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薛延陀行兵進漠南苗山幽隨軍奔前線

上回書說的薛延陀真朱可汗率領大軍南下,一路之上勢如破竹,直逼李思摩。李思摩非常的恐懼,率領所部緊急後退,與此同時派使者緊急前往長安,要求退到長城以內。使者騎着快馬,日夜兼程趕到洛陽,見了皇上之後,皇上聽了大吃一驚。立刻召集文武大臣商議此事。皇上說:“在這之前魏夫子一直跟朕說去泰山封禪是非常不吉利的,過去朕一直不相信這一句話,現在真不能不信了,薛延陀部日益做大,大舉南犯不過是意料中事,現如今李思摩岌岌可危,你們說一說到底該如何應對呢?”魏徵說:“首先應該緊急招李世勣到洛陽商議應對之策。”皇上說:“還有呢?”房喬說:“同時應該把李大亮和李襲招到洛陽。”一聽這話皇上說:“朕聽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讓這三個人率領三路大軍北上禦敵。”房先生說:“雖說是三路,實際上是一路,三支兵馬都歸李世勣節制,打仗最重要的是要集中兵力禦敵。”

皇上說:“這話說到了,關鍵,無論是淝水之戰,還是隋煬帝遠征高句麗,他們都犯了一個共同的錯誤,就是後面的部隊還沒有到前面已經與敵開始火併,雖然後面的部隊源源不斷的感到,實際上對方仍就是以逸待勞,對這一股龐大的軍隊分而食之。”長孫無忌說:“陛下,這是十萬火急之事,應該讓他們趕快來到洛陽。”皇上點點頭說:“這是自然。”沒過多久,李世勣、李大亮、李襲三個人來到了洛陽,見了皇上,皇上說:“真對你們寄予厚望,你們即刻率軍啓程,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長城以內,與此同時,朕已經派使者告訴李思摩,在撤退的過程當中一路焚燒,不給敵人留下任何物資,時間一長他們的後援肯定出問題,等到他們要撤退的時候你們就衝出長城迎敵,務必擊潰敵人。”李世勣說:“陛下放心,薛延陀部雖然來勢洶洶,可臣早就料到他們會這麼做,在臣返回長安之前就已經告訴手邊的將領薛延陀隨時有可能南下,他們暫時不可能攻破長城防線。”

於是大軍集結舉行了一個簡單的誓師儀式,然後三個人率領大軍出發。再說洛陽派去的使者到達了李思摩的帳下,如此這般一說,李思摩說:“無需皇帝親自命令,我已經這麼做了。”使者說:“你果然不是一般人,看來這一次薛延陀部要吃虧了。”李思摩說:“吃虧的不是他們,反而是我們,一路之上焚燒了那麼多東西,那都是我們辛辛苦苦積攢下的。”使者說:“放心吧!擊潰薛延陀的時候一定有大量的繳獲。”李思摩說:“恐怕沒有那麼容易吧!他們是後援接續不上纔有可能撤退,到了那個時候還有多少物資呢?”使者說:“麻皮不是物資嗎?盔甲不是物資?只要把他們的人殺掉,其他的都是物資。”李思摩說:“現在漠南幾乎成了一片焦土,就算是奪得了很多馬匹,又如何能養的活呢?”

使者說:“現在這話說早了,等把這些物資奪下來之後再考慮也不遲,實在不行殺了吃也是不錯的。”天空拋灑着幾朵白雲,地上冒着寒氣。太陽雖然明晃晃的在那裡照着地面上的人卻感覺不到多少溫度。李思摩坐在馬上耷拉着腦袋,情緒十分低落。旁邊一個年輕人說:“可汗,很快我們就到長城了,只要我們進了長城就安全了。”李思摩露出一臉苦笑,說:“曾幾何時,我們能夠隨意出入長城,你覺得薛延陀部真的能被長城擋住嗎?”對方說:“進了長城更好啊!那樣皇帝就知道讓我們獨自留在長城以外,對付薛延陀部是不現實的。”李思摩說:“說到底,經歷了阿史那·結社行刺案之後,皇上已經不信任我們了。”對方說:“不會的,陛下是一代英主,不會因爲一個人反叛就認爲我們都有問題,若按照這種說法的話,難道土生土長的中原人就沒有人反叛過皇帝嗎?”

