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

上回書說到,我與白肥兒商議要割掉垂在後面那一根長長的尾巴。因爲白肥兒的手藝實在是太好了,當夜幕降臨,大風朝對方吹過去。我們趁其不備、果斷出擊,幾乎是一頓飯的功夫,就把他們全部撂倒,送他們去見了閻王。事成之後我們立刻奔向內地,白肥兒前往京城彙報情況,而我留在敦煌,等待着下一次行動的機會。在這之前一個是夜晚,左僕射房喬、右僕射高士廉秉燭夜談。高士廉說:“有一個問題,我一直想跟房先生商議,我有個想法,請房先生幫忙猜想,若沒有什麼不妥之處,就把這件事告訴陛下,希望陛下能夠採納我們的建議。”房喬捋着鬍鬚說:“如果我猜的沒錯,你說的這件事可能與掖庭有關。”高士廉點點頭說:“的確如此,如果房先生覺得這件事沒有什麼問題,我想以尚書省的名義向陛下奏明此事。”房喬說:“如今充實掖庭的方法的確有所不妥,所納之人或者出身微賤,或者是家人遭到了刑戮,前者缺少禮教之薰陶,後者的心裡充滿了積怨。這意味着掖庭之中,有不好的氛圍。”

高士廉笑着說:“我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沒有什麼問題的話,就請方先生在這份奏書上署個名吧!”房喬也沒多想,就把自己的名字簽了上去,說:“但願陛下能夠接受咱們的建議。”高士廉說:“我覺得應該沒什麼問題,如果一些人不受禮教的拘束,又對朝廷充滿了怨氣,而他們又整日面對天子,不需要有什麼特別過分的舉動,只需要每天哭喪着臉就足以讓後宮氣氛不對頭。”明日一早,奏疏送到大內。皇上瞧了之後,點點頭說:“就按照他們說的這樣做吧!往後掖庭選人,要按照禮數去好人家去選納。”一邊說着一邊提筆寫上了自己的硃批。皇上說:“真是難得,尚書省居然有了諫言。”上諭簽發之後送到了門下手,魏徵看了之後點點頭說:“真是太好了。”

話說我到敦煌之後,仍舊以居士的身份示人,沒到一個地方,第一件事就是去當地的寺廟拜謁,然後爭取去當地的居士林陳述自己對佛法的見解。有意思的是這個舉動得到了當地人的歡迎,因爲我粗通文墨讀過一些佛經,每到一處居士林講解佛經的時候,都得到當地人的很好的款待。這竟然成了一種生計,更有意思的是我能夠得到這些人的尊重。這一天我又來到了一處居士林,這一處居士林成員有數十人之多,在於這些人交往的過程當中,我感到他們對佛非常的虔誠。討論完了佛經,大家希望我能夠給這一個居士林一些建議,我說:“每當有人希望我能夠給他們提一些建議的時候,我都非常的警惕,我們確定他們是真的想聽建議呢?還是有什麼別的考慮。”現場的一位負責人拱手說:“我們是誠心誠意的想聽你的建議,還望你能夠不吝賜教。”我拱手說:“既然你如此坦誠,我也直言相告。”

這個時候我注意到現場一些人開始緊張起來,我說:“這些日子我在敦煌去過很多居士林講經說法,聽法的人有很多,但前來聽法的人彼此之間幾乎沒有一個字的交流,聽法的時候聚集在一起,聽完之後就星散而去。你們聽說過這樣的話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大家盡在咫尺,聽取佛經之要義,聽完之後不做隻言片語的交流,彼此冷漠離開。真正的道理不在文字之中,而在日常所事之中,每天待人接物、討生活,行走坐臥,都是參禪的好機會。當我們聚在一起的時候,都希望自己所加入的這個居士林能夠在江湖之中建立名望,如果內部不能凝聚,對外也很難產生影響。總而言之,希望大家能夠多多發言,多多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影響,必定能夠讓諸位有所受益。”

