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羣臣散去之後,在路上議論紛紛,對今日王允的表現甚是費解。王允的夫人,百官之中有些人還是比較瞭解的,雖然平日確實有點蠻橫,但根本不像王允今日所說那樣,但衆人又猜不出王允這樣做的原因。
而且,百官對王允提出的這個建議更是非常不滿,也難怪,在當時的時代,這個想法簡直是有悖於社會倫理,婦人拋頭露面,出入如此莊重的場合,確實令衆人難以接受,何況是要和董卓這個老色鬼一起,更有些大臣擔心自己的美麗夫人被董卓看中,早已想好如何化妝使得能夠不入董卓的法眼。
第三天,散朝之後,董卓命衆人回府各領內室,一個時辰後齊聚太師府內。董卓平日多數居住在d鄔,但也有些時候留宿在長安城內的太師府內。董卓的老母、少妻等家人均住在d鄔,太師府多是董卓平日與百官談論事情的場所,只有一些婢女、下人住在這裡。
一個時辰後,衆官按照董卓的要求紛紛將各自夫人領到,頓時堂內約有百人,衆位夫人可謂千姿百媚,幾乎沒有一個醜陋者,卻也沒有一個姿色十分出衆者,但是即便如此,也令大堂之內春意盎然。
此種情形,恐怕是大漢數百年來的頭一遭,堂中諸官均是相視苦笑,不解王允之意。唯獨董卓見此光景,甚是高興,不由哈哈大笑。
待衆人到齊,董卓吩咐開桌,爲了好分辨起見,董卓命令每家一桌,堂中便開了五十餘桌,可謂是規模空前。待衆人就位,董卓示意衆人安靜,站起身來,高舉酒杯,高聲道:“諸位,今日我等相會此地,實乃董卓之榮幸,爲表心意,卓當一一敬諸人酒水一杯,以表謝意。”
衆人齊聲道:“不敢。”
於是,在鄒氏的攙扶下,董卓手持酒杯一一爲衆人敬酒,雖名爲敬酒,其實是董卓藉此機會一一細觀衆官內室之相貌。董卓向來殘暴,不將百官放在眼中,凡是得罪董卓的人,輕者罷官,重者被殺,百官見到董卓可謂心驚膽戰,如今董卓卻一一爲百官敬酒,衆人皆不知董卓是何用意。
雖然猜不透董卓敬酒的原因,卻也沒有一人敢有絲毫怠慢,皆是一一謹慎地端起自己身前的酒杯,一飲而盡。然而百官之中,唯有司徒王允心如雪亮,心中冷笑,呂布、董賊已然中計,董卓授首之日不遠了。
董卓少妻鄒氏,年約二十二歲,生得卻是國色天香,秀麗端狀,肌如冰雪,貌可傾城,百官因爲懾於董卓淫威,沒有人敢看第二眼。只有呂布,自鄒氏進得堂來,就一直目不轉睛的盯着她看,心中猶是暗歎,天下間竟有如此美人,比自己的妻子嚴氏尤勝一籌,只是如此美女竟爲董卓所得,實在是可惜之至,這樣的美女只有配像自己這樣的英雄才算是相得益彰,自此呂布心中便有想將鄒氏佔爲己有的念頭。
董卓敬酒將終,遍觀百官之夫人,雖然也有貌美的,但與鄒氏相比,猶如皓月與孤星一樣,都不入董卓的法眼。最後來到呂布面前,董卓只覺眼前一亮,看到了呂布之妻嚴氏,雖然論相貌,嚴氏要輸於鄒氏一籌,但嚴氏身上那種少婦的成熟美、那種嫵媚,在鄒氏身上卻是找不到的。
董卓不愧是董卓,雖然被嚴氏的成熟與美貌深深吸引,卻也不忘場合,只是一霎那的沉迷之後,董卓便舉杯對呂布道:“奉先雖是我的義子,卻也是同朝爲官,百官既然均已敬過,奉先此杯也不能少。”呂布也是早早就收回了放在鄒氏身上的目光,恭恭敬敬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敬酒過後,董卓便吩咐百官暢飲。然而,董卓的心情再不復平靜,眼光時不時瞄向嚴氏,而呂布也是一樣,總是若有若無的看鄒氏一眼。兩位佳人卻渾然不覺自己已經被王允算計,成爲另外一個男人勢必要得的獵物,董卓和呂布的目光更是在不知不覺中相遇了幾次,每次相遇,心懷鬼胎的兩人連忙若無其事的將眼睛移開,裝作無意。
然而,這些微妙的細節卻沒能逃出王允這個有心人的暗中觀察,心中暗暗佩服楊奉遠在冀州竟能對長安城中的任何事情瞭如指掌,出此妙計,必會使董卓、呂布二人因此而反目相戈。
宴後回到府中,王允便將此事書信一封,使人快馬送至信都,告訴楊奉第一步已經成功,馬上就要實施第二步。
且說,上次的宴會之後,董卓、呂布二人各懷心事,從此再也心照不宣,李儒看在眼中,覺得奇怪,卻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便問於董卓。董卓心中有鬼,聽到李儒問起,誤以爲呂布已然發現此事,心中更加不安,原因卻是因呂布武藝太過高強。
董卓便將此事告訴李儒,董卓對李儒還是相當信任的,一是因爲李儒乃是自己的女婿,二來李儒此人頗有謀略,三是李儒跟隨自己時日已久,對自己非常忠心。李儒聞言,卻是大吃一驚,心想自己這個岳父還真是個老色鬼,竟然連義子呂布的媳婦都能生出霸佔之心,真是荒唐之至。
