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奧康奈爾的抉擇

第786章 奧康奈爾的抉擇

當時英國殖民部門的保密工作不能說很差,只能說是幾乎沒有。所以弗蘭茨想要讓奧康奈爾撞破英國人的陰謀並不是什麼難事。

當然英國殖民部的官員也並不認爲這是什麼陰謀,而是一項可以多方受益的工作,只不過有那麼一點點不道德而已。

不過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不可能相同。

最要命的是那些被奧康奈爾救下的女孩們並不感謝他,相反還覺得他是爲了自己的名聲而斷送了她們的幸福。

奧康奈爾倒是並不生氣,但他很清楚雖然阻止了這一次,這一種陰謀,但只要那些無法養活自己的難民繼續呆在英國,遭到算計成爲英國人富裕生活的薪柴是早晚的事兒。

他開始重新考慮奧地利人的建議,一片幹活就能填飽肚子的土地,一片沒有宗教歧視的土地,一片去留自由的新土地。

愛爾蘭人天主教徒的身份讓他們備受歧視,所以當時對於這點看得非常重。

於是乎丹尼爾·奧康奈爾開始聯繫他所能聯繫上的所有人,移民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卻是此時他能想到的唯一選擇。

此時的美國依然處於一個地廣人稀的狀態,它迫切需要更多的人來充實自己的土地。

實際上這已經成了制約美國發展的一大障礙,爲此它不惜用高價從北德意志地區挖人。

美國許諾的不只是高薪、還有土地、自由和平等(當時德意志地區主要是君主制),不過對於愛爾蘭人的移民政策就沒那麼好了,後者必須自己想辦法找工作、找食吃,甚至連一張船票都不願意付。

這背後有兩個主要的原因,第一德意志移民通常來說都有技術傍身,整體素質較高自然目標和期待就更高;而愛爾蘭移民通常都是真正地一窮二白,沒上過學,除了種地什麼都不會。

第二,美國人挖的主要是北德意志新教徒,而愛爾蘭移民基本上都是天主教徒,西方世界經歷過數次宗教戰爭,美國人自然不想悲劇重演。

而且在美利堅這片土地上,所謂的宗教自由從來就不存在,起初美國人用來驅逐印第安人的理由就是驅逐異教徒,只不過後來經過美化之後變成了爲了全人類文明和進步的必要之惡。

愛爾蘭人同樣在美國遭受歧視,他們是貧窮、懶惰、骯髒、暴力、罪惡、酗酒、迷信(指天主教)的代名詞。

在中東民族再度崛起之前,美國人眼中的世界頭號恐怖分子一直是來自綠寶石島的愛爾蘭人。

很多名人都聲稱“愛爾蘭人的皮膚是白的,但裡面卻是黑的。”

當時愛爾蘭人在美國與黑的和黃的是同等待遇,甚至不少愛爾蘭人十分羨慕黑奴們的田園生活。

美利堅的工廠沿襲的是英國的制度,每日16-18小時,完全取決於商品的價格,如果利潤能超過煤氣燈的錢,那麼就會加班。

不過由於此時美國工業不景氣,大多數工廠還是在16小時制運轉。

其實從饑荒爆發之前就有愛爾蘭人開始移民美國,但奧康奈爾並不會推薦人們去那裡。

一是因爲當時他對英國政府還抱有希望,二是因爲他清楚愛爾蘭人在美國的遭遇。 直到其死前纔對天高呼“渡海!渡海!渡海!”

