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四國大戰

且說,高句麗王朱能自從接到遼東太守公孫度之子公孫康的報信後,便開始整軍部署,準備對來犯的大漢軍隊進行迎頭痛擊,就在萬事俱備的時候,東風沒了,大漢的軍隊並沒有如朱能想像中的進入高句麗的領土,而是從本溪南下,經過新義州,到了遼東郡的東南方向的定州。

漢軍的這一舉動讓朱能百思不得其解,但是也不敢放棄警惕,時刻關注着漢軍的動向,同時朱能派人聯繫公孫康,想搞清楚漢軍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

在與大漢北部除了高句麗國之外,還有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以及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東鮮卑族,在這四國當中,以高句麗的人口爲最多,有三百多萬,所以高句麗國的軍隊數量也是最多的,有二十萬之衆。

由於這些年高句麗的發展過於迅速,使得上屆的高句麗王便有了吞併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然後再南下幽州的打算,到了朱能接任了高句麗國王之後,這個想法更是迫切。畢竟是朱能年輕氣盛,並沒有遵從老國王的戰略,遠交近攻,逐一殲滅,同時樹敵四面,使得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三國結成了聯盟,共同對抗高句麗。

公孫康的這個策略便是打着遼東太守公孫度的旗號,聯合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許以戰後平分高句麗的好處,一同出兵高句麗。

爲了麻痹高句麗王朱能,公孫康在給高句麗王的回信中寫道:“漢軍本欲陰謀攻打貴國,卻是事有不密,漢軍領軍大將已經發現貴國有所準備,遲疑不決,後經得我父子二人苦心相勸,漢軍大將便放棄了攻打貴國,轉而準備攻打沃沮國。並且康得到密報,漢軍這次出兵還聯絡了東鮮卑族和夫餘國,如今雖然南部邊患暫時解除,但西部和北部的危機仍存,望大王加緊戒備,以防不測。”

得到公孫康的回信,朱能不疑有他,更是對公孫康能夠提供這樣有價值的情報而暗自慶幸,若非自己派人聯絡公孫康,又豈能知道東鮮卑族和夫餘國也參與了這次的□□高句麗國的軍事行動。

於是,朱能將西部的守軍增加到了六萬,北部的守軍增加到了五萬,南部的守軍是三萬,其餘的除了防守京師丸都的一萬大軍之外的五萬大軍全部放到了高句麗的南部,以防漢軍突然偷襲,看來朱能還是沒有完全相信公孫康的話,對漢軍仍有一定的防備心理。

但是,這樣以來,就造成了西部邊境的守軍力量單薄,丸都防守空虛。

一個月後,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同時發兵,攻打高句麗國,夫餘國發兵五萬,挹婁國發兵三萬,沃沮國發兵三萬,共計攻擊十一萬大軍,分三路攻打高句麗國的北部、東北部和東部。

由於這三個國家多年來一直遭受高句麗的欺凌,這次好不容易有了漢軍的支持和參與,自然是將多年的仇恨全部發泄了出來,一上來的攻勢便極爲猛烈。

朱能似乎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後果,漢軍並沒有去進攻沃沮國,反倒是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聯合起來攻打自己了,而且東鮮卑族也有數萬騎兵集結在雙遼城,大有向東犯進的意思。

如此一來,朱能不得不同時應對三國的進攻,這樣,整個北方四國的局勢就如公孫康的計劃那樣,高句麗國的兵力全部被吸引到了西北部、北部和東部,朱能的注意力也被吸引到了西北部、北部和東部。

太史慈並沒有直接從南部向北進攻,而是秘密將大軍化整爲零,又重新回到了本溪。太史慈在等機會,這個機會便是高句麗國和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的戰爭達到白炙化的時候,一舉而滅四國。

爲了不讓東鮮卑族參與這場爭鬥,太史慈暗中請甘寧屯兵北部邊境,大有北上之意,使得東鮮卑族不敢輕舉妄動。同時,太史慈派人快馬傳書給楊奉,將這邊的情況如實相告,希望楊奉能夠從輕處置公孫康,並且希望能夠得到後援部隊,從而有足夠的力量一舉滅掉四國。

