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朝會(二)

“陛下,自天啓七年正月來,各地官兵八十一萬四千人,與天啓六年比少了兩萬一千人,從歷朝來看,從正統朝三百萬降到正德年間的九十多萬,再到嘉靖年間的八十餘萬,隆慶萬曆兩朝因前朝練兵抗倭故,增至百萬,但現在又減少至嘉靖時之數;

微臣以爲蓋因屯兵之制導致軍官壓榨衛所兵過重使得大量士兵逃亡之故,但朝廷軍餉卻由天啓六年增加了一百二十萬,今年各地報上來的軍餉撥給預算又在一百二十萬之基礎上增加三十萬兩。”

盧象升倒也算是博聞強識,拿着象笏板,硬是報出了一大串繁雜的數字。

朱由校聽後便道:“這倒怪了,官兵少了兩萬多,但軍餉反而增加了幾十萬兩,都察院的御史們幹嘛去了,別整天盯着誰打呼嚕誰納小妾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有多少人吃空餉,吃了多少空餉,都得去細查查!”

朱由校這麼一說,左都御史曹思誠不由得紅了臉。

這些日子以來,他都察院的御史們頻繁被陛下打壓,不是被罷職就是被調離,甚至被殺頭的也有不少。

因此,到現在還留在都察院的御史們也不敢再亂說話,但朝廷也有考覈,御史必須得彈劾幾個人才能算稱職,不然京察時就會得個玩忽職守的考評。

所以御史們也只好找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彈劾,可如今陛下這麼一說,曹思誠纔算是明白過來,陛下不是不要他們御史彈劾大人物,只是槍口不能對準陛下而已,且要按照陛下的指示來彈劾才行。

接下來是六部之中最爲清貴的禮部,這個管着天下讀書人和王朝禮儀規範的衙門其權重有時候並不遜於吏部。

也因此,大學士入閣前也多爲禮部部堂大臣,翰林也多進禮部履職。

而現在,天啓八年的禮部尚書雖然是錢謙益,但部裡事務多由禮部右侍郎李明睿主持。

此時站出來總結禮部事務的自然就是李明睿。

這個由翰林院編修升爲左中允然後又直接調爲禮部右侍郎併入職西暖閣的天子近臣算是除盧象升外天啓七年升官度最快的人,也是部堂大臣中最爲年輕的高級文官。

朱由校有意讓整個大明的官僚體系年輕化,無論是九邊的總兵官還是新升的高級文官都是萬曆末甚至天啓初的進士。

比如,李明睿和盧象升就是天啓二年的進士,而孫傳庭也不過是萬曆四十七年的進士。

“啓稟陛下,天啓七年新增舉子六百七十餘人,各地生員新增三千四百餘人,革除功名者四百餘人,比往年增加了兩倍,今年是太祖之三百年誕辰吉日之期,陛下應着王侯重臣祭祀孝陵。”

聽李明睿奏報後,朱由校不由得皺了皺眉,一下子又增加了幾百舉人老爺,這就意味着鄉紳這個免稅集團又進一步擴大。

官紳一體納糧得儘快搞起來,不然大明遲早都要被這一羣越來越壯大的特權階級給挖空。

當然,革除功名之人數比往年增加兩倍,自然是朱由校去年剷除東林黨和舉子鬧事那一次血腥鎮壓所造成的結果。

朱由校不禁想是不是得還要搞幾次大規模的鎮壓行動,再革除幾個不交稅又不聽話辦事的寄生蟲。

朱元璋居然也誕辰三百年了,這擱在現代要是開國元勳百年誕辰都算是值得紀念的大事,在明朝自然不能輕視。

更何況,朱由校也需要重新在世界上刷一刷大明這個古老帝國的存在感,也要重新展示昔日大明的榮耀來重振大明國民士氣。

且爲了不讓全天下的百姓忘記了是誰給他們的太平世界,朱由校便點了點頭道:“祭祀孝陵,朕親自去,以彰孝道。”

“陛下,不可!”

少詹事黃道周卻是在這個時候不合時宜的站了出來,滿朝堂的內閣大學士和部院大臣都很是驚訝的看着這位只有資格做陪襯的清流官員。

而朱由校也是愕然得看向了這個身材瘦削的官員黃道周。

朝堂之上,現在話的都是二品以上的大員,什麼時候輪到這個四品官而且還算不上六部九卿的閒置官員說話了。

可見不愧是一個不識時務的書呆子型官員,朱由校皺了皺眉,問道:“有何不可?”

“陛下,天子當效法堯舜垂拱而治天下,雖重孝道但也不必親爲,實乃非智之舉,徒耗民財,派勳戚重臣即可”。

黃道周雖說的是引經據典,意思是深怕朱由校去南o京孝陵會擾民,實則自然是不想讓皇權伸得太長,如今去了京畿就已是他這等衛道士無法容忍之事,陛下還要去南o京,這簡直就是要染指他們文官統治核心的舉動。

朝中重臣大多乃朱由校之私人,自然不敢多言,但他黃道周必須站出來,表達一下士大夫們的意見。

朱由校有些無語,在這朝堂之上,這些不識擡舉的官員還真是殺不盡趕不完,想不到還有這樣的人來懟自己。

禮部右侍郎李明睿見陛下面露不悅,也知道這個時候是用得着自己這個王朝禮制權威的時候,而且他也知道陛下讓自己做這禮部右侍郎未免就沒有增加陛下在禮制上的言權的意思。

“陛下乃太祖後裔,敬宗禮祖,親祀孝陵有何不可”。

李明睿說着就朝朱由校拱了拱手,朱由校很滿意的點了點頭,現在朝堂上也有自己的蝦兵蟹將了,而不是自己一個人在戰鬥。

這時候,且聽李明睿又道:“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陛下富有九州四海,如何不能親臨,難不成你以爲陛下只是和王府尹一般大,只能在這順天府紫禁城做一城之主?陛下若不出京師,難不成就任由韃子肆掠京畿,破我城池,殺我子民!”

