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信以爲真

果然不出楊奉所料,當那名刺客“找了一個機會”逃回去向不平王彙報了他所見到的一切之後,不平王大喜,心道,楊奉小子果然奸詐,擔心被我知道了他身受重傷的消息,故意裝作沒事的樣子,可惜呀,你百密一疏,又怎能逃過刺客敏銳的雙眼。既然楊奉傷口流出的血都是黑色的,看來秋雪與春蟬在匕首上下了毒藥,沒有半年的時間,楊奉的傷勢也絕對不能痊癒。

不平王也考慮過此乃楊奉之計,但很快便被他自己否定了,首先一點,這個刺客受到過不平王多年的培訓,絕對可以說是刺客中佼佼者,其次,楊奉胸前確實中了秋雪和春蟬二人每人一刀,這兩刀足以讓楊奉致命。

秋雪和春蟬二人在不平王送給靜璇公主之前曾經過多年的訓練,本來是不平王爲奪權之時用在陰不敬身上的殺着,沒想到奪權十分順利,不平王於是便想到了刺殺楊奉,及時殺之不死,至少也能讓其重傷,軍心大亂,不平王好趁機發難,聯合挹婁國一舉奪得高句麗和沃沮國之地,將楊奉趕出塞北。

只是不平王百密一疏,忽略了兩點,第一是楊奉本身武藝高強,當秋雪和春蟬二人在楊奉沒有絲毫防備並且是這麼近距離刺出那兩刀地時候,楊奉竟然能夠在那一瞬間避開身體的要害部位。第二點便是楊奉的醫術了,不平王沒有對楊奉進行過多的探查,不知道楊奉有一身高超的醫術,能夠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化解如此的劇毒。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便是許褚的出手,跟隨楊奉多年,負責保護楊奉的安危,使得許褚對進犯楊奉的刺客從不殺死,要麼斷其臂要麼斷其腕,爲的就是留下活口,好查出刺客的幕後主使人,這才使得楊奉有機會在這個刺客身上用計。

夫餘國是塞北三國中唯一一個幾乎可以和高句麗國相抗衡的國家,並且東部鮮卑雖然虎視眈眈塞北四國多年,卻始終沒有能夠突破夫餘國和高句麗國的西部防線,由此可見夫餘國的實力非同小可。

陰不平立即派人給挹婁國王柯秋河送信,要求其馬上發兵響應夫餘國,趁着楊奉重傷之際兩路大軍同時南下,陰不平(就是不平王)率大軍十萬攻打吉林,柯秋河率軍十萬南下攻打原沃沮國的北部邊塞延吉。

在故意放走刺客的第二天,楊奉便命令以靜璇公主爲帥,太史慈、張A、黃敘三人爲將,率軍八萬(其中有高句麗國的軍隊三萬)前往吉林,務必要將夫餘國的大軍擋在吉林城外,如果有可能靜璇公主儘量策反夫餘國的將領。

爲了讓挹婁國的大軍孤軍深入,方便成廉三萬大軍突襲,楊奉故意下達了讓延吉守軍在稍微進行一番抵擋之後,便放棄沃沮國北部的邊塞重鎮延吉的命令,給柯秋河一種楊奉將所有的大軍全部用在了抵擋夫餘國的大軍的假相。

爲了不讓陰不平起疑心,楊奉這次並沒有隨着靜璇公主一齊出徵,而是選擇了留在惠山城,準備一邊養傷,一邊安撫沃沮國的民衆。

這一次,玉仙公主能夠捨身爲楊奉擋了那一刀,救了整個突氏一族。同時,這個結果也給楊奉幫了很大的忙,因爲這一刀,使得楊奉原諒了玉仙公主,也饒恕了真格突氏一族,有了突氏一族的幫助,對於將混亂中的沃沮國的民衆安撫下去是很有必要的。

沃沮國的局面很快便控制下來了,並且得到了一支十萬人的軍隊,而且還有一個沃沮國的名將諾力拘。

爲了免生意外,在沃沮國的局勢穩定下來之後,楊奉便派人將除了玉仙公主之外的突氏一族全部送到了冀州的鄴城,在那裡爲他們開了一塊三千畝的地,建造了一個相當豪華的大莊園。本來楊奉準備給突氏一族大量的財物,但突骨若那裡敢要,更何況,突骨若二十多年來也搜刮了不少的民脂民膏,手頭的錢絕對夠花幾輩子的。

安置好了突氏一族,楊奉便放下心來,一面命令褚燕協助諾力拘訓練這十萬大軍,一面命人將惠山城以北的民衆全部遷到惠山城以南的地方,一面命人加固惠山城的防禦力量,準備上演一出惠山城攻防戰,所有的一切都佈置好之後,楊奉便每日和玉仙公主下棋聊天,消磨時間並養傷。

