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工部

眼下即將是新年佳節,從臘月以來,朱由校就沒再上早朝。『

羣臣也識趣的沒有一個人埋怨朱由校荒誕朝政,更何況,覆滅東林黨一案受波及最大的就是御史言官。

因而,大明天啓七年的最後一個月,是出奇的安靜。

百姓們自然是忙碌着過年,歡歡喜喜。

住着偌大紫禁城的皇室反倒依舊跟尋常一樣,由於一直是在用內帑貼補國庫,內務府的採辦是一減再減。

剛剛來到大明朝的朱由校也沒有慶賀新年的興奮。

也就只有皇后張嫣命人置了幾件新衣服給柳如是和她的祖母,還有客氏和其他隨身服侍的內侍宮娥。

不過,讓朱由校沒想到的是,自己的皇后倒也是心靈手巧,帶着柳如是剪出了無數的窗花紙,貼在硃紅色軒窗上,倒也平添了幾分年味。

最後,連着朱由校也被張嫣請來寫了一副對聯,掛在了朱門上。

好在,朱由校練過毛筆字,來到大明朝後也是筆耕不掇,寫黑了好幾缸水,因而寫的對聯倒也能見人。

更何況,自己現在還是皇帝,寫的字也算是御筆了,數百年後,當人們來到這紫禁城乾清宮時,看他們還說不說自己這個木匠皇帝是一個草包。

”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

工部左侍郎兼掌翰林院事徐光啓因朱由校前些日子提及要駕臨工部一事而被朱由校一大早的喊進了宮。

這一來他就看見了這副對聯,不由得沉吟起來,暗自歎服此對聯主人抱負胸襟,但一看下面落款是朱由校,整個人就跟被電擊了一般杵在原地。

“你就是徐侍郎吧,陛下讓你進去。”

柳如是自進宮後就成了朱由校身邊的貼身小侍女,非是朱由校要用童工,而是柳如是的確要比原來隨侍在乾清宮的小黃門聰慧得多,反應也敏捷,朱由校需要什麼,還沒等朱由校提,她就送了來。

昨夜與皇后大戰三百回合的朱由校不得不一大早就起來處理積壓的政務,等到柳如是領着徐光啓進來時,他就將一沓圖紙和繪圖儀器給了柳如是:“拿好。”

“陛下這是?”徐光啓看見這些玩意兒有些好奇地問了一句。

柳如是沒待朱由校回答,就先揚了揚手裡提着的地球儀道:“這是陛下的圓規與遊標卡尺。“

“走吧”,朱由校淡淡一笑,暗想這柳如是跟着自己不過幾日,倒也知道了不少,便乾脆帶着她和自己一起去工部。

作爲六部之一的工部相對而言,權重排在六部之尾,但也缺它不可。

現今的工部尚書是保皇黨元老霍維華,但朱由校沒有讓他呆在京裡,而是讓他當欽差去大明各處巡視各處水利與交通,修繕各處年久失修的工程,確保即便是在小冰川氣候嚴重影響下,大明的糧食總產量不會減少,至少不能減得太快。

除此之外,朱由校還讓他去各處推廣番薯與土豆的種植,至於如何種植,朱由校自然已經告訴給了他。

如果霍維華不能圓滿完成朱由校的任務,朱由校不介意讓他致仕。

今日的工部御前會議,工部尚書霍維華是不能參加的,主持會議的自然是新任的工部右侍郎畢懋康。

在現今的大明官僚階層中,畢懋康纔是對槍械最感興趣且領悟力最強的人,徐光啓也只能居其次,他的興趣主要還是在農業生產上,對於朱由校提出的水稻高產夢想,徐光啓是念念不忘。

畢懋康也是一樣,他雖說是部堂高官,但從蒞任以來就沒管過部裡的事務,就一直同幾個工匠呆在軍器局裡製造朱由校在徐光啓面前所展示的鐵盒子槍。

如今因朱由校要來,他才換上三品紅袍官服來到外間大堂。

除了工部右侍郎畢懋康到場,還有右僉都御史兼工部營繕司郎中孫元化,這傢伙也是把司裡的事務全都交給了自己的員外郎,一心鑽研火炮。

另外,還有舉人出身的宋應星,本來因數次舉第失敗而絕科舉之意的他沒想到有一天會被東廠的人找上。

他現在都還記得東廠的番子出現在他家裡的時候,他父母兄長驚訝與恐懼的表情,他本人也是如此,以爲自己犯了什麼罪過。

但後來的事,更讓他的驚奇,先是來抓他的東廠番子不但不打罵他還讓他吃好的喝好的,等宋應星壯膽一問,東廠的番子只推說是奉旨意行事。

後來一到京城,更是有司禮監掌印兼東廠提督大太監王承恩親自來宣旨,旨意是自己被陛下賞工部員外銜,賜予京城宅邸一座。

宋應星不知道自己一個小小舉人怎麼就被陛下記住,升官加爵還外送豪宅,而且東廠的人還直接給了他一本《天工開物》和一大堆所謂的格物資料,讓他抓緊看,日後見到陛下,小心被陛下盤問。

聞聽是陛下親自要求,宋應星不敢馬虎,數年科舉不第早已被挫掉了文人傲氣的他也沒有因爲朱由校的這種“荒誕”舉動而反感。

宋應星認真看了好幾個月,不但沒有厭倦反而是孜孜不倦,甚至有一種現另外一個世界的感覺,但心中的疑問不少,他今日來工部參加御前會議就有想問問陛下的想法,哪怕被陛下責罰,他也要問。

湯若望也是朱由校命東廠的人從西安抓來的,這個擅長曆法與火炮的傳教士聞聽是大明皇帝召見不但沒有任何的畏懼,反而很是興奮,他甚至幻想自己若是能說動這位帝國的最高層允許他傳教,將會是多麼偉大的一項事業。

“陛下駕到!”

