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杜如晦的難處

貞觀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望着近在咫尺的長安城,李承乾心中的感慨頗多,八千里路雲和月,從貞觀十年佈局西征之事,到自己再回到這裡已經一年了。大唐在西南的局勢已經轉守爲攻,對於國家和百姓是好事,可那些隨自己出徵的兒郎,有多少人看不到這一幕了。

帶兵的年頭越多,經歷的戰事越多,李承乾越感到治大國的不易,大唐的國勢是將士們用自己血肉打出來。可這錦繡的河山倒是給韓奎他們這些貪官創造貪贓枉法的沃土,每每想到那些從這些犯官家中抄出來的那些金銀財寶,李承乾就恨得牙都癢癢。這那裡是財帛,這分明就將士們的血肉錢。

吩咐竇寬把隨行的犯官移交刑部,然後就帶着李晦來到了兵部,先國後家,自己是國家的儲君,更是應該以身作則遵守國家典制,給臣子們做個榜樣,讓他們都明白不管功勞多大都不可逾越法度。

李承乾不是第一次來這次交割兵符的了,當然了他也不是第一個來這裡的皇子,武德年間,時爲秦王的皇帝、隱太子建成、巢王元吉都以行軍總管的身份來行過此禮。

且不管皇室之間的爲那至尊之位引起的波瀾,那都是成王敗寇之事,單說武德年間的戰事要不是宗室子弟爲帥,那裡能打下這麼大的疆土呢,那裡能定下這錦繡的江山呢?

爲什麼在歷史上,貞觀之後的國家會出現那麼多禍患,還不是作爲天下魁首的宗室不能身先士卒爲國爲民辦差,才讓臣子們覺得國家之事都是李家的事,咱們只要順水推舟、站在大壩上爲好。

皇帝在北衙重用宗室將領,又委派自己率兵出征的意思就是如此,自家的江山,自家都不上心誰上心呢。雖然皇帝的想法有些片面,但不得不說這是鞏固皇權的好把辦法,省得將來在皇權交接的時候生出禍患。

兵部大堂,杜如晦跪坐在主位上,兩側侍立着兵部的各堂官,李承乾跪坐在堂中,拱手道:“江源道行軍大總管-李承乾西征吐蕃得勝還朝,現按照國家法度朝廷授予的兵符、帥印。”,話畢,李承乾從李晦手中接過盛着兵符、帥印的盤子。

“準”,杜如晦按照禮儀回了一句後,就有堂官趕緊從太子手中接了過來,交接兵權的儀式就算正是結束了。別看這是個極爲簡單的禮儀,但卻象徵着皇帝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說道這,那還得說道李承乾的便宜爺爺-李淵,武德初,東宮、秦王府、齊王府都統帥着大量的軍隊,而歸皇帝直接統屬的只有宮中的那點禁軍,這讓以一介國公驟然成爲天子的李淵是夙夜憂嘆。

雖然統兵的都是自己的兒子,但身爲外戚,見識過宮闈之亂的李淵也開始不那麼相信兒子了,他自己也曾不止一次在各個場合說過,從唐國公到唐天子時間之快,古今罕有,這讓既高興又感到憂慮,富貴來的快,那去的是不是也快呢。

看到李淵的焦慮後,作爲當時天子的第一心腹,裴寂出個了好主意,以父子親情和國家法度爲藉口。在東宮、秦王府、齊王府三者之間遊說,最後引誘有了爭儲之心,想獻媚的李元吉主動交接了兵權。

有了他這個忠臣孝子在前,那東宮和秦王府的就顯得有些尷尬的境地,李淵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的犒賞李元吉,並在人前誇耀三胡是我李家最好的孩子,養兒防老,可久病無孝子,朕將來老了就得指着他了。

李淵這話傳出來後,東宮和秦王府的兩位酸了心,諸反王未平,天下未定,兵權就是身家性命,讓他們交出去,那和交命沒什麼區別。可李淵的話就代表了朝廷的風頭,又有裴寂來回傳話,他們要還想吃安生飯,那就不得不從。

是以,立了大功的裴寂就更受李淵的重視了,聽說還賞了幾個下面進貢的美貌女子。李淵自己就是個色中惡鬼,能讓他把嘴裡的食兒主動吐出來,就能看出來對於收攬軍權之事,李淵滿意到什麼程度了。

裴寂的做法雖然有挑撥天家父子的意思,從國家的角度來看確是功在當代,利在家國的事。兵權不同別的,關乎社稷穩定,即使行的是小道,但卻形成了緊密的兵務體系,這讓杜如晦主持兵務後剩下了不少的心。