黃道周很不屑於這個靠附和陛下而年紀輕輕就官居少宗伯之位的李明睿,因而也無所畏懼:“李侍郎此言差矣,韃子不過流寇而,來不過三四月,猶如天災,自會離去,何必要陛下親臨,徒耗錢糧。”

“按照你的意思,就任意韃子在我京畿肆掠,然後眼睜睜的看着韃子擄掠我大明人口財富而走,黃道周,你是何居心!”

兵部左侍郎盧象升直接叱問了這黃道周一句,作爲一個親眼看見豐潤玉田兩縣百姓被屠慘狀的大臣,他是最不能理解也最痛恨黃道周這種空談無知之見。

第三百三十章 兵圍盛京以脅皇太極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兩百九十章 山呼萬歲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啓二十七年的大明現狀第八章 皇后第三百九十七章 伽利略眼中的大明第四百七十四章 帶毒酒見布木布泰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吳三桂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對袁崇煥千刀萬剮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封推感言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四百四十三章 伏擊皇太極第一百二十六章 請先生救我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一百九十八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一百一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四百八十二章 責問戶部尚書郭允厚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兩百五十六章 收穫民心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兩百九十一章 火燒左良玉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兩百零五章 南宗來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吳三桂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進入極盛時代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三百四十七章 鄭家海盜要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兩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三十五章 處處花錢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兩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五百二十六章 體驗澳門城市生活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蘭珠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二十一章 八大晉商第兩百零八章 孔聞詩要求見皇帝朱由校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四百三十五章 準備對付建奴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見朱由校
第三百三十章 兵圍盛京以脅皇太極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五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兩百九十章 山呼萬歲第兩百三十五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啓二十七年的大明現狀第八章 皇后第三百九十七章 伽利略眼中的大明第四百七十四章 帶毒酒見布木布泰第三百三十四章 爲難的皇太極第一百四十一章 朝會(三)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吳三桂第六十七章 不給力的宋應星第三百八十五章 傲慢無知而又可笑的野蠻人第四百四十一章 焦璉對戰多鐸第一百八十一章 啓程南巡第三百二十一章 微生物發酵在軍事上的運用第一百八十三章 非要逼朕對袁崇煥千刀萬剮第四百八十三章 盧象升做首輔第三百九十三章 投降日本與夷滅三族封推感言第六十九章 抽朱由檢耳光第四百四十三章 伏擊皇太極第一百二十六章 請先生救我第四百四十二章 多鐸被狙擊第三百零八章 天啓八年的大明財政狀況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一百五十五章 第一個百萬產業第一百九十八章 熱鍋上的螞蟻第一百二十章 炮營再顯神威第七十八章 世叔第三百九十八章 從皇家科學院的書辦開始第一百一十三章 請君入甕第一百四十三章 科學研究制度化第二十九章 抄家(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李閣老指導都御史第三百一十七章 科爾沁部與察哈爾部第十五章 去江南,那裡是東林黨的老巢第四十七章 正軍威,斬殺駙馬爺第四百八十二章 責問戶部尚書郭允厚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十二章 當給天下人一個交待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明最大的風塵地第兩百五十六章 收穫民心第兩百零一章 孔聞詩受審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五章 朱由檢最後的請求第五百一十六章 悄然改變經濟活動方式的統治階級 (第四更)第兩百九十一章 火燒左良玉第四百六十六章 夜訪景仁宮第一百二十五章 韃子要走第兩百零五章 南宗來人第一百六十八章 大明版蒸汽動力紡紗機與文化產業興起第四百二十七章 進軍爪哇國(第六更)第兩百二十四章 挖吳三桂祖墳第一百二十八章 暴怒的吳三桂第一百六十五章 侵權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懷好意與嚴懲不貸第五百八十章 大明進入極盛時代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三百四十七章 鄭家海盜要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彈藥將竭第三百一十八章 喀爾喀部的反應第兩百四十章 董其昌刷名望第兩百零六章 孔聞詩欲留遺言第九十四章 舉子鬧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攻佔關寧軍老巢第三十五章 處處花錢第一百一十六章 朕親自爲誘餌第一百八十九章 御舟上的密議第兩百六十八章 活捉范文程第五十章 非一百白甲兵不能全殲第兩百五十三章 大肆抓捕第一百八十六章 拉下去,砍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無情的海蘭珠第五百零九章 巡視天下第四百五十三章 羞辱皇太極第五百六十二章 李定國帶兵英國全境遊第兩百三十八章 作威作福第一百三十三章 代善之死第三百零五章 罷免兩位內閣閣臣第四十二章 工部第五百二十六章 體驗澳門城市生活第兩百九十四章 楚王朱華奎意外死亡第三百二十七章 活捉海蘭珠第兩百七十章 裝瘋第二十一章 八大晉商第兩百零八章 孔聞詩要求見皇帝朱由校第十章 孫之獬獻寶第四百五十章 當了三天皇帝就被活捉第一百三十六章 全部砍了第四百八十四章 滅林丹汗部第四十章 王承恩與孫承宗鬥嘴第四百三十五章 準備對付建奴第三百三十五章 吳三桂被押解進京第三百六十五章 朱由校沒耐心了第四百七十章 布木布泰見朱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