一句話說的,李思摩有醍醐灌頂的感覺,他立刻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說:“你說的太好了,我就是這麼想的,可問題是皇上會這麼想嗎?他身邊的那些大臣會這麼想嗎?”對方說:“我相信會有人替我們說話的。”李思摩說:“現在我真的有點懷念從前了,從前我們幾乎擁有整片的草原,中原就像是我們的後花園,缺什麼東西可以直接去取,現如今南北都是強人,我們淪落到夾縫當中求生存了。”對方說:“我覺得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皇帝或者他身邊的人,當年五胡入中原,那個時候整個中原大地被攪得天翻地覆,大家彼此不能相容,於是刀兵相向,大亂不止!短短數年之內,屍橫遍野,百業蕭條。曾經繁華的鬧市長滿了野草,在野草中間散落了一堆又一堆的白骨,想要大家相信彼此,有時候需要百年以上的功夫。”李思摩說:“你倒挺會爲他們考慮,皇帝不給你一個關注,都有點對不起你了。”

對方說:“大家能多多體諒,信任纔有可能一點點建立起來,如果大家彼此懷疑,卻又不得不把性命交給對方保護,這不是很危險嗎?”李思摩笑着說:“我該派你去長安的,這樣吧!你馬上再去一趟長安,把我們的難處告訴他,希望他能多多理解我們。”對方說:“你怎麼又忘了呢?陛下如今在洛陽,不過可汗既然有這樣的需要,我一定竭盡所能,替可汗完成使命。”李思摩說:“這可不是替我完成使命,這是替咱們的部民,也是替你自己完成使命,想想看,如果你的願望能夠達成,我們就能夠擁有更好的生活。”說到這裡,他忽然變得激動起來,兩隻眼睛裡閃着淚花,語中也稍微有些哽咽,對方說:“請可汗放心,我一定會完成使命,不僅是爲了可汗,也不僅是爲了我自己,而是爲了我們所有人。”

於是讓他帶足了乾糧,交給他一匹快馬,以極快的速度趕往洛陽。沿途的官員都以爲北邊出現了緊急狀況,不但給他放行,他給他補給。到達洛陽之後很快就見到了皇帝。皇上說:“這一次來又有什麼事要告訴朕呢?”這個時候連皇帝都有一點緊張,掌心裡微微的冒出了汗。對方說:“陛下,臣是奉我家可汗之命來見陛下,要把那邊發生的詳細情況一一告訴陛下。”一聽這話皇上才鬆了一口氣,搓着雙手說:“這也是朕迫切要知道的,你趕緊說吧!”這個時候,對方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兩隻眸子變得異常明亮。說話的時候神采飛揚,皇上也聽得非常的入神,等他說完長長的吐了一口氣,皇上說:“你沒有讓朕失望。”

對方說:“陛下難道聽說過我嗎?”皇上笑着說:“朕一直以來都非常關心北邊的事情,又怎麼會沒有聽說過你呢?你可是你家可汗身邊的重要人物,雖然你非常的年輕,你有學識,有勇氣,有遠大的前程。”對方說:“我的前程是需要陛下賜予的。”皇上笑着說:“只要你能夠認真的對待自己所要做的每一件事,朕相信你一定會有一個錦繡前程,你要記住,虔誠不是別人賜予的,而是自己掙來的,如果你能夠不停的立功,自然就有機會揚名立萬。”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太監從外面跑了進來,激動的說:“陛下外面下雪了,那可真是一場大雪,來年要有個好收成了。”一聽這話皇上非常的高興,帶着衆人來到了殿外,外邊果然飄着鵝毛大雪。皇上說:“告訴文武百官,朕要設宴慶祝。”太監說:“比一下到底什麼人才應該是被邀請之列呢?”皇上說:“也不能太多了,那就在洛陽的五品以上官員吧!”

