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十二月鸞駕會京師初八日宰相問小事

進了中軍大帳,地上鋪着席子,上面放着一張小案,後邊坐着一個人,頂盔貫甲、罩袍束帶,勒下懸着一把橫刀。我快步上前拱手說:“李尚書,草明苗山幽這廂有禮了。”他說:“你來見我有何貴幹?”我說:“我有非常要緊的事向你請教。”一聽這話他手一揮,立刻就有兩名士兵衝了進來,然後將我架住往外拖。把我拖出帳外,聽見裡面有人說:“我現在軍務繁忙,不要什麼人都往裡放。”裡面的人答應了一聲,然後我就被轟到軍營之外。這個時候,李世勣好像忽然想起了什麼,趕緊派人去找我。而我知道這一次如果被他們找到,肯定會被當做探子殺掉。於是拼命逃跑,不知道走出去多遠,才停下來喘口氣,轉過頭髮現並沒有人從後面追來。看見前面有一座山,我立刻爬了上去,到山頂上一瞧,發現眼前一片荒涼,就在這個時候,身後有一隻手搭在我的肩上,我一回頭就有一把刀的刀尖頂住了我的喉嚨。一位年輕的軍官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說:“你真是太瘋狂了,刺探軍情敢做的這麼露骨嗎?”我一聽刺探軍情,四個字心中一緊, 說:“刺探軍情四個字絕對無從談起。”對方惡狠狠的說:“你可真會說笑,要是心裡沒鬼,你跑什麼呀?”我說:“你們要是不抓我,我爲什麼要跑呢?再說有刺探軍情跑到中軍大帳去見主帥的嗎?”對方說:“現在說這些已經沒有用了,趕緊跟我走吧!要是你走的快一點還有機會申辯,要是富於頑抗堅持不走,我就只能送你上路了。”無奈之下,我只好跟着他們回到軍營,我以爲這一次我肯定凶多吉少。沒想到遇到了故人,負責審我的那個人不是別人卻是何刀兒,他說:“想不到你我重逢會是這麼一種情形。”我說:“兄弟不才,讓你見笑了。”何刀兒說:“他的情形我都知道,你們不用忙活了,出去吧!”然後我們就來到了一個角落,他從腰間取出一把隨身攜帶的酒壺,又從一個口袋裡取出牛肉乾,說:“軍中寒酸,沒有好的東西款待你,只能這樣湊合了。”

我說:“這已經很好了,這一路上我都是風餐露宿。”何刀兒說:“我聽說你得了一匹寶馬,爲什麼不見你牽着馬呢?”我說:“擁有寶馬的人應該非富即貴,你看看我這個德行配擁有寶馬嗎?”何刀兒笑着說:“何苦如此自貶呢?你苗山幽可是皇帝親隨的兒子,可惜你不會經營仕途,要不然不至於落得今天這般田地。”我說:“我聽說我們要打仗了,所以特意趕來效力,要是被當做敵軍的細作給殺了,我可就太冤了。”何刀兒說:“這件事已經過去了,你就暫時跟着我吧!說說吧!對眼下的局勢有什麼看法?”我說:“很顯然,薛延陀已經稱雄於大漠,漠南空虛,這都怪我們過去對薛延陀太過於縱容,以至於養虎遺患,他們現在送上門真是太好了。”

何刀兒說:“你說的這個問題的確很難,當年匈奴稱雄於大漠,匈奴之後有鮮卑,鮮卑之後,又有了更大的隱患,總而言之,每當我們滅掉其中一個的時候,就會有新的一個在東北方向冒出來。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設法建立對大漠的控制,但這是很難做到的,出了長城戰線就拉的太長了,後援難以接續。”我說:“我覺得最合適的策略,就是讓大漠處於多股勢力大致均衡的一種狀態,一旦大漠歸於一統,我們就寢食難安了。”何刀兒說:“你說的太對了,所以陛下曾經試圖把薛延陀一分爲二,現在看來這件事很難做到了。”我說:“那是因爲真朱可汗還活着,要是他死了,情形就大不相同。”何刀兒說:“這一時半會兒他不是死不了嗎?”就在這個時候,他的眼睛突然一亮,說:“難道你打算模仿漢朝的意識,像當年刺殺樓蘭國王一樣去刺殺真朱可汗嗎?”