白肥兒來到京城之後,先找到苗山風如此這般一說。之後在苗山風的幫忙之下白肥兒來到了大內。皇上說:“聽說你知道那邊的情況,把你知道的都告訴朕。”白肥兒一五一十的說了,皇上聽得非常的認真,完事之後點點頭說:“真是太好了,你去一趟政事堂,把剛纔說的那些話給廷臣們再說一遍。”苗山風和白肥兒答應着去了,二人來到門下省進了政事堂,當時房喬正在組織大家開會,忽然聽說是皇上讓白肥兒來政事堂說自己的見聞,趕緊讓人把他們帶到了會議現場。白肥兒毫不怯場,眉飛色舞地說了一遍,聽完之後,高士廉說:“看來鞠文泰的問題不能不處理了。”房喬說:“在處理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把功課做好,第一不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的結盟機會,最大限度的孤立高昌。第二準備糧草調集軍隊,把對方的情況摸清楚,儘可能的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解決問題。第三時間要想好如何善後,一旦戰事結束,迅速開始啓動善後。”高士廉說:“目前薛延陀部已經答應出兵,我們必須想辦法拆散高昌、處月、處密之間的聯盟。”

就在這個時候,高昌方面也接到了情報。薛延陀部已經主動請纓,表示願意追隨朝廷打擊高昌,鞠文泰簡直要被氣瘋了,說:“真是想不到真主可汗居然如此沒有骨氣,不但不願意幫助同爲胡虜的我,竟然與華夏聯手對付高昌,我們胡虜之中怎麼會有這樣的敗類?”手底下一位謀士說:“大王,如果薛延陀部與唐朝聯手對付我們,這件事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惕了,希望大王派使者前往處月、處密兩國,以鞏固我們之間的聯盟關係,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相互支援,共同打擊敵人。”鞠文泰點點頭說:“你的這個主意不錯,但不足以擊退敵人,我不但會按照你說的做,我已經策反了一個人,如果上天幫助我們,我們可以藉助他的手一舉除掉李世民。”

一聽這話那個模式簡直興奮到了極點,眼睛睜得溜圓,一臉不可思議,鞠文泰露出一副故作神秘的表情,壓低聲音說:“突利可汗有一個弟弟叫做結社,此人一向無賴,卻因爲突利可汗被皇帝授予中郎將之職,他卻因爲突利可汗經常訓斥他,於是在皇帝面前誣告突利謀反,這樣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正是我們需要的,突利有一個兒子叫賀羅鶻,這個小崽子也非常的不是東西,我們已經派人給他們送去了好處,而且答應他們事成之後會給他們更多豐厚的報酬。他們已經組織了一批人,打算瞅準時機下手,如果真的能夠送李世民去見閻王,我們就可以不戰而勝。”那位謀士說:“這事靠譜嗎?”鞠文泰說:“這種事關生死的事,我能拿來開玩笑嗎?反正戰士已經迫在眉睫,如果能夠成功,當然是意外之喜,萬一要是失敗的話,也不過是兩方開戰而已。”

那位謀士說:“大王一定知道這樣的道理,強則多助,弱則寡助。我們的實力不如大唐,即使處月和處密不背叛我們,但他們真的能夠與我們一起對付大唐嗎?”鞠文泰說:“大唐雖然看起來很強,但實際上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當年不可一世的隋朝又如何?隋煬帝當初在邊境上動作平平,希望可以重現當年漢武帝那樣的功業,事到頭來如何呢?不但在邊境上屢屢受挫,更糟糕的是有開皇底蘊的大隋竟然就這樣忽然倒塌,蕩然無存了。唐朝遠沒有當年隋朝那樣繁榮,他們如果窮兵黷武,到最後一定要重蹈隋朝的覆轍。”說這番話的時候,鞠文泰臉上充滿了自信。手底下的人都被他的這種自信所感染,不久之後他們也動員起了一支大軍,打算與遠道而來的唐朝軍隊一決雌雄。鞠文泰立於高處,對士兵們訓話說:“大唐雖然威名在外,實際上卻是紙糊的老虎一戳就破,我們完全沒必要害怕他們,我們可以以逸待勞,將他們一舉殲滅。”