太監走了,對方站在那裡看着大雪卻皺着眉頭不說話。皇上說:“你好像有心事?”對方說:“陛下好像特別喜歡雪,大概是因爲有這樣的諺語,冬天雪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不過對於我們北邊的人來說,就不是這樣了,一旦大雪封山,牛羊就找不到可以食用的草,屆時大量的牲畜或者被凍死或者被餓死。”皇上說:“話雖這麼說,可要是老不下雪的話,生病的人就會越來越多,相信牲畜也會出問題。”一聽這話對方眼睛一亮說:“陛下是皇帝,怎麼會知道這些事情呢?”皇上笑着說:“要是什麼都不知道,還怎麼當皇帝呢?”對方聳了聳肩膀說:“說的也是。”不知不覺皇上發現自己很喜歡這個年輕人,說:“你來到洛陽僅僅是要說那邊的情況嗎?沒有別的目的。”對方搖了搖頭說:“可汗的意思是讓我有機會見一見陛下,得以增長見聞,希望這樣可以增加我們彼此之間相互的信任。”

一聽這話皇上頓時感受到了什麼,說:“朕知所以讓你們在長城以外定居,那是因爲那裡本就屬於你們,那是你們的祖先安息的地方,相信你們一定希望自己能夠守護在那裡,將來有一天你們當中有人離開人世,也希望自己能夠與自己的先人一起長眠。再說薛延陀不過是一個小部落,現如今日益做大,如果沒有人守在漠南,長城以北對於薛延陀來說就是無人之境了,他們可以隨意馳騁,並且伺機南犯。”對方說:“我以爲陛下會打哈哈,沒想到陛下如此的坦誠。”皇上說:“爲人君者,最重要的就是把天下的人心凝聚在一起,這樣才能夠抵禦外侮,這樣才能夠讓天下太平。”對方說:“陛下有這樣的見識,難怪我進入長城以後看到那麼多的人樂於從事自己的生計。”

沒過多一會兒文武百官陸續到達了宴會的地點,不久之後皇上也出現了,一時間樂聲大作,各種美味佳餚被陸續端了上來,這個時候皇上注意到魏徵皺着眉頭,皇上示意讓魏徵說話,魏徵說:“我們的將士正日夜兼程趕往前線,我們卻在這裡舉行如此奢侈的宴會,當他們聽說我們不能與他們同甘共苦的時候,不知道心裡會不會難過。”一聽這話皇上趕緊站起來說:“魏夫子說的很對,都是朕的錯,朕只是想着天降瑞雪,意味着來年會有一個好的收成,所以纔有意舉行宴會,與大家一起慶祝。既然魏夫子已經提到了這件事……”他端起了一杯酒,說:“願皇天能夠保佑我們的士兵,順利的抵達邊境,也希望他們在接下來的戰事當中一舉擊潰敵人。”說着就把手裡的那杯酒澆在了地上,衆人也都照着做了,皇上說:“魏夫子這樣的事情以後不會再發生了。”

就在這個時候,長孫無忌說話,他站起來說:“我不覺得現在舉行宴會有什麼不妥,天下那麼大,人口那麼多,不管什麼時候舉行宴會,總會有人不高興,難道我們就因此不舉辦了嗎?”魏徵說:“大軍北上應該不同於你說的其他情形吧!”長孫無忌冷笑之說:“大軍未曾北上之時,難道我們的軍隊就沒有人在前線嗎?他們苦苦的守着邊疆,魏夫子怎麼能忽視他們呢?”一聽這話魏徵也被噎住了,皇上趕緊說:“不知道行軍的路上會不會遇到大雪,若是被大雪阻斷了行程,那可就不妙了。”一聽這話衆人瞬間緊張起來,皇上說:“不過你們放心吧!就算是下了雪,不到一定程度也阻擋不了他們的行程。”長孫無忌說:“請陛下放心,大軍一定能夠如期趕到目的地,前些日子我剛剛去了欽天監,看了那裡歷年留下來的氣候檔案,根據這些檔案進行推斷,行軍路途當中不會有大雪封路的情況。”