現在弗蘭茨給了他一個新的選擇,雖說愛爾蘭人大多不懂德語,但是奧地利帝國不會說德語的人可多了,而這個國家已經存在了近千年,所以算不上太大的問題。

其次便是哈布斯堡家族仁慈的名聲,這對此時的愛爾蘭人很重要,畢竟這可以保證他們不受虐待或是直接成爲奴隸。

第三,弗蘭茨親自出面給出了一個比較優厚的條件,奧地利殖民地的土地任其開墾,期間會爲他們提供必要農具、種子、食物、牲畜(如果有)、住宿、醫療、教育和安全保障。

按每個家庭成年且有勞動力的男性計算,平均能開墾五十畝土地則一年不用交稅,平均一百畝則三年不用交稅,平均一百五十畝則五年不用交稅。

考慮到這個時代愛爾蘭人通常都是大家庭,一家有十幾口人是常態,有四五個成年男性勞動力就是600-700畝農田,若是在東方已經能算是個地主了。

同時去留自由,只要付清路費就可以。去奧地利本土則需要一些特殊的技藝、考覈、審查.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會講德語,總之要求肯定是要比殖民地高的,畢竟弗蘭茨還要考慮到國內的壓力,雖然有教會當擋箭牌,但是真弄來一堆老弱病殘恐怕會被批判濫施恩惠。

萬一弄過來一堆黑幫和流氓,那怕是要直接成爲內戰的導火索。

最後奧地利教會的貢獻以及誠意,勞舍爾大主教的愛爾蘭之行已經傳遍了英國。

這對於英國聖公會來說簡直就是挑釁,但很可惜他們實際上並沒有多少影響力,約翰·羅素可沒有心情再因爲這羣神棍繼續和奧地利耗下去了。

而且勞舍爾大主教只是在愛爾蘭島上進行了一些慈善活動,英國政府還真沒有什麼太好的理由去質問奧地利。

此外愛爾蘭島上現在是什麼德行,約翰·羅素比誰都清楚,他可不想再讓其他歐洲國家繼續口誅筆伐了。

於是乎整件事兒就這樣不了了之了,不過這在奧康奈爾看來卻是一個非常大的誠意,他已經將奧地利教會當成了愛爾蘭人的救命稻草。

實際上奧地利帝國的運糧船每次返還的時候都可以帶走一些愛爾蘭人,這也就是所謂免費的船票。

不過現實是愛爾蘭人寧願傾家蕩產,爲奴爲婢去美國,甚至去坐邪教的末日方舟,也不想上奧地利人的船。

這主要是出於人對未知的恐懼,此時的愛爾蘭人受教育水平非常低,85%以上的人沒有離開過自己出生的郡級區域,而且消息十分閉塞。

知道奧地利帝國的人比知道神聖羅馬帝國的人還少,單論知名度甚至不如法國的土倫港和自家的威尼斯港。

奧康奈爾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同胞騙上船,因爲按照奧地利方面計算,今年愛爾蘭島上的人口總數沒變化,那麼至少要餓死五十到一百萬人。

這在第一年僅僅餓死十萬人的情況下是很難想象的,但是奧地利方面提供了一份保密文件。

那就是在饑荒發生之前奧地利教會就已經在愛爾蘭島上各處投放了數十萬噸的糧食,這些糧食已經在過去一年中被吃光了。

(本章完)