我說:“這個想法雖然很好,但我覺得不是很現實,我看現在的情形大致是這樣,薛延陀遠道而來長途跋涉直撲到長城底下,李思摩一路逃遁,想必不會給他留下物資讓他有機會補充營養,等到他們軍心大亂之時,勢必會選擇撤退,那個時候我軍奮力出擊,一定能夠大獲全勝。”何刀兒說:“你只是一個普通的百姓,都能夠想到這一點,你說薛延陀會不會有人想得到呢?”我一下子呆住了,過了一會兒搖了搖頭說:“我覺得沒有,真朱可汗的想法是這樣的,皇上要去泰山封禪,爲了保衛皇上的安全,大量的軍隊會追隨,那個時候長城沿線防備工具,李思摩得不到後續支援,他們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擊潰了李思摩,並且趁虛而入,在長城以內狠狠的劫掠一番。可現在的情形已經與他最初的設想大不相同了,皇上停止了封禪之議,大批的軍隊調到前線,如果我是薛延陀的話,我就停止前進,找個合適的機會撤回本部。”

何刀兒說:“我覺得你說到了問題的關鍵,爲什麼真朱可汗拒絕撤退呢?”我們在這裡盤算着,實際上此時真朱可汗的,周圍果然有一羣人勸他撤兵。真朱可汗卻說:“爲了這件事我們謀劃了很久,如果我們這樣沒有取得任何收穫就回去怎麼面對我們的子民呢?”底下因爲年老的大臣說:“的確這樣回去我們沒辦法面對我們的子民,可這樣做,至少可以保全我們的軍隊,要是我們繼續往前趕,等到糧草徹底無法接應之時,那個時候不用敵人打我們,我們自己就亂了陣腳,在那樣一種情形之下,再想撤退是不容易的,比起損失慘重沒有收穫回去還是好的。”這話聽起來非常的刺耳,以至於真朱可汗一揮手,立刻就有兩位甲士把那個人架出去一刀給劈了。真朱可汗沉着臉說:“要是再有人敢說這種話,我一定要他的命。”

當時薛延陀軍心越來越不穩,真朱可汗一意孤行,當時很多人已經準備好撤退,只要真朱可汗一聲令下,他們會在第一時間逃離戰場。這是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雪花有指甲蓋那麼大,風裹挾着揚沙在空氣中肆虐。忽然猛聽見咔嚓一聲,主人被嚇了一大跳,等到第二天風停了之後,大家從帳中走出來一條,原來是帥旗被風折斷了。一時間議論四起,大戰將盡之時,帥旗被風折斷,這絕對是不祥之兆。真朱可汗下令,凡是敢議論這件事的一律斬首。他的心中其實非常的害怕,以至於只要睡着就做噩夢,但是因爲睡不好醒着的時候,也常常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樣子。他的腦袋像是被人敲了一棍,感覺自己頭昏腦脹,稍微不注意就要翻白眼。

李思摩進了長城之後,立刻得到了大量的補給。不久之後,李世勣、李大亮、李襲三個人率領大軍趕到,會是那一天天氣晴朗,雖說還處於深冬,可大家已經感受到了一種春天般的溫暖。李世勣握着李思摩的手說:“許久未見,一向可好?”李思摩說:“一個月前我還覺得末日就要到了,現在我特別感謝薛延陀打過來,這樣可以讓皇上不去封禪,減輕了山東百姓的負擔,也解除了我們的危險,同時也避免皇上有月滿則虧的遺憾。”李世勣一聽這話,感到十分的吃驚說:“原來你也不贊成陛下去泰山封禪?”李思摩說:“李尚書是明白人,那我要向你請教封禪的好處到底在哪裡呢?我知道史書當中有這樣的記錄,黃帝北向祭祀洛水,得到了天書。既是黃河,得到了河圖。然後有人發現了麒麟又有鳳凰出現在黃帝居住的地方。這些記載三代以來從來沒有重現過,陛下覺得自己必禹湯文武還要了不起嗎?他們都沒有見到,陛下憑什麼覺得自己能見得到呢?”李世勣說:“你說的很在理,朝中的大臣也不支持這麼做,但有些事情你也一定懂得。”

李思摩說:“這些神乎其神的記載,說白了就是爲了彰顯皇帝的功德,當時的百姓真的從中得到了什麼好處嗎?我看也未必,而且皇帝去泰山封禪是因爲種種祥瑞出現之後纔去的,如今天下有什麼祥瑞呢?說是有麒麟,可麒麟在哪裡呢?說是有鳳凰,鳳凰又在什麼地方呢?或者又有人說水裡撈出來烏龜上面有紅顏色的字和圖,可我也聽說了,那一看就是人弄上去的,如果就這麼被人給騙了,豈不是有損陛下的聖德嗎?”看見一個北方的可汗如此關心中原的事,看來他是沒有拿自己當外人。李世勣說:“既然如此,你爲什麼不上書給皇帝,說明自己的想法呢?”李思摩有些難爲情地說:“我畢竟是北方的可汗,雖說得到了皇上的冊封,可皇上未必真的拿我當自己人,正所謂疏不間親……”