大家心中的石頭落了地,現場的氣氛變得愉快起來。當時已經形成了這樣的習慣,如果是朝會或者一般的御前會議,乃至於政事堂會議,一般只是談論公事不交流感情。若是在宴會之上,一般只交流感情,不談論公事。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皇上要開始抒情了,舉着酒杯說:“想當初在場的助攻很多人跟着朕一起在戰場上搏生死,現如今能夠功成名就,坐在一起飲酒,實在是人生幸事。當時不知道害怕,可是時過境遷之後才知道當時的情形是多麼兇險。朕以及朕的子孫諸位和諸位的子孫都應該珍惜今天的成果,希望大家齊心協力讓大唐繼續保持興旺。”這個時候皇上的眼神落在了房喬的身上,房喬說:“現在命懸一線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大家只要好好珍惜,不要忘記昔日的辛苦,不忘記前人留下的教訓,大好的日子就在後頭。”

衆人紛紛點頭,這個時候皇上突然轉向魏徵,說:“當此之時魏夫子有什麼要教導朕的嗎?”魏徵說:“陛下方纔雖然說了很多句句在理,只是陛下所言與所行有些不相符,貞觀初年的時候陛下是非常謙虛的,樂於聽取臣下的諫言,所以貞觀最初的三四年裡,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可之後的成就就不比從前了,陛下開始一點點退步,雖然能夠勉強聽取臣下的諫言,但已經非常的勉強了。”魏徵這樣說話,皇帝已經習慣了,大臣們也習慣了。最初的時候,魏徵說話總是這樣,一副教訓人的口氣,皇上硬着頭皮忍着。長孫無忌確認不了幾次與他發生爭執,要不是皇上居中調和,長孫無忌能在大庭廣衆之下和他打起來。皇上說:“爲什麼魏夫子說的情形,真沒有從其他人的口中聽到過的?”魏徵笑着說:“陛下,這是打算要否認嗎?”皇上連連擺手說:“朕不是那個意思,朕只是有些疑惑。”

魏徵說:“貞觀初年的時候,陛下總能夠聽到這樣的話,那是因爲那個時候的陛下非常的謙虛,現如今陛下沒有那麼謙虛了,這樣的話自然也就聽不到了。”皇上說:“說的對,好像是這麼回事。”魏徵總是在皇上高興的時候給他潑冷水,但是也會在皇上感到絕望的時候及時的去支持他。所以多年以來皇上對魏徵的依賴是逐年的加重,所以在這個時候,兩個人的眼神充滿了曖昧。這讓長孫無忌的心理很不是滋味,他與皇帝從小就有很好的交情,現如今看着自己的弟兄跟別人眉來眼去,雖不能說是心如刀割,但也跟用水煮,用火燙沒有什麼區別。魏徵說:“陛下的成就和聲望越來越高,在這種狀況之下,人要保持清醒是非常難的,希望陛下牢牢的記住這一點,才能夠保證後半生不會像隋文帝一樣。”皇上說:“隋文帝的後半生有什麼問題嗎?”

魏徵說:“臣記得皇上曾經批評過隋文帝,憑藉欺負孤兒寡母得了天下,於是生怕有人像他一樣謀奪隋朝的社稷,因爲他對大臣充滿了防範的心理,所以他恨不得把所有的權力都攥在自己的手裡,所有的事都自己親自去幹,大臣們也都知道他的這個心思,於是就配合他這麼做。儘管如此,相對來說在早期他還是能夠信任一些大臣的,越是到晚年,他越不能接受持反對意見的大臣,越是到晚年,他變得越專橫。終於在權臣與皇后的共謀之下,楊勇不但丟掉了嗣君的位置,到最後連身家性命都不能保全。如果說犧牲楊勇一家是爲了讓天下安定,可到最後隋朝並沒有保持富強,相反在短短的十來年的光景當中,隋朝就土崩瓦解,蕩然無存了。”皇上說:“朕真的在這些年越來越像隋文帝了嗎?”