正如鞠文泰所說的那樣,阿史那結社與他的侄子阿史那賀邏鶻在接受了鞠文泰的禮物之後積極策劃刺殺皇帝的行動,深夜裡,二人秉燭夜談,結社激動的說:“自從皇后離世之後,皇上一直抱恙,這一次皇上要前往九成宮小住,當年隋文帝就死在那裡,希望這也是當今陛下的喪命之所。那裡的地形我已經摸清楚了,而且我打聽到這一次負責保衛皇帝的是皇九子晉王李治,而且我們知道會有那麼一天,李治會暫時離開九成宮,那個時候防備空虛,只要我們抓住機會,趁虛而入,將皇帝送去見了閻王,到時候高昌王會給我們極爲豐厚的獎賞,同時唐朝皇帝一死,草原上的英雄們必然是蠢蠢欲動,我們可以回到之前的部落,重建我們祖先留下的社稷。”賀邏鶻更是激動的不行,竟然流着眼淚不能自制。

夏四月,皇上果然來到了九成宮。那個時候無論是高昌的鞠文泰,還是潛伏在九成宮附近的結社與賀羅鶻都非常的緊張,在一天之內,鞠文泰就下令,術士占卜五六次。而最近的一段時間,皇上總是莫名的感到不安。但他又不願意把這種想法說出口,怕打擾身邊的人。到了夜半時分,晉王李治被叫到御前,皇上說:“朕總有一種預感,附近很可能有人兩次王殺駕,你讓你的人加強戒備,以防萬一。”李治說:“現在誰會這麼做呢?”皇上說:“不管是不是有人這麼做,加強戒備總是對的。”李治一拱手說:“陛下放心,臣一定讓手底下的人留意,如果真的發現有圖謀不軌的人爲及時加以處置。”皇上點點頭說:“如果有人要行動的話,很可能已經在事先謀劃了很長時間,所以一定要小心。”

李治離開之後,皇上在睡覺的時候穿着鎧甲,手裡拿着兵刃。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了,似乎並沒有發生什麼意外。李治來到御前說:“阿爺,如今四方之民,都非常愛戴父親,應該不會有人做這種事。”皇上卻搖搖頭說:“若說天下大多數人都愛得戴朕,這一點朕相信,但要說所有人都這麼想,朕一定不信。記得子貢曾經問過孔子,如果天下人都喜歡這個人,如何?孔子說不好,因爲壞人也喜歡他,子貢又問如果天下人都討厭他,如何?孔子說不好,因爲好人也討厭他。最好的情況是好人喜歡他,壞人討厭他。朕也是如此,天下善良之人,朕相信已經得了他們的心,但對於那些奸邪之人,朕恐怕是得不了他們的心。”李治完全聽不懂皇上的說什麼,這是睜大了雙眼。結社與賀邏鶻在苦苦的等待着時機,終於聽說李治要帶着人出去了。結社興奮的說:“只要抓住這個機會,帶着人衝到御前,將皇帝一刀剁了,我們就是胡虜眼中的英雄。”

賀邏鶻沒有說:“說實在的,我還是覺得這件事有些不妥,我知道你與家父之間是有些矛盾的,而家父又在皇上駕前爲臣,要是我謀害了皇帝,豈不是餡家父於不義嗎?”結社說:“你這麼說可就完全錯了,你父親不瞭解我,誤會我,難道你也要誤會我嗎?以你父親的資質,完全可以成爲草原上的大可汗,可他卻沒有反心,既然心甘情願的追隨皇帝,我們擁有草原上最高貴的血統,我們是黃金家族的成員,要是我們就此沉淪,不求上進,有一天我們見到自己的祖先,那個時候我們要說什麼呢?”賀邏鶻說:“父親有他的難處,希望你不要與他一般見識。”結社說:“我若是與他計較的話,就不會與你在一起了,你放心,事成之後我一定讓你父親坐大可汗的位置。”賀邏鶻說:“真的,要是這麼做的話,對你來說豈不是太不公平了。”

聞聽此言,結社笑着說:“大丈夫處世不願意默默無聞的度過一生,即使死也要轟轟烈烈。”於是通過賀羅鶻,從部落裡邊調來了四十多名精壯之士。這些人不但體型健壯,臂力過人,而且都有非常好的射藝。的事情發生的前一天,結社把他們召集到一起,說:“你們本來是天上的雄鷹,現如今被關在唐朝人的籠子裡,只要我們殺掉皇帝,就等於拆掉了籠子,從此我們可以在天上隨心所欲的翱翔。”賀邏鶻跟着說:“只要我們把皇帝殺了,我不僅擁有草原,我們還擁有關內擁有江南,我們會是天下的主人,我們將完成我們的先人未曾完成的大業,到時候我們會擁立突利可汗爲大可汗。”士兵們的情緒被撩撥了起來,他們恨不得馬上把皇上剁成肉醬。

