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章 緬甸出事了

面對印度北部和中部地區不斷興起的叛亂,印度總督查爾斯.坎寧是焦頭爛額。

他萬萬沒想到,一向懦弱的印度人,不知道爲何會進行這麼大規模的叛亂,而且都湊到一起來了。特別是原本一向老實聽話的錫克人,因爲反對印度教森嚴的種姓制度,也不贊成伊斯蘭教排斥異教的種種做法,雖然是從印度教中脫離出來,但與莫臥兒乃是世代仇敵,因此,一直幫着大英對付莫臥兒王朝。但這次,竟然也叛亂了!都怪倫敦的那幫飯桶,竟然讓錫克最後一個國王被獄警打死的消息傳了出來,這不是特意讓錫克人叛亂麼?

坎寧雖然已經想倫敦方面求救,但從本土派兵過來,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即便是從克里米亞半島調兵過來,也要很長時間,誰知道要幾個月?現在關鍵是立刻派出大軍,控制住四處叛亂的印度土著們,不要再漫延了。

也幸好印度南部和東部被東印度公司治理很長時間了,否則只怕也會跟北部中部一樣,叛亂起來。但若不將中部的叛軍封鎖,任其發展,指不定什麼時候便殺到東部南部了?

正好有一批從印度調往參加克里米亞戰爭的士兵,最近從克里米亞半島調往波斯去攻打愷加王朝,坎寧下令,那批軍隊趕緊返回印度救援。另外,他下令將印度周邊的英國軍隊全部調回印度,前往鎮壓中北部的叛軍。

於是,坎寧下令,駐紮在下緬甸地區的萬餘英軍只留四千英軍,其餘的五千英軍緊急調回加爾各答;海峽三地的駐兵,調遣一半軍隊趕往印度叛亂地區。

而坎寧又緊急向錫蘭總督亨利?喬治?沃德求援,讓其將錫蘭地區的兵力抽調七成,前來印度幫助平叛,而同時,坎寧又向鄰近印度西北部的愛烏罕巴拉克宰王朝國王和印度北部的廓爾喀國王求救,以金錢和土地爲條件,讓兩個國家派出士兵前來幫助英國平叛!

頓時,一兩個月內,還真讓坎寧湊齊了近6萬大軍,分兵三處,分別往西北部的旁遮普邦、中部的德里、比哈爾邦等地圍剿而去。

而其中的德里,卻是英國人進攻兵力最多,也是最爲激烈的地方。英軍集兵2萬,分兵五路,向德里發動總攻。進攻德里的英軍統帥是巴納德少將,副手有托馬斯.李德少將,准將尼克松,以及威爾遜上校。

一發動進攻,戰爭便十分慘烈!英軍進攻的士兵擠在狹窄的護城河裡,遭到了城內叛亂的印度本土士兵組織的炮火狂掃,傷亡慘重。

但一路英軍在巴納德少將和尼克松准將的指揮下,不畏生死,蜂擁上前,用士兵吸引城內叛軍火力,後面炮兵猛開火,在猛烈的炮火轟擊下,有兩處城牆倒塌了缺口,英軍潮水般的穿過了缺口衝入城內,映入他們眼簾的是叛軍大片被炮火炸碎和燒焦了的屍體。

雙方展開激烈的巷戰,英軍每走幾步,都遭遇火槍射擊,巷子兩邊的房頂都是持槍掃射的叛軍,最後,英軍使用死士開展爆破戰術,直接以人帶炸藥包將巷子兩邊的房屋全部炸掉,終於拓寬了狹窄的城巷,不過,此時的指揮官巴納德少將和尼克松兩人雙雙中彈身亡。

而雙方交戰最爲激烈的時候,德里城內的紅堡內,莫臥兒王朝的皇帝巴哈杜爾卻在猶豫不決。

剛纔,城內的義軍,數十個軍官全部來請願,要求他親自擔任他們的首領,指揮他們進行城內的巷戰,將人數並不是很多的英軍擊敗。但耳聽英軍火力如此之猛,而英軍士兵又如此英勇,城牆也破,城門也被英軍打開,巴哈杜爾覺得叛亂肯定失敗了。

他當初就不應該答應作爲叛軍的首領,他後悔了。早知道,還不如做個傀儡皇帝呢,起碼還能安心住在紅堡內,衣食無憂。

現在,他害怕了。於是,他率領一些忠於皇室的親信和一些也跟着猶豫的義軍,主動打開紅堡大門,向攻城的英軍投降了。

而一見皇帝投降,叛軍中的印度土著部隊第38團、54團、74團和三個炮兵連,一共近四千人,也紛紛投降,重新歸順英軍。

托馬斯.李德少將和威爾遜上校大喜過望,連忙下令一起圍殲城內叛軍,頓時,城內的起義軍大勢已去,死傷無數。

經過六天的激戰,英軍戰戰死五千餘人,折損二名將軍,而德里城內的叛軍戰死七千人,投降二萬,只剩下八千人逃走,這樣的結局,甚是慘烈。

而皇帝巴哈杜爾?沙?果夫,他的數十名皇室成員,尤其是他的繼承人和兄弟等,當衆被托馬斯.李德少將下令槍殺,他自己和幾名女性皇室成員,則被宣佈押解到緬甸的仰光進行終生囚禁。