李世勣說:“你要這麼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彼此之間的信任是相互的,我給你說吧!之所以近些年我們之間會有一些小小的嫌隙,不是因爲你有什麼問題,也不是皇上做錯了什麼,而是阿史那·結社辜負了皇上長久以來的信任,也使得內地的百姓不像從前那樣信任草原上的子民了,爲了不讓彼此之間發生衝突,皇上不得已才讓你們返回故土。再說那本來就是屬於你們的土地,這麼做也無可厚非。”李思摩有些委屈的說:“阿史那·結社作亂那是他的事,爲什麼我們所有人都要跟着他一起被懷疑呢?”李世勣說:“當初皇上接納大家的時候是頂了很大壓力的,阿史那·社爾作亂髮生之後,皇上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仍然面臨着巨大的壓力。我覺得唯有展示忠誠才能得到更多的信任,也沒有展示忠誠才能夠博得大多數人更多的好感。”

終於薛延陀在推進的過程當中糧草接續出了問題,真朱可汗陷入了兩難境地,手下的人紛紛勸他撤兵,可他就是硬頂着,不願下這樣的命令。於是大家聚集在帳外痛哭,真朱可汗憤怒到了極點,來到帳外,說:“你們真是太過分了,大白天嚎的什麼喪?”一位將軍說:“馬上就要全軍覆沒了,我們怎麼能不哭呢?當初可汗分析形勢那是非常對的,可如今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皇帝不再去封禪,大量的軍隊在集結,而我們的糧草供應卻出了問題,這個時候我們衝上去不就是送死了嗎?”真朱可汗咬着牙說:“你們知道嗎?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長生天把一口寶劍和一幅地圖送給了我,這可是吉兆啊,只要我們鼓足勇氣與他的一戰,一定可以長驅直入拿下長安、洛陽,我就是中原富庶之地的主人,那個時候不光是糧草,我們要什麼有什麼。”

剛剛聽到這話的一瞬間,大家都陷入了美好的想象當中,等到一清醒過來,擺在面前的還是非常嚴峻的生死考驗。那位將軍說:“可汗,既然長生天告訴我們,將得到大唐的江山,那麼長生天有沒有進一步告訴你我們要如何才能取勝呢?如何解決後勤的問題呢?”真朱可汗冷笑着說:“這有河南,只要我們恭敬長城要什麼有什麼。”那位將軍說:“我們一路奔波,已經疲憊之極,長城以內的唐朝軍隊以逸待勞,這個時候我們衝上去仍然是送死了,可如果我們就地休整,用不了人家出擊,我們自己就餓死了。”真朱可汗說:“人在餓急眼的時候都會像狼一樣,見到什麼都想咬一口,這就是虎狼之師。”面對這樣的解釋,那位將軍感覺自己都要窒息了,瞪圓了雙眼說:“可汗,此等要命,關頭實在開不得玩笑。”

這話無疑是對真朱可汗的冒犯,於是他就被拖出去殺了。而這個時候唐朝軍隊已經悄悄的出了長城,李世勣、李思摩、李大亮、李襲聚在一起議事。李思摩說:“在我回撤的過程當中,一路焚燒沒有留下可供補給的物資,如果我的推測沒錯的話,此時的薛延陀後勤已經難以供應,如果我們利用這個機會出擊,一定大有斬獲。”李大亮說:“我覺得可以再等等,他們應該會撤兵的,如果不撤,他們自己就要亂起來,不過說實話,撤了更糟糕。”李思摩說:“如果我是真朱可汗的話,我會撤兵,道理很簡單,撤兵至少可以保全一部分,要是不撤那就都要死在這兒了。”李思摩猜的沒有錯,真朱終究還是下令撤兵了,很快唐朝軍隊就發起了攻擊,曾經不可一世的薛延陀這個時候慌不擇路瘋狂逃竄,真朱可汗坐在馬上放聲大哭。

底下的人說:“可汗這個時候不能哭泣,這樣會動搖軍心的。”真朱可汗說:“這樣的道理我怎麼會不知道呢?我只是覺得心裡難受,我一直對那個李世民不服氣,本以爲這次可以壓過他一頭,沒想到我會輸得這麼慘,上天爲什麼總是站在他那一邊呢?”這個時候何刀兒也頗有斬獲,竟然得到了五匹戰馬,我走上前去仔細的打量着五匹馬,何刀兒得意的說:“你覺得我的這些馬怎麼樣?這個都是些好馬呀!”我說:“這些年走南闖北,我也見過不少好馬,這幾匹雖然不是特別珍貴的馬,但也很難得了,你得到的這些馬耐力很好,上頭一定會記得你的功勞。”何刀兒說:“我現在雖說不是什麼大官,但也是擁有官職的人,而你還是白丁,如果把這五匹馬記在你的名下的話,上邊一定會賞給你一個職位。”我說:“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辛辛苦苦得來的戰功,我怎麼能竊去呢?”何刀兒說:“這不是竊取,這是贈予。”