終於到了事情要進行的這一天,意外還是發生了,天上忽然颳起了大風,這大風遮天蔽日。皇上說:“今天一定會有大事發生。”清晨他就讓人磨好了他的配劍,隨時準備與敵人進行搏鬥,李治雖然承擔着保衛皇帝的任務,但他本人沒有參加過任何一次戰鬥。實際上負責保衛皇帝的是折衝都尉孫武開,因爲大風的阻撓,李治並沒有離開,劫色對手底下的人說:“事情緊急,我們必須提前動手。”於是這些人不顧一切的朝着皇帝居住的地方撲了過去,折衝都尉孫悟空帶着人奮力反擊。一場混戰結束,結社與賀邏鶻並沒有如願,而是帶着人奪路而逃。孫武開下令追趕,這個時候結社與賀邏鶻選擇分路逃走,孫武開沒有理會赫羅夫,而是帶着人直接衝劫射追了過來,發現孫武開沒有分兵追趕,結社不由得眼前一黑,就在這個時候他被逼到了一個角落裡。孫武開冷冷的說:“現在是你投降的最後機會,有你的大哥突利可汗在,也許可以讓你脫罪。”結社說:“你趕緊閉嘴吧!你以爲我不知道嗎?刺殺皇帝絕對是死罪,你想拿着活人去邀功,我告訴你,你做不到。”

孫武開說:“你想多了,對於我來說,你是死是活並不重要,我只要把你宰了,就大功告成。”說着下令殺了他,結社奮力反擊,但是雙拳難敵四手終於死於亂刃,這個時候李治非常的緊張,皇上穿着鎧甲,手裡拿着橫刀,靜靜的等待着消息,終於有士兵進來說:“陛下,阿史那結社已經被殺,阿史那賀邏鶻在逃。”皇上低頭說:“真是始料未及,想不到他們會做出這樣的事,難道真對他們不好嗎?”李治說:“陛下,其實謀反的人當中何止胡人,希望陛下不要因爲少數人而懷疑所有的胡人。”皇上說:“你要記住這一點,人要非常冷靜纔可以,不要迷信任何人。”李治說:“阿爺放心,我這就讓人追趕賀邏鶻,務必將他拿獲。”

消息傳到長安之後,震驚朝野,與此同時。巴州、壁州、集州、洋州的獠人同時作亂,上官懷仁率領大軍奮力作戰,最終將這一次叛亂撲滅俘獲男女六千餘口。消息傳到長安,大家不知道應該喜還是應該憂。就在這個時候,活躍在皇上身邊的儒生又開始行動了,他們在皇上的面前大談周朝初年禮制是如何的完備,從上到下的人都沒有怨言,以至於涉及延續八百年之久。又說從古至今。治天下之道,不外乎行天道、法先王。夏朝四百年、商朝六百年、周朝八百年,陛下有什麼理由不學三代先王,而學秦皇漢武呢?皇帝被這些人說的暈頭轉向,於是又一次有了分封功臣的想法,在這些人的攛掇之下,皇上發了上諭,說要召集五品以上的官員討論分封之事。

這一天清晨,一位姓袁的儒生來到御前,說:“陛下想不明白,這些胡人爲什麼要如此反抗朝廷?甚至想要直接殺掉皇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師行秦政,如果我們能夠效法三代,關於無人接壤的地方,全部分封給那些精明強幹的大臣讓他們世代鎮守,那個時候胡人就不會恨低下了,與此同時有了胡人們的恨,這些官員一定會在地方上勵精圖治,以求自存,這個主意一來能夠減輕皇上的負擔,二來能夠又能夠讓那些大臣們得到最多的實惠。”按照這些儒生的想法,那些大臣們應該會感恩戴德,沒想到他們每一次提出這樣的想法,都遭到朝臣們的激烈反對,而這一次也不例外。過去他們只是批評這個想法不靠譜,這一次朝他們指責的對象有了變化。特別是魏徵,在朝會的時候當面指責皇帝,他說:“記得在貞觀初年的時候,臣等曾反覆說過,希望陛下能夠始終如一,現如今陛下漸不克終的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如果陛下不能反省自制,就會釀成更大的禍事。”