英軍剛剛攻佔德里,還來不及高興,便接到旁遮普邦的拉合爾陷落,整個旁遮普邦幾乎全被錫克叛軍全部佔領的消息。

而且,旁遮普錫克王國的所謂國王薩米特.庫瑪爾.辛格,宣佈擴兵,建立錫克帝國,大有不甘心只限於旁遮普邦,還有進軍德里的意圖。

印度總督坎寧不由憂心忡忡,日夜盼望着克里米亞的英軍和波斯那邊的英軍早點趕到旁遮普,至於國內的英軍,他清楚,至少還要幾個月時間才能趕到。

而就在這時,印度東邊的緬甸傳來消息,一向安分的緬甸發生政變,貢榜王朝的新君主孟桐被其弟弟加囊親王囚禁起來,加囊親王成爲新的君主,下令反抗英國,發動緬甸兵力近6萬,猛攻下緬甸的英軍。

下緬甸駐守的英軍只有四千兵力,是二個孟加拉步兵旅中的四個團,雖然裝備精良,但在近6萬緬甸軍隊的圍攻下,還是全軍覆沒,連指揮官少將戈德文也戰死。而且,根據少數幾個倖存的英軍士兵說,那些土著緬兵,不知爲何,武器竟然也有很多火槍,裝備精良得不遜英軍多少。

無奈之下,印度總督坎寧只能下令剛剛趕到加爾各答的新加坡、檳城和麻六甲三處海峽管區的英軍調轉船頭,派軍艦載這海峽英軍7千兵力,再抽調孟加拉管區的5千兵力,前往仰光,重新奪回下緬甸,至少,要攻下仰光這處最爲重要的城市。

同時,因爲下緬甸損失的四千英軍兵力實在是太過巨大,印度總督坎寧立即稟報倫敦,再次催促本土快速出兵。

但這樣一來,平息印度叛軍,便再一次因缺少兵力,要往後延遲了。

ps:感謝煙格式、挑剔的很大大的打賞!