不久之後,前線獲勝的消息傳到了洛陽。皇上十分的歡喜,但沒過多一會兒,他的表情就變得複雜起來。因爲隨着戰報送來的,還有一份李思摩寫的表章,在這份表彰當中歷陳封禪的壞處,希望皇上引以爲戒,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了。很快,皇上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說:“李思摩的這份表章朕讀了非常的高興,雖說是指責朕的封禪之舉,但這說明他沒有把自己當外人,也沒有把朕當成外人。如今他看起來與諸位愛卿沒什麼兩樣。”魏徵說:“陛下,北方的胡虜當中有多少人能跟李思摩一樣的?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爲他深受國恩,其他沒有得到皇上那麼多恩德,想法一定大不一樣,聽說薛延陀當中很多都是當年頡利可汗帳下的子民。”皇上說:“不管怎麼樣,朕相信真心一定能換得真心。”

房喬說:“陛下,我們離開京師已經數月之久了,請陛下移駕返回長安。”皇上點點頭說:“的確,不知不覺出來已經這麼久了,也不知道皇嗣怎麼樣。”當天就傳下旨意收拾東西返回長安,在回程的途中,皇上的心情是比較好的,所以一路上感覺非常快。趕到長安城外,正好臘月初,皇上說:“真是太好了,你們有什麼要說的嗎?”房喬說:“陛下只是想問皇嗣爲什麼沒有出來迎接嗎?”皇上說:“朕還沒有死,他就這樣,若有一天朕到了九泉之下,他還會來昭陵嗎?”說這個是畫的時候,皇上的視線落在了長孫無忌的身上,長孫無忌說:“一定是因爲什麼事被耽誤了,這樣吧!讓臣先回去看個究竟。”皇上準了,他騎着一匹快馬趕回了城裡。來到東宮,發現高士廉正在那裡急着轉圈,長孫無忌說:“舅舅,陛下都已經到了城外,你怎麼還在這裡?”

高士廉說:“皇嗣在裡邊不出來我能怎麼辦?”長孫無忌要往裡闖,卻被一個太監攔住了,說:“殿下已經交代過了,任何人不得擅闖。”長孫無忌突然把配刀拔了出來,說:“你再說一次。”那個太監還真是個人物,挺着胸脯仰着脖子把那句話又說了一遍,長孫無忌也沒有含糊,一刀就紮了一個透心涼,太監栽倒在地。一看這情形,再沒有人敢阻攔了,長孫無忌來到皇嗣的臥室,發現他正在跟兩個太監嬉鬧。我們的看見長孫無忌,他不敬大怒,長孫無忌說:“你母親在世的時候,要是看見你這個德性,他一定會被你氣死的,皇上已經到了城外,你居然還在這裡胡鬧。”皇嗣漫不經心的說:“他不是喜歡青雀嗎?那就讓青雀去討好他吧!不就是回個家而已,用得着那麼大張旗鼓嗎?”長孫無忌感覺自己的腦袋都快要炸了。於是把沾着血的刀子扔到皇嗣面前,說:“我已經把阻攔我的太監給殺了,要麼你跟着我去迎接皇上,要麼你今天就殺了我。”

一看這個情形,跟皇嗣鬧騰的兩個寶貝早就已經奪路而逃。皇嗣趕緊站起來陪着笑臉說:“舅舅不用動怒,不就是去接駕嗎?我跟着你去就是了。”皇上在那裡等了很久纔看見皇嗣來到了城外迎接,負責相見無言。回到大內之後這件事沒有再被提起,又是一個安靜的清晨。房喬和高士廉在進宮的時候,看見一羣人正在修繕一道宮門,於是就把管事的叫來問是怎麼回事?皇上聽說之後大怒,就把房喬叫來劈頭蓋臉一頓罵,說:“我讓你主持尚書省是讓你管天下大事的,修繕一道門,這麼小的事你也要插手,難道說你想弄權嗎?”被這麼一說,房喬立刻被驚出一身冷汗,連連謝罪,碰巧這個時候魏徵在身邊,說:“臣實在不知道陛下爲什麼動怒,也不知道房先生爲什麼要謝罪,房先生主持尚書省知天下事,陛下覺得有什麼事是他不應該知道的呢?如果這件事對,那就助陛下一臂之力把這件事情辦成,如果這件事不對,那就讓這件事不要做下去了。”

