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5章 日本風雲(三)

在一兩千灰色制服的佐賀藩“藩兵”出現,手持清一色的洋槍,腳踏整齊的軍靴出現之後,筑前藩和筑後藩的總共一千五百藩兵,沒開戰便退卻了。哪怕是西南的摩薩藩家臣出面也沒用。

而此時的德川幕府,因爲繼承人問題自顧不暇,幕府的政令也是德川家的家老發出,那會顧及這些事情?

在一大筆好處的代價之下,德川家的家老便將長崎劃給了佐賀藩,佐賀藩也換了一名新藩主鍋島玄瑞。但誰也不知道的是,佐賀藩其實已經變成了由一名原本是琉球府知府的林鴻年掌控的藩國了。

…….

不久以後的某天,長州藩。

長州藩士高杉春樹一身疲憊地回到家中。長子高杉晉作迎了上來,懂事地和父親以及車伕搬運馬車載着的這個月的俸祿,5匹支那布和5石糧食。

“父親大人,這個月怎麼以洋布爲俸祿了?”高杉晉作有些奇怪,以往每月都是5石糧食和20兩丁銀,這個月怎麼以5匹布代替了20兩丁銀。”所謂丁銀,是幕府時代各藩的一種常用銀幣,重一兩,通常的成色爲銀80%、銅20%,總地來說,比中華帝國的聖元和墨西哥銀元要稍微廉價一點。

“唉!還不是那可恨的佐賀藩引起的!也不知道那佐賀藩使了什麼法子,讓將軍府竟然將長崎也分封給了他們!最近,他們不知爲何說通了藩主,說是將俸祿20兩丁銀換成5匹支那布,相當於每匹布只要4兩丁銀。說是這樣對大家都有好處。”高杉春樹解釋道,“我們長門國一匹土布要5兩半丁銀,這製作精良的支那布,質地結實細膩,售價4兩丁銀,5匹支那布替代20兩丁銀作爲我們藩士的俸祿,我們也不能反對啊。可不知爲何,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似的。”

高杉晉作眨眨眼,也覺得父親說的有道理。父親不清楚,他可是在長州藩藩校明倫館學習了劍術和儒學,雖然不清楚這其中的竅門,但人卻聰慧不少。關鍵是他留心民間商賈的交易,自然知道最近市集的變化,金銀越來越值錢了!

“父親大人,這必定是佐賀藩的陰謀。他們通過長崎大量向整個日本傾銷這種支那布不知多少萬匹,換走了大量的金銀,引起金銀大幅漲價。尤其是我們長州藩,因爲距離那長崎很近,金銀更是大肆被搜刮,長州藩府金銀不足,爲此,藩主無奈之下,只能直接以更爲合算的布匹作爲俸祿。過段時間,這布匹變會降價。”

高杉春樹摸摸這支那布,雖然比長州本土產的土布摸起來要薄上一些,但感覺摸起來似乎比土布還要結實。

他不由嘆口氣道:“要說這支那布,還真是比土布要強上不少,難怪賣得這麼火,將土布趕得都沒人要了!那土布紗粗布厚,做工粗糙,製成衣服瘮得人發慌,哪有這支那布柔軟細膩。而且這支那布還色澤光鮮,染色均勻鮮豔,不易褪色,關鍵還價格低上一兩多,哪是土布能比得過的!”

父親的華,讓高杉晉作不由沉思起來,心中的所想更透徹了。

原來如此!

那佐賀藩,定然得了支那國的好處,甚至就是支那國的附庸了。

纔會不一餘力地幫助支那傾銷他們的支那布,看似質地優良,又廉價,實際上,卻是在攫取長州乃至整個日本的財富啊!最關鍵的是,高杉晉作想起最近一段時間,長州原本繁華的“木棉寄屋”,如今紛紛倒閉,那些原本經營土布而生意興隆的包買主,也紛紛破產,有些運氣好的,幫助長崎售賣支那布,發了財,而大多數的卻都是破產後流落街頭,四處尋找零工度日。

“父親大人,你作爲長州藩的藩士,應該向藩主建議,不要再從長崎購買支那布!並且,不但要禁止在長州出售支那布,還要在整個日本禁止,否則,後果嚴重啊!”高杉晉作向父親建議道。

“可這是藩主的決定啊!再過段時間看看吧!”

