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內政人才(1)

因原來漢中有士卒五千,將老弱病殘的一千人遣散之後,剩餘四千士兵。楊奉按照自己的打算,當即任命高順爲都尉,統領漢中所有的軍隊,成廉爲司馬,統領兩千士卒,徐榮、龐德爲軍侯,分別統領一千士卒。旋風騎和鐵戟衛暫時歸高順直接統領,對於從太行山帶來的那一萬人楊奉還不想讓他們露臉太早,交給他們的工作便是開墾荒地,鍛鍊身體。

將軍隊訓練安頓好之後,楊奉便開始翻看蘇固交接的漢中人口記錄,漢中人口共計四萬六千八百七十二戶,五十六萬九千七百多人,這個數字在今天看來是很少,單是在三國時期卻是不少,因爲在景耀六年蜀國滅亡時的人口才是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從這裡大家可能會看出,爲什麼近六十萬人口的一個漢中郡,卻只有五千士兵,這個數字確實太少了。在東漢的制度下,軍隊隸屬於中央,各州郡的軍隊數量很少,一旦那個地方發生戰亂,當地政府必然無力□□,這時便需要皇上派一位將軍手持虎符,可以調動各地兵馬,再進行□□叛亂。

當然,這樣的方式既有好處也有弊端。好處是加強了中央集權,使得各地的勢力變得微弱,無力和中央對抗,不可能再出現像西漢時期的八王之亂的大規模叛亂;弊端也很明顯,就是一旦遇到像黃巾之亂這樣的大規模的暴動,中央也會措手不及,沒有抵抗的力量,只靠禁軍校尉們的那些士卒是不夠平亂的。就說黃巾之亂,若不是起義倉促,張角早亡等原因,東漢政權必然要提前下臺。

還有一點,對於黃巾大起義這樣的,等到中央派出軍隊進行平叛之後,必然爲時較長,地方政府必然無法忍受黃巾帶來的災禍而自行組建武裝,由於爲時較長,一旦平息,地方武裝便成了尾大不掉之勢,中央政府還是一樣無力約束。

楊奉本有心將漢中的軍隊擴至一萬人,卻擔心洛陽方面知道,另外漢中的財政狀況以及糧草儲備狀況楊奉還不是很瞭解,若是貿然將軍隊擴到一萬人,可能會使得漢中的財力和糧草支撐不了,所以這一念頭只能等到將漢中的一切瞭解之後再進行了。

楊奉到現在終於發現自己犯了一個很致命的錯誤,從師左慈三年,楊奉對於武藝、兵法、醫術可謂是樣樣精通,但是對於內政,楊奉卻完全是一個門外漢。來到三國之後,楊奉便夢想着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州或郡,然後再趁着亂世,一統中國。

如今這個願望終於獲得了一個小小的成功,不但擁有了漢中一郡之地,而且手下的高順、成廉、龐德、徐榮,不是衝殺戰場的絕代猛將,便是智勇雙全的領軍大將,但是,很可惜,他們只是武將,要說是搞內政,恐怕把他們四個全殺了也不行。

現在楊奉終於後悔爲什麼沒有在來漢中之前招募幾個人才了,論起內政,穎川荀彧、彭城張昭、東郡陳宮等,都是三國時期不可多得的內政高手。當然,三國時代的內政人才很多,並非只有這三人,只是這三人在三國早期比較著名罷了。

此時去找荀彧、張昭、陳宮三人不太現實,原因很多,一是漢中太守新舊更換,正需要楊奉安撫民心之時,不能輕易走開;二是這三人所在地距離漢中都是比較遠,來回一趟費時太長;三是,此時黃巾之亂還未發生,天下大勢尚爲平靜,還沒有到他們出山的時機,即使楊奉去請了,他們也不見得會同意投靠楊奉;四是,楊奉雖然身爲一方太守,位高權重,但是楊奉畢竟年輕,一般確實有才華之人向來放浪不羈,豈能聽命於一個年輕人,何況長得還不咋地;五是,楊奉的這個漢中太守以及雲亭侯的來由,並且是功勞和業績換來的,而是靠着許諾給靈帝造什麼啤酒而來的,含金量並不高,不能真正令這些狂傲不羈的人信服。

所以,楊奉要想找人才,目前來看,只能在本郡之中尋找或者在益州周邊郡縣尋找,到時候以當地郡守的身份命令其出士。但是,漢末時期的漢中郡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能人,而在漢中郡的周圍郡縣之中楊奉想到了一個人,便是三國時期張魯手下的第一謀士閻圃。