本來對於楊奉要將戰場放在沃沮國內,諾力拘有點不太情願,但諾力拘能夠身爲沃沮國第一大將的稱號,也不是白叫的。因爲在同時面對挹婁國和夫餘國的二十萬大軍的進攻下,一邊派靜璇公主擋住夫餘國的大軍,一邊將挹婁國的大軍誘入內地,然後奇襲其後方,則其不戰自亂,最後再兩路夾攻,挹婁國必然會不堪一擊,所以諾力拘也知道這是最佳的方案,不好意思反對過激,好在楊奉明白諾力拘的難處,下了讓北部百姓暫時南遷的命令。

且說靜璇公主掛帥之後,並沒有馬上命令大軍立即開赴吉林,而是讓張A、黃敘二人爲先鋒,先行趕到吉林城,加固城防,準備各類守城器械。因爲張A善於守城,加上黃敘本部的三千神射營,吉林城原來便有守軍八千人,這一萬八千人堅守個三五日不成問題。

而且這樣小規模的活動不會引起陰不平的注意,反而會讓陰不平更加以爲楊奉是身受重傷,只能派出一萬人馬來阻止夫餘國南下。否則的話,若是八萬大軍全部開往吉林,只是暴露出楊奉安然無恙,陰不平必然會加強自己的防守,更可能會爲了自保,聯合東部鮮卑共同抵禦楊奉。

靜璇公主還派出諢奴帶着自己的親筆書信偷偷潛往夫餘國內,暗中聯絡幾個對陰不敬比較忠心的將領,以便當靜璇公主和陰不平的大軍在吉林相持的時候在國內發動叛亂,襲擾陰不平的後路。

吉林是高句麗國的北部重鎮,以前此地是屬於夫餘國所有,在一百年前兩國爭霸的一場戰爭中,夫餘國戰敗,將吉林以南直到四平的地域割讓給了高句麗。又過了五十年,臥薪嚐膽的夫餘國發動了對高句麗國的一次戰爭,準備將以前割讓的土地奪過來,但是高句麗卻聯合了東北鮮卑,夫餘國再次大敗,四平以南直到輝南的地域也被高句麗奪走了,同時西面漁遼到雙遼的地域也被東北鮮卑佔據,夫餘國從此一蹶不振,再無實力與高句麗國爭霸,只得聯合了挹婁國和沃沮國牽制高句麗國,倒也過了五十年的平靜生活。期間高句麗也曾試着發動入侵夫餘國的戰爭,但每一次因爲挹婁國和沃沮國的聯合出兵而不得不放棄入侵夫餘國的打算。

吉林位處松花河的南岸,城池高大,易守難攻,但是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松花河。爲什麼這樣說呢,松花河是自西北向東南流向,夫餘國正處在松花河的上游,高句麗出在松花河的下游,如果順流而下,夫餘國的軍隊很快便可到達高句麗的都城丸都城下,這也是高句麗爲何一次又一次地要發動對夫餘國地戰爭的根本原因,因爲松花河的末端和鴨綠江相連,從鴨綠江向西便可一直到達丸都城下。

後來因爲夫餘國的國力日衰,高句麗也就不再擔心夫餘國會做出順江而下的計劃,但爲了保險起見,高句麗的國王還是增強了丸都的防禦力量,以防不測。

張A和黃敘率軍到達吉林的三天後,陰不平親率十萬大軍來到了吉林城下,這時候張A和黃敘剛剛完成了準備死守之前的所有工作。

楊奉派兵一萬來到吉林城的消息早就北陰不平獲得,這在陰不平的意料之中,當初楊奉遇刺之後必然能夠猜到夫餘國不日便會大軍壓境。如果楊奉傷勢不重的話,豈能只派這一萬人馬來援,必然會是楊奉親統數萬大軍防守此地。

張A來到吉林之後,先將松花河上的船隻全部銷燬,以防陰不平的大軍沿江而下,繞到吉林的南面兩路夾攻。

陰不平似乎早就料到張A會有這樣的舉動,是以大軍竟然隨行帶着大量的船隻,看來陰不平是準備以人多的優勢圍攻吉林城了。

陰不平的這種攻略正是張A所擔心的,一萬八千守軍應對十萬大軍的攻城,若是集中起來只防守一面,還能支持個三五日。但是,若是陰不平命令大軍四面圍攻,那麼究竟能夠堅守幾日,張A心裡可就沒譜了。

就在張A一籌莫展的時候,黃敘道:“張將軍,既然我軍阻止不了夫餘國的大軍渡河夾攻之勢,不如趁其渡河之際,設伏兵殺出,也好先挫挫陰不平大軍的士氣,將軍以爲如何?”