高杉晉作的話很快便應驗了。

半個月之後,又是數船支那布經過長崎中轉後,分成小船、馬車等從水陸兩路運往九州、四國和本州等各藩國,價格更是直接降低到每匹3.5兩丁銀。

當天,高杉春樹在兒子的鼓動下,向藩主毛利敬親訴說允許支那布的危害。可偏偏毛利敬親在數年前開始新政改革,學習西洋蘭學並改革貨幣制度,大力發展貿易,哪肯自廢武功,主動停了與長崎的貿易?要知道,這長崎雖然劃給了佐賀藩,但仍是整個日本唯一的一個能與外國貿易的地方,若是斷絕與之進行的支那布交易,顯然,其他的交易也會停止!

這可是毛利敬親不能容忍的。畢竟他推動改革,急需錢財,而錢財除了貨幣改革外,與外交易是最大部分來源。

“不可!我長州藩,通過長崎與外交易,每月都有數千擔生絲,數萬擔棉花。若是沒有了這些生絲棉花的出售,長州藩哪來的錢給藩士發放俸祿,哪來的錢裝備藩兵武器?更何況,不買這支那布,買土布的話我長州藩一年下來,又要多費出多少兩?”聽到手下建議自己斷絕與長崎交易,毛利敬親當即拒絕。

“藩主大人,可您有沒有想過,因爲這些支那布的衝擊,單單長州藩內有數千的農村織布匠人沒了生計,他們原本都是靠手工織布爲生,如今,只能可憐地四處乞討。”高杉春樹建議道:“藩主大人,這樣下去,這些活不下去的手工匠人遲早會暴亂鬧事的。不如聯合其他藩主,稟報幕府,以將軍的名義,禁止支那布的入境。”

毛利敬親搖搖頭,得不償失。

他可不願爲了幾千賤民,讓自己再窮下去。如今這支那布,他作爲俸祿發放給藩兵和藩士,因爲是所謂的“出廠價”,他採購起來每匹只要3兩,賣出來或者作爲俸祿,算做是4兩或者3.5兩,數量一多,利潤也不少了。