果然,本來想趁着這個機會大撈一筆橫財的東鮮卑族在得知甘寧在昌黎郡的阜新縣陳兵三萬的時候,東鮮卑族便再不敢輕舉妄動了,將準備入侵高句麗國的軍隊全部撤到了昌黎郡的北面。

三國久受高句麗國的欺凌,這一次又是三國第一次聯手,而且有漢軍在身後撐腰,所以三隊的士氣高漲。雖然取得每一戰的勝利十分艱難,死傷慘重,但是三國卻不斷將戰線向高句麗國內推進,復仇的希望已經將三國的決策者的眼睛完全矇蔽了。

雖然高句麗國的土地在一步步減少,但是其兵力卻沒有太多的下降,反倒是作爲攻城方的三隊的數量在節節減少。朱能的策略便是憑藉有利的地勢,阻擊三國的大軍,儘可能多的損耗三隊的人數,等待最後的反擊。

但是,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朱能的如意算盤打得已經算是很好了,卻忽略了一直沒有任何動靜的太史慈的數萬人馬。

一個月之後,三國的軍隊早已精疲力盡,士氣也有所下降的時候,朱能準備展開最強烈的反擊,就在朱能命令前線大軍展開****的書信剛剛被送走不到半天的時候,丸都城的西門外出現了無數的漢軍兵馬。漢軍的旗號有很多,如“太史”,“張”、“典”、“黃”、“褚”等,但是還有一個比較顯眼的-“公孫”。

站在城頭上的朱能的第一反應便是上了公孫康的當了,自己只顧着防範太史慈從定州北上,沒想到太史慈來了一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趁着夫餘國、挹婁國、沃沮國同時進犯,自己無暇過於關注漢軍動向的時候,秘密將大軍全部遷到了本溪。

好在城內還有一萬守軍,朱能將其全部拉到了西門的城牆之上,爲了鼓舞大家的士氣,朱能親自站在了城頭進行指揮。國王與將軍共同守城,這無論是發生任何的國家,都會大大激勵守城將士悍不畏死的精神。

但是,太史慈卻不知道這個消息,來到丸都城下之後,太史慈自覺四國已經拼殺一月,此次攻取丸都城已經是胸有成竹了,因爲太史慈的軍隊中除了三萬騎兵之外,還有兩萬攻擊力幾乎和陷陣營相差無幾的部隊。

丸都城成爲高句麗國的都城已經多年,經過很多年的不斷修善和增高,丸都城已經成爲了高句麗第一高城,甚至於說在大漢十三州中也找不出比丸都城再高的城池,這也就決定了太史慈攻城的失敗。

陷陣營之所以被稱之爲陷陣營,便是因爲陷陣營的每一個士兵都具備了在三國中幾乎是最好的攻城陷陣的本領,這種本領除了是士兵經過強化訓練之後,武藝比一般的士兵要高出許多,而且在配合上更是默契,最高的境界能夠達到用我之死,換來你踏上城頭。

但是,這一場戰鬥畢竟是不正義的戰爭,是漢軍入侵了高句麗,相反,對於守衛丸都城的士兵和丸都城內的百姓來說,這一場是牽涉到國家生死存亡的一戰,一萬士兵個個都是士氣倍增,城內的百姓也是盡其所能,與士兵一同守城。

三天過去了,兩萬攻城的部隊損失了五千人,卻也沒能踏上丸都城一步,這使得太史慈極爲惱火,大有想親自參加攻城的念頭,卻被田豐勸下。在第四天的時候,褚燕和張郃在太史慈的命令下,也參與到了攻城之戰。

一上午過去了,張郃和褚燕各是向上攻打了十次,但是每次都是攀到半腰當中便因爲城頭的猛烈反抗而不得不退下來。

根據近四天的觀察,田豐想到了一個計策,輕輕告訴了太史慈。

黃忠還活着的時候,太史慈和黃忠被並稱爲楊奉軍中的兩大神射手,黃忠死後,深得黃忠真傳的其子黃敘的箭法並不在黃忠之下,這次太史慈便是想用黃敘和自己的弓箭來解決丸都這個大問題。