其實朱由校更喜歡微服出宮除了不想惹那羣蒼蠅一般噁心的文官還有一層原因就是明服出宮的儀式實在是太過繁瑣麻煩。

不過是從紫禁城到工部,短短不過半個時辰的路程,但坐龍輦準備啓程到駕臨工部衙門,就足足花了兩個時辰。

要不是到工部還有見一見工部與內府監共管的軍器局與火藥局,朱由校真想直接將這些叫到宮裡去,省得自己大費周章。

等到小黃門跑進工部衙門時,早已等在工部大堂外的畢懋康等人忙側身站在兩旁,躬身等候。

許多人還是第一次見到聖上,甚至還有些緊張。

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閣老斗法第九十七章 劫糧之兇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四百四十三章 伏擊皇太極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三百九十九章 伽利略想當外籍院士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三百八十九章 與鄭氏海盜集團決戰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兩百六十八章 遇刺與謀殺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戰多爾袞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與商景蘭第兩百六十章 招工與土地承包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三百四十八章 程行人壯膽吶喊第兩百二十三章 遼東情況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事學堂開學的一天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極的最後一擊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八章 皇后第一百二十六章 請先生救我第四百零四章 戰車碾壓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三百一十五章 宣旨(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直接槍斃第四百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營初試牛刀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封推感言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九十章 火炮第八十二章 逃出軍營與杖斃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兩百四十三章 劉孔昭倒戈與朱由校動屠刀第三百三十九章 無心處理政務的朱由校第十七章 結黨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見朱由校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雲貴川的文人們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事學堂開學的一天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一百三十章 讓皇太極跪下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兩百七十一章 處置王文奎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極的最後一擊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啓的進化論錯誤理解方式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條鐵路幹線通車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
第四百一十六章 兩閣老斗法第九十七章 劫糧之兇第五百二十二章 爲何李明睿做不了首輔第四百四十三章 伏擊皇太極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五百八十八章 兵抵威尼斯第一百三十一章 阿敏不可饒恕第一百二十九章 青絲明志第四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來京城第兩百五十四章 讓閻應元來做巡撫第三百九十九章 伽利略想當外籍院士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一章 逼朕喝毒藥第三百八十九章 與鄭氏海盜集團決戰第五百零八章 帝國很忙,帝王很閒第一百五十章 閣老納小妾(二) 求訂閱,還差三百第三百二十九章 科爾沁被滅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三十一章 錢謙益第兩百六十八章 遇刺與謀殺第五百六十六章 “賣國賊” 愛德華親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兩百八十章 瞻仰徐達與楚王改變主意第一百二十四章 對戰多爾袞第兩百三十章 敢在皇家織造局門前撒野第四百六十九章 捉摸不透第四百一十四 又驚又懼的文官們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啓中葉,能臣已老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第三百六十八章 祁彪佳與商景蘭第兩百六十章 招工與土地承包第五百一十四章 冷漠的朱由校(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九章 提審衍聖公孔胤植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四十八章 朕只要三千人第六百章 新的首輔產生模式第三百四十八章 程行人壯膽吶喊第兩百二十三章 遼東情況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事學堂開學的一天第一百零二章 採取強制措施第四百五十九章 伽利略感嘆華夏古人的偉大第四百二十三章 只有擴張纔是最符合帝國利益(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極的最後一擊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八章 皇后第一百二十六章 請先生救我第四百零四章 戰車碾壓第九十五章 真實目的不是這個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三百一十五章 宣旨(二)第三百八十六章 直接槍斃第四百三十一章 報復行動第三百五十四章 鄭芝虎面聖第四百三十章 剿滅土著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四百六十三章 宮闈之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炮兵營初試牛刀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由校無視林丹汗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封推感言第四百四十章 盧督師看破皇太極詭詐之處第四百八十七章 漢化從改名開始第九十章 火炮第八十二章 逃出軍營與杖斃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兩百四十三章 劉孔昭倒戈與朱由校動屠刀第三百三十九章 無心處理政務的朱由校第十七章 結黨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明城市新風貌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見朱由校第三百零九章 流放到雲貴川的文人們第一百七十八章 關懷備至的劉公公第一百八十八章 難以置信第一百七十七章 軍事學堂開學的一天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一百五十三章 憋不住的朱由校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一百三十章 讓皇太極跪下第九十一章 新技術的運用第四十三章 啓蒙第兩百七十一章 處置王文奎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太極的最後一擊第二十二章 撤換邊鎮總兵官第一百六十七章 徐光啓的進化論錯誤理解方式第三百零二章 忠臣與奸臣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第五百一十七章 省親前夕的地方官反應 (第五更)第五百七十六章 內閣又添新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建奴主力被全殲與妄圖稱帝第四百三十三章 要對城裡漢人動手第五百七十四章 第一條鐵路幹線通車第一百六十三章 貨幣改革第一百三十八章 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