此時魏徵每說一個字,其他人就爲他捏一把汗。魏徵說:“陛下的確越來越像隋文帝了。”皇上正準備爲自己辯護,這個時候他注意到長孫無忌在給他使眼色,意思是你越是跟他爭,他越有話在後面等着你。於是皇上攤開雙手說:“魏夫子說的對。”魏徵卻說:“陛下不覺得這樣太敷衍了嗎?在貞觀初年是沒有這種情形的。”皇上實在沒辦法了,說:“魏夫子指教的是……”話說三路大軍開到前線之後,大戰一觸即發。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湊熱鬧的人也到了前線。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苗山幽。腰中掛着橫刀,一身破舊的衣服。到了前線才知道,雖然過去這麼多年了,天下的情形大有好轉,在外作戰仍舊是非常苦的。看到一處軍營想也沒想,埋頭就往進闖,這個時候一位士兵攔住了他的去路,瞪圓了雙眼說:“你是什麼人?這是要往哪裡去?”苗山幽說:“我來拜訪兵部尚書李世勣將軍。”

那位士兵說:“兵部尚書是你說見就能見的嗎?”我說:“爲什麼不能說見就見呢?”一聽這話,對方懵了,說:“你到底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兵部尚書是什麼人?你是什麼人?你覺得你配見到人家嗎?”我說:“這算什麼話呢?難道見一個人還有配不配的問題嗎?”對方說:“要是每個人都可以見到兵部尚書,那這裡就不是軍營而是茶館了。”我說:“我也知道這是軍營不是茶館,我來這裡也不是爲了品茶,而是來商議大事的。”這個時候另外一位士兵說:“這樣吧!我先去通報,這是起碼的禮儀,相信你不會反對吧!”我點點頭,對方很快就從我的眼前消失了,過了一會兒他上氣不接下氣的跑過來說:“將軍讓你進去。”那個阻攔我的士兵,大吃一驚,我非常不屑的看了他一眼,徑直走了進去。遠遠的瞧見中軍大帳,快步上前挑起簾子邁步進去。