第七十六章攻略韶州府(一)第1341中華帝國的商業貿易(感謝燈泡老大)第七十八章 攻略韶州府(三)763章 緬甸傳來喜訊第1325章 世界金融中心的失去(月底瘋狂)第1124章 這是皇帝自己放的煙霧?796章 其實我們可以在墨西哥合作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954章 中華帝國的完全統一第1165章 布拉格第1066章 沙皇的決定873章 巴拿馬公司第417章 大殺四方759章 學堂的普及第1109章 孟加拉海戰(上)763章 緬甸傳來喜訊第368章 滿清買軍艦第1228章 聖京城郊的大廠區987章 羅伯特*李上校第639章 天國就這麼幾個人物了第1262章 繼續推行大鍊鋼鐵第166章 陳開之死第845章 禁菸和興煙不矛盾第1099章 英俄公使的失意第505章 獻城蘇州768章征討朝鮮(三)第238章 天地會義軍的安置第1346章 三年(感謝諸神老大的打賞!)第1088章 範汝增和西華德的密會第103章 勢如破竹(中)第1230章 富國強兵第420章 必須無條件投降第1104章 印度洋的形勢781章 挖煤工伊藤博文904章 英國的菜市場內閣第1335章 鮑狄埃和嗯格斯第174章 虎門炮臺激戰(四)第1255章 李鴻章的激動847章 拆城牆還是拆其他850章 石達開請纓第278章 破長沙城第223章 福鍵遇襲797章 暹羅王祝大家中秋快樂!1040章 不接受你的投降(PS:大章感謝塞外沙塵的萬賞!)第三十二章 傷亡撫卹制度第415章 聖國來救兵了第169章 試驗洋槍第461章 被謠言煩惱的曾國藩第197章 聖軍改制(下)第247章 澳門是本王的第579章 僧格林沁開始絕望第374章 再次開科舉823章 《星加坡條約》(上)第1056章 英軍大敗(下)第1297章 馮癸方和唐生才第312章 事後補救亦臉上無光第711章 農牧生產建設兵團第484章 天京變亂( 下)東王之死第1083章 這樣的回答你是否滿意第292章 兵工廠816章 東印度及中國聯合艦隊第1259章 章丘鍊鐵軍團第九十三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二)求支持949章 毛瑟步槍和銅殼子彈的面世第146章 太美的秘密協定第1177章 流言的威力第1112章 世界上最大戰艦勇士號的悲劇第1175章 只要烏拉爾山脈以東750章 繳獲第1181章 擊潰敵軍比攻佔城市更爲重要第1141章 普魯士兩巨頭和他們的真正目標第292章 兵工廠第556章 肅順提議組建神機營第1347章 法愛西工人國963章 說服麥喀士第590章 有漢奸也有滿奸第十九章 太平軍主力的消息第1209章 帝國國庫收支第465章 親去芸南(謝諸神賞)第十二章 俘劉長佑第1212章 鋼材緊俏814章 佔領巴達維亞第1273章 交流發電機839章 歐洲局勢第1283章 帝國工業長足發展第1095章 爲何非要是7月4日第365章 進軍芸南(諸神太客氣了!)第1228章 聖京城郊的大廠區739章 起義爆發(上)第262章 腳下踩的真的是巨大的圓球?第二十七章 清軍來襲(上)第107章 天地會之爭(一)第269章 商議出兵第二十九章 河谷伏擊(上)第1186章 倒黴的俄軍(限免後求訂閱)第338章 設立琉球府三縣第683章 盛京形勢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532章 羅澤南的一封家書第410 章 洋人和天國的反應
第七十六章攻略韶州府(一)第1341中華帝國的商業貿易(感謝燈泡老大)第七十八章 攻略韶州府(三)763章 緬甸傳來喜訊第1325章 世界金融中心的失去(月底瘋狂)第1124章 這是皇帝自己放的煙霧?796章 其實我們可以在墨西哥合作第366章 得手芸南銅礦954章 中華帝國的完全統一第1165章 布拉格第1066章 沙皇的決定873章 巴拿馬公司第417章 大殺四方759章 學堂的普及第1109章 孟加拉海戰(上)763章 緬甸傳來喜訊第368章 滿清買軍艦第1228章 聖京城郊的大廠區987章 羅伯特*李上校第639章 天國就這麼幾個人物了第1262章 繼續推行大鍊鋼鐵第166章 陳開之死第845章 禁菸和興煙不矛盾第1099章 英俄公使的失意第505章 獻城蘇州768章征討朝鮮(三)第238章 天地會義軍的安置第1346章 三年(感謝諸神老大的打賞!)第1088章 範汝增和西華德的密會第103章 勢如破竹(中)第1230章 富國強兵第420章 必須無條件投降第1104章 印度洋的形勢781章 挖煤工伊藤博文904章 英國的菜市場內閣第1335章 鮑狄埃和嗯格斯第174章 虎門炮臺激戰(四)第1255章 李鴻章的激動847章 拆城牆還是拆其他850章 石達開請纓第278章 破長沙城第223章 福鍵遇襲797章 暹羅王祝大家中秋快樂!1040章 不接受你的投降(PS:大章感謝塞外沙塵的萬賞!)第三十二章 傷亡撫卹制度第415章 聖國來救兵了第169章 試驗洋槍第461章 被謠言煩惱的曾國藩第197章 聖軍改制(下)第247章 澳門是本王的第579章 僧格林沁開始絕望第374章 再次開科舉823章 《星加坡條約》(上)第1056章 英軍大敗(下)第1297章 馮癸方和唐生才第312章 事後補救亦臉上無光第711章 農牧生產建設兵團第484章 天京變亂( 下)東王之死第1083章 這樣的回答你是否滿意第292章 兵工廠816章 東印度及中國聯合艦隊第1259章 章丘鍊鐵軍團第九十三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二)求支持949章 毛瑟步槍和銅殼子彈的面世第146章 太美的秘密協定第1177章 流言的威力第1112章 世界上最大戰艦勇士號的悲劇第1175章 只要烏拉爾山脈以東750章 繳獲第1181章 擊潰敵軍比攻佔城市更爲重要第1141章 普魯士兩巨頭和他們的真正目標第292章 兵工廠第556章 肅順提議組建神機營第1347章 法愛西工人國963章 說服麥喀士第590章 有漢奸也有滿奸第十九章 太平軍主力的消息第1209章 帝國國庫收支第465章 親去芸南(謝諸神賞)第十二章 俘劉長佑第1212章 鋼材緊俏814章 佔領巴達維亞第1273章 交流發電機839章 歐洲局勢第1283章 帝國工業長足發展第1095章 爲何非要是7月4日第365章 進軍芸南(諸神太客氣了!)第1228章 聖京城郊的大廠區739章 起義爆發(上)第262章 腳下踩的真的是巨大的圓球?第二十七章 清軍來襲(上)第107章 天地會之爭(一)第269章 商議出兵第二十九章 河谷伏擊(上)第1186章 倒黴的俄軍(限免後求訂閱)第338章 設立琉球府三縣第683章 盛京形勢第660章 治理黃河方略第532章 羅澤南的一封家書第410 章 洋人和天國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