第491章 彼時英國第71章 餘波(二)第575章 最後的聖誕節第1609章 不得不防第1007章 佩利西埃遠征軍的末路第886章 突變第606章 爭吵第1643章 政清人和第1364章 幫兇第1270章 危機解除(下)第989章 海軍就不要和陸軍打陸戰第1067章 《波河條約》第1392章 唯一的選項第679章 弗蘭茨的私兵第1625章 假想敵(上)第671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下)第721章 想錯了第1676章 黑心棉第298章 分期付款第936章 普雷斯堡戰役第715章 你該成年了第1131章 英奧停戰第903章 城內城外第794章 援軍第1549章 黑雲壓城第574章 弗蘭茨的消遣(下)第550章 造次第160章 入股第1069章 辭舊迎新第457章 基礎教育問題第1092章 驚人的選擇第1450章 善後第390章 災疫擴散(上)第1403章 沙皇的倔強第1258章 和平接收第231章 死不悔改第141章 交易第1211章 急中生“智”第677章 葬禮請假第1168章 俄國的選擇第550章 造次第1103章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第296章 蒂羅爾兵工廠第1620章 地球的另一端第1593章 殖民者們第876章 鷸蚌相爭第817章 英法的妥協第1477章 昭昭天命第1349章 尾聲第1580章 前因後果(下)第412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第1532章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第364章 聖誕節第1303章 戰無可避第852章 參謀總部第285章 克虜伯與奧地利的恩怨第335章 求援信第1557章 風波再起(上)第397章 “新人入盟”第1511章 聯姻第1053章 裝在罐子裡的人第754章 戰鬥前夜第174章 貝魯特海戰(上)第144章 逆浪千秋(爲投票,打賞的書友加更第378章 因糧於敵的錯誤用法第1003章 天下英雄第996章 “參見”第1677章 如何破局?第1384章 孤軍(中)第726章 老爺不在第500章 吃幹抹淨第28章 安布羅修斯的來信第1157章 無恥第1581章 自作聰明(上)第782章 達爾馬提亞第726章 老爺不在第151章 勇者不孤單(爲經常投票的書友們加第1630章 拒絕誘惑第68章 最後的演講第843章 拖字訣第1226章 惱人的生意第190章 東西分治第613章 戰爭結束第470章 海地和多米尼加(下)第1021章 勝負對錯第1372章 一場火災第584章 橡膠和逃兵第389章 白人的鬼話第6章 陛下與貴族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第113章 乞丐皇帝第559章 小卒過河第1016章 偵查氣球第102章 非與平民治天下(普魯士版)(爲上第702章 夏威夷和尼加拉瓜第738章 想要什麼第1024章 又見《戰時法典》第261章 人人都有衣服穿第1307章 真相第578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第491章 彼時英國第71章 餘波(二)第575章 最後的聖誕節第1609章 不得不防第1007章 佩利西埃遠征軍的末路第886章 突變第606章 爭吵第1643章 政清人和第1364章 幫兇第1270章 危機解除(下)第989章 海軍就不要和陸軍打陸戰第1067章 《波河條約》第1392章 唯一的選項第679章 弗蘭茨的私兵第1625章 假想敵(上)第671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下)第721章 想錯了第1676章 黑心棉第298章 分期付款第936章 普雷斯堡戰役第715章 你該成年了第1131章 英奧停戰第903章 城內城外第794章 援軍第1549章 黑雲壓城第574章 弗蘭茨的消遣(下)第550章 造次第160章 入股第1069章 辭舊迎新第457章 基礎教育問題第1092章 驚人的選擇第1450章 善後第390章 災疫擴散(上)第1403章 沙皇的倔強第1258章 和平接收第231章 死不悔改第141章 交易第1211章 急中生“智”第677章 葬禮請假第1168章 俄國的選擇第550章 造次第1103章 最好的防禦便是進攻第296章 蒂羅爾兵工廠第1620章 地球的另一端第1593章 殖民者們第876章 鷸蚌相爭第817章 英法的妥協第1477章 昭昭天命第1349章 尾聲第1580章 前因後果(下)第412章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第1532章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第364章 聖誕節第1303章 戰無可避第852章 參謀總部第285章 克虜伯與奧地利的恩怨第335章 求援信第1557章 風波再起(上)第397章 “新人入盟”第1511章 聯姻第1053章 裝在罐子裡的人第754章 戰鬥前夜第174章 貝魯特海戰(上)第144章 逆浪千秋(爲投票,打賞的書友加更第378章 因糧於敵的錯誤用法第1003章 天下英雄第996章 “參見”第1677章 如何破局?第1384章 孤軍(中)第726章 老爺不在第500章 吃幹抹淨第28章 安布羅修斯的來信第1157章 無恥第1581章 自作聰明(上)第782章 達爾馬提亞第726章 老爺不在第151章 勇者不孤單(爲經常投票的書友們加第1630章 拒絕誘惑第68章 最後的演講第843章 拖字訣第1226章 惱人的生意第190章 東西分治第613章 戰爭結束第470章 海地和多米尼加(下)第1021章 勝負對錯第1372章 一場火災第584章 橡膠和逃兵第389章 白人的鬼話第6章 陛下與貴族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第113章 乞丐皇帝第559章 小卒過河第1016章 偵查氣球第102章 非與平民治天下(普魯士版)(爲上第702章 夏威夷和尼加拉瓜第738章 想要什麼第1024章 又見《戰時法典》第261章 人人都有衣服穿第1307章 真相第578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