類似於他這種想法的藩主其實不少,而最大的一個,其實是幕府將軍。

第六十三章 抵達桂陽第六十五章 竟然是硫化鋅第192章 給英軍俘虜做點手腳(下)第569章 棄守軍糧城第109章 天地會之爭(三)第188章 繳獲的軍艦和規劃的造船廠第631 章 千年孔府一朝破第1301章 華人的橡膠園1244章 沙俄的恐慌742章 緬甸出事了第137章 成立南洋公司(下)第1289章 建立二馬財團973章 史上得票最少的總統第526章 羅張氏的決定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924章 沙角炮臺海戰第405 章 準備出兵江南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782章 國庫收支第1030章 徐胡記船隊和普利茅廁港(求訂閱)第1271章 馮雲山現在的目標858章 全殲第1191章 自污就是要讓陛下知道第1079章 繳獲喜人974章 南卡羅來納州宣佈獨立第488章 僅剩的楊氏兄弟778章 日本風雲(六)第656章 五大戰區的構想第550章 海防重地論海防第171章 虎門炮臺激戰(一)第459章 被五馬分屍的滿清間諜第556章 肅順提議組建神機營第238章 天地會義軍的安置第432章 華人蔘與的美日談判第436章 擋路者死第360章 可憐的湘勇931章  馮雲山的計劃819章 淡美蘭海戰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1112章 世界上最大戰艦勇士號的悲劇第131章 義軍的計劃第602章 那不是皇后,那是瘋婆子第160章 柳暗花明(上)第五十三章 託付重任 (上推薦了,求收藏!)第1304章 興業銀行的股東大會第382章 江忠源之死第715章 割據安南第137章 成立南洋公司(下)第177章 聖王會照顧你家老小(中)第137章 成立南洋公司(下)第1024章 失去丈夫的維多利亞再失愛爾蘭第400 章 他們有何資格封賞本王810章 與荷蘭開戰799章 南洋艦隊第1032章 此仇不報,誓不爲人第八十一章 攻略韶州府(六)第1217章 會見秦日綱1243章 求助普魯士(感謝無敵大燈泡老大打賞!)第340章 內憂外患的大清,需要一場大捷第391章 曲烏寶鐵路通車(下)790章 四大船政總局和機器製造總局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1281章 工業部長沈桂芬第1314章 美利堅也摻合第1184章 炮兵師的威勢第180章 被迫投降 (上架求首訂、求打賞、求月票!)第232章 修訂版《聖國田畝制度》第297章 南昌混戰第1199章 苛刻的條件第240章 討虜軍軍服第455章 清兵入城第631 章 千年孔府一朝破第七十章 火藥和水泥(推薦票!)第1045章 差不多隻剩下加爾各答了(求訂閱)913章 焦頭爛額的滋味第1333章 英國陸軍參戰(感謝無敵大燈泡的打賞!)第二十一章 修改軍紀教條第十八章 佔領道州(下)第389章 曲烏寶鐵路通車(上)第429章 楊秀清的瘋狂第1306章 鐵路超過一萬八千公里第一百章 尤浪漫參軍(下)求支持!第四十一章 繳獲頗豐第1219章 召見李鴻章862章 中亞形勢變化第1119章 西北發生的戰事891章 出兵東洋第十章 天父的警示850章 石達開請纓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922章 各打算盤第373章 琉球王覲見第129章 見洋人(下)第423章 進軍江南第316章 沈冬蓮的天王府見聞(上)第711章 農牧生產建設兵團947章 不一樣的《南京條約》第534章 湘軍的分崩離析第1058章 大不列顛王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終結第683章 盛京形勢
第六十三章 抵達桂陽第六十五章 竟然是硫化鋅第192章 給英軍俘虜做點手腳(下)第569章 棄守軍糧城第109章 天地會之爭(三)第188章 繳獲的軍艦和規劃的造船廠第631 章 千年孔府一朝破第1301章 華人的橡膠園1244章 沙俄的恐慌742章 緬甸出事了第137章 成立南洋公司(下)第1289章 建立二馬財團973章 史上得票最少的總統第526章 羅張氏的決定第274章 《南方日報》的火熱924章 沙角炮臺海戰第405 章 準備出兵江南第543章 長達四十里的江北大營782章 國庫收支第1030章 徐胡記船隊和普利茅廁港(求訂閱)第1271章 馮雲山現在的目標858章 全殲第1191章 自污就是要讓陛下知道第1079章 繳獲喜人974章 南卡羅來納州宣佈獨立第488章 僅剩的楊氏兄弟778章 日本風雲(六)第656章 五大戰區的構想第550章 海防重地論海防第171章 虎門炮臺激戰(一)第459章 被五馬分屍的滿清間諜第556章 肅順提議組建神機營第238章 天地會義軍的安置第432章 華人蔘與的美日談判第436章 擋路者死第360章 可憐的湘勇931章  馮雲山的計劃819章 淡美蘭海戰第381章 堅守武昌的曾國藩第1112章 世界上最大戰艦勇士號的悲劇第131章 義軍的計劃第602章 那不是皇后,那是瘋婆子第160章 柳暗花明(上)第五十三章 託付重任 (上推薦了,求收藏!)第1304章 興業銀行的股東大會第382章 江忠源之死第715章 割據安南第137章 成立南洋公司(下)第177章 聖王會照顧你家老小(中)第137章 成立南洋公司(下)第1024章 失去丈夫的維多利亞再失愛爾蘭第400 章 他們有何資格封賞本王810章 與荷蘭開戰799章 南洋艦隊第1032章 此仇不報,誓不爲人第八十一章 攻略韶州府(六)第1217章 會見秦日綱1243章 求助普魯士(感謝無敵大燈泡老大打賞!)第340章 內憂外患的大清,需要一場大捷第391章 曲烏寶鐵路通車(下)790章 四大船政總局和機器製造總局第226章 土人內亂的消息第1281章 工業部長沈桂芬第1314章 美利堅也摻合第1184章 炮兵師的威勢第180章 被迫投降 (上架求首訂、求打賞、求月票!)第232章 修訂版《聖國田畝制度》第297章 南昌混戰第1199章 苛刻的條件第240章 討虜軍軍服第455章 清兵入城第631 章 千年孔府一朝破第七十章 火藥和水泥(推薦票!)第1045章 差不多隻剩下加爾各答了(求訂閱)913章 焦頭爛額的滋味第1333章 英國陸軍參戰(感謝無敵大燈泡的打賞!)第二十一章 修改軍紀教條第十八章 佔領道州(下)第389章 曲烏寶鐵路通車(上)第429章 楊秀清的瘋狂第1306章 鐵路超過一萬八千公里第一百章 尤浪漫參軍(下)求支持!第四十一章 繳獲頗豐第1219章 召見李鴻章862章 中亞形勢變化第1119章 西北發生的戰事891章 出兵東洋第十章 天父的警示850章 石達開請纓第275章 新式練兵有了成效922章 各打算盤第373章 琉球王覲見第129章 見洋人(下)第423章 進軍江南第316章 沈冬蓮的天王府見聞(上)第711章 農牧生產建設兵團947章 不一樣的《南京條約》第534章 湘軍的分崩離析第1058章 大不列顛王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終結第683章 盛京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