟夫二世也曾經嘗試過開化羅姆人,他們對羅姆人進行了長期的教育,但隨着約瑟夫二世人亡政息證明這些年羅姆人除了德語以外什麼都沒學會。
同時期的葉卡捷琳娜大帝也做過類似的嘗試,不過嘗試的方法很有俄國特色,那就是把羅姆人抓進農莊,然後烙上烙印充當農奴。
結果在拿破崙進攻俄國時這些羅姆人紛紛逃出農莊充當法軍的嚮導.
奧地利帝國是極少數允許羅姆人蔘軍的國家之一,這在過去只是尋常的抓壯丁手段而已。
所謂的允許參軍,更像是一種說服自己的藉口而已。不過對於大國來說這樣的藉口很有必要。
但對於羅姆人來說更大的不公他們都遭受過,僅僅是失去一個家族成員似乎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奧地利帝國的軍制在經過弗蘭茨的改革之後有了很大變化,參軍不只能拿到工資,如果陣亡還能拿到一筆不菲的撫卹金。
如果整天亂跑可領不到這些錢,人都是有損失厭惡的,所以那些吉普賽人不會輕易放棄這筆錢。
於是乎他們便只能選擇定居,而定居的好處也顯而易見,他們的生活更加安穩、富足,而且在吉普賽人的定居區附近多半也是外來民族,他們也就沒那麼自卑了。 沒人真正喜歡顛沛流離的生活,羅姆人也不例外。
當然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被集中安置的羅姆人在來的路上看到的是被戰火肆虐的土地,以及無數簡陋的墳墓。
不時還有神父來爲偶然發現的屍體做最後的彌撒,看起來這似乎是個很有人情味的國家。
但仔細想想這一切又是誰造成的呢?他們種的是誰的土地?那些人又去哪裡了呢?
只要不傻,他們都不會試圖挑戰這個國家的底線。
相比煩心的西部和工業產能問題,中東部情況要好得多。
隨着戰爭結束,大量移民遷入匈牙利和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每年新增耕地都會突破800萬畝。
按照這種速度計算,只要再過兩年奧地利帝國就能擺脫對俄國低價糧食的依賴。不過即便按照這樣的速度,奧地利帝國也需要十五年才能將本土的耕地開發完成。
不得不說匈牙利人實在是過於暴殄天物,這幾百年裡,他們只開發了匈牙利大平原上25%的土地。
如果說匈牙利大平原的土地貧瘠或者開發難度大也就算了,匈牙利坐擁着世界上肥力最高的黑土地,平均腐殖質含量是烏克蘭和東大東北的2-4倍,同時水網發達,氣候適宜,降水適中。
平整的土地,甚至只需要簡單的清理就能直接耕作。
這對於生活在滿是山地的奧地利人來說簡直就是顛覆三觀,在匈牙利農奴都看不上的爛地,放在奧地利那絕對是一等一的好田。
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土地要遠遜於匈牙利地區,但是如果放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區都是一流的宜耕土地,至少要比滿是山地的奧地利要強得多。
歸根結底就是匈牙利的高層不當人,他們寧肯土地荒廢也不願租給窮人。根據奧地利帝國的資料,幾乎每個匈牙利大貴族的家裡都有數萬畝,甚至數十萬畝的獵場。
僅埃爾特哈齊家族一家就擁有着超過一百萬畝的龐大獵場,在其中飼養着各種野獸以供家族成員娛樂。
這些傢伙就真只是一羣只知享樂的蠢貨嗎?拋開事實不談,以後世的眼光來看當然是蠢到不能再蠢的傢伙。
其實如果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政治結構去看,會發現這些傢伙非常精明。
他們明白維持自己權力的根本是什麼。
是農奴制。
所以需要維持土地的稀缺性以加強對農奴的人身控制,只有農奴們不得不依賴領主們分配有限的土地資源時,匈牙利貴族的統治才能穩定。
畢竟如果人人有飯吃,人人有地種,人們對他們手中的權力也就沒有那麼敬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