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十一
全球科技進步與產業變化及中國應對
馮立果
2013年,儘管世界經濟依然低迷,包括髮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宏觀風險或不確定性都依然存在,但是世界範圍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在持續進行。2013年,預計全球研發投入將達到1.49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7%;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依然佔據主導地位,但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亞洲的研發投入貢獻持續加大。在產業方面,各國在航空航天、能源、新能源和智能汽車、智能製造、信息通信等領域持續投入,科技進步成果顯著,並帶動了若干新產業的繼續發展。2013年11月中旬,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我國經濟體制、企業體制、科技創新體制等都有諸多重大舉措,爲我國科技進步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注入新動力。
當前全球經濟依然低迷不振,美國、歐洲、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和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宏觀經濟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和挑戰。在此背景下,廣泛發生在全球各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仍然在持續進行並醞釀着重大突破。研發投入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基礎,企業是技術進步和商業化應用的主體。通過全球科技投入和企業研發數據,能夠概括性認識當前全球的科技進步狀況。
一、2013年全球科技投入及發展趨勢
2012年12月,世界最大的獨立研發機構巴特爾研究院(Battelle)和“研究與開發(R&D Magazine)”雜誌發佈了《2013年全球研發投入展望》,這是該機構連續第19次聯合發佈相關研究,該報告對新形勢下全球研發投入的格局和特徵進行了系統分析,對全球化背景下主要國家和地區研發投入的趨勢進行了展望。2013年10月,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發佈“全球百強創新機構”排行榜,以公司爲對象分析了2013年全球的科技進步狀況、國別和產業特徵。通過對比兩份報告,能夠發現中國的研發投入的全球佔比在持續升高,但中國的創新型企業依然嚴重欠缺。
(一)2013年全球科技投入及2014年展望
巴特爾研究院(Battelle)和“研究與開發(R&D Magazine)”雜誌預計, 2013年全球研發投入將達到1.496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7%。相對2012年的6.5%增速來說,投資規模整體增速有所放緩。總體看,全球研發格局有幾個特徵:
第一,發達國家在全球研發投入格局中仍然佔據主體和主導地位。2013年的1.496萬億美元研發投入中,發達國家(美國、歐洲、日本)的佔比將達到62.5%,雖然比2012年佔比64.1%有所下降,但顯然仍佔據全球研發的主體地位(見表11-1)。受宏觀經濟和債務風險影響,美國和歐洲的研發投入增速都低於其1.9%和1.5%的通脹率。但儘管如此,2013年美國的研發投入仍能夠達到4237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國的兩倍。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等經濟發達國家的研發投入的GDP佔比以及每百萬人口中科學家和工程師人數等指標都遠高於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
表11-1 主要國家和地區研發投入的全球佔比(2011—2013) 資料來源:Battelle, R&D Magazine(2012)
第二,亞洲地區對全球研發投入的貢獻持續加大。預計2013年,亞洲的研發投入總量將達到5546億美元,佔全球研發投入總量的37.1%,比2012年提高1.1個百分點,成爲推動全球研發資金增長的第一動力。其中,中國研發投入佔比從2012年的13.7%將上升到14.7%,達到2202億美元;印度佔比從2012年的2.8%將上升至3.0%。
第三,工業領域的技術革新正在加速。當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正改變着世界產業的發展格局。曾經強大的大型製藥企業受困於設備問題難以實現增長;航空領域昂貴的超音速隱形戰鬥機正被遠程遙控飛行器所替代;納米技術的突破改寫了材料科學的分類體系。各國都意識到,如果不能在技術設備上對技術進步給予支撐,國家將很快落後。
展望
2014年,全球研發格局仍將保持三個特點:
第一,新興經濟體的技術實力不斷提升。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逐年增加在研發基礎設施、教育和知識產權保護上的投入,比如馬來西亞、沙特、印尼、泰國、越南、墨西哥等國的研發投入和研發基礎設施都在加快投入和建設;中國表示要將研發投入增速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印度、巴西的研發支出將分別提升8個百分點;俄羅斯的研發投入也預期會提高7個百分點以上。預計2014年新興市場國家的研發投入將保持較快速增長。
第二,隨着發達經濟體的總體經濟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內,其研發投入增速將比2013年稍有提高。美國、歐洲和日本在許多行業的科技創新方面享有盛譽,並主導着行業發展方向,特別是在能源、信息通信技術、智能製造、移動互聯網等領域保持着領先地位。
第三,全球研發仍將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據巴特爾研究院的調查結果,全球研發面臨的最大挑戰有四個方面:一是外部資金有限,二是內部預算有限,三是缺乏長期預算和計劃,四是缺乏創造和創新的時間。比如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提到了外部資金的限制;中國認爲高技能工人短缺是主要挑戰之一;印度受到跨學科的努力和尋找新合作者的雙重挑戰;韓國面臨創新和開發時間短、投資回報率低等挑戰。
綜合來看,預計2014年全球研發投入將保持比2013年稍高的增速繼續增長,全球研發投入將達1.554萬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9%。
(二)2013年全球創新型企業情況及2014年展望