這次裴家出事,杜如晦之所以跑裡跑外的去壓事除了聖意之外,一來是顧念裴仁基父子,二來就是還裴寂一道,人雖然沒了,但咱這人情還是得看,不能人走茶涼了不是。

聽到李承乾把裴行方又弄了回來,杜如晦又是一個頭二個大,看來這風波又要起來了。給李承乾遞了一杯茶後,面帶憂色言道:“殿下,你這可是給老臣出了個難題啊,這人和事,老臣保下來不容易,你這一弄回頭那位奶奶鬧起來,誰也下不臺啊!”

李承乾有些納悶了,不就是一小小的風流事嘛,用的着一國宰相仇成這個樣子嗎?看到李承乾不解其意,杜如晦向他和盤托出了事情的原委。

臨海公主是個性子烈的女子,當年的事讓公主深以爲恥,夫妻之間的情義蕩然無存,本來公主是要和離的,可皇帝以裴家於李氏有功的份上壓了下來,而且這一壓就是這麼多年。

而且皇帝這個當大舅哥也曾明裡暗裡的敲打過裴律師,讓他多和公主說說軟話,畢竟是一家人,鬧得那麼難堪幹什麼呢!

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傢伙和其父裴寂是一個德行,說是色中餓鬼一點都不爲過,如今又要娶個婊子回來,這不是在打臨海公主的臉嗎?