張A先是點了點頭,隨後便輕輕搖了搖頭道:“從此次出兵的章法上來看,陰不平此人並非平庸無能之輩,豈會想不到我軍會趁其渡河一半一計突然殺出,若是其將計就計,我軍便有全軍覆沒之危險。”

黃敘想了想,也覺得有道理,便不再提此事。過了一會,黃敘忽然想到什麼事情,對張A道:“將軍,敘還有一計,或許可能會成功。”

張A問道:“何計?”

黃敘滿懷自信道:“將軍可帶領一大隊人馬時隱時現在江邊,給陰不平一種準備伏擊其渡河人馬的假相,而敘則率領三千軍士來到此江的上游地帶,先行將此河堵住,帶其渡河一半之時,突然放水,必然能夠奇勝。

第二章青梅竹馬(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十六章計謀得逞(1)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1)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十章成了楊奉(1)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1)第一百九十九章趙雲揚威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二百八十九章 攻陷洛陽第一百九十六章滅辰之謀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二百四十五章 蔡瑁毒計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2)第一百六十二章發兵壽春第二百零二章再失徐州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第二百八十八章青州叛亂第一章 託身小五(1)第一百五十四章 望城興嘆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2)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一百五十四章 望城興嘆第二百二十二章 政治婚姻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二百九十四章 反地道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塞北雙姝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一百二十九章 盡釋前嫌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一百一十二章 劉備之敗第七十章皇甫兵敗(1)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二百七十七章沮授助逃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2)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第二百七十四章 張遼兵敗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帶人口第二百零二章再失徐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百四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3)第十六章計謀得逞(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2)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二百七十七章沮授助逃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序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闊別多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豹受傷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一百一十六章甄宓心思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1)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五十二章坑殺俘虜(1)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庶破案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五章 機會來到(1)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二百五十四章 終得益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二百一十四章四國大戰
第二章青梅竹馬(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2)第十六章計謀得逞(1)第七十四章刀下留人(1)第七十二章廣宗使者(1)第二百五十三章 是戰是降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連環計(2)第四十一章起義之前(2)第十章成了楊奉(1)第五十一章一死一俘(1)第一百九十九章趙雲揚威第一百九十三章忽悠徐庶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第三十六章 童淵弟子(2)第二百三十章同化政策第一百二十六章 袁紹吃虧(1)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二百三十八章吉林失守第一百二十七章 冀州危機第二百八十九章 攻陷洛陽第一百九十六章滅辰之謀第四章山盟海誓(1)第二百四十五章 蔡瑁毒計第四十九章峽谷伏擊(2)第一百六十二章發兵壽春第二百零二章再失徐州第一百九十八章兵分三路第二百八十八章青州叛亂第一章 託身小五(1)第一百五十四章 望城興嘆第十八章 表姐嚴馨(2)第九十三章 驚世秘聞 (2)第一百五十四章 望城興嘆第二百二十二章 政治婚姻第九十八章 岳母公主(1)第二百九十四章 反地道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塞北雙姝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一百九十一章抗日援朝第一百二十九章 盡釋前嫌第一百三十三章 報仇爲名第三十三章 朱門酒肉(1)第九十四章 又一岳丈 (2)第一百一十二章 劉備之敗第七十章皇甫兵敗(1)第一百零三章 欲再討董(2)第二百八十六章 山陽失守第二百七十七章沮授助逃第五十章 皇甫義真(2)第二百五十一章 暗助張魯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三百章 程普兵敗第七十五章局勢變化(2)第一百五十八章 豫州戰火第二百七十四章 張遼兵敗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一百六十五章 拐帶人口第二百零二章再失徐州第一百二十一章 千里送計第六十一章濮陽僵持(1)第一百一十九章甘寧之妹第二百四十六章 陰謀敗露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3)第十六章計謀得逞(2)第二十三章 少走兩步(2)第五十五章分兵進攻(1)第四十二章 泄密之因(1)第一百二十二章 紅顏禍水(2)第二十八章宋卿往事(1)第二百七十七章沮授助逃第八十六章 管亥犯境(2)第十七章 天降姨母(1)序章第一百三十六章 闊別多年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豹受傷第一百六十三章奇襲壽春第一百一十六章甄宓心思第六十五章忠義卜已(2)第五十六章戰局變化(1)第五十三章火攻之計(1)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八十二章 公孫毒心(1)第五十二章坑殺俘虜(1)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1)第二十一章認祖歸宗(2)第八章楊喜拜師(1)第二百一十一章 誰是奸細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庶破案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1)第五章 機會來到(1)第七十三章深入虎穴(2)第二百五十四章 終得益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陰差陽錯第一百零八章 黃雀在後(2)第十九章 發難之前(2)第六十三章陷陣精兵(2)第二十六章力勸皇后(3)第二百一十四章四國大戰