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
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173困鳴沙斷炊連三日 問解脫多數迷一生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298黨仁弘羅竇擊反獠流鬼國遣使朝天子364唐皇上陳疾加新病孫思邈難治虛妄人285三國合謀共伐焉耆一陽初升敬答太清205魏夫子御前論周齊苗山幽樹下說佛法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第十八回李世民諫言遷都事觀音婢淚語釋上疑第89回孫思邈回山尋清靜苗山幽出遊解天機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第十九回老學究兩定必殺計李楊氏冒死救秦王259李世民作臺望昭陵大海南有國來朝貢225慕容純奉獻馬奶酒李大亮烹茶吐難言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第70回去漠南虎口脫危險到年底諸事盡繁忙238歸化將統領左驍衛苗山幽受邀吐谷渾190李衛公白髮領三軍 隋外孫上書乞歸順261權萬紀失言丟官位孫思邈詐病請門徒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219高甑生獲罪赴邊境李衛公閉門安住家188生死局使節又往矣 悲喜事可汗顯威風111龍波失禮刑場滴血 賢妻助夫度過心劫295傅令公銳意破正門西胡虜南北分兩門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226深入觀想沉迷幻覺放下分心禪燈虛明170遭天譴因果原有報 化無常諸事奉道行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227悟人生此行多慘淡飲黃湯局中多頗淒涼108魏夫子乞旨清污穢 房相公下問解民情321宇文士及疑是小人慕容幽蘭覓揮鞭自持305侯君集藏寶觸刑律張玄素數與皇嗣爭290侯弘仁銳意開道路李思摩奉旨出河南第50回高皇帝淚灑臨湖殿三野老動情寄江聲222奉上諭羣臣議諡號立高廟衆人拒太原169利益衆生魔窟傳法 意氣用事謀害高僧第49回越王泰歡喜清商樂苗山幽秘密洞天機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第82回在朝堂蹉跎如火煎立宮門度日似風起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第32回閱野聞江湖是非起遣宮女去陰以調陽266敕二子都督安與秦奉聖旨修剪舊律令276武士彠獻女入宮禁王尚書進言震內庭143浪人入廟風塵相隨 學士登科舉家慶賀127幸溫湯天子問知政延王位行善德繼真平181花朝節歌女醉平康 春社日居士聽譏諷269苗山幽遠走西南國白毛怪着力害蒼生286李世民獻陵祭太武房玄齡相府拜高陽第40回樑師都失勢嘗惡果譚延壽酒後吐真言272鑾駕抵達東都洛陽王圭光臨李泰府邸278趙元楷媚上苦斯民堯君素歲寒知寸心236上臨御門聽四方聲詔命降下改諸王號246狂宮人侍寵忘遠近賢魏王無力挽敗局323蓋蘇文手刃其王武李世民岐陽宴舊臣343岑文本軍中染暴疾李世勣進兵拔蓋牟178立春日舉行籍田禮 豔陽天等待良人歸第99回一心護主李綱病故修建新宮戴胄請止121致厚禮番邦顯誠意 去深情寒士保尊嚴307孫伏伽不恥當年貧苗山幽冒險遊吐蕃104棄急計決議緩吞併 止逐兔華夷共明王194馮徳遐徒步穿沙漠苗山幽失意唱離歌217契苾何力顧全大局臨洮縣主下嫁將軍341俟利苾輕騎入朝中史刺史坐髒遭刑戮318李建成追復儲君號房玄齡請旨禁自殘316張行成夜作言事疏魏王泰獻上括地誌172彌勒院推舉新住持 甘露殿上書諫天子216李道彥縱兵逞兇頑薛萬鈞貪功亂胡漢141曬伏節天上瑤池會 秋分日對月祈蒼生第68回苗山幽自詡登徒子顏師古寫就王會圖第86回改軍制侯李二虎鬥逞性情蕭瑀喪職官184移心性西域迷幻術 守中道東土取經僧317岑文本蒙賜知機務張玄素遇害幾喪身263習觀想浮生得圓滿飲苦芥片刻養歡愉第97回鞠文泰遊歷東西市李世民獻俘大安宮第73回伊蘇尼失頡利失蹄京兆風華房杜染疾280虞世南因病謝紅塵高士廉進位右僕射142李承乾求教長孫後 苗宜家乞嫁高士衡第95回東宮隱憂沉渣泛起深宮宴會上皇動情第35回春分日天子祭太陽花朝節女紅去明飾118道士鄉儒學難推進 芳華亭佛法在此身101魏夫子彈劾權萬紀 孫思邈拜會袁天罡365服仙藥導致泰山崩定年號話說貞觀盡277高士廉率爲氏族志貞觀帝西遊砥柱山359李君羨緣喪親命太史令深言後來人251皇嗣盡孝言請僧道皇后病重氣疾難醫第33回弘文館學士治經典社稷壇天子祈豐年110鳳鳥墜地誤入陋居 商人聞言更曉事理296春正月上幸魏王第夜午時君夢國子監218宗室姻親出鎮北門西域浪子夢迴長安第76回李世民即位天可汗杜如晦死薦李衛公273南平公主下嫁臣家守禮老叟強力持戒250房玄齡上書請旨意孫思邈妙手難回春第84回蕭皇后淒涼返京兆楊政道服官入大內258閉門不納勅使待明依山建陵後世之規325崔仁師論律從輕罪魏夫子言道說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