所以才做下讓裴家老少都丟人的計策爲自己出一口惡氣,然後再以此爲藉口,請皇帝批了自己和離之請。

裴行方是被人下藥坑了不假,可要是太子幫忙把案子翻過來,那臨海公主肯定得背上一個謀害親夫的惡名,依着她的脾氣那還不上吊去。杜如晦才保了他一個縣令就是在補償他,可讓太子這一攪和全白乾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 血洗公主府第四百五十五章 道友請留步第二百三十二章 歷史第一個房地產商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負義啊第四百五十八章 真假李承乾第一百零六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1)第三十一章 你們真是讓夫子蒙羞啊(2)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也聽牆角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衙的第一場血第六百六十八章 假貨坑人第八百零五章 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第七百三十章 你們!你們都是一夥的!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承乾的反擊計劃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東谷口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九百二十七章 你是個發明家嘛!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東谷口第四百九十五章 添磚加瓦第三百一十八章 老子是你們活祖宗第四百一十七章 祿東贊 (2)第一百八十五章 罵的就是你蕭瑀第九百五十八章 真的,假的!第五百七十八章 遲遲露面的欽差副使第八百三十五章 劉員外!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兒子第五十六章 並省官吏(3)第七百四十五章 世上最大的謊言第二百二十三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七十五章 天空飄過五個字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八百二十二章 越來越有意思了!第七百四十三章 有一個智者曾這樣說過!第八百一十六章 狹鄉遷寬鄉!第八百一十一章 不依不饒的道爺!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官場降職記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一百一十四章 杯酒釋兵權 (1)第五百二十六章 明德殿裡的大耳刮子第一百零三章 最後一戰(1)第一百六十二章 倔強的孫思邈第五百六十三章 強心針第三百三十二章 倭國使團的要求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四百八十八章 病老虎也是老虎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明宮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第八百六十二章 婚姻革命!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八百九十三章 哀嚎給誰看!第四百一十八章 孤給你派個新活兒第二百六十八章 玄武門上還有散去的疑雲第九百三十章 喲,你也有這一天!第八百五十一章 河間王府的“家教”!第一百五十四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 (1)第八百二十五章 這老不死的到底是誰?第八百九十五章 該走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父與子,不同也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子盜牛-稱心立功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只配給孤當一條狗第八百四十二章 鐵騎王!第五百六十三章 強心針第九百七十八章 亂花迷人眼!第五百二十五章 踏破胡虜、唐軍威武第七百二十三章 真神計劃之倉皇逃竄第三百六十七章 本王可不是傻子,這坑我不跳第一百八十九章 坐收漁利的李恪第四百四十六章 “小人得志”的許敬宗第一百四十八章 給皇家丟臉的賤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既要打的好,也要打的巧第一百六十九章 寸步不讓的孫伏伽第六百二十三章 看看,開始了吧!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一百三十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七百五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四十三章 禮部的官司第六十九章 岷州之戰(3)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萬剮第一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3)第七百零七章 老好人不是那麼好當的第九百五十五章 你走吧!第四百三十六章 單道真第二十三章 大唐版舌戰羣儒第一百三十五章 喝還是不喝,這是一個問題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宮版“知新錄” (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太子爺,您聖明啊!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二十二章 胡人犯邊第六百七十四章 親戚來了是非多第三百零六章 大唐的工匠精神第五百八十四章 樓下的是你爹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一百六十八章 蘇婉的真實身份第三百七十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二百六十一章 喋血鴻臚寺第九十七章 戰事初開 先失要地第七百章 白髮人送黑髮人第八百五十一章 河間王府的“家教”!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還沒餓死啊
第一百四十九章 血洗公主府第四百五十五章 道友請留步第二百三十二章 歷史第一個房地產商第二百八十八章 殿下,你可不能忘恩負義啊第四百五十八章 真假李承乾第一百零六章 長安城瀰漫的陰謀(1)第三十一章 你們真是讓夫子蒙羞啊(2)第三百四十六章 真有人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也聽牆角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衙的第一場血第六百六十八章 假貨坑人第八百零五章 事情遠遠沒有那麼簡單!第七百三十章 你們!你們都是一夥的!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承乾的反擊計劃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東谷口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七百四十六章 一路向北第九百二十七章 你是個發明家嘛!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東谷口第四百九十五章 添磚加瓦第三百一十八章 老子是你們活祖宗第四百一十七章 祿東贊 (2)第一百八十五章 罵的就是你蕭瑀第九百五十八章 真的,假的!第五百七十八章 遲遲露面的欽差副使第八百三十五章 劉員外!第一百二十九章 不一樣的老子,不一樣的兒子第五十六章 並省官吏(3)第七百四十五章 世上最大的謊言第二百二十三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一百七十五章 天空飄過五個字第九百八十章 滿堂彩第八百二十二章 越來越有意思了!第七百四十三章 有一個智者曾這樣說過!第八百一十六章 狹鄉遷寬鄉!第八百一十一章 不依不饒的道爺!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唐官場降職記第三百一十五章 告別第一百一十四章 杯酒釋兵權 (1)第五百二十六章 明德殿裡的大耳刮子第一百零三章 最後一戰(1)第一百六十二章 倔強的孫思邈第五百六十三章 強心針第三百三十二章 倭國使團的要求第五十一章 李承乾造反了?(3)第四百八十八章 病老虎也是老虎第五百三十四章 大明宮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第八百六十二章 婚姻革命!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八百九十三章 哀嚎給誰看!第四百一十八章 孤給你派個新活兒第二百六十八章 玄武門上還有散去的疑雲第九百三十章 喲,你也有這一天!第八百五十一章 河間王府的“家教”!第一百五十四章 千金買骨的李世民 (1)第八百二十五章 這老不死的到底是誰?第八百九十五章 該走了!第五百八十二章 父與子,不同也第四百五十九章 太子盜牛-稱心立功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只配給孤當一條狗第八百四十二章 鐵騎王!第五百六十三章 強心針第九百七十八章 亂花迷人眼!第五百二十五章 踏破胡虜、唐軍威武第七百二十三章 真神計劃之倉皇逃竄第三百六十七章 本王可不是傻子,這坑我不跳第一百八十九章 坐收漁利的李恪第四百四十六章 “小人得志”的許敬宗第一百四十八章 給皇家丟臉的賤人第七百二十二章 既要打的好,也要打的巧第一百六十九章 寸步不讓的孫伏伽第六百二十三章 看看,開始了吧!第八十二章 論糧道(2)第一百三十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七百五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四十三章 禮部的官司第六十九章 岷州之戰(3)第二百零三章 千刀萬剮第一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蕭瑀的險惡用心(3)第七百零七章 老好人不是那麼好當的第九百五十五章 你走吧!第四百三十六章 單道真第二十三章 大唐版舌戰羣儒第一百三十五章 喝還是不喝,這是一個問題第八百五十八章 東宮版“知新錄” (二)第四百八十六章 太子爺,您聖明啊!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二十二章 胡人犯邊第六百七十四章 親戚來了是非多第三百零六章 大唐的工匠精神第五百八十四章 樓下的是你爹第三百七十九章 金雞下蛋第一百六十八章 蘇婉的真實身份第三百七十章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第二百六十一章 喋血鴻臚寺第九十七章 戰事初開 先失要地第七百章 白髮人送黑髮人第八百五十一章 河間王府的“家教”!第一百七十九章 你怎麼還沒餓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