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
237魏夫子不幸患眼疾張大夫奉命知相州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第21回觀音婢豪言激將士魏夫子自嘆命難違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87尉遲恭不忍棄鄙妻于志寧上疏斥分封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319魏夫子病受宅新堂褚遂良上疏助皇嗣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第85回御史大夫彈劾李靖入值門下擬改衣服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324裴刺史請旨伐高麗黨仁弘罷死罪君王209太上皇崩於垂拱殿李承乾臨朝少陽宮168彌勒院佈施臘八粥 清涼洞飽嘗人間苦161奔窮途無情在牢獄 尋活水造夢出藩籬第61回孫思邈廬中語病理苗山幽林間聞箴言第25回杜如晦妙計退胡虜長孫後請納小楊妃242房玄齡革職歸田園苗山幽相逢說王事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182李淳風驚聞壞消息 孫思邈營救老相識231知天命甘心受死難行篡逆揮刀弒君王203節日御膳羊肉湯餅除夕之夜預言不祥340李大亮臘月死京兆故皇嗣寒冬薨黔州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311上天示警旨停東封皇嗣失德寵溺宦官150夢平康尋找諸歡樂 問菩提須有衆善行289九成宮結社謀事變立政殿皇上豎屏風284李元軌賢能無所長劉處士置酒會騷客335房玄齡看重李大亮唐尚書奪官封德彝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210術門師徒尋找吉壤契苾何力解救袍澤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第71回在磧口發現敵蹤跡居九重覽疏斷萬機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106梓莯書院事多妖嬈 官家職房辱己求生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129欽天監爲君解日食 李子和率兵平南獠254長公主逞怒囚居士不良帥冒險救山翁144集仙殿賜宴衆進士 地下室俯首見主人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253昔謀主復爲左僕射苗山幽受封金刀郎352李世民著書成帝範中書令病重謝紅塵248魏王泰禮接士大夫皇阿爺設立文學館223光祿大夫拜爲特進長安浪人請做比丘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215宗廟之制三昭三穆據祀武王非業所因167未商量迎娶張寡婦 有逆緣請教李摩訶163工部主事潛入北曲 大理寺丞親赴敦煌第54迴護新法不忍殺太監答故人決心放裴寂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243老相公故作閒散狀大居士騎驢隴上游357徐惠妃上疏戒窮奢樑建方揚威在鬆外208曼頭山孤兒斬名王赤水原李靖誅殘虜第十一回劉武周北上歸胡虜房玄齡設卦解迷局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329舊功臣圖畫凌煙閣齊王佑親佞生反心292秋十月鸞駕回京師在清晨廷臣議大事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24使者山風談判救人 突利可汗壽盡薨逝第56回老相國率衆平羌亂少年郎反叛受大刑146苗山幽融入奴人羣 張士貴掃平奴人亂354孫思邈探視房玄齡萬辯機入侍陳玄奘135張公瑾一病死襄州 大可汗舉國請內附156二位路人御前辯論 兩次赦免羣臣爭執252長孫後死薦房玄齡李承乾設計魏王泰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第69回盧夫人知心勸夫婿鞠文泰舉酒送唐僧360房玄齡死諫伐高麗褚遂良一省爲堂官195深宮裡帝后起爭執在御前羣臣論大禮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33長樂公主近嫁長孫 御史馬周直言戒上158開宗派終是一場空 結因緣禍福由天算137長孫無忌耕耘東宮 尉遲敬德御前獻醜328尉遲敬德表乞骸骨慕容幽蘭跪拜焚香347皇嗣李治聽政東宮刑部尚書死於西市第67回懼流言停儀罷納妃續相國拜廟求子嗣344白巖城下將士受阻安市牆頭高麗揚威192大唐皇帝演說古事慕容伏允再襲擾涼州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第28回李玄霸延嗣續香火封德彝事敗奔西天327褚遂良請緩封皇子侯君集怨憤生異心第53回南山寺驅逐苗山幽太上皇夢遊兩儀殿241孫思邈烹茶待來客袁天罡彈指話文王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180苗山幽入門做居士 袁天罡講學陷囚籠293京兆小民不孝獲罪弘化公主遠嫁西垂第80回論往昔前事皆落空說來年此生成追憶第96迴天子壽誕諸王拜賀吳王英武國舅不安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62蕭玉蓉孝心致險境苗山幽唸佛禱平安202揮舞霜刀清理羌寇掃除積雪以誠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