目前關於全球創新型企業的排行榜有兩個。
第一個排行榜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2013年10月發佈的“全球100強創新型企業(2013 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排行榜 。這是其連續第三年發佈的研究成果。其關注的創新機構是那些爲其知識產權在全球申請專利保護、持續以新技術突破限制、研發投入較多的企業。2013全球創新型企業100強共產生了4.5萬億美元銷售收入,是英國GDP的兩倍;研發投入達到2232億美元;新增26萬多個工作職位;各項指標連續3年優於標普500,如年股價收益高出4%,銷售額增長率高出2%,而研發投入高出8.8%。從100家創新型企業的國別分佈看,有45家企業來自美國和1家來自加拿大,使得北美保持了領先地位;亞洲有32家企業上榜,包括28家來自日本,3家來自韓國,和1家來自中國臺灣;歐洲一共22家企業上榜,排在前面的歐洲國家是法國12家、瑞士4家。中國大陸沒有機構上榜。雖然中國在專利數量上世界領先,但大多數中國專利限於在中國申請,使得在全球創新百強機構的研究中,中國的全球影響力還有限。從100家企業的行業分佈看,排名第一的是半導體和電子器件行業,共有23家公司上榜,上榜公司數量比上一年度增長了28%;計算機硬件行業有11家上榜企業而排第二;汽車企業從2012年的7家增加到2013年的8家;電信和工業行業在2013年的榜單中各上榜7家企業。
第二個排行榜是全球管理諮詢公司博斯公司(Booz & Company)連續9年發佈的“全球創新型1000強”排行榜。2013年10月28日,博斯公司在北京發佈了2013全球創新型企業1000強。預計2013全球創新型企業1000強的研發投入將達到6380億美元,同比增長5.8%,同比增速較上年有所下滑,但研發投入總量仍達到歷史最高值(見圖11-1)。從12年來研發投入增長規律看,宏觀經濟不景氣對企業研發投入有明顯負面影響。
圖11-1 博斯公司的全球創新型企業1000強歷年研發投入額及增長率 資料來源:Booz & Company Innovation 1000 articles in strategy and business; Bo oz & Company analysis.2002-2013的年複合增長率爲5.5%
從1000家創新型企業的產業分佈看,研發投入最多的三個行業是計算機和電子業(佔27%)、衛生保健(佔2
2%)、汽車(16%);在較上年增長的348億美元研發投入中,增長額最大的前三個行業是軟件和互聯網業(增長了93億美元)、衛生保健業(增長了92億美元)、汽車製造(增長了74億美元),化學和能源業是唯一的研發投入增速負增長的行業(減少了20億美元);研發投入增速最快的三個行業是軟件和互聯網業(增長了22.1%)、電信業(增長了21.1%)、汽車(增長了7.8%)。從國別看,在較上年的348億美元的增幅中,中國貢獻了35.8%,成爲研發投入增速最快的國家,北美地區增長了8.6%、歐洲增長了4.5%、日本增長了-3.6%,世界其他地區增長了17.5%。
博斯公司的2013全球創新型企業1000中,有75家中國企業上榜,總研發支出達到了205億美元。相較上年的50家中國企業、共151億美元支出分別增長了50%和36%。同時中國企業研發支出所佔全球創新1000強總研發支出的比例也從上年的2.5%提高到3.2%。儘管這一比例仍然小,但中國企業研發預算的增速遠高於歐美企業。2008至2013年,中國企業研發支出佔全球份額從0.4%上升至3.2%,實現7倍增幅,但遠遠低於北美39%和歐洲29.6%的比例。總部設在中國的企業也大多提高了研發支出比例,該比值比2012年上升35.8%。不過問題也很明顯,前100強中,中國只有中國石油和中興通信兩家企業入圍。
(三)2013年中國科技投入、創新主體及2014年展望
2013年10月,中國科技部萬鋼部長表示,2012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其中74%來自於企業。國家統計局表示,2012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支出爲10298.4億元,佔GDP的比重爲1.98%,相當於一個全球排名第50位左右的國家產值和研發水平。巴特爾研究院和《研究與開發》雜誌預測,2013年中國研發投入將達到220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430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11.6%,佔GDP的比重達到1.65%。這一預測和中國宏觀經濟的下行態勢整體上是吻合的。從2013中國企業500強的研發數據看,2012—2013年來,中國大企業的研發投入增速受到了企業整體盈利水平的影響,整體投入增速連續兩年下滑,研發強度也持續下滑。2013中國企業500強中,研發強度超過5%的有12家企業,超過10%的有2家公司。
從研發產出看,萬鋼部長表示,中國研發人員數量在不斷壯大,發明專利穩居世界第三,SCI(科學引文索引)的論文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二。全國技術交易合同年均增長超過20%,2012年達到6400億元。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快速增長,達到約10萬億元。中國逐步從跟隨者變爲並行者,特別在一些領域中已具有領跑能力。從企業主體看,2013中國企業500強共擁有專利33.27萬項,比上年增加了28.75%;其中共有發明專利8.48萬項,增加了13.07%,佔全部專利數量的25.51%。從平均數據看,398家企業平均每家企業擁有專利數量836.07項,增長了21.98%;平均擁有發明專利228.19項,增加了15.40%。
我國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還存在突出問題,例如科技數據統計工作比較滯後,科技與經濟結合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研發成果轉化率不高,企業缺乏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爲起點的未來十年,是我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最關鍵時期。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和國務院以及科技部、統計局等部門也正在對科技創新的相關問題提出改進方案。比如2013年11月19日,國家統計局表示,我國將對現行的國民經濟覈算體系進行修訂,以研發投入爲主的知識產權將被納入到GDP覈算中來。這將爲中國科技創新研究提供更加有利的基礎性工作。
綜合多個機構對中國研發投入的預測,考慮到2014年我國宏觀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企業轉型壓力巨大,預計2014年中國研發投入增速將保持與2013年持平或略低的水平。但就全球範圍而言,中國研發投入仍屬於拉動全球研發增長的主要動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