田豐經過數天來的觀察,發現城頭上有一個穿着服飾和高句麗國國王朱能一模一樣的人,而且這個人始終出現在西門正上方的兩個垛子口之間。一般的弓箭手是射不到那個位置的,因爲在士兵到達射程範圍的時候,便已經被城頭的弓箭射成了刺蝟。

但是,太史慈和黃敘卻不一樣,不但射程要比一般的弓箭手要遠很很多,而且力度要比一般的士兵的力度要大許多。

第五天的時候,朱能像是和往常一樣,站在漢軍弓箭所不能及的地方指揮大軍守城,但是,突然從朱能對面的左右兩方分別飛來一支箭,說是箭但已經是超越了弓箭的極限了,朱能沒有任何防備,來不及躲閃,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這兩支箭進入自己地的身體。

當朱能身中兩箭仰天栽倒、腦子還很清楚的時候,城頭上的士兵萬萬沒想到這麼遠的地方竟然會有弓箭飛來射中自己的國王,而且還是同一時間的兩支箭,力度之大竟然箭身能夠全部沒入其體內,只剩箭尾。

震撼,只能用這兩個字來形容城頭士兵的感受,高句麗也算是勇猛好戰的國家,但是其國內沒有一個人能夠射出這樣的箭來,而且還是兩個人。

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1)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3)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庶破案第二百章曹操復活第二百五十二章 鄧賢之死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九十章曹操夫人(2)第二百七十九章韓氏三姝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2)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2)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1)第二百三十七章 挹婁滅國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二百零一章荀諶降曹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2)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一百四十七章 糜竺“通敵”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一百五十七章新定袞州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1)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2)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統(大結局)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百零九章益州生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二百九十三章 濮陽相持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二百六十章密謀涼州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一百五十六章 曹操自刎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吉林激戰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1)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2)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2)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1)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二百一十六章兄弟重逢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2)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1)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2)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1)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1)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二百二十章 張法心思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1)第一百四十三章 曹豹命危第二百三十四章 信以爲真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韓遂身死第六十八章敗局已定(1)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1)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一百九十五章復國之戰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2)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一百三十七章郭沮之爭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二百八十四章水淹平陽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2)第二百三十七章 挹婁滅國第二百五十六章許褚搶親第二百七十三章圍攻上黨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
第二百七十八章二橋相邀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四十八章將帥之才(1)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3)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庶破案第二百章曹操復活第二百五十二章 鄧賢之死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九十章曹操夫人(2)第二百七十九章韓氏三姝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2)第一百零一章 董卓迎駕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二百六十八章 楊奉稱帝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七十六章平定黃巾(2)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1)第二百三十七章 挹婁滅國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二百零一章荀諶降曹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2)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一百四十七章 糜竺“通敵”第一百一十章 冀州求救(1)第一百五十七章新定袞州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七十八章袁術刁難(3)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1)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2)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統(大結局)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百零九章益州生變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1)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二百九十三章 濮陽相持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二百六十章密謀涼州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一百五十六章 曹操自刎第二百零六章子義歸來第二百三十五章 吉林激戰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1)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2)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小二橋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四十六章失之交臂(2)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1)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二百一十六章兄弟重逢第六十二章四面攻城(1)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2)第十二章進山報仇(2)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1)第二百六十三章 馬超降袁第六十六章廣宗易帥(1)第一百五十九章袁收李通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2)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十一章 突聞噩耗(1)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1)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二百九十八章 袁術起兵第二百二十章 張法心思第四十七章戰局平衡(1)第一百四十三章 曹豹命危第二百三十四章 信以爲真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二百二十一章喜得驕子第二百六十五章 韓遂身死第六十八章敗局已定(1)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1)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1)第三十八章開始剿匪(1)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2)第一百九十五章復國之戰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2)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一百三十七章郭沮之爭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2)第二百八十四章水淹平陽第四十五章神箭立威(2)第二百三十七章 挹婁滅國第二百五十六章許褚搶親第二百七十三章圍攻上黨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二十九章冷宮變故(3)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