被這麼一說,皇上愣在了當場。馬周說:“陛下,貞觀初年的時候百姓過得很苦,但是他們卻沒有怨言,那是因爲他們看到了,皇上也在竭盡所能的幫助他們解決問題。而如今忙上去的想盡辦法推卸責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上豈能一封了之?”皇上說:“難道你們不應該爲天下多承擔一些責任嗎?”馬周說:“陛下一定聽過上行下效這個詞,如果陛下帶頭推卸責任,又怎麼能夠指望下面的人盡職盡責呢?”總而言之,這一次朝會非常的火爆,事後皇上進行了反省,覺得大成本說的十分在理,於是讓人把他的問題分條書寫在了屏風之上,皇上以此勉勵自己能夠繼續貞觀初年的光景。與此同時,皇上下令嘉獎魏徵、馬周等人,而那些儒生們又一次被朝臣擊敗了。

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
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332鑄爐造鼎偷馬盜牛歡喜樂童刺殺李泰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第57回苗山幽提刀赴邊塞白肥兒酒後論功名313李世勣還朝掌兵部真珠汗趁虛擊思摩147爲人臣自當解君憂 逢天究何以濟蒼生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130河南北千里走黃湯 九成宮皇上往避暑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第41回螻蟻命莫有治世心無用人何談慷慨志322真朱可汗尚唐公主契苾何力返回長安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326魏夫子不幸謝塵世丘行恭食肉引自慚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第60回白肥兒出力護社稷杜如晦勞心爲太平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291李元嬰上封爵滕王楊師道官拜中書令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206陳太守降身訪名士隱大德過府論人才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100大匠竇奉旨造新宮張蘊古執法得橫死244翻舊書以方治病龜拜上神尋花解重罪131姚思廉請止新出行 苗山幽誤入拜女教第88回林邑王獻珠進妄言李大亮請旨停捐獻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第十三回魏夫子東宮獻奸計張公瑾洛陽練精兵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346孫伏伽六條察四方李衛公小心答上問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第六回李留守領兵入長安 月雨公往生去極樂306民犯十惡累及刺史贊普蒙恩公主稱心302陳倉縣尉杖殺魯寧櫟陽縣丞請止遊獵153李承乾遊戲明德殿 唐皇上置酒未央宮213西平郡王復辟舊邦東宮承乾留守長安第81回突利可汗爵封郡王失意胡兒進位將軍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102爲守社稷分封皇親 宗室立功平息夷亂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138賀端陽羣臣議禮儀 選歌后山幽成小名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338岑文本獲封中書令郭孝恪俘虜焉蓍王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221苗山幽遊蕩至廟門老法師失言惹災禍151苗山風入職尚書省 老黃狗死在小竹林第42回苗山幽北上收骸骨蕭玉蓉南下祭祖宗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265李世民圜丘祀昊天苗山幽青園遇羋嬡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75徐嘉尚獻上言事疏 李衛公出任黜置使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260魏王泰驕橫誣羣臣今皇上言法不多變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228遇盧生大談養生術盼方士多言命早夭164苗山幽因故去嫌疑 房玄齡尚書請致仕第七回隋煬帝英雄至窮途 唐國公順勢登大寶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第24回新主臨朝百廢待興胡虜來犯含恨隱忍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第66回裴司空奉旨回京兆唐制史受命踐高臺第64回貞觀皇上四請賓王李靖將軍狼山之會136議縱橫孤立吐谷渾 奔所往朝覲女王谷310唐尚書奉旨誅宣王李承乾謀殺於詹事155往來書信觸犯禁忌 進出監獄赦免賢人193新宮落成顯主孝心上皇染疾不能入住149推美於上事功不居 耍盡心機維持氣勢212慕容伏允亡命磧中胡虜鉅奸死於馬下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230慕容順親唐遠斯民苗山幽謁見大可汗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第91回覽聖蹟更知三教語見衆生皆是平凡人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