歷史上對閻圃的記載並不多,只知道他是益州巴郡人,其他的情況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既然來了漢中,代替了張魯,閻圃這樣的謀士又豈能放過。只要打通了益州刺史或巴郡太守的關係,即便閻圃不願出山也就由不得他了。然而一旦能夠請到閻圃,楊奉便自有辦法讓其心悅誠服地跟着自己。

在接任漢中太守兩個月之後,楊奉帶着一個每天被政務攪得暈沉沉的斗大的頭以及成廉、龐德二人準備去巴郡招攬閻圃,楊奉這次沒有將高順帶在身旁,因爲高順有傑出的練兵才能,而現在的漢中軍隊正需要抓緊時間進行訓練,所以楊奉將高順、徐榮二人留在漢中訓練士卒。

第一百四十五章 糜府驚變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2)第一百六十二章發兵壽春第一百九十五章復國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趙雲揚威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2)第二百八十七章 退守洛陽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一百六十八章李郭爭鬥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1)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二百八十章再添三妃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五章 機會來到(1)第二百二十九章 塞北雙姝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2)第六章殺雞駭猴(1)第三章蛻皮重生(1)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2)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序章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二百四十四章 荊州文武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2)第二百七十章攻並之策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七章不老神仙(1)序章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二百九十七章 雍州攻略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1)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一百九十四章橫島之戰第一百章 禁宮驚變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一百一十四章 洛神甄宓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3)第十二章進山報仇(2)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操發跡(2)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2)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一百章 禁宮驚變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一百七十九章幷州劇變第二百八十四章水淹平陽第二百二十五章 鐵關難破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十章成了楊奉(1)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一百四十三章 曹豹命危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八十四章出使壺關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二百八十五章鬥智鬥勇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2)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八十五章 絕世猛將(1)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3)第三章蛻皮重生(2)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3)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二百四十章孫策攻荊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統(大結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二百七十六章郭許之爭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1)第一章 託身小五(2)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2)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二百一十五章擾民事件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2)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一百五十四章 望城興嘆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二百九十四章 反地道戰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3)第十章成了楊奉(2)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2)
第一百四十五章 糜府驚變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七十七章美女間諜(2)第一百六十二章發兵壽春第一百九十五章復國之戰第一百九十九章趙雲揚威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2)第二百八十七章 退守洛陽第一百零六章 威武呂布(1)第一百六十八章李郭爭鬥第七章不老神仙(2)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1)第四十三章何進表現(1)第二百八十章再添三妃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五章 機會來到(1)第二百二十九章 塞北雙姝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2)第六章殺雞駭猴(1)第三章蛻皮重生(1)第八十章 威震北海(2)第二百一十七章兄弟敘情序章第一百七十章賈詡毒計第二章青梅竹馬(2)第二百四十四章 荊州文武第一百五十五章 田氏詐降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2)第二百七十章攻並之策第二百四十九章楊彪弒君第七章不老神仙(1)序章第六十九章急功近利(2)第二百九十七章 雍州攻略第八十三章 月夜攬才(1)第十三章初敗呂布(2)第一百九十四章橫島之戰第一百章 禁宮驚變第八十四章北海蟄伏(2)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1)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1)第一百一十四章 洛神甄宓第二十七章冷宮驚聞(3)第十二章進山報仇(2)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一百一十八章 曹操發跡(2)第五十九章絕妙計劃(2)第二十章 南下平亂(2)第一百章 禁宮驚變第二百九十章 小將卞秉第一百七十九章幷州劇變第二百八十四章水淹平陽第二百二十五章 鐵關難破第八十九章 美人來到(1)第十章成了楊奉(1)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一百七十五章進退兩難第二百九十九章 荊吳告急第一百四十三章 曹豹命危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一百八十四章出使壺關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殿密議第一百九十章辰國政變第二百八十五章鬥智鬥勇第四十四章四路討伐(2)第一百零五章 想哭就哭(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八十五章 絕世猛將(1)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3)第三章蛻皮重生(2)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3)第九十七章 貂蟬姐姐(2)第二百四十章孫策攻荊第一百七十一章兩敗俱傷第二百一十三章不打自招第三百零一章 天下一統(大結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五十八章兄弟保重(1)第二百七十六章郭許之爭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1)第一章 託身小五(2)第二百七十二章宮康心事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六十七章卑劣手段(2)第四十章正妻王綿(2)第二百一十五章擾民事件第九十五章 啞女貂蟬(2)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聯袁紹第一百五十四章 望城興嘆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二百九十四章 反地道戰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3)第十章成了楊奉(2)第三十七章結交衛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