李儒心中雖然這樣想,卻又不敢說出口,自己這個岳父是個心狠手辣之人,稍不順其意,都有可能沒命。況且,根據李儒跟隨其多年對他的瞭解,像嚴氏這樣的美人,恐怕董卓已經是勢在必得,誰也無法勸阻。
只是呂布驍勇,城內守軍大都是他的部下,李催、郭汜、張濟、樊稠、牛輔等將均是駐軍在外,此事若是被呂布知曉,舉兵叛亂,何人可敵,到時後果不堪設想,恐怕自己也沒什麼好下場,想到此處,李儒不禁打了個冷戰,自此心中便生了異心。
且說,楊奉在信都收到王允書信,心中大喜,看來長安城內要風雲變幻了,也是該再次動用他們的時候了。於是,楊奉馬上修書一封,讓人快馬送到漢中,親自交給閻圃,讓他以信中所說行事。
卻說董卓心中已有除去呂布,納其妻室之心,便與心腹李儒商議,李儒雖然明知董卓這樣做乃是自折臂膀,自毀長城,便出言相勸董卓,並說到呂布的英勇和多次的戰功。另外,關東諸侯之所以不敢來犯長安,也有一方面是因爲溫侯呂布的原因,倘若誅殺呂布,恐怕關東諸侯再次反叛之時,將會沒有大將可用了。
聽了李儒的話,董卓也想起了呂布的價值,覺得真的殺了呂布的話確實會讓自己連個可以上戰場拼殺的大將都沒有了,至於呂布以前的功勞,董卓倒是沒有放在心上。正在董卓心懷猶豫的時候,人報司徒王允來訪,董卓笑道:“肯定是王子師心中不服,前來考我。”
於是,董卓讓人請他進來。王允進來之後,先向董卓行禮完畢,便落座。董卓故意問道:“子師此時前來可有要事?”王允故意看看李儒,裝作欲言又止的樣子,董卓明白,令李儒暫且退下。
待李儒走後,王允忽然“撲通”一聲跪在董卓面前,道:“王允死罪,請太師發落。”
這一下把董卓嚇了一跳,更讓董卓頓時如墜迷霧,連忙將王允扶起道:“子師這時爲何,你把本太師弄糊塗了,且坐下慢慢說。”落座之後,王允這纔將事先編好的一段話說與董卓聽。
王允嘆道:“前次,王允建議太師聚衆官及其內室於太師府,本來是一片好意,卻不想百官之中竟然有人生出不利於太師之心,這是允事先萬萬沒有想到的,王允實在是愧對太師,還請太師責罰。”
董卓一聽,心中已是微有怒意,道:“何人膽敢不利於本太師,此人是誰,子師只要說出其名,本太師定讓他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王允心中暗喜,董卓果然中計,但是卻故作遲疑之狀,裝作猶豫道:“這……”
董卓見王允竟然遲疑不語,心中更是不快,怒聲道:“子師爲何吞吞吐吐,莫非想要包庇此人不成,還不速速講來。”
王允這才故意裝作一副十分害怕並且大驚失色的樣子,結巴道:“王允豈敢……豈敢對太師不敬,只是此人……此人乃是太師的義子呂將軍。”
董卓聞言大驚,心中卻想,莫非自己的心事被呂布知道,但是自從上次羣宴之後我覺得好像一直不曾向任何人提及過此事,只是方纔才向李儒說起,呂布如何能知,想到此處,董卓心中不禁安然。
王允暗中觀察董卓的臉色,已經大概猜想到董卓心中的想法,便更進一步,再言道:“說起來太師可能不相信,呂布本是太師的義子,如何膽敢生出如此大逆不道的想法,其實此事緣起於太師夫人。”
董卓一聽,覺得更加奇怪,此事又和夫人鄒氏有何關係,便問道:“子師莫要再繞圈子,快把事情的緣由經過,從頭講來。”
於是,王允便將經過自己煞費苦心添油加醋的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講給了董卓聽。
事情是這樣的,自從上次,董卓在太師府大宴羣臣的時候,呂布初次見到太師夫人鄒氏,一見之下,立刻驚爲天人,而且酒宴之中,呂布的眼睛就不曾離開鄒氏身上,酒宴之後,呂布更是對鄒氏一直念念不忘。
後來,此事爲呂布手下大將秦宜祿所得知,秦宜祿便爲呂布出謀劃策,打算謀圖董卓的性命,然後將鄒氏佔爲己有。董卓身死之後,只要呂布能夠好言安撫李郭等人,李郭等人必然能夠率衆投靠呂布,到時候,呂布更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加上呂布的神勇,諸侯之中誰人敢惹?
董卓聽後,心中勃然大怒,心想難怪感覺呂布這段時日有點不對,原來呂布這個逆子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敢對其義母心生歹心,孰可忍孰不可忍。但是董卓卻全然忘記了自己方纔也是打算殺掉呂布而霸佔呂布的妻子嚴氏,董卓怒道:“呂布逆子竟敢如此,氣煞老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